國有企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基石
劉國光
不久前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第六中全會,認真總結了我國文化改革發展的豐富實踐和寶貴經驗,提出了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進一步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的宏偉目標,這對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新局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在這次全會上,最令人振奮的就是旗幟鮮明地提出了“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的口號,并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方向,集中體現了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共產主義理想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具體體現,而這個共同理想的經濟基礎,就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第7條規定:“國有經濟,即社會主義全民所有制經濟,是國民經濟中的主導力量”。 中共十五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包括國有經濟在內的公有制經濟,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經濟基礎,是國家引導、推動、調控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本力量,是實現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和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證。”2007年黨的十七大再次強調指出:“要堅持和完善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因此毫無疑問,沒有公有制經濟——主要是國有經濟——就沒有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有就談不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國有經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基石。
如何理解這樣一個基本判斷呢?
第一,實現共同理想需要落實科學發展觀,而國有企業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主力軍。科學發展觀是馬克思主義關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國有企業是國民經濟的主導力量,截止2010年底,全國國有企業資產總額已達100多萬億人民幣,無論是實現利潤、上繳稅金、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等,都是民企和外資所難以比擬的。這些年來,國有企業響應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的號召,積極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不僅使國有企業自身得到了蓬勃發展,而且直接促進整個國民經濟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的重要目標的實現。在歐美先后陷入主權債務危機、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中國經濟一枝獨秀,仍然保持強勁發展勢頭,這和國有企業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著力轉變發展方式,提高發展的質量和效益是分不開。簡言之,沒有國有企業,科學發展觀就無法落到實處。
第二,實現共同理想需要自主創新,而國有企業擁有強大的自主創新能力,是建設創新型國家主力軍。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是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是提高綜合國力的關鍵。胡錦濤總書記在17大報告中曾經指出,要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貫徹到現代化建設的各個方面。技術創新的主體是企業,而企業中的主體又是國有企業。改革開放以來的實踐證明,國有企業是我國所有經濟中自主創新能力最強、研發能力最雄厚的經濟,是我國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戰略基地、核心和主導力量。“十五”以來,我國載人飛船升空、動車機組研制、高寒地區青藏鐵路的建設,計算機芯片設計技術、“銀河麒麟”計算機服務器操作系統基礎軟件以及中高端數控中心質量的突破,都是國有經濟或以國有經濟為中心組織力量完成的。一些重大工程設施技術要求高,投資大,沒有實力是不能完成的,像投資1800多億元的長江三峽工程,投資300多億元的南水北調工程,投資1400多億元的西電東送工程,以及大飛機工程,長途光纜工程,以及令世界驚嘆和艷羨的高速鐵路等,如果不是國有經濟發揮骨干支柱作用,是難以想象的。此外,近年來,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全部由中央企業獲得。2005至2008年,中央企業共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27項,二等獎202項,分別占該獎項的52%和27.4%。中央企業由此成為廣袤與深邃的科技夜空中最耀眼的明星。在建設創新型國家中,國有企業始終做到了瞄準本行業世界科技的前言,整合各方面的科技資源,以市場為導向,加大自主創新投入,以不斷提高生產效率和科技在經濟發展中的貢獻率為目標,努力掌握核心技術的發展方向和研究開發的主導權,形成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重大科研成果,打破國外技術壟斷,中國在世界經濟舞臺能夠擁有今天這樣的地位,國有企業居功至偉。
第三,實現共同理想需要企業履行社會責任,而國有企業恰恰是自覺履行社會責任,服務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主力軍。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科學發展和社會和諧是內在統一的。作為國民經濟支柱的國有企業,在實現科學發展的同時,積極履行社會責任,是實現其經濟目標與社會目標內在統一的題中應有之義,是國有企業服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內容。近年來,國有企業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要求,在促進和諧社會建設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如國有石油石化企業在國內成品油與進口成品油價格倒掛較為嚴重的情況下,努力加強管理,降低成本,確保國內成品油的穩定供應;電力企業加快發展農電事業,全面推進“戶戶通電”工程,促進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電信企業實施“村村通”工程,在經濟社會信息化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國有能源企業率先落實節能減排政策,按照生態建設和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的各項要求,推動能源利用方式的改變,引導全社會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在促進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形成保護環境,減少污染物排放的生態意識等方面,都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2011年11月8日,中國社科院發布的《企業社會責任藍皮書》顯示,,國有企業的社會責任指數繼續多年來的勢頭,遙遙領先于民營企業和外資企業。其中中央企業社會責任指數年度增幅最大,外資企業其次,而民營企業則有所退步。
第四,實現共同理想需要弘揚民族精神,國有企業是弘揚新時代民族精神的主力軍。《易經》有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精神。幾千年來,傳承這種民族精神的主體是“龍的傳人”,但在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以及由她領導的各項社會主義事業,也在孜孜不倦地傳承以及弘揚這種精神。國有企業正是“自強不息,厚德載物”這一偉大民族精神的傳承與弘揚者。
新中國成立后,為了不再受帝國主義的欺凌,中國實施了以“兩彈一星”為代表的一系列令世界震驚的偉大工程,這些偉大工程的重要承擔者,就是國有企業。正是國有企業職工戰天斗地的英雄氣概,正是有了“寧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鐵人精神”,中國的工業現代化、國防現代化與科學技術現代化才有了日新月異的進步,中國才能在帝國主義的包圍中“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地建設現代化國家。共產黨領導下的工人階級當家作主,激發了工人、知識分子的無窮創造力,培育了前所未有的“主人翁”意識。1960年代,鞍山鋼鐵公司職工創造了鞍鋼憲法,規定了參與、改革和融合的原則。這種對管理過程高水平的參與在各級員工當中培養了一種高度的主人翁責任感,創造了中國獨特的企業文化——“愛廠如家”,職工愛廠如家的思想在國有企業中普遍存在。就是在這種文化背景下,以國有企業為龍頭,“比學趕幫超”的社會主義勞動競賽,在全社會范圍內涌現了一批又一批的勞動模范和技術能手,由此創造了人類歷史、社會主義建設史、中華民族文明史的燦爛輝煌。
改革開放后,國有企業的優良傳統得到繼承和發揚,“鐵人精神”和“愛廠如家”等企業文化和改革開放時代形成的創新精神,匯聚成了新的民族精神。在今天這個物欲橫流、銅臭泛濫、道德底線不斷被穿越的時代,中華民族更需要傳承、發揚“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優秀精神。而國有企業的文化建設與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具有內在一致性,具有與民族精神傳承的一致性,必將譜寫出新的光輝篇章。
第五,實現共同理想需要維護國家利益,國有企業是捍衛國家利益的主力軍。今天,經濟全球化令世界市場漸趨一體化。作為世界市場的主要主體——跨國公司,大多來自發達國家。在跨國公司的母國,公司必須接受政府的監管,接受大眾及輿論的監督,接受企業內員工的制約。但是,在仍然處于無政府的國際社會,在整個世界都在竭力向跨國公司獻媚、向資本低頭的情形下,東道國政府、大眾輿論對跨國公司的權力的監督非常薄弱。而且跨國公司規避監管的手法巧妙而多樣,由此近乎為所欲為,在越來越多的行業占據優勢甚至是壟斷地位。在一些弱小國家,跨國公司甚至呼風喚雨,左右國家政局。
在中國,越來越多的行業也開始為跨國公司直接或間接主導甚至壟斷,民營企業在資金、技術、管理、營銷等諸多方面無法與這些跨國企業向抗衡,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成為跨國公司的附庸,成為跨國公司國際分工鏈條上的一環,沒有絲毫的談判與議價能力。但值得慶幸的是,正是由于國有企業的存在,使得中國的經濟主權,在總體上依然掌握在中國人自己的手中。實踐證明,凡是國有企業居于主導地位的行業,經濟安全就有保障;凡是國有企業被改制、被私有化的行業,經濟安全狀況就堪憂。
國有企業的利益與大眾利益、國家利益是一致的。國有企業急國家所急,想國家所想,在國家需要的時候,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在抗震救災的一線,在航空航天的一線,在自主創新的一線,在走出去為國家獲取資源、拓展市場的一線,在一切高風險、低回報的一線,在其他性質的企業瞻前顧后、踟躕不前的一線,都能看到國有企業的身影。沒有國有企業,國家利益就無法得到有效保障。
最后,實現共同理想需要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促進多種所有制的共同發展,而國有企業則是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重要保障。國有企業多數為國民經濟中的骨干企業,處于國民經濟的關鍵領域,國有企業的主導作用對于制成國民經濟的持續發展,對于引導和帶動民營經濟有著關鍵的作用。同時也是保障非公有制經濟沿著社會主義方向前進,形成各種所有制相互促進的重要條件。
總之,由于國有企業在各個領域里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國有企業當仁不讓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的基石。新中國成立60多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國有企業懷著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對人類未來負責的使命感,扎扎實實地履行了自己的職責,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實現,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展望未來,我們有理由相信,國有企業仍將會抓住歷史機遇,通過突出以人為本,加強員工隊伍建設,深化內部改革,增強企業活力,擴大對外開放,利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集團等方式,更好地承擔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大廈基石的歷史重任!
《共同理想的基石》在烏有之鄉書社鏈接》》》》》》
《共同理想的基石》在烏有之鄉淘寶網店的鏈接》》》》》》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