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個年齡的中國人,大概都聽說過埃德加·斯諾的《西行漫記》(原名《紅星照耀中國》),還有不少人知道毛主席有個美國老朋友叫韓丁,寫過一本詳細描述山西一個小村子土地改革過程的《翻身》,此后常常跑到中國來幫著搞農業(yè)機械化建設。但是說起杰克·貝爾登,和他的《中國震撼世界》,知者就少而又少。我自己也是非常偶然地在網上讀到此書的中文版,于是立刻去圖書館借了原文來看,越看越覺得不簡單。所以,我特地花時間來制作這個網頁,以中英對照的形式,向大家推薦這本書。
《中國震撼世界》講述的是中國解放戰(zhàn)爭的故事,但是其觀察角度和我們以往所熟悉的教科書版、小說版或小人書版大不相同。其主體部分是一個邊走邊看的記者眼中的解放區(qū)農村的生活,那些普普通通大字不識的華北農民,他們的境遇、他們的苦痛、他們的憤怒和他們的要求,以及革命是如何依靠這些農民取得成功的故事。其中穿插了很多訪談式的記述(這正是記者賴以吃飯的看家本領),上至軍政首腦,下至販夫走卒,通過他們的口來講述作者無法直接觀察到的東西。開始的幾個章節(jié)非常細致,幾乎是“邊走邊拍”式的流水賬描述,然后由小見大,由一域至全國,由現(xiàn)象到本質,由經驗到規(guī)律,逐漸描繪出中國革命的壯闊圖景。就像涓涓細流一樣,來自一個一個中國農村的造反呼喊一路會合,越聚越多,終于匯成滔天巨浪,沖垮了企圖束縛他們的任何東西。作者蹲在山西河北的破破爛爛的小山村里,弄明白了那些坐在國會山的官老爺們想不通、搞不清、或者就是不愿意面對的問題:為什么中國會翻天?為什么卑賤的泥腿子能掌握自己的命運?為什么干涉中國終將是徒勞無功?
當然,作者寫這本書的原意是給美國人看的。他試圖通過新聞、出版這樣的途徑來影響美國民意,進而影響決策,這當然是人權和民主的真諦之一。但是,當他把某些獨立性較強的章節(jié)發(fā)回美國時,各大報章卻不敢刊登他的報道,雖然他在二戰(zhàn)時是最受歡迎的撰稿人之一。當這本書1949年問世時,勉強還有人敢出版,但卻沒有幾個書店敢擺上柜臺,以至于這本在重要性上不亞于《西行漫記》的作品在西方造成的影響要小得多。1970年越南戰(zhàn)爭正酣時,此書再版。歐文·拉鐵摩爾在為它寫的簡介中浩嘆:“在這本書里,一頁又一頁地記載了美國政治和軍事當局在中國所犯的許多不應有的、愚蠢而明顯的錯誤,如今美國在越南又犯了,并且還在繼續(xù)犯同樣的錯誤。”不過,這也是階級性和國家利益使然,大概以后還要繼續(xù)再犯。
那么,這本書對于今天的中國讀者,價值又在何處呢?我以為,它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真相的又一版本”,通過一個從美國根本利益出發(fā)、立場基本中立、對中國人民懷有同情的前戰(zhàn)地記者的講述,描繪了這一段決定中國命運的歷史。“兼聽則明,偏聽則暗”,這段歷史現(xiàn)在已經有好多個版本,包括中國大陸教科書版、中國臺灣省教科書版、美國典型教科書版、極端仇視中國人民和革命的比利時傳教士版(雷震遠神父《內在的敵人》,強烈推薦大家放狗搜索來讀一讀),現(xiàn)在又加上這個前戰(zhàn)地記者版。比照起來,我們就能明白哪個更加接近事實真相;也更能明白為什么會有不同版本的存在;為什么一些東西對某些人性命攸關,對某些人無足輕重,某些人卻視之如寇仇,必欲除之而后快;以及為什么“屁股決定腦袋”才是萬古不移的真理。大概是出于類似的考慮,這本書早先有一個中文版,之后2003年外文出版社又出了一個LIGHT ON CHINA系列,中間也包括了這本,前外交部長黃華還為之寫了前言。
《中國震撼世界》的中文版,我只是在網上看到過(包括1970年的那個簡介),一直沒有查到是什么時候出版、何人翻譯的。如果能煩哪位告知,感激不盡。原文的英語準確生動,引人入勝,描擘人物的心理和行為細致入微,所用詞匯也不高深,頗多口頭語,通俗易懂卻又很是耐讀。而翻譯的水平也很值得稱道。他顯然很了解作者活動過的地區(qū)的風土人情、時代背景甚至標語口號,否則無法做到如此準確和妥帖。總的來說,譯文信、達、雅,有些英語說法翻譯得令人叫絕。因為找不到1949年首版前言和2003年外文出版社再版前言的中文翻譯,我只好勉為其難地親自翻譯了以上兩文。相形之下,高低立現(xiàn)。
一言以蔽之,《中國震撼世界》是一輯觸發(fā)人們思考的紀實文字。雖然它所描述的時代已經過去超過半個世紀,但仍然能觸動人類的心靈。我幸運地讀到這本書,并愿意把它推薦給有興趣的網友。
李根,2005年2月
杰克·貝爾登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中國震撼世界》的作者,杰克·貝爾登,究竟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呢?講老實話,我所知道的關于他的東西,都來自于零散的書評、前言、簡介,再就是這本書本身,可以在五分鐘內講完。簡單地說,他是個二戰(zhàn)期間的知名戰(zhàn)地記者,報道過抗戰(zhàn)(1941、1942)、美英中在緬甸的失利(1942)、盟軍的北非作戰(zhàn)(1943)和登陸法國(1944)等戰(zhàn)事,于1946年底再次來到中國,全程目睹了中國內戰(zhàn)并寫出了《中國震撼世界》這本書。
杰克·貝爾登與中國相當有緣。一九三三年,他作為一名水手在香港第一次登上東方的土地,一呆就是九年。結果他不僅學會了基本的漢語,還對中國的情況有了相當深入的了解。不錯,那個年代還有不少美國人也聲稱愛中國,但他們大多是笑容可掬的軍政人士、口是心非的神職人員、涂脂抹粉的官僚太太、坑蒙拐騙的商人掮客,難得有能深入中國并了解其下層人民的生活和心理的。而貝爾登顯然跟他們不一樣。由于熟悉中國的情況,他在日本全面侵華后當起了戰(zhàn)地記者,從此一發(fā)不可收拾。
杰克·貝爾登經歷了不少戰(zhàn)爭場面,寫過n篇新聞稿,比較有影響而結集出版的作品有《跟隨史迪威將軍撤退》(Retreat with Stilwell)和《馬革裹尸仍其時》(Still Time to Die),當然與我們關系最大的還是《中國震撼世界》。說真的,以前我常常懷疑一個外國人是否能夠真正地明白中國人的心態(tài)和思想,更不要說要求他去設身處地為最貧苦最普通的中國農民著想和聲辯,而這些貝爾登都做到了。最可貴的是,因為他自己出身普通,所以和下層人民有天然的親和力,而且他沒有西方人常常免不了的那種莫名其妙的優(yōu)越感和救世主心態(tài)。用什么辦法打開一個剛剛認識二十分鐘的趕車老農的話匣子?怎么讓一個靦腆的山區(qū)婦女講述她的不幸婚姻?被一幫看希奇的農村小屁孩包圍了可如何是好?在這些情況下他都是高手。在他眼里,褲子上粘著糞汁的農民是可愛的,隨手擤鼻涕的游擊隊干部是可愛的,從來沒有用過化妝品、剪著像男人一樣短發(fā)的女民兵也是可愛的。他就是從這些人中間搞清楚了中國革命的問題。
貝爾登遠不是共產主義信徒。相反,他對共產黨和群眾運動自始至終懷有戒心,尤其提防知識分子。當他再次來到中國,準備觀察內戰(zhàn)時,他的腦袋里并沒有什么條條框框,只是秉著記者對真相的渴望開始了工作。他懷有樸素的正義感和民主意識,厭惡高高在上和爾虞我詐的官老爺們。他的文字清新活潑,刻畫人物生動形象,評論諷刺入木三分。而且因為久歷戰(zhàn)陣,他對軍事政治、戰(zhàn)略戰(zhàn)術都有相當?shù)牧私夂投床炝Γ粌H不會犯很多記者和所謂評論家的“雞同鴨講,不知所云”式的錯誤,還總能作出對形勢的準確判斷和預測。當然,這并不是說《中國震撼世界》沒有缺點。對于他所親身游歷采訪的地方(華北、東北、華中),他的記述詳盡準確,揭發(fā)了很多不為人所知的細節(jié);但是對于他沒有去過的地方(比如華東、西南),就只得依賴第二手材料,所以無法做到那么清晰和完全準確。比如說,他似乎一直不知道華東解放軍的實際指揮者是粟裕,陳毅只是名義上的一把手,而直到描寫淮海決戰(zhàn)時,他還用“陳(毅)將軍”指代華東野戰(zhàn)軍,“劉(伯承)將軍”指代中原野戰(zhàn)軍,渾不曉陳毅當時一直在中原野戰(zhàn)軍總部里和劉鄧一起指揮。他看到老蔣把翁文灝拎出來當行政院長,就自然而然的認為翁是個經濟學家,而不知道他其實是個干地質出身,后來半推半就成了李遠哲式的政治人物。還有臺灣的“二二八”事件,由于沒有親歷,他講述的完全是一個經典版本的“官逼民反”故事,用以佐證老蔣那一套在什么地方也搞不好;在大方向上和中國大陸的教科書完全一樣,又添加了他在臺采訪時聽來的許多細節(jié),但卻不自覺地掩蓋了事實真相的另一面。不過我們中國的情況是如此的復雜幽微,連中國人自己都常常搞不明白,又怎能要求一個在中國只呆過十幾年的老外一清二楚?我這也是在吹毛求屁,自尋煩惱。
杰克·貝爾登已于一九八九年在巴黎去世(他娶了個法國太太)。我還沒有查到他的墓在那里,如果的話,以后去巴黎,一定會為他獻上幾枝梅花,飾以青翠的松枝,感謝他對一段歷史的誠實紀錄。
李根,2005年2月
我為什么要干這么一件事
前面已經講過,我是在很偶然的情況下看到這本書的。某天下午,呆在實驗室里,無所事事,睡意盎然。一塌糊涂已經關了,亂逛到水木清華BBS,申請個賬戶還批準了半天。用游客身份進到歷史版,發(fā)現(xiàn)那里不像買賣提那么烏煙瘴氣,但和我一樣的菜鳥也占大多數(shù),只是別有用心的、或者從小受反動歷史觀宣傳的少一些。看一個版水平如何,除了看最近的帖子,還要看它的積累,就是精華區(qū)的東西。果不其然我在水木清華歷史版精華區(qū)看到了《中國震撼世界》的中文版。顯然是掃描之后OCR(Optical Character Recognition)成文字的,錯字不少,但并不影響閱讀。當時就一口氣讀完,晚飯都忘了吃。第二天,我拿到英文版。當時正值2004年底大選最激烈的時刻,正好那天Michael Moore(邁克·摩爾,華氏九一一的導演)跑到我們學校來演講造勢,我和兩個同學去觀西洋景,等他老人家到場時還一直在讀。三天之后終于讀完了。
然后我到網上去搜索,看能不能找到更多的東西。出人意料的是,網上竟然沒有它的英文版,杰克·貝爾登也沒有一個自己的網站哪怕是網頁。大概是我的google能力太差了。后來我意識到這本書不論在東方還是在西方都屬于被埋沒一類的,實在可惜。一時沖動,就在網上買了一本外文社2003年出的英文版,打算把它全部掃描OCR下來。
開始干這件事是在2005年寒假。動手了才知道不是好玩的,六百多頁掃描、識別、糾錯、中英對照下來,比寫論文還累。但是一邊搞一邊讀,樂趣也在其中,所以就堅持下來了。其間我還遇到傷心的事,不過也是自找的,回家之后萬念俱灰,百無聊賴,多虧了每天干這個來分神。一切就緒之后,我打算把它做成中英對照的網頁,好讓更多的人看到。我沒有任何侵犯版權或者借此牟利的思想和行為,只希望這本被遺忘的著作為大家所見。而且根據(jù)我自己的經驗,中英版本對照讀,是提高語言能力的好辦法。這并不單單是就提高英語而言,因為語言本來就是相通的。很難想象一個中文一塌糊涂的人英文出類拔萃,也同樣難找到一個中文有水平的人下決心學英文還學不好的。如果一邊讀著有意思的故事,一邊還能學習英文,我想效果比單獨看中文版或英文版都要強。當然,對于這本書本身的意義來說,學英語只是一個附加的好處。最近,我又在網上看到一本《內在的敵人》(Innate Enemy),是一個極端仇視中國人民和革命的比利時神父所著。這本書完全從敵人的角度描寫了解放戰(zhàn)爭的歷史,簡直寫出來就是給《中國震撼世界》當反例當靶子用的,口氣和寫作方法開一代先河,以至于今天的大法弟子還在津津樂道和努力模仿,大紀元、明慧網、希望之聲國際廣播電臺一類娛樂媒體還常常把它當作“可靠的來源”加以引用。所以,我也推薦大家自己去搜索來讀一讀。
以下我要說明的是這個網頁的原創(chuàng)性和所有權問題。原文英文版為Jack Belden先生所著,中文版所有權歸原譯者(順致敬意!),本人的工作僅為搜集整理、編排加注、圖片編輯和網頁制作。文中所有“李根注”的部分,是本人所作的說明;所有圖片為本人搜集添加,圖片來源為網上、掃描和友人提供,圖片所有權歸各原創(chuàng)者。這個網頁,我謹獻給杰克·貝爾登先生。最后,向他書中所講述的那些為改變中國命運而努力奮斗、流血犧牲的人們,致以崇高的敬禮!
李根,2005年2月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xiāng)
責任編輯:wuhe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xiāng)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