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時綱:首先,祝您生日快樂,健康長壽!感謝您邀請我參加為慶祝您70壽辰舉辦的國際學術研討會。2004年11月,我在貴校從事短期研究時,您送了我一本《俄國革命和今日中國革命脫離歷史嗎?》。您為什么想寫這樣一部書?
洛蘇爾多:該書初版是在1999年,當時,冷戰結束被說成是建設社會主義社會一切嘗試的徹底失敗,是資本主義的最終勝利,甚至是"歷史的終結"。在西 方,左派也受到這種思潮的影響。共產黨人聲明忠誠于社會主義理想,但立即補充說,他們和蘇聯歷史,甚至和中國歷史(他們竟然說那里"資本主義復辟了")沒 有絲毫的關系。為了反擊這種"脫離歷史"的思潮,我以尊重歷史的態度,闡明從俄國十月革命到鄧小平改革后中國崛起的共產主義運動史。
田時綱:您認為蘇聯解體的原因是什么?
洛蘇爾多:1947年,美國外交官凱南(Georgio F. Kenan)形成"遏制"政策理論時,強調必須"加劇緊張狀態,讓蘇聯政治承受",從而"促使那些傾向最終找到出路,或讓蘇聯政權崩潰,或讓它變溫和"。
除了美國的"遏制"政策外,蘇聯內部嚴重衰弱導致其解體。我們應當反思列寧的英明論斷:"沒有革命的理論,就沒有革命的運動。"毫無疑問,布爾什維克 黨擁有奪取政權的理論,然而從本質上看,布爾什維克黨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缺少革命的理論,蘇聯共產黨的嚴重錯誤在于未作任何實際努力填補這一空白。
田時綱:您認為中國革命的特點和意義是什么?
洛蘇爾多:在20世紀初,中國淪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世界的一部分,受到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的奴役。十月革命是世界歷史上的轉折點,它推動在全球范圍內 掀起反殖民主義浪潮。然而,由德、日法西斯分別發動的侵蘇和侵華戰爭成為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殖民戰爭。因此,蘇聯的斯大林格勒保衛戰、中國的長征及抗日戰爭 是名垂史冊的偉大階級斗爭,粉碎了最野蠻帝國主義重新瓜分世界、讓偉大民族淪為所謂"優越"種族貴族的奴隸的罪惡野心。
不過,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民族解放斗爭并未隨著獲得政治獨立而終結。早在1949年,毛澤東就鮮明地預見到,反殖民主義、反帝國主義的革命必須要從軍事階段向經濟階段過渡。
今天,面對美國依然妄圖維持技術壟斷,旨在繼續行使霸權,甚至實行新殖民主義間接統治,有必要著力強調:中國革命不僅是結束一百多年來受奴役狀態并建 立人民共和國的長期斗爭,不僅是進行經濟建設與社會建設、從而讓億萬人民擺脫饑餓、貧困狀態的斗爭,而且是粉碎帝國主義技術壟斷的斗爭。要知道,西方對技 術的壟斷不是自然的饋贈,而是幾百年統治和壓迫的結果.
田時綱:2005年問世的《自由主義的反歷史》一書獲得極大成功,在意大利一年內再版三次,并被譯成多種語言。請您談談為什么用這個書名?
洛蘇爾多:我的著作并非拒絕承認自由主義的價值。《自由主義的反歷史》采用的方法論是:研究對象不是抽象的自由思想,而是自由主義,即具體的自由運動 和自由社會。這本書主要批駁自由主義和"自由西方"的自我頌揚和辯護觀。在這種思想傳統內,大肆贊頌自由,卻閉口不談對勞動階級尤其對殖民地的奴役與傷 害。
應該說,源于1688-1689年光榮革命時自由英國的最初國際政策,就是保障對販運黑奴的壟斷。無獨有偶,更加典型的是奴隸制在美國歷史上的作用。 美國建國后最初36位總統中,竟然有32個奴隸主。不僅如此,在幾十年內,美國賣力推銷奴隸制,其賣力程度不亞于今天推銷"民主"。在19世紀中葉,美國 先通過戰爭吞并墨西哥的得克薩斯,再重新引入奴隸制。盡管先是英國,隨后是美國感到取消奴隸制的必要性,但黑奴被中國和印度的苦力代替,深受變相奴隸制的 奴役。1952年12月,美國司法部長致函最高法院,主要討論公立學校合并問題,言詞"雄辯"地說:"種族歧視為共產黨宣傳提供了炮彈,在友好國家中也引 起我們對民主信仰忠誠度的懷疑。"美國歷史學家C. Vann Woodward對此評論道:華盛頓的"隔離有色種族"政策,不僅在東方和第三世界遇到危險,而且在美國心臟地區也不得人心。
這里,存在一個悖論。當今,美國樂此不疲地指責中國缺少民主,但值得注意的是,民主的一個本質要素是取消種族歧視,在美國取得這一民主成果,要感謝全世界反殖民主義運動的興起,而中國是這一運動的重要部分。
田時綱:據我所知,在《共產黨宣言》眾多意大利語譯本中,有3個最為著名:1902年安東尼奧•拉布里奧拉譯本、1943年陶里亞蒂譯本、1999年洛蘇爾多譯本。這部馬克思、恩格斯1848年問世的杰作,對當代馬克思主義者有什么意義?
洛蘇爾多:我在《共產黨宣言》新譯本的導言中,努力回顧這一杰作發表后150年的歷史。1840年,19世紀歐洲另一偉大人物托克維爾發表第二部著作 《論美國的民主》。在核心一章的標題中,他斷言"大規模的革命變得越來越少"。然而,考察1840年后100年或150年的歷史,就會發現這位法國自由派 人士的論斷不能成立,在世界歷史上,這一時期革命爆發頗為頻繁。
毫無疑義,馬克思和恩格斯預見到,無產階級反對資本主義、反對把"工人變成了機器的單純的附屬品"制度的起義。不僅如此,《共產黨宣言》高瞻遠矚地描 述了今天被稱作全球化的特征,馬克思和恩格斯清醒地認識到這是一個充滿矛盾的過程,(在資本主義范圍內)其特征是生產過剩的巨大危機,會導致巨大社會財富 的破壞和廣大勞動群眾的貧困化。
《共產黨宣言》號召發動無產階級革命、"農民革命"和"民族解放"革命以反對資本主義世界。這樣,馬克思和恩格斯提前預告了在第三世界實現的革命勝 利,譬如中國革命的勝利。可以說,《共產黨宣言》預見以新經濟為特征的全球化,雖然主要就歐美而言,但同樣為希望獨立發展經濟的第三世界國家(包括中國) 指明了歷史方向。
田時綱:作為意大利左派學者,您認為葛蘭西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要貢獻是什么?
洛蘇爾多:第一,葛蘭西強調"領導權"對奪取政權和維護政權的重要性。早在1926年他寫道:"都靈共產黨人具體地提出了無產階級領導權問題,即無產 階級專政和工人國家的社會基礎問題。"領導權不僅包括政治、經濟,而且包括文化-意識形態領導權。在現代社會,文化-意識形態領導權尤顯重要。
第二,葛蘭西充分認識到建設社會主義過程的復雜性。起初,會出現"集體主義的貧困、痛苦"。接著,需要大力發展生產力。在這方面,考察葛蘭西對蘇聯新 經濟政策的重要立場受益匪淺。當時蘇聯社會出現一種"在歷史上從未見過"的現象:"一個統治階級整體上生活條件低于被統治階級和從屬階級的某些分子和階 層",工農群眾繼續過著艱難的生活,而新經濟政策的受益者身著皮大衣、享盡人間幸福;"歷史把這種前所未聞的矛盾留給了無產階級,無產階級專政的巨大危險 恰恰在于這種矛盾"。但這不應當成為腐化墮落和疑惑動搖的原因。因為無產階級"如果不能為了階級的普遍與長遠利益而犧牲那些直接利益的話,也不可能堅持無 產階級領導權和無產階級專政"。然而,共產黨必須積極努力改變這種現象,盡快縮小工農群眾和其他階層的收入差異。葛蘭西的這段論述有益于西方左派理解今日 中國的現實,對中國同志也具有借鑒意義。
第三,葛蘭西對共產主義社會有精辟見解。當我們討論廢除國家和在市民社會中被重新吸納的神話時,葛蘭西讓我們注意市民社會本身就是一種國家形態。他還 指出國際主義并不否定民族的獨特性,在資本主義制度滅亡后,這些民族獨特性繼續存在。正如說到市場,葛蘭西強調"確定的市場",而不是抽象的市場。葛蘭西 的這些真知灼見,能夠幫助我們克服彌賽亞主義,正是這種思潮阻礙建設后資本主義社會。
第四,即使《獄中札記》在批判資本主義時,也拒絕把近代史和資產階級革命妖魔化,視為某種"畸形學"的歷史。同樣,我們共產黨人為了總結歷史經驗,要 善于實事求是地、科學地批判斯大林的嚴重錯誤、毛澤東和其他領導人的失誤,但絕不能把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的這些篇章妖魔化、視為某種"畸形學"的歷史。
田時綱:謝謝!期待您再次來中國。
(多梅尼克•洛蘇爾多(Domenico Losurdo,1941- )是意大利烏爾比諾大學哲學史教授、國際著名黑格爾研究專家、馬克思主義哲學史家、國際黑格爾-馬克思辯證思想學會主席。2008年,他曾發起西方進步學者聲援北京主辦奧運會簽名活動)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