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縣有個縣令,名字叫明晟,是應山縣人。他受理一樁冤案,想為平民申冤,把錯判糾正過來。但他又怕上司不高興。左思右想,遲疑未決。下屬有個門斗,門斗認識一個狐仙。明晟就派門斗請狐仙預測指教,告知怎么辦才好。
狐仙答:“縣令身為一縣百姓的父母官,只應考慮百姓的冤不冤,不應該考慮上司高興不高興。他難道忘記了李衛(wèi)先生講過的故事嗎?”
門斗回來,向縣令明晟如實匯報了友人所講的話。明晟一聽,大為吃驚,這讓他想起了自己的老友李衛(wèi)很早以前,向他講過的一段遭遇。但這位友人怎么知道這件事呢?實在神奇。
原來李衛(wèi)一次坐船渡江,船上遇見一位道人。當時船上一渡客,為了少給一點擺渡錢,跟船公吵起來。道士嘆息說:“一個人馬上就要淹死了,現(xiàn)在還為這么幾個錢,跟人家爭吵,真不值得!”
李衛(wèi)聽了,不明白道士講這話的意思。過了一會兒,忽然刮起江風,那個渡客,腳下被船板絆倒,一下子就掉入江中,淹死了。李衛(wèi)這才感覺道士實在神奇。此時,江風狂吹,船都快翻了。
道士腳踏罡步,不斷念誦咒語,狂風很快停息,船上的人都得救了。李衛(wèi)向道士拜謝救命之恩。道士說:“剛才淹死的那個人,是他命中注定了的,我不能救。你是貴人,今天遇難而得救,也是命中注定了的,我不可不救。所以你不必感謝我。”
李衛(wèi)又拜謝說:“聽了您的教誨,我方知道一切都是先天的定數(shù),我今后凡事定要安份守命了。”
道士講:“你這話也不全正確。一個人對自己的榮辱、升沉、富貧,等等,是應該安守本份,即安命,也就是順其自然。
不安命,則必然逞盡聰明,爾虞我詐,互相傾軋,什么壞事都干的出來。這就會造業(yè)。比如李林甫、秦檜之輩,他們若本來能守天命,順其自然,命里也會當宰相的,因為他們命格中本有。但他們?yōu)榱讼蛏吓溃贡M心計,排除異己,陷害忠良,最終也不可能做得比宰相更大;只是給自己的子孫和下世作孽而已。
個人際遇如此,唯對于國計民生之利害,則不可一切言順命,不可不爭;面對百姓疾苦、民困民冤之事,尤不可聽之任之,順其自然。一切做官的人,都應該負起責任。即使有害其身,也必會積福身后。古人云:知其不可而為之。諸葛孔明言:臣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至于成敗利鈍,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就是這個道理。
天地養(yǎng)育人才,國家設置各級官員,目的是為了興國濟民。身為官吏,手握事權,若也束手而委命,天下何必生此才,國家何必設此官?以上是圣賢安身立命學說的真諦,希望你能全面的領會。”
道士講完話,就下船不見了。
明晟問狐
獻縣令明晟,應山人。嘗欲申雪一冤獄,而慮上官不允,疑或未決。儒 學門斗有王半仙者,與一狐友,言小休咎多有驗,遣往問之。狐正色曰:“明 公為民父母,但當論其冤不冤,不當問其允不允。獨不記制府李公之言乎?” 門斗返報,明為愯然。
因言制府李公衛(wèi)未達時,嘗同一道士渡江。適有與舟子爭詬者,道士太 息曰:“命在須臾,尚較計數(shù)文錢耶!”俄其人為帆腳所掃,墮江死。李公 心異之。中流風作,舟欲覆。道士禹步誦咒,風止得濟。李公再拜謝更生。 道士曰:“適墮江者,命也,吾不能救。公貴人也,遇厄得濟,亦命也,吾 不能不救。何謝焉?”李公又拜曰:“領師此訓,吾終身安命矣。”道士曰: “是不盡然。一身之窮達,當安命,不安命則奔競排軋,無所不至。不知李 林甫、秦檜,即不傾陷善類,亦作宰相,徒自增罪案耳。至國計民生之利害,
則不可言命。天地之生才,朝廷之設官,所以補救氣數(shù)也。身握事權,束手 而委命,天地何必生此才,朝廷何必設此官乎?晨門曰:‘是知其不可而為 之。’諸葛武侯曰:‘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成敗利鈍,非所逆睹。’此圣 賢立命之學,公其識之。”李公謹受教,拜問姓名。道士曰:“言之恐公駭。” 下舟行數(shù)十步,翳然滅跡。昔在會城,李公曾話是事。不識此狐何以得也。
論曰:古人講聽天由命、順其自然,主要是說不在乎事物的結局。只問耕耘不計收獲。因為人很渺小,世界太廣大,人不可預測、不可左右的因素太多。在事情的進行中,講究的是仁、義、禮、智、信,講究的是全力以赴,盡了人事就夠了,結局如何則看天意了。懂得這道理的人,把做人放在首位,把努力做事當作本分,對于人世間的得失就不太看重,得也欣然,失也欣然。心態(tài)隨遇而安。世俗人相反,只注重結果,費盡心機,無所不用其極。以至有些黑心肝的人,為達目的甚至不擇手段,實在是令人發(fā)指。
縣令明晟想為一個冤案昭雪,要算吉兇,把自己的利益放在天理正義之上。
當官的心中不想著公正,卻只想著自己的禍福,實在是欺天!但這個縣令還算好的,和貪贓枉法的人相比,這縣令至少心中還有公正兩個字,貪贓枉法之徒,何止是欺天,簡直是在造孽,毒留子孫了。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wǎng)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wǎng)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wǎng)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xiāng)
責任編輯:清遠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xiāng)網(wǎng)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