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 薦 序
在朋友的推薦下,今年有幸拜讀了潘德孚醫師的著作,學習了潘老先生有關生命的理念及對中醫理論的詮釋。后來又有機會到溫州求醫,親身體驗了潘老先生醫術之高明;切身感受到博大精深、簡便廉驗的中醫造福於炎黃子孫,真乃“天佑中華有中醫!”。
縱觀歐美各國,當前面臨的共同問題是:曾經引以自豪的醫療保險體系捉襟見肘,而醫藥儀器公司卻利潤倍增。不同檢查目的的生化指標、形形色色的檢查治療儀器、昂貴的化學合成藥物,使治療費用直線上升?,F代醫學越來越強烈地受到儀器公司和醫藥公司的控制。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大約三分之一的患者死于化學藥物的濫用。伴隨化學合成藥物——特別是抗菌素的濫用,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等難以治愈的疾病大量出現。醫療模式的商業化,正是造成醫源性疾病不斷增加的原因。世衛組織曾批評中國“過度輸液”,我國現在每年要消耗104億個吊瓶。中國工程院院士俞夢孫先生指出,當前“過度診斷,過度醫療”,導致“許多病都是治出來的”。俞院士的話絕非危言聳聽,據衛生部藥物不良反應監測中心提供的資料,每年因藥物不良反應住院的病人達250萬,其中約20萬人死亡,是因傳染病造成死亡人數的10倍。
2006年7月14日,香港《南華早報》發表題為“大陸醫療行業的腐敗行為”的文章揭露:據不完全統計,中國藥品市場總額高達100億美元。藥品制造商為了爭奪市場,每年至少拿出約7.72億元人民幣作為“醫療傭金”。當前,血管支架的濫用,昂貴的外科手術縫合器、人工關節、心臟導管術的濫用,造成醫療費用居高不下。特別是心臟血管支架手術,每年以30%的速度增長。2009年共實施心臟介入治療23萬例,按人均兩個支架計算,僅耗材費就超過50億元人民幣。2011年3月12日,全國政協委員董協良在兩會提案里揭露:“一個國產心臟支架,出廠價不過3000元,到醫院便成了2.7萬元;一個進口心臟支架,到岸價不過6000元,到醫院便成了3.8萬元。”董協良委員說,9倍的心臟支架暴利已經超過了販毒。
1996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宣布:“21世紀的醫學不能繼續以疾病為主要研究領域,而應該以人類的健康為主要研究方向。”。西醫治的是人生的病,中醫治的是生病的人。西醫立足還原論,鐵路巡警、各管一段,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醫療方式,已經成為活生生的現實。而中醫的經絡理論,中醫的總體觀、整體論、控制論,能夠做到內病外治,外病內治,上病下治,下病上治。中醫強調“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在對疾病的認識和治療方法上與西醫截然不同。中醫藥以獨特的療效,用一根針、一把草、一套綜合有效的治療方法,普渡眾生,濟世救民;中醫有完整的理論和浩瀚的著作,中醫大量治療方法立足于調整機體平衡,調動病人的自愈能力。中醫理論的眾多論斷都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生態觀念,如“天人合一”,“法乎陰陽”,“天生萬物無一而非藥石”,“凡膳皆藥”,這些正是中醫藥作為一種生態健康醫學長期存在的哲學基礎之一;中醫強調“平衡就是健康,調整就是治療”,講究“陰平陽秘”,著重功能支配形體,從現代預防醫學角度,代表了對人體健康積極的保健意義;中醫講究先救命,再治病。堅持“扶正固本、治病留人”的治療原則。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強調精神對生命的特殊意義和關鍵作用。從現代臨床醫學角度,體現了對疾病根本的治療學意義;中醫講究全面調整與整體調節,立足整體,而整體才是生命的基本特征。從現代康復醫學的角度,代表了疾病治療后完整的康復學意義。
在開展有關“八榮、八恥”道德教育的運動中,也有必要復習傳統中醫的道德規范。即:“濟世救民,仁愛為懷的事業準則;淡薄名利,廉潔正直的道德品質;謹慎認真,謙虛誠實的醫療態度;精勤不倦,不恥下問的治學精神;穩重端莊,溫雅寬和的儀表風度。”
20年來,職工工資提高了10至20倍,但醫藥費用上漲的幅度卻達到了100至200倍。2002年,全球人口62億,中國要為占全球20%以上的13億人提供醫療服務,但我們所掌握的衛生資源卻只占世界總量的2%。因此只有走具有中國特色的、符合中國國情的道路,才是唯一正確的選擇。農民中流傳的順口溜說:“脫貧三五年,一病回從前”,“一人得病,幾代受窮”,“救護車一響,半條牛白養”。我國貧困人口中,約30%~60%是因病致貧或因病返貧。造成這一局面的重要原因,就是否定中醫的錯誤思潮和醫療市場化,導致嚴重忽視中醫傳承,有寶不識寶,使簡便廉驗的傳統中醫被漠視,拋棄和遺忘。
2003年5月9日,吳儀副總理親自召開座談會,指出“中醫藥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強調”要充分發揮中醫藥在人民健康事業中的作用”。2003年赴香港講學時,了解到中醫治療“非典”不僅療效好、沒有副作用,而且每治愈一位患者僅用2500元~5000元人民幣;但純西醫方法治療“非典”,每個病人的醫療費超過10萬;在香港特區,每位“非典”病人的醫療費用高達30萬~50萬港幣。僅600余萬人口的香港,特區政府為防治“非典”投入了118億港元。以上數據使我們不得不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完全效仿西方的醫療模式,我們將如何維護民族的生存?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提供的資料——全球191個國家中,中國國民平均壽命為71.5歲,但平均健康壽命只有62.3歲,居世界第81位。中國有13億人口,高昂的醫療費不僅普通家庭難以承受,也給國家帶來巨大的經濟負擔。因此,增加公費醫療與醫療保險投入,是“治標不治本”的辦法。只有切實重視傳統中醫,扭轉學歷至上的誤區,給民間名中醫更寬松的政策,讓他們培養更多的學生,使中醫藥瑰寶能更好地傳承和發揚廣大;同時,大力倡導和推廣應用簡便廉驗的中醫治療方法,才可能把龐大的醫療開支節省下來,保證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所以大力傳承和搶救中醫是當務之急。
潘德孚醫師所著《治病的常識》一書,是為求醫問藥的廣大老百姓寫的書,其中包括許多極為寶貴的中醫藥常識;實用有效的治療方法;深厚的中醫哲理;精辟的中醫理念;對現代常見疾病獨到的見解和治療方法,還有洋溢全書的潘老“懸壺濟世”的赤子之心。故謹寫此序以示敬忱,并向海內外中華兒女鄭重推薦此書。
中華中醫藥學會首席健康顧問
中央保健委員會會診專家
解放軍總醫院營養科研究員
趙 霖
2011年10月26日於北京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