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思潮 > 讀書交流

《西藏之水救中國》,郭開先生為何生不逢時?

未知 · 2006-10-17 · 來源:本站原創
藏獨暴亂 收藏( 評論() 字體: / /
  讀了李伶所著的《西藏之水救中國》后,不禁令人思潮澎湃、浮想聯翩,并深為郭開先生的精神所感動。我想,郭開及其團隊諸君,不就是魯迅筆下的“民族的脊梁”嗎?世界上各民族正因為有了這樣的“脊梁”,才得以從艱難困苦中跋涉過來。
  
  但在欽佩感動之余,又強烈感受到郭開身上透出的普羅米修斯般的氣質,預感到他很可能成為一個生不逢時的悲劇英雄——朔天運河很也許要在他過世后多少年才能上馬。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擔心,說來話長,還請諸位網友能聽在下細細道來。
  
  如果在毛時代,郭開的方案肯定能被高層接受,只是當時國力不強,心有余而力不足。時至今日,郭開先生已走到了人生暮年,國力也強盛到了可以負擔的地步。但由于思潮周期的改變,支持老毛那一代人的思想環境已不復存在,遂令郭開的宏愿幾無實現的可能。
  
  毛澤東時期,我國的主流思想屬于理性主義,老毛不是依據經驗、而是依據馬克思主義的理性主義和理論演繹奪得天下的。因此在面南之后,毛愈發認為,理性主義是最好的思想工具。大躍進、文革,均是其理性主義發展到極至的表現。
  
  鄧小平糾正毛的錯誤,其所秉持的哲學是理性主義的對立面——經驗主義。當今的中國,正處于經驗主義思潮興盛的周期之內,這個周期到何時能結束,眼下還不得而知。而郭開的方案,恰在此周期內形成,是為生不逢時。
  
  經驗主義總是和因循守舊聯系在一起,總是忌諱創新、突破的。對于郭開這種驚世駭俗的大膽設想,缺乏哲學修養的人很容易將之斥為“異想天開”。《西藏之水救中國》一書中,有兩個故事令我印象深刻。一是說在郭開方案形成初期,郭開將此方案拿到某個衙門給一位官員看,那位官員當著老郭的面斥責該方案是胡思亂想。及至老郭悻悻然下樓時,還聽到樓上那位官人扔下的話——“瘋子”。
  
  站在利益理性的立場上,我實在難以理解這位官人何以如此憎恨郭開,仿佛郭開掘了他家的祖墳似的。由此令我想到了魯迅書中的一段比喻:人類的祖先都是居住于樹上的猴子,第一個下樹的猴子,肯定會被保守的同類視為異端而活活咬死。
  
  另一個故事是關于黃萬里的。黃萬里是水利界的英雄人物(一般反對朔天運河的人好拿老黃說事,給人印象好像他也反對從西藏調水,其實老黃早于郭開就有了從西藏調水的設想),他積極支持郭開,但認為,中國水利界非常保守,連他的黃河泥沙理論、長江卵石理論都不能接受,現在要提出藏水北調濟黃,肯定會被打成“異端”的。
  
  說猴子缺乏理性,大家好理解,難道水利界那些專家學者的理性與猴子處于同一水平?事實就是如此無情。各位可以想想,當初蘇聯專家因為不了解黃河而提出三門峽大壩不設導沙孔時,今日所謂的水利界泰斗張光斗和錢正英難道不知道黃河泥沙的厲害?他們之所以不敢支持黃萬里還不是因為迷信蘇聯權威?
  
  也許有人認為,保守就是保守,迷信權威就是迷信權威,怎么能和經驗主義扯上關系?我們知道,經驗主義是一個合集,內涵很多子集——主觀經驗主義、客觀經驗主義、不可知論、懷疑主義、實證主義、實用主義、機會主義等等。這些內涵外表均不相同的學說都被歸于經驗主義合集內的原因在于,在認識的根本手段經驗與理性的對壘中,它們都以經驗為自己學說的邏輯元點,認為只有經主體感官確定的事物才是真實存在的。為何經驗主義總是偏于保守呢?這和它重“實”輕“虛”的本性有關。黑格爾說,凡是合理的都是現實的,經驗主義者不會同意這一論點。在他們看來,合理性是虛的,存在是實的。虛的就是假的,實的才是真的。在這里,真假的區別在于能否為感官所感受。因此,只有存在的才是真實的、合理的。經驗主義由于崇“實”非“虛”,使他們對現存事物的認識陷入了迷信狀態,似乎現存事物會永遠存在下去,未存在事物也永遠不會出現,所謂“天不變,道亦不變”就是他們的信條。因此,維護現狀的保守就成了最高、最善的道德。凡與現存事物相違背的(事物與理念),不僅是荒唐的,還是有害的、有罪的。這就是叱罵郭開為瘋子的那位官人和咬死敢于下樹同類的那群猴子所秉持的邏輯。
  
  下面再來談談迷信權威的問題。迷信權威只是一種現象,隱藏其后的是怠于思索的思維懶漢。這種思維懶漢往往又是經驗主義的信奉者。人類認識事物、思考問題一般有兩種不同的方式,一種是理性主義的方式,另一種是經驗主義的方式。理性主義的方式一般是鉆到事物的內部,對其內部各種屬性功能進行觀察分析,對所獲得的感性材料進行加工(加工的工具是先驗的公理和原則),這個加工過程就是毛澤東所說的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過程。要完成這個過程,還必須將所獲得的感性材料轉化成概念,然后運用邏輯思維對這些概念進行分析比較推理判斷,最后達到對事物本質規律的認識。從這個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出,理性主義的認識方式是一種相當艱辛的費時費力的辦法。
  
  與理性主義不同,經驗主義不會鉆到事物的內部、運用理性來弄清事物的本質及其屬性變化的規律,他們一般懶得運用自己的理性,而是喜歡從事物的外部來認識事物,更原意將事物視作一個“黑箱”,僅通過不費腦筋地對這些“黑箱”與它事物作用時表現出的性狀的歸納(對現象與形象的歸納),來達到對“黑箱”的認識。中醫就是建于黑箱之上的一種經驗的體系,當然,中醫如此做不是因為懶惰,而是因為條件限制。
  
  由于不善于使用自己的理性、并且總喜歡從事物的外部來把握事物,所以經驗主義者就產生了對成功經驗(權威)的依賴和迷信。在不相信自己理性的情況下,在其他事物上獲得成功的權威,也可以成為此事物上的權威。黃萬里從科學理性出發依據泥沙水文運動的內部邏輯堅持自己的意見,張光斗、錢正英由于沒有深入泥沙研究,因此,視黃河泥沙為黑箱。如果沒有蘇聯權威在,他們也許會聽從黃萬里的意見,但在蘇聯專家的權威面前,張錢等人自然不會從事物內部、而是從外部——權威的大小來決定取舍。
  
  說到這里,郭開等人也許會心存僥幸地認為,不就是些錯誤思想認識嗎?只要說通高層,撥一筆錢進行正式勘察論證,接下來就是詳實的數據說話了。干什么事沒有說三道四的?只要有了詳實的數據,他經驗主義思潮再強盛,也不能奈我何。你老范的擔憂是過慮了。如果郭開持這種想法,那就是太輕敵了。要說通高層,必先說服水利界的那些專家,他們的思想不通,又如何讓高層的政治家下決心?如果這些專家還是象當年黃萬里遇到的一樣——只是從積極支持三門峽大壩到現在的反對一切大壩,不知單憑郭開等人的擺事實、講道理,又能如何使這些深陷經驗主義泥潭的專家回到實事求是的理性主義道路上來?再說,即使詳實的勘察數據出來,也會有一些數據對上項目不利,你郭開如何應付?如果郭開過不了水利界專家這一關,要想說通高層政治家無疑是很困難的。
  
  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郭開等人擺事實、講道理,靠科學數據說話的路數,在哲學上屬于理性主義,即鉆入事物的內部來探明設想的可行性與必要性的一種思維方法。但郭開的對手卻是長期浸淫于經驗主義文化、近期又深受西方非理性主義影響的一批老頑固。他們對于自己不了解的事物一般是不屑于鉆入事物內部進行探察的,他們寧愿將該事物視作“黑箱”,從外部來對該事物作出判斷。這個“外部”首先是權威,沒有權威意見的情況下,則是看提出者的出身(其次還有動機)。對于朔天運河,他們據以否定的一個重要的外部原因就是,這個方案不是科班出身的專家提出來的,而是野路子的外行提出來的,因此肯定不行。
  
  這些專家除了看不起郭開的外行出身外,之所以極力反對朔天運河,還在于經驗主義的歸納法。恩格斯在其著作中(大概是《反杜林論》)提到了拉丁文的一句經驗主義歸納法的座右銘—— post hoc,ergo propter hoc(在這之后,所以,就由于這)。在這個認識過程中,我們看到,經驗主義與理性主義不同之處在于,他們是借助于事物的表象、形象而非邏輯來進行思維的。A事物出現于B事物之前,所以,A就被歸納為B的原因(煙在火之后,因此得出結論——有煙必有火)。至于為什么會如此的道理,他們是懶得去探究的。這就是我們通常批評的,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對于這段拉丁文,理性主義是這樣排列的——propter hoc,ergo post hoc(由于這,所以,在這之后)。對比經驗主義與理性主義的不同,我們看到,經驗主義思維的起點是形象——某事發生于某事之后;理性主義思維的起點是概念——“由于這”是一種邏輯關系。如果停留于形象,能用的思維方式只有歸納。而運用邏輯思維,首先離不開分析。只有分析,才能使我們的認識深入事物內部,也只有在分析的基礎上進行歸納,歸納得到得結果才是比較可靠的。所以毛澤東在一首歌頌好八連的詩中說“分析好,大有益”(一分為二成了他老人家最愛使用的思想工具)。
  
  運用形象,是很難進行分析推理的,因此,經驗主義者往往容易摒棄邏輯思維,也往往容易摒棄理性、陷入對事物表象不辨真偽的胡亂歸納(未能做到“去偽存真”)。譬如對于人身上的腳氣。西醫從理性主義的立場出發,通過觀察、試驗,確認這是由于真菌感染引起的疾病。而中國人從經驗主義歸納法的post hoc,ergo propter hoc(在這之后,所以,就由于這)邏輯出發,認為腳氣存在是正常的,是人身上毒氣外瀉的通道,而一旦腳氣不癢了,毒氣無法外瀉了,人就要生病。實際上這是因果倒置。寄生在人腳部的真菌,對人的體溫變化非常敏感,一旦人得病、體溫變化,真菌即停止活動。當人感覺到不適時,發現腳氣不癢了。由于人們不能精確判明腳氣不癢與身體不適在時間上發生的先后,誤以為腳氣不癢在先,因此把后果當作了原因。
  
  正是經驗主義的歸納法,使中國的水利專家在總結我朝50多年治水的成果后,得出了錯誤的結論。他們認為,50多年積極治水于前,下述結果于后——(1)北方河流多斷流;(2)南方河流多污染;(3)河流行洪能力下降,小雨大災。因此,今后不僅要象避免戰爭一樣避免跨流域調水,更要避免在江河上游動土,以免把最后的水資源破壞掉。
  
  上述的歸納,顯然是錯誤的。因為——(1)北方的干旱是全球氣候變暖、北方降雨減少,加之用水增多所致;(2)南方河流污染更與水利工程無關。如果成都平原上的岷江水系污染,難道要怪罪到修都江堰的李冰父子頭上不成?(3)行洪能力下降與河床淤積、河道被侵占有關,也與河流上的水利工程無關。以上三種現象的出現,根本原因在于人口增加,超出現有條件下自然資源的支撐能力。西藏調水是出于無奈,是對自然資源的調整,以解決因超生引發的困難。難道超生人口的生存權、發展權可以罔顧?超生人口應該被消滅?現在所要進行的就是對調水后果的實事求是的科學分析論證,不能因為過去水利工程中的不足而反對所有的水利工程。平心而論,新中國50多年來的治水,總體上是成功的,是利大于弊。否則大江大河三年兩頭泛濫,大雨大災,小雨小災,無雨旱災,經濟如何能達到今天的規模?正是由于經驗主義歸納法的作祟,今年川東高溫大旱被一些人歸罪于三峽大壩。記得去年川東降水多,也有人將之歸為大壩蓄水。想不到三峽大壩竟有龍王的神力,既能致旱、又能致澇。我們秉持的發展觀是科學發展觀,“象避免戰爭一樣避免跨流域調水” 以及從經驗主義的歸納法中得出的結論符合科學發展觀的理念嗎?這些經驗主義的專家由于離開了科學理性,正日益陷入不可知論和神秘主義的泥潭,他們所未說出的一句話應該是“人算不如天算”。如果不批評這種錯誤思潮,任憑經驗主義的盛行,凡牽涉到巨系統的水利、氣象、地震等科學領域有可能使封建迷信復活,發展出21世紀版的龍脈水利學、風水氣象學,科學家和工程師都要拜神漢巫婆為師了。
  
  經驗主義作為一種認識方式(思維方式)或工具,當然不會只有缺點而無優點,但這里不是對經驗主義進行全面的綜合評價,只是提醒國人注意,你們習以為常、習焉不察的經驗主義,除了上面列舉的缺點,還有許多不足之處。
  
  首先要指出的是,經驗主義來源于動物的本能。差不多大部分動物都會對經驗進行歸納,巴甫洛夫所作的狗的條件反射試驗就是證明。但是再聰明的動物也不會進行分析,更不會演繹。因為分析、演繹都需要憑借抽象概念。因此,從這個角度而言,經驗主義在復雜程度上低于理性主義。一個只知使用經驗而不知使用理性的人,很難說是文明人。
  
  毛澤東有一句名言:實踐出真知,還有一篇膾炙人口的短文《人的正確思想是從哪里來的?》,這是作為經驗主義者的毛澤東思想的另一面。對于毛的這些論斷,似乎從未有人提出質疑,自然也就成了某些頑固不化的經驗主義者的至理名言,不說萬古不易、四海皆準,至少是目前人們無法推翻的。果真如此嗎?筆者在此向諸君揭示一下經驗主義猥瑣無能的一面:
  
  如果真是實踐出真知的話,我們每個人都有看到或體驗到重物下墜的經驗(小孩子喜歡乘滑梯就是為了體驗身體下滑時產生的重力加速度),但是億萬人幾千年的實踐,卻從未從中產生什么理論和真知,只有當一個蘋果砸中牛頓那個天才的腦袋后,才產生了偉大的萬有引力定律。
  
  還有,物種進化論并不是由那些終生與動植物打交道的農民、漁夫、獵戶和牲畜飼養者得出的,而是由達爾文乘坐英國皇家海軍的巡洋艦在2年左右的航海考察中得出的。
  
  這兩個事例說明,實踐和經驗只是產生真知的必要條件,還不是充分條件,充分條件是理性思考的頭腦和一定的知識積累。
  
  先驗的理性在某些情況下甚至是發現真理的充要條件,譬如愛因斯坦發現狹義和廣義相對論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經驗的作用基本被取消,因為人類無法為愛因斯坦提供光速條件下的經驗,他所能依賴的工具只有數學計算。
  
  以上事例說明,經驗主義只是一種思想工具,她雖然有許多優點,但也有其不可避免的局限性。我們只有堅持經驗與理性的并重和平衡,才能真正做到實事求是,并達致利益的最大化。
  
  既然經驗主義導致了保守,并且對經驗和權威的迷信只是一種思想的片面性,何以會陷郭開于生不逢時之困境,難道這種保守、迷信的錯誤思潮就不能很快被克服嗎?說到這里,我們有必要對經驗主義與理性主義的歷史演變作一番介紹。
  
  (以下引文摘自拙作《講道理》一書導言部分)
  理性主義被正式冠以名稱是十分晚近之事(大約在16、17世紀),但它的發生與發展卻是遠流長。整個古希臘、羅馬的文化都可以冠以理性主義的頭銜。對此,著名的哲學家卡爾• 波普爾(Karl•R•Popper 1902-1994)是這樣概括的,在《西方信仰什么》的講演中,波普爾欲圖說明理性主義是西方的重要信仰,他說:“盡管現今大多數知識分子輕蔑地看待那些(指理性主義與啟蒙運動的哲學-引者),然而理性主義至今是西方缺之甚至便不能存在的觀念。因為我們的西方文明的最大特征莫過于它與科學不可分割地聯系在一起的事實。它是產生了自然科學并且這種科學在其中起著決定性作用的唯一的文明。但是,自然科學是古典希臘哲學家,前蘇格拉底哲學家的理性主義的直接產物。
   “……西方文明從歷史上說主要是我們從希臘人那里繼承下來的那種理性主義思想方式的產物。每當我們談到西方,無論是施本格勒的西方還是我們的西方,我們心中想到的主要是在我們西方傳統中有一種理性主義成分這個事實,在我看來,這是十分顯而易見的。
   “在試圖解釋理性主義時,我的動機不僅是要把自己與某些時髦的反理性主義運動相區別,而且想嘗試把屢遭漫罵的理性主義傳統置于你們面前,這個傳統如此決定性地影響了西方文明,以致人們很可以把西方文明描述為理性主義傳統起著支配性作用的唯一文明。”(引自《通過知識獲得解放》,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96年 10月版,范景中、李本天譯、卡爾•波普爾,英藉猶太人,代表作《歷史決定論的貧困》與《開放社會及其敵人》,因此著于二戰中的著作獲得英國爵士爵位)
   理性主義原本是哲學認識論領域內的一個專用術語,又稱“唯理論”,英語為rationalism,中文亦可譯“合理主義”。其英文詞根為ratio(比、比率)。英文中“理性”的另一詞為reason,常為口頭用語,ratio很可能來源于拉丁語。
  理性主義在哲學中,一般與經驗主義相對立。理性與經驗,是人類認識客觀世界的兩大武器。所謂理性,是指我們的智力,具體說來就是邏輯推理能力,它所反映的是存在于客觀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與規律。而經驗,是我們通過實踐活動、由我們的感官所提供給我們的關于外界事物的一種粗淺的認識或感受。經驗認識與理性認識二者雖有不同,但實際上二者又是緊密相連、互相滲透的。我們所有的理性認識、判斷、推理,都建筑在經驗認識的基礎上,而所有的經驗認識,都離不開理性的分析與綜合。經驗與理性的關系,猶如分析與綜合,我們不能將一者捧上天、將另一者踏在地,而應建立二者間的辯證平衡。
   之所以說古希臘哲學是屬于理性主義的,一是從其自身的內在性質所做的分析,一是與中國文化的對比。
  古希臘哲學產生與興盛時期,也許正是這一社會處于較為劇烈變動的時期,一說是從氏族社會向奴隸社會變動,一說是奴隸社會內部階級斗爭的尖銳所致。由于社會的變動大,故使許多哲人產生出世事多變之感嘆,由此才有“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的箴言。世事的流變不居,使那些不為衣食所憂的哲人對經驗、現象和表象后面的世界發生了興趣,認為我們感官所告訴我們的物質世界或許是不真實的,真實的是那隱藏于此后面的不變的世界。那個世界自有一套邏輯的體系(畢達哥拉斯學派就是為此而建立的),只有掌握了這套邏輯體系才能一勞永逸地真正掌握這個變幻不定的世界、掌握世界變化的原因。這套體系被稱為公理或真理。古希臘時期雖然也如中國的春秋時期一樣,學術上呈現出“百花齊放、百花爭鳴”的狀態,但無論是何種學派,都醉心于探討世界之“理”。這種崇“理”狀況的形成同時也與古希臘奴隸民主制的政治體制有關。
  由于是城邦制的民主,故能言善辯吸引關注與選票成為進入政治權力中心的必備本領,由此在當時的雅典社會中產生了一批教授此種實用技藝的業者,人稱“雄辯術”授者。“雄辯術”的存在與發展極大推動了古希臘邏輯學的發展,而邏輯學的發展又在一定程度上為理性主義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這是從古希臘理性主義哲學發展的內部所作的分析。
  從古希臘與中國哲學的對比中,我們更能從外部看出古希臘哲學的理性主義的鮮明特征。我們常說東西方文化的差異,這種差異如果不體現在哲學上。尤其是在認識論上,是稱不上差異的。如果說古希臘哲學(文化)是理性主義的,那么中國同時期的諸子百家就是清一色的經驗主義。有學者撰文,認為中西學理的差異在新石器時代便已顯現。更認為,中國之所以會出現與古希臘迥異的經驗主義文化,實在是由于第四紀冰川對中國大陸的影響要小于歐洲――是由于中國動植物物種的多樣性與豐富性。因此我們的先民被繽紛繁雜的現象與表象世界給迷住了(吾淳,上海師范大學)。此論是否有理筆者不敢妄斷,只是介紹于此,供諸讀者參考。
  與古希臘人關心表象后面的真世界不同,中國的先賢無論是孔子、墨子似乎更關心這個現實的表象世界的本身。他們不主張窮究“天人之理”,而是專注于實用、實效。對于“理”的探索猶如蜻蜓點水,往往是淺嘗轍止。譬如有人問鬼神于孔子,孔子干脆回答,“不能事人,焉能事鬼?”,他的弟子說孔子是“敬鬼神而遠之”。方勵之先生在一篇談論科學與宗教關系的文章中對此提出質疑,認為孔子對鬼神的態度是自相矛盾的,既然要“敬”鬼神,何必又要“遠之”?既然“遠”鬼神,何必又要“敬”之?這是以西方理性主義思維方式所無法理解的。孔子實際上在追求一套實用的治理社會的技藝,對于那些與此無關的事物,他是毫無興趣的。最能說明中國這種實用主義、經驗主義思維方式的,莫過于《墨經》中記載的一段典故。據說公輸般“削竹為鳥,成而飛之,三日不落”,公輸般以為“至巧”,跑到墨子面前夸耀,墨子對此不以為然,批評他說,削竹為鳥不如削竹為車,做部小車能運三五百斤貨物,“有用為巧,無用為拙”。中國人不關心彼岸世界,只關心他那個聲色犬馬的此岸世界。
   古希臘人發明了歐幾里德幾何學的體系,中國人則有《九章算術》,這《九章》里,面對利率、面積、大小、多寡都有精準的計算方法,但中國人卻未用隱含在內中的邏輯發展出一套體系,從而也無法發展出幾何學、代數學。盡管在實際的運算方面中國人并不輸給西方人。
  古希臘的理性主義傳到羅馬,又被羅馬文化所繼承。而后到中世紀,這種崇“理”而輕經驗的文化進入了“經院哲學”的死胡同。從公元五、六世紀直到公元十五、十六世紀,史稱“黑暗”的中世紀。中世紀何以黑暗,筆者認為與西方文化輕視經驗這一致命的缺陷有關。西方的蘇醒首先不是文藝上的蘇醒,而是哲學上的蘇醒。十六世紀,經驗主義哲學在英國產生,其鼻祖可推弗蘭西斯•培根( Francis Bacon 1561-1626 ),就是這位培根先生提出了“知識就是力量”的口號。這些經驗主義哲學家大膽指出,真理不僅僅存在于《圣經》,有些真理來源于觀察、實驗。這些在現代人看起來是稀松平常的“常識”,在當時可謂是“石破天驚”的醒世通言。由此,一直是一只翅膀(理性主義)的西方文明,在插上了經驗主義這支翅膀后,一飛沖天,直上九霄。
  反觀東方的中國,恰如一個早慧的孩子(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在西方處于黑暗的中世紀時,中國人憑著“實事求用”的經驗主義哲學,也發展出了一套雖不知其所以然、但卻“知其然”的實用技藝,使中國當時在經濟與科技上雄居世界之巔。及至西方蘇醒,憑著經驗主義與理性主義的雙翅飛行,中國文明只有經驗主義一翅的弊病便充分顯現。中國古代的科技正如顧準所言,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技術”,還談不上科學。這也正是令編撰《中國科技史》的李約瑟博士百思不得其解之處。
  現今各發達民族在從傳統社會(前工業文明)向現代社會(工業文明)轉型的過程中,都經歷過一場“啟蒙”運動,即以理性啟開蒙昧之意。中世紀時代的歐洲也是理性主義盛行,但那個理性不是人文、科學的理性,而是神權理性、神權邏輯。啟蒙運動在一定意義上是將人們的理性從“神本位”轉到了“人本位”。按馬克思主義的解釋,一切意識形態變化的終極原因,都可以在人們的經濟活動中找到。啟蒙運動的發生,很大程度上與生產力的發展、人們經濟權利意識的蘇醒有關。正是在啟蒙運動中,理性與理性主義,從認識論的范疇開始溢出,成為了一個有經濟學內涵的術語。
  前面說過,理性主義的詞根是ratio,從這個詞根又生出ration一詞。該詞作名詞使用時有四種含義①配給量、定量②給養、口糧③一份配給物品④應得份額。作動詞使用時,有三種含義:①配給、供應②對……實行配給③儉約地使用,節制、約束。而到rational(形容詞)時,其釋義又全部回復到認識論上來(五種釋義)①理性的②基于理性的③神智健全的④(數學上的)有理數⑤(宗教上)推崇理性反對感情用事的。
  由此可看出,至少在英語民族中,理性一詞含有經濟內容。而在中國,“經濟”一詞只是在清末民初時才產生,而“理性”一詞的廣泛使用,大約也是如此。但我們在使用“理性”一詞時,一般很少注意它的經濟含義,更絕少考慮到由于“理性”一詞的經濟含義而產生的重大意義。這是理性與理性主義一詞的奇妙與不可思議之處。
  西方的啟蒙運動從十五世紀發端,大約是在二十世紀西歐一些主要國家先后完成了工業化后才告一段落的。黑格爾是一個理性主義學派的集大成者,但他只是將理性主義的學理在哲學上作了充分發展的一個哲學家,卻未對理性與理性主義本身的學理作充分的研究(相反,康德對理性的研究倒是相當深入的),真正能榮贗理性主義的集大成者之桂冠的,非德國學者馬克斯•韋伯(Max• Weber 1864~1920)莫屬。韋伯從考察世界的主要宗教入手,從文化、理性的角度分析資本主義這種生產方式產生的條件與原因。他令人信服地指出,資本主義與現代化的本質(精神)并非是資本與金錢,而是理性主義與合理主義(理性主義與合理主義,理性化與合理化在英語與德語中是同一個詞,一詞而有二義,這是它們與中文的不同之處)。
  
  ———————————————————————————————————————
  (以下摘自《理性主義為什么很重要?》一文)
  
  理性主義的先天性缺失,不僅使中國的自然科學無法發展,同時也嚴重制約了中國知識分子的頭腦與視野。西方在資產階級發動革命之前,都有一場作為先導的啟蒙運動,而啟蒙運動的主要思想武器就是理性主義。所謂啟蒙,也就是要啟被謬誤遮蔽的人的理性。中國雖然也有這樣的啟蒙運動(1919年的五•四運動),但理性主義作為手段與目的都是缺位的,關于該問題請見姜義華先生所著《理性缺位的啟蒙》(上海三聯書店版),此處不予贅述。
   馬列主義傳入中國,使中國的現代化進程產生了一個飛躍。因為馬列主義是西方理性主義文化的產物,西方理性主義與中國故有的經驗主義相結合,產生了中國的毛澤東思想。是毛澤東思想為中國的現代化進程奠定了一個堅實的基礎。
  縱觀毛澤東的一生,以新中國建國為界,可分為前半生與后半生兩個時期。前半生,他是經驗主義為主,正是傳統的求實的經驗主義文化使他戰勝了王明的教條主義(理性主義之一種);后半生則是理性主義為主。抗戰勝利后,國共兩黨對壘,一邊是有美國人支持的國民黨800萬軍隊,一邊是“小米加步槍”的100多萬人的共產黨軍隊。如果從經驗出發,沒有人會認為四、五年后共產黨會奪取政權。但毛澤東以馬列主義理論為指導,正確分析了中國革命的形勢,使他認為有奪取全國政權的可能。這一缺乏經驗支撐、而僅憑邏輯推理得出的信念與理論最后竟然成為現實,想必對他的后半生發生了決定性的影響。由此,他完成了從一個經驗主義者向理性主義者(僅僅是認識論意義上的理性主義)的轉化。大躍進、文革,這些都是他理性主義思維的產物。特別是文革,其理性主義已發展到了荒謬絕倫的地步,所有的經驗事實都說明文革的實踐是錯誤的,但這仍不能使他覺醒,可見其對理性主義之癡迷。
  鄧小平時代,毛澤東的理性主義偏差得到了糾正,使我們回到了經驗主義思潮開始盛行的一個新周期。這個周期的特點是“黑貓白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試錯論 ——“摸著石頭過河”、“只做不說”和“不要爭論”。但是所有的人——從官方理論家到自由主義知識分子、再到負責意識形態的官員——都沒有意識到經驗主義的局限與弊端。經驗與理性二者不可偏廢,同理,經驗主義與理性主義也是如此。現代的理性主義,不過是在理性主義與經驗主義二者的平衡上,略微向理性主義方面有些偏重、傾斜而已,經驗主義恐怕也是如此,絕不會單打一,強調一方,絕然地排斥另一方。
  也許由于歷史的原因,在現今的這一波經驗主義思潮高漲的周期內,恐怕是矯枉過正的作用,其發展已到了危險的、對理性主義絕然排斥的地步。經驗主義在90年代以來的一枝獨秀帶來的明顯惡果是非理性主義思潮的大泛濫——權威主義、實用主義、機會主義、犬儒主義、神秘主義和痞子主義,這些廣泛存在于官、商、學、民間的非理性主義思潮首先消解的就是理性主義的社會基石——公正。通俗地講,理性主義就是講道理,非理性主義就是不講道理。大家可以細細品味這些表現各異的非理性主義思潮,看看哪一種與講道理有關?官、商、學民都對講道理不感興趣,這個社會還有什么公正可言?公正缺失的結果就是內需不振。有人會奇怪這二者之間的因果關系,但仔細想一下就會明白,內需不振的直接原因就是窮人太多,窮人太多究竟是因為懶人太多還是公正缺失呢?
  公正缺失的另一個因素是法律不昌,這也與經驗主義的橫行有關。理性主義贊成普適主義、反對特殊主義,在這方面經驗主義正好與之相反。為何說理性主義是現代化的核心理念而經驗主義不是呢?因為理性主義的普適主義要求,正好與現代化的法治主義、與體現在WTO中的規則意識和平等原則(無歧視原則)存在邏輯上的內洽。法律就是理性主義的集中表現,理性主義就是講道理,講道理能離開法律嗎?
   法律是一種普適主義,要求我們一視同仁、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而經驗主義往往主張特殊主義,主張因人而異、因事而異、因時而異。
   在經驗主義盛行之處,法律的公信力往往很差。因此美國人遇到法律糾紛,第一個念頭是找個好律師,而中國人的第一個念頭是去法院通路子。
   總之,中國由于先天性地缺乏理性主義的傳統,也沒有一個象樣的啟蒙運動,加之當前正處于克服理性主義偏差之后的經驗主義高漲的周期,因此理性主義就具有格外重要的意義。
  (以上為引文)
  
  致使經驗主義思潮如此強盛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在于西方的文化影響。西方的理性主義思潮從啟蒙運動開始盛行以來,在西方的整個工業化時期一直是占壓倒地位的主流思潮。但自20世紀以來,特別是兩次大戰的爆發,使西方哲學家們注意到了理性主義自身的缺陷與不足。這個對理性主義反思批判的過程恰與西方的后工業化、后現代化同步。應該說經驗主義對理性主義的反思批判有一定的合理性,特別是在對待自然界方面。按韋伯的說法,西方是以理性主義的態度來宰割自然,認為自己的科學理性象上帝一樣,是全知全能的,及至遭到自然界的報復,才知自己的科學理性是有限的,自然界仍有許多人類不了解的秘密。這是一個否定之否定的辯證發展過程,但時至今日,理性主義從正題進入了反題,尚未進入合題。西方的非理性主義哲學家只知解構而不知建構,還未能系統全面地克服經驗與理性之間的張力,他們提出的方案,往往不具可行性。但是中國的學者食洋不化,以照抄照搬西方最新的學術觀點為時髦,完全不知中國與西方由于發展階段不同,面臨的問題也不同。譬如,西方過于相信科學理性、輕視人文與傳統的發展觀念受到合理的質疑與批判,但在中國,還主要是傳統的封建迷信阻礙著科學理性的普及和社會進步。如果盲目學西方、批判科學理性,那就會導致傳統迷信的泛濫與猖獗,中華民族的現代化事業也會毀于一旦。
  
  這就是郭開所面對的兩大敵人——有著千年傳統的中國經驗主義與同屬經驗主義的西方后現代主義。強敵壓境,郭開們應有長期作戰的思想準備,萬萬輕敵不得。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利永貞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胡錫進硬懟平原公子,這釋放了什么信號?
  2. 李克勤|“深切緬懷毛主席,您永遠的學生王光美”:劉少奇的妻子晚年的說法做法意味深長
  3. 郭松民 | 也說“滬爺撐起一片天”
  4. 改開以來民間“順口溜”拾穗(一)
  5. 美國加州大火燒出了房地產金融騙局
  6. 選擇題:到底誰讓老百姓吃飽了飯
  7. 奴顏婢膝的學生與急眼了的老師
  8. 臥龍大橋擴寬:南陽人民的恥辱!
  9. 研究和評價“文革”,是否應該跳出個人恩怨、得失的小圈子?
  10. 否定前三十年,就是在否定偉大領袖毛主席!
  1.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2.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3.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4.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5. 張勤德|廣大民眾在“總危機爆發期”的新覺醒 ——試答多位好友尖銳和有價值的提問
  6. 到底誰“封建”?
  7.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8.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9.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10. 掩耳盜鈴及其他
  1.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2.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3.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4.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5.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6.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7. 陳中華:如果全面私有化,就沒革命的必要
  8.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他不是群眾
  1. 車間主任焦裕祿
  2. 地圖未開疆,后院先失火
  3. 張勤德|廣大民眾在“總危機爆發期”的新覺醒 ——試答多位好友尖銳和有價值的提問
  4.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5. 何滌宙:一位長征功臣的歷史湮沒之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日韩激情电影一区二区在线 | 一级a在线观看中文字幕 | 真实国产乱子伦精品免费视频 | 亚洲国产精品原创巨作AV无遮挡 | 亚洲第一视频在线观看播放 | 一本清日本在线视频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