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基因技術是造福人類的普羅米修斯,還是禍害人類的浮士德?基因技術的每一次進步都在不斷產生倫理困惑,提出倫理問題。《誰主基因———基因倫理》(張春美著,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給讀者新的思考和啟發。
小土豆引發的爭論
2010年3月2日,歐盟宣布,批準歐盟成員國種植一種轉基因土豆。這是歐盟近13年來首次為轉基因食品種植開“綠燈”。消息發布后,迅速在歐盟內部引發激烈抗議和爭論。
這種名叫Amflora的小土豆,是世界上最大的化學公司,即德國巴斯夫公司的研發產物。它不是用來吃的,而是一種工業用途的非食用土豆。在一次新聞發布會上,歐盟委員會負責衛生和消費事務的委員約翰·達利信心百倍地保證說:“轉基因食品安全性的科學問題都經過多年嚴格分析,所有科學上的難題和風險,尤其是與安全相關的,都圓滿地得到了解決。”他同時強調,這種轉基因土豆將不會出現在歐洲民眾的餐桌上,種植這種土豆的主要目的是獲得豐富的淀粉,用于造紙等工業用途,其副產品還可用于生產畜牧飼料。因為經過基因優化培育的土豆富含淀粉,大大簡化了生產工業用淀粉的流程,這種淀粉能讓紙張更有光澤,節省了原材料、能源、水和其他化學輔料。這也是歐盟委員會批準其種植的科學依據。
為了保證轉基因土豆收獲后在農田中沒有殘留、不對環境構成威脅,歐盟委員會還嚴格規定了轉基因土豆的種植條件,并對轉基因土豆提取淀粉后用于生產畜牧飼料的副產品做出了相關規定。
盡管如此,這些保證和許諾卻無法消除歐洲人對轉基因食品的疑慮,來自環保組織和歐盟內部的抗議之聲此起彼伏。
反對者指出,轉基因食品給人類健康和生態環境帶來的風險具有特殊性。因為轉基因植物對人類和環境的影響將會是長期的,很多影響可能產生時滯效應,而不像非生物影響那樣隨時間而減小,隨距離而減弱。同時,生物繁殖的本質就是基因復制。天然生物物種中被強制摻入的人工重組的基因,可隨被污染生物的繁殖而得到增殖,再隨被污染生物的傳播而發生擴散。因此,基因污染對生物多樣性的破壞和威脅遠比狩獵和傳統工農業活動嚴重得多,這是一種非常特殊又非常危險的環境污染。
環保組織“地球之友”的發言人海克·莫爾登豪爾批評說,目前,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并沒有科學上的定論。轉基因土豆攜帶著一種頗具有爭議的耐抗生素細菌,人類現在還無法保證這種細菌不進入生態鏈,一旦這種細菌進入生態鏈,其基因的擴散將提升細菌的耐藥性,特別是提升對治療肺結核藥物的耐藥性。就在2001年,歐盟還曾立法取締含有抗生素抗性基因的產品。在這種背景下,歐盟委員會的決定是“將利潤擺在了民眾健康之前”。
英國、奧地利、意大利、匈牙利、希臘和法國等歐盟成員國也紛紛表示反對這一決定。奧地利決定禁止在其境內種植Amflora轉基因土豆。法國將組建一個調查小組,研究種植的安全性。在巴斯夫公司所在地德國,政府表示只會小面積種植。此前,歐盟已于1998年批準種植美國孟山都公司的轉基因玉米MON810。不過,出于對安全性的擔憂,歐盟6個成員國奧地利、法國、德國、希臘、匈牙利、盧森堡陸續禁止種植這種轉基因玉米。
小小的轉基因土豆之所以再次引發震動,源于人們對轉基因食品安全性問題的重視。
轉基因食品的安全隱患
轉基因生物是利用現代分子生物技術,將某些生物的基因轉移到其他物種中,從而改造生物的遺傳物質,使其在形狀、營養品質、消費品質等方面向人們所需要的目標轉變。以轉基因生物為直接食品或為原料加工生產的食品就是轉基因食品。
雖然轉基因食品進入人類生活只有幾十年,但其產量高、抗病抗蟲能力強等優點較為突出,另一方面,其潛在的風險,如過敏性、毒性及對環境的影響也令世人關注。首先是毒性問題。對于基因的人工處理,可能在達到某些人們想達到的效果的同時,也增加和積聚了食物中原有的微量毒素。其次是過敏反應問題。對于某種食物過敏的人有時還會對另一種以前他們不過敏的食物產生過敏,比如,科學家將玉米的某個基因引入到核桃、小麥和貝類動物的基因組中,以前吃玉米過敏的人就可能對這些核桃、小麥和貝類食品過敏。第三是營養問題。科學家認為,外來基因會以一種人們目前還不甚了解的方式破壞食物中的營養成分。
正是基于轉基因食品存在安全隱患的認識,許多反轉基因食品的民間組織通過各種環保活動表達其思想。例如,1999年3月,在“生物2000年”大會召開之際,3000多名民眾在波士頓舉行了大規模的反轉基因食品的示威活動。一個民間組織還對市場上銷售的食品進行轉基因檢測,編寫了《避免轉基因食品指南 2005》,以方便消費者避免購買轉基因食品。2003年11月,英國反轉基因食品人士在議會廣場前舉行裸體游行,抗議美國要求英國進口轉基因食品。
本文來源:http://ewen.cc/books/bkview.aspx?bkid=218211&cid=666915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