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者按:
本站上關于粟裕的文章有幾十篇之多,其中不乏佳作、力作(附于文末)。廣大網友系統全面了解粟裕大將,需要一本權威可信的粟裕傳記。現給大家推薦由當代中國出版社2003年出版的這本《粟裕傳》,供廣大關心粟裕問題的網友參考。
經中央軍委批準撰寫的《粟裕傳》,從收集資料到定稿出版,歷經十年有余,堪稱“十年磨一劍”。該傳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運用大量歷史資料,全面系統客觀真實地記述了傳主的生平業績、軍事思想、道德情操和優良作風,成功地反映了粟裕作為軍隊高級將領和國家領導人的光輝形象與崇高風范。它史料翔實,結構合理,內容豐富,邏輯嚴密,評述得當,文筆流暢,具有權威性、史料性和可讀性。
詳細介紹:
《粟裕傳》是《當代中國人物傳記》叢書之一。
195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次實行軍銜制,粟裕被授予大將軍銜,位列十大將之首。
粟裕是在中國人民革命戰爭和反侵略戰爭烽火硝煙的歷程中,在黨和人民的英勇奮斗中成長起來的軍事奇才,為奪取中國革命和反侵略戰爭的勝利,以及對毛澤東軍事思想的豐富和發展作出了獨特的貢獻。他不僅戰功赫赫,而且有理論建樹;不僅業績輝煌,而且品德高尚。他集立德、立功、立言于一身,在中國乃至世界軍事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中央軍委主席江澤民稱贊粟裕“出奇制勝的軍事指揮藝術,創造性地運用毛澤東軍事思想”。長達83萬字并附有200余幅圖片的《粟裕傳》,記述了傳主77年的生命歷程,特別是再現了他從青年學生到共和國大將的成長足跡,形勢轉折時的處變不驚,一心為公的寬廣胸懷,面對厄運的堅韌不拔,矢志不移的堅定信念,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理論聯系實際的革命學風,平易近人的領導風范。許多珍貴史料是首次公開發表。
粟裕是一位久經考驗的共產主義戰士,卓越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和杰出的軍事家,這是黨和國家的高度評價。同時,又是一位在戰局發展的各個關鍵時刻,主動提出全局戰略構想的當之無愧的軍事戰略家,這也是早已為革命實踐所證明了的。在我軍燦若群星的將帥中,粟裕以其高水平的戰略眼光、靈活機動的決策運籌、能征善戰和長于指揮大兵團作戰著稱于世,贏得了“常勝將軍”的美譽。《粟裕傳》作者緊緊抓住這個特點寫作,把這條主線貫穿始終,從而寫出了傳主不同于他人的特點、成長道路、性格愛好、輝煌戰績和卓越貢獻。
作者寫紅軍指揮員的粟裕,突出他跟隨統帥毛澤東、朱德從戰爭中學習戰爭,他置身一線戰斗,不僅學習戰術,而且認真思考戰略問題:如何分析把握軍閥混戰的全國形勢,如何利用敵人之間的矛盾,如何正確選擇戰略出擊方向,等等,寫出了粟裕從戰爭中學習戰爭,打一仗進一步的經歷。
隨著時間的推移,當粟裕獨立領導一個游擊區、一塊根據地、一支野戰軍全面工作的時候,《粟裕傳》展示的粟裕大將善于進行戰略思維和謀劃的形象更加鮮明突出。
浙南三年游擊戰爭和蘇中抗戰時期,作者著力表現粟裕得到進一步發揮的善于從戰略上思考問題的長處,突出寫他在戰略指導、戰役指揮以及武裝斗爭和根據地建設等方面的種種創造。此時作者筆下的粟裕將軍,既是堅決貫徹中共中央指示的典范,又是不唯上、不唯書,勇于從實際出發、機斷專行、決戰決勝的成熟的領導人。而且,他的不少決策極富遠見,為豐富和發展毛澤東軍事思想作出了重大貢獻。
全國解放戰爭,是粟裕軍事生涯的輝煌時期,他組織指揮了一系列名彪中國革命戰爭史的大仗、惡仗、巧仗,經略中原,馳騁華東,運籌大兵團作戰得心應手,一個戰役幾萬、十幾萬、幾十萬地消滅敵人,令人嘆為觀止,有口皆碑。《粟裕傳》作者以飽蘸深情之筆,記述了20多個戰例,個個都是傳主的得意之作,仗仗都有獨到的戰略構想。特別是對傳主立足戰區局部,通觀戰爭全局,以戰略上的遠見卓識,“斗膽直陳”,向中央提出的一個個戰略性建議:華野三個縱隊暫不渡江南進,集中主力在中原地區殲敵;舉行淮海戰役,將敵主力殲滅在長江以北;建立總前委,統一指揮華東和中原兩大野戰軍主力打大仗;將華野主力置于徐州、宿縣線西側,在徐州西南地區全殲蔣軍徐州逃敵等,作者不僅詳細記述了傳主在提出這些建議前的周密思考,更是酣暢淋漓地描寫了這些建議被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采納后,在中原和華東戰場演出的一幕幕威武雄壯的戰爭活劇,以及對推進解放戰爭勝利進程所起的重大作用。粟裕無產階級軍事戰略家的形象,在這里得到了充分的展現。
粟裕一生致力于戰爭指導規律的研究,卓爾不群,成就顯著。新中國成立以后,他身居副總參謀長和總參謀長領導要職,更是從戰略全局出發,對建設現代化、正規化的革命軍隊和鞏固的國防,發展我軍的戰略戰術,提出了許多富有創見的觀點,做了許多扎實有效的開拓性工作,如提出建設強大的空軍,加強坦克機械化部隊建設,組建戰略預備隊,組織制定作戰預案,加強后備力量建設等,他的建議和觀點,大大豐富了毛澤東戰略戰術思想。粟裕到軍事科學院任職后,心系軍隊建設和國家安全,協助葉劍英元帥領導軍事科學院工作,總結中國革命戰爭的歷史經驗,積極探索現代條件下人民戰爭的指導規律,將注意力放在未來反侵略戰爭準備和戰爭指導上,闡述了許多新的思想。特別是粉碎“四人幫”后,在軍事理論領域提出撥亂反正,正本清源。晚年他抱病精心撰寫戰爭回憶錄,留下了一筆寶貴精神財富,為后人完整地正確地學習,堅持和發展毛澤東軍事思想作出了重要貢獻。《粟裕傳》作者以一種新的視角審視傳主,同時牢牢把握主題,把和平年代和戰爭時期的粟裕有機地聯系起來,深化了傳記的主題思想,豐富了傳主的形象。
粟裕在1958年軍委擴大會議上被錯誤批判,并因此長期受到不公正的對待。1994年12月25日,中央軍委為粟裕平反,指出1958年軍委擴大會議“批粟”,是“歷史上的一個失誤”。
由于歷史的復雜性、看問題角度不同及年代久遠、記憶不清等因素,對同一件事情很可能會產生不同的看法,甚至相反的結論。《粟裕傳》作者對涉及到的每件事都嚴肅認真地作調查研究,反復論證,求得符合實際的結論,做到所寫材料言必有據,論從史出。例如,淮海戰役的最初戰略構想是如何形成的?《粟裕傳》作者經過調查證明,1948年4月18日,粟裕向中央軍委建議華野三個縱隊暫不過江而集中兵力在中原黃淮地區打大仗的時候,就最先提出了這個戰略構想。1948年5月中旬,中共中央接受了粟裕的建議。幾年前出版的《周恩來傳》也記載:中共中央根據粟裕建議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構成了以后淮海戰役設想的最初藍圖”。
《粟裕傳》奉獻給讀者的不僅有波瀾壯闊的戰爭奇觀,更有戰場之外的決勝運籌。在軍事實踐方面,粟裕是自覺運用唯物辯證法的模范;在軍事理論方面,粟裕對一般戰爭規律和中國革命戰爭特殊規律的探索都取得了創造性的成就,成為毛澤東軍事思想寶庫的重要組成部分。讀《粟裕傳》,既是學習中國革命戰爭史,也是學習軍事戰略學。
《粟裕傳》這部鴻篇巨制,重點突出,脈絡清晰,情節生動,文圖并茂,夾敘夾議,文情并馳。讀到精彩處,令人興奮不已,拍案叫絕,讀到傳主背時困厄又教人扼腕嘆息,傷心難過。人們展卷將會從中汲取豐富的養分,受到無盡的教益。它是一部進行愛國主義、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的好教材。
本站上關于粟裕的幾篇文章:
4、張雄文 關于粟裕的其他文章
購買鏈接(點擊查看)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