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 感
——亞當·斯密與《國富論》
清湖漁夫
文章千古事,純屬個人談。
虛言掩大義,槍手何以堪?
臨終復自省,毀卻未必安。
寡頭因私欲,偽文上神壇。
銅臭滲書卷,誤人數(shù)百年。
資本豺狼性,蒼生多少難?
附:
《國富論》——亞當·斯密槍手之作
亞當·斯密一向被尊為西方經(jīng)濟學理論的泰斗和祖師。亞當·斯密的《國富論》(全名《國民財富的性質(zhì)及其原因的研究》)被奉為“資本主義的經(jīng)濟《圣經(jīng)》”,“市場作為看不見的手”被解釋為“市場經(jīng)濟的自我調(diào)節(jié)機制”,亞當·斯密本人則被譽為一個堅定反對政府監(jiān)管、強調(diào)一切由市場自行調(diào)節(jié)的“自由主義經(jīng)濟學祖師”。
亞當·斯密(1723—1790)出生在英國蘇格蘭法夫郡(約在今“法夫行政區(qū)”)。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服務于蘇格蘭銀行家族的“銀行職員世家”,他父親是英國的一個基層稅務對賬員。亞當·斯密出生后不久他父親就去世了。亞當·斯密的啟蒙老師法蘭西斯·哈奇森(1694—1746)很有可能是一位英國共濟會成員,是蘇格蘭地區(qū)“啟蒙運動”的推動者。
這里要說一個比較復雜的問題,歐洲古代的宗教蒙昧的確很嚴重,跨國壟斷銀行家族締造并推動的“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在初期起到了反對宗教蒙昧的積極作用。很多參與者通過這些科學知識,逐漸擺脫了宗教蒙昧,他們不一定都是現(xiàn)代共濟會成員。他們在歷史上常與共濟會成員交往密切,但這是“截然不同的兩群人”。但是,歷史還有另一面的真相。至今國人很少知道,亞當·斯密《國富論》的寫作,曾得到共濟會羅斯柴爾德家族(這個著名的猶太家族金融財團想必大家不會陌生)的授意和資助。而亞當·斯密晚年恨悔此書毒害將來,臨終遺囑要家人焚毀此書之書稿。共濟會是反對傳統(tǒng)基督教文明的跨國秘密宗教組織,信仰的是與基督教的“上帝”對立的“路西法”(也被基督教稱為“魔鬼撒旦”,而共濟會自稱為“光照者”)。
1740年斯密在牛津大學讀書,1746年畢業(yè)后,他好幾年連工作都找不到。1748年,他在享利·霍姆·卡姆斯(Henry Home)幫助下,開始“游學”,宣講“如何獲取財富”,這就類似于現(xiàn)代一些“投資公司”的“投資講師”,雇主給一個觀點和投資方向,他們就給“觀眾”講課,既沒有個人立場、也沒有固定觀點。給金融集團當了幾年“投資講師”后,亞當·斯密的社交圈逐漸拓展了,他的才華讓一些銀行家很感興趣,其中就包括羅斯柴爾德家族。1751年,他受聘進入格拉斯哥大學任邏輯學講師。英國啟蒙運動中的蘇格蘭學者之一、英國共濟會成員大衛(wèi)·休謨(1711—1776)把亞當·斯密他領(lǐng)入了歐洲政界——雇傭其為政治家查理·湯孫德兒子的私人教師。1766—1776年,有人秘密資助亞當·斯密從事寫作——羅思切爾德銀行家族。
這個秘密恩主資助亞當·斯密寫一本書,鼓吹放棄政府監(jiān)管、建立沒有任何政府管理的“自由經(jīng)濟體系”。人類社會的任何一個小鎮(zhèn)都要設(shè)有紅綠燈和派出所,否則基本的生活秩序都無法保障。社會經(jīng)濟錯綜復雜、規(guī)模宏大、涉及每一個人的生存,需要協(xié)調(diào)、監(jiān)督、計劃、統(tǒng)計、指揮的關(guān)鍵點多如牛毛,怎么可能連“政府”這個“紅綠燈”和“警察”都取消呢?這是一個經(jīng)典的邏輯騙局,目的很簡單——排斥、弱化政府機構(gòu)的市場監(jiān)控,強化幕后的、世襲的、壟斷的、非法的、黑箱操縱的、沒有任何監(jiān)督的金融僭主體制,簡而言之:
(1)讓跨國金權(quán)操縱英國政權(quán)。
(2)讓世襲金融銀行家族操縱英國議會選舉制度。
(3)讓世襲金融建立金融貴族和傳統(tǒng)貴族的聯(lián)盟。
(4)破壞英國市場經(jīng)濟的理論、文化與游戲規(guī)則,用一種“偽市場經(jīng)濟”來操控跨國金融資本對英國各階層和實體經(jīng)濟的財富轉(zhuǎn)移。
(5)宣揚一種“利已主義”、“唯利主義”,把道德等同于金錢,毒化英國道德體系、否定道德、守信、善良等人性的價值、凸顯金錢的價值。提高羅思切爾德家族跨國壟斷金融資本的價值與力量。
(6)鼓吹放棄國家貨幣發(fā)行權(quán),向銀行家族借入分文不值的“信用數(shù)字”。宣揚金本位、貶斥政府信用對貨幣符號的基石作用,炒高金價(給英鎊施加貶值壓力和輿論壓力),以此控制蘇格蘭銀行家集團主導的英鎊體系。羅思切爾德家族控制下的“金本位債務貨幣”,完成了貨幣私有權(quán)從蘇格蘭銀行家集團向羅思切爾德銀行家族的“過渡”。
羅斯切爾德家族需要的經(jīng)濟政策,被斯密包裝成普遍性的“經(jīng)濟原理”都寫進了《國民財富的性質(zhì)和原因的研究》(后來簡稱“國富論”)。這樣一本背景復雜、脫離實際、威脅英國主權(quán)的書籍,與其說是“理論”,不如說是“信仰和教條”,被跨國金融資本豢養(yǎng)的西方學術(shù)界吹捧了幾百年,成為“世界經(jīng)濟學的圣經(jīng)”。該書于1776年受資助出版。1778年,亞當·斯密以此書一步登天,登上蘇格蘭關(guān)稅局長寶座。那時這個位置比英國財政大臣還有實權(quán),把持了蘇格蘭銀行家集團的命脈,間接了解了英國東印度公司的事務。在這個“特殊領(lǐng)域”,亞當·斯密比英國女王的消息還靈通,羅思切爾德家庭還會有什么不知道的呢?
亞當·斯密是一個共濟會成員,但他也是一個愛國者。作為金融僭主羅斯切爾德的代言人,使他良心不安。他感覺出如果否定政府管理,英國經(jīng)濟會大亂。最終將使羅思切爾德家族一切說了算。他提出有一只“看不見的那只手”在主導市場,還提出要防止“大資本的壟斷”。實際就是在影射羅思切爾德家族對英國經(jīng)濟的幕后主導。亞當·斯密67歲突然暴斃,死因不明。1790年7月17日他去世后,銀行告訴亞當·斯密的家人,他沒有留下財產(chǎn)——“都秘密捐獻給一些慈善基金會了”!(英美這些所謂的“慈善基金會”都是壟斷金融資本建立的,擁有者大多是羅思切爾德家族。)
斯密死后,羅思切爾德家族把亞當·斯密塑造成了“圣人”,《國富論》被奉為“西方經(jīng)濟學的《圣經(jīng)》”,“看不見的手”被解釋為“充滿了神秘主義色彩的市場經(jīng)濟原則”。
但是,幾十年后,羅思切爾德家族的一個成員,英國劍橋大學歷史與經(jīng)濟中心主任、艾瑪·喬治娜·羅思柴爾德(Emma Georgina Rothschild,1948.5.16—)曾經(jīng)公開出面否定“看不見的手”。她說:“看‘看不見的手’不是亞當·斯密經(jīng)濟思想的重要概念,所謂‘看不見的手’,其實只是斯密在開一個反諷的玩笑。”那么亞當·斯密在諷刺誰?羅思切爾德家族為什么要否定“市場經(jīng)濟”的“那只看不見的手”的作用和理論?這難道不奇怪嗎?其實,斯密用這只手暗諷的就是共濟會的主宰者羅斯切爾德家族。
亞當·斯密死前留下了一個遺囑:燒毀所有手稿(包括出版和未出版的)。他加入共濟會的時候,正是負債累累、吃了上頓沒下頓、四處搞“理財講座”詐騙錢財?shù)睦仟N時候。他放棄了“上帝”,去信仰“光照者·路西法”。但他晚年思想成熟,經(jīng)濟條件也允許他進行反思,他問自己——“我寫的這些對嗎?”亞當·斯密晚年獨自到蘇格蘭長老會去做懺悔,重新皈依“上帝”,背叛了共濟會的神秘信仰。在斯密臨終要求燒毀所有手稿的遺囑中,他把自己寫的書稿看作“必須焚毀的罪惡”。亞當·斯密否定了自己已經(jīng)寫好的《國富論》和當時未出版的《亞當·斯密哲學論文集》。從“學術(shù)”上來說,亞當·斯密這樣做等于全盤否定了自己的學術(shù)觀點——而且是罕見的徹底否定。臨死燒毀書稿,就是不想讓自己的書稿流傳。亞當·斯密死前的痛苦和懊悔可見一斑。
(本文摘錄江曉美《貨幣長城·英國金融戰(zhàn)役史》第七章,中國科技出版社,2009年11月出版。)
相關(guān)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wǎng)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wǎng)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xiāng)網(wǎng)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