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紅》的真諦
廣州網友學習《關于領導方法的若干問題》和《組織起來》
今年是巴黎公社起義一百四十周年,今天我們學習毛主席的光輝著作《關于領導方法的若干問題》和《組織起來》。《組織起來》有一段十分重要的毛主席語錄曾經被譜成語錄歌,這首歌在網絡上有簡譜,音頻找不到,我們應該把它找出來,唱起來。這段十分重要的話是“我們共產黨員應該經風雨,見世面;這個風雨,就是群眾斗爭的大風雨,這個世面,就是群眾斗爭的大世面。
《東方紅》的真諦
我今天發言的題目是《〈東方紅〉的真諦》。一九四三年,歌曲《東方紅》和《關于領導方法的若干問題》、《組織起來》兩篇著作同時問世。
東方紅,太陽升,中國出了個毛澤東。他為人民謀幸福,他是人民大救星。
毛主席,愛人民,他是我們的帶路人。為了建設新中國,領導我們向前進。
共產黨,象太陽,照到哪里哪里亮。哪里有了共產黨,哪里人民得解放。
一曲《東方紅》,唱徹全中國,唱徹全世界六十八年。可是,有多少人知道,它詮釋了無產階級革命導師關于領袖、政黨、階級、群眾相互關系的學說,它詮釋了領袖、政黨和人民的魚水關系。毛主席是怎樣領導中國共產黨的?毛主席和中國共產黨又是怎樣領導中國人民鬧革命搞建設的?下面討論這個問題,發言的副標題是《無產階級政黨領導下的群眾運動和黨的群眾路線》。
無產階級政黨領導下的群眾運動和黨的群眾路線
人民群眾是歷史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群眾的力量和智慧是無窮無盡的。人民群眾的敵人,只有人民群眾自己起來才能打倒;人民群眾的解放和幸福,只有人民群眾自己起來斗爭和爭取,才能獲得和鞏固。馬克思主義認為,沒有革命的群眾運動,舊的社會制度就無法推翻,新的社會制度也無法建立,社會就不能發展,歷史就不能前進。
對待群眾運動的態度問題,是區分無產階級革命家和資產階級革命家的一個根本問題。
無產階級的革命領袖總是把人民群眾的首創作用放在首要地位,在革命和建設事業中,大膽地充分地放手發動群眾。他們始終站在群眾運動的前頭,熱情地支持革命的群眾運動,把群眾的愿望和意志集中起來,以明確積極的方針,實事求是地領導著群眾前進。
和無產階級革命家相反,一切資產階級革命家,不是把自己當作人民群眾的工具,而是把人民群眾當作自己的工具。資產階級從事反封建的斗爭時,為了自己的階級利益,曾不得不依靠群眾的力量來推翻封建制度;但當群眾的革命運動超出他們所許可的范圍,觸犯到他們的階級利益時,他們就千方百計地限制和鎮壓群眾運動。正如馬克思所說的:“當群眾墨守成規的時候,資產階級害怕群眾的愚昧,而在群眾剛有點革命性的時候,它又害怕起群眾的覺悟了。”
毛澤東同志指出,對待群眾運動有三種不同的態度:“站在他們的前頭領導他們呢?還是站在他們的后頭指手畫腳地批評他們呢?還是站在他們的對面反對他們呢?”第一種是無產階級革命家的態度;第二種是資產階級革命家的態度;第三種是反革命的態度。
資產階級革命家竭力夸大群眾運動中某些局部的、暫時的。個別的缺點,采取攻其一點不及其余的手段,非難革命的群眾運動。與此根本相反,無產階級革命家堅決相信群眾的創造力和智慧,相信群眾有能力克服運動中的偏差和缺點,并積極地幫助群眾克服這些偏差和缺點,而克服偏差和缺點的正確辦法也是由集中群眾的正確意見而得到的。
無產階級革命家和資產階級革命家對待群眾運動的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是由兩種根本相對立的世界觀決定的。無產階級革命家的態度,是由肯定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觀點出發的,也就是由唯物史觀決定的;資產階級革命家的態度,是從否認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錯誤觀點出發的,也就是由唯心史觀決定的。
群眾運動必須和革命政黨的領導結合起來。人民群眾包含著先進的,中間的和落后的部分。必須使全體群眾跟著先進部分的方向走,而不是跟著落后部分的方向走,人民群眾和無產階級的事業才不會走錯路,才有可能獲得勝利。無產階級是先進的階級,無產階級的政黨--共產黨是無產階級中間的先進部分的人所組成的戰斗隊伍,它的中央領導機關是由最有斗爭經驗的、能夠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真理和自己國家革命實踐結合起來的領袖人物和干部集團所組成的。人民群眾的斗爭,需要這樣的黨來領導。無產階級只有在自己的政黨及其領袖的領導下,才能完成自己的歷史使命。列寧說:“在多數情況下,至少在現代的文明國家內,階級通常是由政黨來領導的;政黨通常是由最有威信、最有影響、最有經驗、被選出擔任最重要職務而稱為領袖的人們所組成的比較穩定的集團來主持的。”
黨的領導是無產階級的革命和建設事業勝利的根本保證,沒有黨的領導就沒有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解放。毛澤東同志說:“既要革命,就要有一個革命黨。沒有一個革命的黨,沒有一個按照馬克思列寧主義的革命理論和革命風格建立起來的革命黨,就不可能領導工人階級和廣大人民群眾戰勝帝國主義及其走狗。”近百年來,從鴉片戰爭經過太平天國,義和團到辛亥革命,中國人民進行了多次大規模的革命斗爭,結果都失敗了。只有在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影響下,馬克思列寧主義傳播到了中國,和中國的工人運動相結合,產生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才出現了一個嶄新的局面。中國人民在自己的切身經驗中體會到:“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要實現黨對群眾運動的領導,除了首先在政治上代表人民群眾的利益外,還要正確地處理黨和人民群眾的關系,用正確的方法去領導人民群眾。中國共產黨和毛澤東同志根據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對黨和群眾的關系、黨領導群眾的方法做了一系列的規定,把它們概括起來,通俗地稱為群眾路線。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根本的政治路線和根本的組織路線。
正確地貫徹黨的群眾路線,是群眾運動健康發展的保證。要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必須首先在群眾中進行一點一滴的、細致的、艱苦的工作,沒有這樣的工作作基礎,不可能有真正的群眾運動。
黨的群眾路線是建立在馬克思主義群眾觀點的基礎上的。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群眾觀點,這就要求,堅信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群眾是能夠自己解放自己的,反對任何恩賜和代替群眾斗爭的錯誤觀點;要求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把無產階級政黨當作人民群眾的工具,反對從個人和小集團的利益出發,反對把人民群眾當作自己的工具的錯誤觀點;要求一切向人民群眾負責,把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最大利益看作黨的根本利益,反對把對人民負責和對黨負責對立起來、把人民群眾的利益和黨的利益對立起來的錯誤觀點:要求向人民群眾學習,甘當群眾的小學生,反對輕視群眾,不相信群眾有無窮無盡的創造力的錯誤觀點。只有虛心地向人民群眾學習,先作人民群眾的學生,然后才能作群眾的先生。只有作群眾的好學生,才能作群眾的好先生。
群眾路線是無產階級政黨的根本的領導方法和工作方法。毛澤東同志在《關于領導方法的若干問題》一文中,深刻地全面地闡明了群眾路線的領導方法。毛澤東同志指出:“我們共產黨人無論進行何項工作,有兩個方法是必須采用的,一是一般和個別相結合,二是領導和群眾相結合。”
在任何工作中,必須把一般的號召和個別的具體解決結合起來。如果沒有一般的普遍號召,就不能動員廣大群眾行動起來。但是,如果只有一般號召,領導人員不找一個地區或單位具體地直接地組織和從事所號召的工作,就無法檢驗一般號召是否正確,也無法充實號召的內容和用最具有說服力的生動事例去動員群眾響應號召,就有使一般號召落空的危險。
在任何工作中,還必須形成一個以主要領導人為核心的少數積極分子組成的領導骨干,并把這些領導骨干的活動和廣大群眾的活動密切結合起來。如果只有領導骨干的積極性,而無廣大群眾的積極性相結合,便將成為少數人的空忙。但如果只有廣大群眾的積極性,而無有力的領導骨干去恰當地組織群眾的積極性,則群眾的積極性既不可能持久,也不可能走向正確的方向和提到高級的程度。
應用上述的方法時,領導者必須掌握“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原則。毛澤東同志說:“在我黨的一切實際工作中,凡屬正確的領導,必須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這就是說,將群眾的意見(分散的無系統的意見)集中起來(經過研究,化為集中的系統的意見),又到群眾中去作宣傳解釋,化為群眾的意見,使群眾堅持下去,見之于行動,并在群眾行動中考驗這些意見是否正確。然后再從群眾中集中起來,再到群眾中堅持下去。如此無限循環,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確、更生動、更豐富。這就是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
“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是正確領導的根本方法,是群眾路線的根本方法。領導和群眾相結合的方法,一般號召和個別指導相結合的方法都必須以這個根本方法為基礎。例如,在采用一般號召和個別指導相結合的方法的時候,必須注意到要從許多個別的指導中形成一般意見,又拿一般意見到許多個別單位去付諸實踐,從而檢驗和豐富一般意見,這也就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具體運用。群眾路線的領導方法深刻地全面地體現了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實質。它正確地處理了實踐和認識、感性和理性,個別和一般的關系。它使黨在領導人民群眾進行實際工作和斗爭的時候,把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一些基本公式變成行動的指南,這些公式就是:認識運動是一個從實踐到認識,再回到實踐,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再由理性更深刻地抓住感性,由個別到一般,再由一般到個別的循環往復、無限上升的過程。這是把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方法論和黨的具體工作方法熔為一體的杰出典范。
群眾路線的領導方法同群眾觀點是統一的,是不容分割的。沒有堅定的群眾觀點,就不可能在工作中貫徹群眾路線的領導方法。單有為人民服務的熱情,而無正確的領導方法,也不能把工作做好。
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就要反對命令主義和尾巴主義。命令主義是錯誤的,因為它超過了群眾的覺悟程度,害了急性病;尾巴主義也是錯誤的,因為它落后于群眾的覺悟程度,害了慢性病。既要從群眾的覺悟程度和實際需要出發,又要放手發動群眾,積極領導群眾前進,這是群眾路線所要求的基本原則,離開這個原則,必然要犯錯誤。
黨的群眾路線體現了黨同無產階級以及其他勞動群眾的正確關系,體現了黨以堅定的無產階級政策對于群眾的領導作用。黨在貫徹群眾路線的時候,對人民群眾中的各個階級和階層經常要應用馬克思主義的階級分析方法,把群眾中最革命最積極的階級和階層作為斗爭的主要依靠,同時堅持團結中間的階級和階層,努力爭取落后的階級和階層。黨的群眾路線也就是黨的階級路線。
在一切工作中走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幾十年來,我們黨在革命和建設的一切事業中,一貫地堅持群眾路線。黨和毛澤東同志在我國的民主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所制定的路線、方針、政策,都充分地體現了群眾路線的精神。每個時期的路線、方針、政策,都動員、鼓舞了我國億萬勞動群眾的革命積極性和創造性,從而使我國的革命和建設事業,不斷地取得輝煌的勝利。我國革命和建設事業的勝利,就是黨的群眾路線的勝利。
正文內容為艾思奇《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第十六章第三節。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