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思潮 > 讀書交流

《中國人民志愿軍鐵原大戰實錄 --鐵在燒》出版

薩蘇 · 2011-02-14 · 來源:薩蘇新浪博客
收藏( 評論() 字體: / /

春節之前,薩得到文匯出版社傳來的消息 – 《鐵在燒》一書已經印刷完畢,正式出版。

這個消息已經期待許久了。

《鐵在燒》一書,描述的是發生在抗美援朝第五次戰役中的鐵原血戰。

如果說在志愿軍抗美援朝的戰史中,今天韓國的領地上也有一個應該和上甘嶺,長津湖一樣被紀念的地方,那這個地方,無疑是 – 鐵原。

這個英語叫做Cheorwon的小城,位于朝鮮半島的肚臍部位,是朝鮮南北之間的鐵路樞紐和著名的稻米產地,有三條鐵路在此交匯,分別通向南方的漢城,北方的元山和東方的金剛山。重要的戰略地理位置為它帶來了滅頂之災。1951年5月末到6月中旬,中國人民志愿軍與美國為首的所謂“聯合國軍”在這里展開的一場激戰,使鐵原變成了一片廢墟。2008年2月,站在這座小城曾經最繁華的站前街上,日本《朝日新聞》記者中野旭看到,周圍依然到處是五十多年前那場惡斗留下的痕跡 – 燒黑的殘垣斷壁和隨處可見的彈孔。向北走不到三公里,一片紅色和白色相間的標志告訴他,那里至今是沒有排除的雷區。

陪同他 訪問的韓國歷史學碩士,45歲的金勇求(Kim Young-Kyu)告訴他,因為這里是南北朝鮮對峙的軍事分界區(DMZ),所以這里保留了戰后原始的風貌,始終沒有恢復昔日的繁榮。“這座城完全被轟炸和巷戰摧毀了,”金勇求對中野旭說,“因為這個地方依然不對平民開放,所以你可以完整地看到戰爭的恐怖。”

金勇求的話有一點不十分正確,根據當時的戰況分析,盡管在鐵原以南中朝軍隊與美韓為首的“聯合國軍”爆發了長久而血腥的惡戰,但鐵原城本身并沒有發生激烈的地面戰斗。鐵原的破壞,主要是遠程炮火和飛機轟炸造成的。現年77歲的金松里(Kim Song-Li)出生于鐵原的站前街。1951年的時候,他在韓國南部的美軍基地作一名酒吧招待。有一天,他忽然聽到一個熟識的美軍軍官在那里大談前方的激戰,這個前方的戰線叫做“鐵三角”,雙方每天在那里都在爆發激烈的戰斗。這名軍官的任務就是轟炸“鐵三角”的要害 – 鐵原。鐵原?!金松里突然被這個地名震動,他說,我無法想象這些我賴以為生的美國兵,正在每天轟炸著我的家鄉。“我先是被震驚,隨即深刻地感到戰爭的悲哀。”

事實上,被阻滯在南方高地足足半個月卻無法進入這座城市的“聯合國軍”,每天都要對著小小的鐵原城進行瘋狂的轟炸和炮擊,一半是為了摧毀這里的志愿軍補給物資和兵站,一半,大約也是為了宣泄無法前進的憤怒。

南北朝鮮之間爆發的一場戰爭,打到一年以后,戰場上的主力卻變成了中國人和美國人,讓人有一種黑色幽默的感覺。

朝鮮戰爭對軍史人員的魅力之一,是參加這場戰爭的國家,多到讓人眼花繚亂,這是一場地地道道的國際戰爭。

由 于美國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在世界一呼百應的地位,許多國家按照美國的意愿派出軍隊參加了在朝鮮的“聯合國軍” – 給“聯合國軍”加上引號,是有原因的。這所謂的“聯合國軍”與今天意義上的“聯合國維持和平部隊”風馬牛不相及,因為當時的朝鮮正打得熱火朝天,南北軍隊為了一個國家的未來走向而混戰,那里根本沒有和平可供維持,所謂“聯合國軍”各國派出的都是戰斗部隊。而且,基本都是本國軍隊中的精銳。

不過,這些國家當時大多正在或間斷地接受著美國的援助,來朝鮮參戰多少有些“吃人家嘴短”的感覺。

屬于蘇聯為首的集團,沒有一個國家參加這個“聯合國軍”,反映了當時兩個意識形態集團之間的對抗。不過,這種對抗十分的不平衡。

一位研究朝鮮戰爭的朋友曾給我講過這樣一段歷史。

話說麥克阿瑟指揮美軍在仁川登陸之后,朝鮮人民軍雖然勇猛,倒底沒架住這背后深深一刀,于是戰場形勢逆轉,美英韓聯軍轉守為攻,進入三八線以北。由于缺乏有力部隊阻擊,在志愿軍參戰以前,聯軍進展頗為迅速,一日,英軍二十七旅連夜開進,在平壤以南不遠的一個小鎮上,不期然與大批撤退中的人民軍遭遇。

黑夜之中,兩支行軍中的隊伍撞在一起,英軍因人數上處于劣勢,一時極其緊張,不想人民軍官兵表現奇怪,又拍手又高呼口號,把英國佬們唬得一楞一楞的,四六聽不懂,可又不敢言語。這時,一個人民軍軍官模樣的人上來和一個英軍軍官搭腔,一通外國話(當然不是朝鮮話啦),這下英國人明白怎么回事了,哪能挑明了呀,使勁憋著吧,伸手接過對方遞來的煙,又就著人家的打火機點火,這下你憋人不憋了,怎么呢?朝鮮人也明白過來啦,一聲驚叫,兩隊散開,開火。

原來人民軍雖和美軍多次交手,對英軍還是少見,加上英國人穿得古怪些,帽子連著圍脖,朝鮮人把他們當成蘇聯人了。也怪人民軍病急亂投醫,老想著仗打到這個份兒上,蘇聯紅軍不能袖手旁觀,一定派兵來保衛平壤吧。

實際上,真正敢開進朝鮮和“聯合國軍”交手的,唯有中國人民志愿軍。蘇聯紅軍最后也沒有動,只派了少數空軍參戰,還不敢穿自己的軍裝。從這個角度看,中國人民志愿軍還真不是一般的有勇氣。

中 野旭在他采訪鐵原后寫下的文章《朝鮮戰爭 被炮火穿梭的小城》(2008.3.3)一文中,寫下了這樣的文字 – “有二十萬以上外國軍人戰死在朝鮮戰場,或者為北方,或者為南方作戰。在這些軍人中,中國軍人的犧牲是最多的,是什么使這個國家為朝鮮半島的戰爭付出了如此巨大的代價呢?”

為了弄明白這件事,中野旭特意去了中國,也許,對很多中國人做了采訪。其中包括八十四歲的志愿軍老兵孫景昆(音譯),孫是一個真正的中國農民,在1949年獲得了自己的土地,他因此至今絲毫不掩飾對共產黨的感激。他是丹東人,中野旭在文章中寫道,丹東不僅僅是“靠近戰場”,而且曾經遭到美軍反復的轟炸,損失慘重。在朝鮮戰爭爆發的時候,孫景昆參加了志愿軍, “在戰場上我打死的美國兵,每一個都是面對面。”老人說。孫景昆的一個連,只有五個人活了下來。

也 許覺得孫的回答最為典型,中野在他的報道中用了頗長的篇幅描述對他的采訪。老人是這樣回復這名日本記者關于為何要參加朝鮮戰爭的 – “和我愛人分開,是件挺難受的事兒,但那個時候我們都知道美國兵不定哪天就會打我們這嘎達,我這是豁出條命去保衛我自己的家,我自己的地。”

孫景昆最終回家了,帶著一塊炸彈的彈片,和一條受傷后動轉不靈的臂膀。

從這個角度說,盡管朝鮮戰爭帶有強烈的意識形態對抗色彩,但中國軍人的骨子里這一仗的含義只有四個字 – “保家衛國”。

朝鮮戰爭在中國近代史上是個轉折點。這之前,幾乎沒有哪一年,在中國這片土地上,外國人不開槍放炮的,有時候是打中國人,有時候,是他們自己跟自己打。然而,從這次戰爭之后,盡管有少量邊境沖突,中國總體的持久和平,到今天已經保持了五十年。

這是一場“退后一步是家園”的戰爭,中國軍人在這場戰爭中證明了中國軍人有足夠的能力保衛自己的國家。

而在這個證明的過程中,鐵原,無疑是一個不能忘記的名字。

一直沒有弄明白,鐵原之戰前后,中國軍隊在這個小城的南邊到底和多少個國家和地區的軍隊交過手。

從雙方資料考證出來的,就包括美國,英國,韓國,比利時,加拿大,澳大利亞,菲律賓,哥斯達黎加,八個國家,如果把范圍擴大一點,還要算上法國和荷蘭。在1951年的春夏之交,這些國家的軍隊都在鐵原以南這片狹小的土地上和中國軍隊過了過招。

難怪中野旭把鐵原當作了朝鮮戰爭的一個象征。

而參加過那次戰役的中國人民志愿軍老兵還有著一些無法考證的說法 –

“土耳其旅,仗是挺能打的,敢拚刺刀就是個兒小。。。”在問禮里擊斃了一個美軍空降兵隊長的唐滿洋這樣回憶道。可是,根據土耳其部隊的作戰紀錄,這一仗前后在朝鮮戰場的土耳其旅依然在舔年初血戰留下的傷口,并沒有參戰 – 土耳其旅在長津湖戰役后“聯合國軍”后退的時候擔任后衛,和蜂擁而上的志愿軍拼了刺刀,有的部隊甚至連軍官帶士兵沒有一個能活著回來,以至其戰斗紀錄至今不能明了。

“國民黨兵,主要是女兵,開著吉普車來勸降,標準的北京音,也有男的,跟我們交過火。。。”不止一個志愿軍老兵說過在韓國跟國民黨軍碰過面。我曾疑惑地與他們商榷 – 根據文獻記載,國民黨軍隊并沒有直接在朝鮮戰場參戰的紀錄,會不會是懂中文的韓軍?他們有不少軍官曾作為日偽軍在華北和八路軍打過仗。“不會,”15軍的老兵陳景星一口否認,“韓國兵也有懂中文的,他們勸降的時候喊的是‘中國士兵們。。。’國民黨兵喊的是‘共軍士兵們。。。’喊法不一樣。”

有一天,一位知道我正在采寫鐵原之戰的新加坡朋友忽然給我打電話 – “今天我坐飛機,碰上一個泰國人,說他父親在鐵原和中國軍隊打過仗。。。”

這倒是真的,泰國曾經派出一個營,參加了朝鮮戰爭。1951年10月,這個營屬于泰國皇家陸軍第1旅第21團,團長居然是個王子,軍銜陸軍少將,總兵力1057人。

這泰國的部隊,人馬雖只一營,領導層卻頗為充實,其總部人氣旺盛,部門齊全,配有總副官處,總軍需處,軍法官,軍醫官,財務主任,外加紅十字和福利事物對口官員,林林總總各色人等加起來,有三百名之多。他們在鐵原也的確打了一仗,地點是鐵原西北的190.8高地,對手是志愿軍坦克第一師,這也是朝鮮戰場上少數雙方都出動坦克的局部戰役。

1951年10月,美軍第3師由于在前一階段的戰斗中損失較重,撤下前線休整。其據守的陣地一部,即 190.8高地移交給泰國營防守,這個營當即成為一直對190.8高地虎視眈眈的志愿軍重點攻擊的目標。由于對志愿軍利用換防發動攻擊的戰術心有靈犀,泰國營放了一個加強連在這個陣地上,足足配了六門榴彈炮,九輛坦克,試圖打出點兒氣勢來。

意料不到的是一向被稱作“土八路”的中國軍隊這一次玩起了洋玩意兒,剛剛開到前線的坦克第一師砰然出手,在步兵一個團的配合下夜襲190.8高地。由于畢竟剛剛換防,對陣地不夠熟悉,也因為對志愿軍居然動用了裝甲部隊猝不及防,泰國營的這個加強連陣地丟失,全軍覆沒,整個過程不過半個小時。戰斗中泰軍曾動用坦克發動反擊,但輕型的美制M-24霞飛型坦克無法抵擋志愿軍裝備的蘇制T-34主戰坦克,在付出四輛戰車被擊傷的代價后泰軍被迫后撤。可能由于后路被切斷,泰軍被迫放棄戰車和重武器,九輛坦克,六門榴彈炮都成了志愿軍的戰利品。

泰國營對這樣的戰果十分不滿,匆匆從國內補充兵員,準備再戰。無奈坦克一師在190.8高地半個小時繳了泰國人九輛坦克的消息傳開后,志愿軍各部普遍一看到泰國營就兩眼放光嗷嗷叫。泰國兵為了挽回名譽也決不肯示弱,每戰必拼死相應。結果泰國營回國的時候統計戰果令人大吃一驚,出兵1057人,傷亡卻達到913人,如果不計算從國內補充的人員幾乎要人人掛花了(實際泰國在朝鮮戰爭期間先后入朝輪替作戰的人員共計約六千名)。至今在韓國的抱川,還有紀念這個營陣亡人員的一個紀念碑。

盡管損失很大,21團在各戰斗中的頑強表現還是得到了各國軍事家的贊許。該團今天是泰國詩麗吉皇后的衛隊團。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根據新聞該團正在進行換裝中國造69-II式坦克的工作。

不過,這次戰斗距離真正意義的鐵原之戰,已經過去了四個月。真正的鐵原之戰泰國營并沒有參加。

軍史意義上的鐵原之戰,指的是1951年5月下旬到6月中旬之間,抗美援朝第五次戰役中,志愿軍在鐵原城南方高地對“聯合國軍”頑強的阻擊作戰。在我采訪到的軍史人員中,很多人把這次戰役稱作“志愿軍的生死之戰”。

把鐵原之戰,稱作“志愿軍的生死之戰”,是有道理的。

1951 年4月22日,志愿軍和朝鮮人民軍渡過兩軍對峙的臨津江一線南下,拉開了第五次戰役的序幕。在這次戰役中,剛剛正式接替麥克阿瑟將軍出任“聯合國軍”總司令兼美國遠東軍總司令的陸軍中將李奇威,采用了一個經過周密設計的戰術 – 面對志愿軍的如潮攻勢,李奇威命令前線總指揮范弗里特將軍步步為營,以每天20英里的速度節節后退,盡量避免和志愿軍的近戰,夜戰,而依靠遠程炮火給志愿軍部隊以最大的殺傷與此同時,美軍強有力的空軍部隊,則受命全力以赴切斷志愿軍的補給線。

李奇威稱志愿軍的進攻為“禮拜攻勢”,意思是憑借志愿軍的偕行補給,其進攻態勢只能維持一個星期。因此,志愿軍脆弱而漫長的后勤補給線正是其最大弱點。李奇威的戰術意圖,是保持機動兵團,在志愿軍耗盡糧彈的時刻突然出擊,憑借其強大的火力和機動能力,將志愿軍主力全殲在堪薩斯線(美軍以三八線為基準的一條戰術劃線)上。按照他的設計,對志愿軍的這次殲滅戰將是一次美軍在自己設計的時間和地域,按照自己最擅長的方式進行的一場戰役。

李奇威的戰略構想可以最大限度地回避志愿軍擅長的迂回,穿插,夜襲,近戰等手段,卻最大限度地發揚美軍在后勤,空軍,火力,機動方面的優勢,在一向過于依靠裝備的美軍中堪稱罕見的經典謀劃。

這個戰術,李奇威在第三次,第四次戰役中曾進行過嘗試,并且頗有成效。他認為,自己已經找到了對付志愿軍的靈丹妙藥,不過,那時候他頂上還有一個功勛卓著又武大郎開店的五星上將 – 麥克阿瑟,所以不能為所欲為。第五次戰役,“聯合國軍”方面,從始至終都是李奇威自己策劃指揮的,給了他充分發揮自己戰略設想的機會。

他的謀劃相當有效。一名當時的老汽車兵回憶 – “美軍的飛機多得像雨后的燕子,在運輸線上追著我們的汽車飛。”鐵原之戰中的英雄部隊第189師,其師屬炮團渡臨津江時竟被美軍飛機炸掉四分之三!

由于志愿軍在朝鮮境內沒有空軍基地,美軍完全控制了三八線前后的制空權。在這場不平衡的對抗中,志愿軍的后勤補給線遭到極大的破壞,糧食彈藥根本送不上去。 5月15日,志愿軍完整地拿下了北漢江上的清平川大橋,南朝鮮首都首爾已經三面被圍。但此時,志愿軍前線部隊已彈盡力竭,連軍長每天也只有一碗炒面充饑。

不過,這個謀劃也險些讓“聯合國軍”潰不成軍。

志愿軍在極端艱難的情況下,依然讓如潮的攻勢持續了四個星期,盡顯中國人的堅韌本色。李奇威“磁性后退”,不打近戰的戰術使前線雙方官兵的士氣出現了極度的不對等。不只一個志愿軍老兵傲然對我說:“美國兵不行,從來不敢和我們拚刺刀。。。”

士氣的不對等帶來了戰場態勢的傾斜,受到鼓舞的中國兵把吃苦耐勞,兇狠刁鉆的戰斗作風發揮到了極致。

在志愿軍軍長只能每天吃一碗炒面的情況下,西線志愿軍的前方部隊打到了首爾郊外只有兩公里的地方。東線劉載興少將指揮的韓軍第三軍團被打得全線崩潰,一口氣向南跑出七十英里,連收容都收容不起來。其所屬三個師除了第7師有兩個團可以勉強配屬給美軍第2師繼續作戰外,其余第8,第9兩師和第7師另一個團都不得不在戰線之后“加緊整頓”。

憤怒的李奇威一面下令美軍阿爾蒙德少將的第十軍團匆匆頂上去擋住這個大缺口,一面在5月23日惱羞成怒地下令將劉載興少將撤職,韓國第三軍團解散,就此撤銷建制。

韓國國防部編撰的《朝鮮戰爭》一書,在幾十年后對此依然憤憤不平,寫道:“當時國軍(指韓國軍)以未經訓練的新兵為主,在裝備落后,補給比較困難的條件下,把不屈不撓的戰斗精神作為唯一的力量堅持戰斗,但美軍方面沒有采取尊重軍隊傳統和寬宏大量的態度,而是把變更配屬關系和撤銷部隊建制當成家常便飯,這將得到歷史學家的冷淡評價。。。因為軍團在前線打了敗仗,一下子就撤銷整個軍團建制,那么整個軍團的士氣從何而來?一紙命令解散部隊容易,但重新組建卻不容易。尤其打仗不是兒戲。請問,聽了《孫子兵法》中‘兵乃國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這一格言,不覺得慚愧么?‘

忽然在此時此地冒出《孫子兵法》,讓人有一種異樣的感覺。然而美國人聽了大約只能瞠目結舌,不知所云。

無論韓國人怎樣憤懣,敗仗總是打了,

在這種情況下,“聯合國軍”上下產生了極大的疑慮,美國國會在5月16日召開國家安全保障會議,提出對朝鮮戰爭結果的期待是“在三八線上停戰”。李奇威因此對其計劃中的反攻,也按照這個決定設計。

但是,單靠精神是不可能打贏一場現代戰爭的,在后勤的掣肘下,志愿軍的攻勢終于退潮了。

事實上,發動第五次戰役的時候,志愿軍的后勤補給就存在著相當大的缺口。當時,彭德懷為首的志愿軍總司令部覺察到美軍正在醞釀一次對我的戰略攻勢,因此下令前線部隊提前發動進攻。這個情報是準確的,在4月21日,志愿軍發動攻勢的前一天,美軍前線總指揮范弗里特中將已經下令美軍9,10兩個軍團向鐵原,金化方向發起攻擊。這次行動由于志愿軍的大舉進攻而被迫中止。但是,略顯倉促的發動時間,使部隊的后勤更加捉襟見肘。

彭德懷敏銳地意識到前線我 軍主力面臨全軍覆沒的危險 – 4月開始向三十八度線以南推進的部隊,取得了相當大的戰果,但也付出了沉重代價。特別是志愿軍的補給線在敵軍飛機的絞殺下完全無法跟上部隊的步伐,前線部隊處在糧彈兩缺的危險境界,而撤退的“聯合國軍”堅決地破壞一切可能被志愿軍繳獲的糧食和彈藥。

三十年血戰的經驗讓彭德懷嗅到了極端的危險。他堅信美軍正在醞釀一個等待中國軍隊給養斷絕后予以全軍殲滅的陰謀。

21日,志愿軍總部下令,前線各軍后撤,轉向三十八度線進入防御。

彭德懷是對的。甚至,李奇威比他的動作還要快。就在志愿軍下令后撤的前一天,“聯合國軍”總司令李奇微已經下達了反攻的命令。這個老謀深算的美國將軍準確地在志愿軍前線給養用光之時全線反擊。

撤退的志愿軍遇到了極大的困難,老兵們回憶 – “白天走,晚上走,敵人還是比我們跑得快,他們有汽車,我們只有兩條腿。。。”

東線,5月28日,由于指揮失誤和動作遲緩,60軍的第180師遭到美軍圍殲,成為解放軍戰史上成建制損失的最大部隊。勝利讓李奇威喜形于色,在他所著的《朝鮮戰爭》一書中曾這樣闡述了自己此時的戰斗設想:

“由于如預期計劃地攻抵了臨津江,我甚至試圖繼續向前,攻入臨津江與禮成江之間寬闊的沖積平原。故此,我打算改變原計劃,以第1軍以和第9軍組成的左翼兵團朝鐵原方向攻擊前進。”

鐵原,終于出現在了我們的視野中。

這里,是志愿軍的后方補給基地,也是交通樞紐,志愿軍的物資和后方機關正在從這里后撤。從前線陸續退下來的部隊,都在向鐵原靠攏,有的在穿插中已經失去建制。他們需要在那里獲得補給,然后在其后方整理隊伍并建立一條新的戰略性防線。更重要的是,鐵原以北一馬平川,是朝鮮難得的平原地帶,也正是最適合美軍機械化部隊行動的地區。如果被美軍搶先進占鐵原,此時,這些彈盡糧絕的中國志愿軍部隊將很難停下來抵抗,沒有堅固工事的掩護,沒有彈藥,那些東方人刁鉆的戰術將無法施展,“聯合國軍”可以依靠絕對優勢的飛機大炮將他們殲滅在漢江平原北端的丘陵上;如果他們和敵軍賽跑,兩條腿怎能跑得過汽車輪子?餓著肚子的中國人將成為機械化“聯合國軍”圍獵的獵物。

真正是以己之長,攻彼之短,好一個李奇微,就算是換了任何一個中國將軍指揮,大概也不會比他更狡詐而精明。

李奇微的胃口好大,騎一師趕來了,陸戰第一師趕來了,二十四師趕來了,加拿大二十五旅趕來了,韓國首都師趕來了。這一戰,美軍集中了四個師的兵力,并配屬韓國,加拿大,英國等其他國家的部隊,以重凌寡,以己之長攻彼之短。李奇微是要一舉吃掉志愿軍的主力,徹底扭轉朝鮮戰局!

不料,這個計劃卻遇到了意想不到的挫折。千算萬算,他沒有算到志愿軍在此時轉過身來,打出了朝鮮戰場最慘烈的一戰。

從 5月28日起,在鐵原前方的丘陵地帶,一支臨危受命的中國軍隊死死擋住了“聯合國軍”的去路,掩護主力重建戰線。這一擋,就把包括幾乎所有世界主要軍事國家最精銳部隊的“聯合國軍”死死擋了整整十四天。中國軍隊甚至在反攻種子山的戰斗中,依然可以一個反擊消滅一個加拿大連。

彭德懷,在最艱難的時刻,打出了一記天下絕倫的回馬槍。

當他們從鐵原撤下來的時候,志愿軍主力已經休整完畢,在三十八度線嚴陣以待了。失去了進攻沖力的“聯合國軍”鎩羽而歸。從此以后,“聯合國軍”再也沒有做過全殲志愿軍主力的作戰計劃。

鐵原,讓他們認識到了,即便是占據全面優勢的情況下,中國人的骨頭,也絕不是好啃的。

鐵原之戰,在世界戰史上留下了一個謎團,我們忍不住猜測 – 沒有子彈,沒有糧食,全軍在后退,敵人在追擊,這種情況下,志愿軍是怎樣頂住了“聯合國軍”,而且一頂就是十四天呢?他們依靠的是什么?

十四天,如果今天世界上某個國家的軍隊把美軍主力硬碰硬地頂上十四天,將是怎樣的感受?十四天,夠薩達姆的全軍投降兩次了。

也許,只有當時第一線的兩軍軍人,能夠告訴我們當時的真相。希望薩能用這部作品,來揭開鐵原那塵封的歷史。為了寫這本書,薩采訪了曾經參加鐵原之戰的若干老戰士,也曾通過海外的朋友搜尋敵方的記載,力求將這場戰爭更加真切地反映給朋友們。

應該說,這本書主要講的,都是“戰壕里的真實”。

完成這本書,也算是完成了一個心愿。我知道,在這次苦戰中浴血奮戰的中國軍人,感動的絕不僅僅是我一個人。

感謝出版社的朋友,也感謝為本書做出大量工作的編輯朋友們。

[完]

后記:最初,對這本書的題材有一些擔心,因為畢竟是六十年前的一場戰爭,而且形勢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但是,剛才和北京的朋友通電話,知道《鐵在燒》已經開始在各地書店和當當有售,而且剛剛出版,訂貨已經超過首印數,第二次加印量超過首印數。由此,最初對這一數十年前的主題是否還有人感興趣的擔心,終于得以放下了。

接到命令的566團團長朱彪倒沒有過多的想法,他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弄清自己還有多少部隊可用。這一清點倒讓朱彪嚇了一跳。

他身邊的主力一營,加上鐵原之戰前補充的一批新兵,三個連竟然還各有六十到七十人的兵力可以使用!

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經歷第五次戰役后半段慘烈的惡戰,566團從洪川江一路殺回鐵原,不算傷員,還能有一半左右的戰斗兵員可用,到底是冀中野戰兵團的老底子阿。

其他陣地上的566團部隊也在拼命向種子山方面靠攏,但是因為和美軍進攻部隊粘得太緊,當天的進攻是指望不上了。這一仗,只能靠一營來打。

但是,僅僅靠一營,能不能拿下種子山呢?

盡管時間已經很緊,但朱彪依然親自做了一次戰地偵查。唐滿洋回憶,借助落日的余暉,這位未來的天津警備司令久久地用望遠鏡眺望著種子山上的美軍(當時并不知道山上守軍為加拿大25旅),特別是細致地觀察了一番對手的工事。

當朱彪放下望遠鏡的時候,黑臉上綻出了一絲冷笑 – “一幫新兵蛋子而已,這個種子山,老子拿定了!”

                                   -- 摘自《鐵在燒》第七章 夜襲種子山

《中國人民志愿軍鐵原大戰實錄 -- 鐵在燒》 作者薩蘇 北京文匯出版社 2011 出版

目錄

第一章 彭德懷的回馬槍

第二章 惡斗美軍空降兵

第三章 飛行土八路

 附:“盜竊”戴維斯手槍的空軍英雄

第四章 斷后洪川江

第五章 瘋狂的特工隊

第六章 裝甲車上的“洋落”

第七章 夜襲種子山

第八章 師長蔡長元中了十一塊彈片

第九章 把地道戰搬到了朝鮮的張英輝

第十章 鐵在燒!

外一篇 截癱老太勇擒槍匪

外二篇 一位63軍老兵家人給將軍后代的信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執中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2. 為什么說莫言諾獎是個假貨?
  3. 張勤德|廣大民眾在“總危機爆發期”的新覺醒 ——試答多位好友尖銳和有價值的提問
  4. 何滌宙:一位長征功臣的歷史湮沒之謎
  5. 元龍||美國欲吞并加拿大,打臉中國親美派!
  6. 俄羅斯停供歐洲天然氣,中國的機會來了?
  7. 華東某地方農村調研總結
  8. ?齡勞動者:延遲退休、社保困境與超齡壓?
  9. 美國又燒起來了!為什么一場山火難倒整個美國?
  10. “搞建設究竟要多少年才上軌道?應該縮短。”
  1.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2.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3.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4.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5.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6. 到底誰“封建”?
  7. 掩耳盜鈴及其他
  8.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9.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10. 小崗村分田單干“合同書”之謎及其它
  1. 北京景山紅歌會隆重紀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3.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4.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5.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6.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7.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8. 陳中華:如果全面私有化,就沒革命的必要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資格這樣發問!
  1.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2. 劍云撥霧|韓國人民正在創造人類歷史
  3.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4.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5. 重慶龍門浩寒風中的農民工:他們活該被剝削受凍、小心翼翼不好意思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宅男666在线永久免费观看 | 夜夜爽天天爽一区 | 亚洲综合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人物在线观看 | 亚洲一区乱码精品中文字幕 | 丝袜美腿国产综合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