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永遠不會忘記毛澤東
——《歷史的遺憾:毛澤東的未竟心愿》前言
邸延生
毛澤東是人,不是神。毛澤東的偉大來自平凡,毛澤東的智慧來自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和他善于接受世界上先進的革命思想。他的性格、他的愛好和他的生活習慣,無不昭示了他是中國勞動人民的好兒子和中國革命的杰出領袖。他從韶山走來,帶著湖南偏僻鄉村中的泥土和塵埃;他從長沙師范學校走來,帶著學生時代的書生意氣和立志改造中國的諸多幻想;他從中國大革命的炮火中走來,帶著彌漫的硝煙尋求救國救民的道路;他從秋收起義的農民暴動中走來,帶著“槍桿子里面出政權”的斗爭實踐領導了中國的武裝革命;他從井岡山走來,帶著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堅強信念;他從瑞金走來,帶著中央蘇區反“圍剿”的勝利,也承受著共產黨內“左”傾機會主義路線給中國革命造成的巨大損失;他從長征路上走來,帶著遵義會議的曙光,撥正了中國無產階級革命的歷史航程,帶著雪山上的豪情,帶著草地沼澤中的泥濘;他從延安走來,帶著八年抗戰的雄風和艱苦奮斗的作風,帶著抵御外辱的民族氣節和與日寇打持久戰的策略與決心;他從西柏坡走來,帶著與國民黨軍隊決戰、推翻蔣介石的獨裁統治和解放全中國的決心;他從天安門城樓上走來,領導全國人民實現了恢復和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一個五年計劃;他從大躍進的年代中走來,帶著盡快擺脫中國貧窮落后面貌的強烈愿望;他從“文化大革命”中走來,帶著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以期“天下大亂達到天下大治”的雄心和目睹混亂狀態下難以名狀的“痛苦”與人到晚年的“無奈”——他帶著歷史的創傷、民族的苦難,帶著無數先烈、戰友的犧牲和失去諸多親人的悲痛,帶著民族的希望和歷史的重托,帶著改天換地的凌云壯志和扭轉乾坤的宏偉氣魄;他從苦難的舊中國走來,他從惡劣的環境中走來,他從無產階級革命的風雨征程中走來,他從艱苦樸素中走來,他從英勇奮斗中走來,他從中國革命的歷史航程中走來,他從改造舊世界的偉大實踐中走來,他從抗衡一切惡勢力的斗爭中走來,他從人民中走來……
毛澤東堅信“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真正動力”;他號召人們“相信群眾”和“依靠群眾”;他要求共產黨人和黨的干部“為人民服務”;他常說自己是勞動人民的兒子,他教導人們“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他心中時刻想著人民,始終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而從不為自己謀私利。當人民擁戴他為“人民的大救星”和歡呼“毛主席萬歲”時,他從心底里呼出的口號是他那充滿了湖南鄉音的“同志們萬歲”和“人民萬歲”!
人民熱愛毛澤東,敬仰毛澤東,懷念毛澤東,永遠不會忘記毛澤東。而日常生活中的毛澤東、歷史中真實的毛澤東究竟是個什么樣子?毛澤東是偉人,他叱咤風云,扭轉乾坤,但他是不是也和常人一樣存有人生中的某些遺憾?生前的毛澤東有沒有什么想辦而沒能辦到或沒能辦成的事?如果有,那么這些事在他人生道路上的影響有多大?這或許是許多人想要知道而又不知道的;即便有些認識,也可能是很模糊的。為此,我寫了這部《歷史的遺憾——毛澤東的未竟心愿》,寫了他青年時代的幾件不切合實際的幻想,寫了他在戰爭年代的幾件抱恨終生的憾事,寫了他在社會主義建設進程中的幾件想辦而沒能辦成的事或者說是未能實現的“愿望”,共計60個章節,目的在于讓人們更全面地了解毛澤東和認識毛澤東,以真實的筆觸和更深一層地展示毛澤東生活中的一些鮮為人知的故事,展現一代偉人的感情世界和他大智大勇中的點點滴滴。誠然,毛澤東生前的“憾事”不僅限于這部書中所記述的這些;如上所說,“偉人也是人”,毛澤東也和我們常人一樣,生前的“憾事”還有很多,但由于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所限,也只能記述這些了。細微之處見精神,希望讀到這部書的朋友們能夠給予諒解,自當誠懇汲取,以利日后能夠寫出更好一些的作品來,獻給億萬熱愛毛澤東的人們。
本書所用照片,均由新華通訊社圖片資料室提供,在此一并表示由衷的感謝。
2010年3月18日
作 者: 邸延生 著,出 版 社: 新華出版社,出版時間: 2010-4-1
I S B N : 9787501191628,定價:¥24.00
導語
這部《歷史的遺憾:毛澤東的未竟心愿》,寫了毛澤東青年時代的幾件不切合實際的幻想,寫了他在戰爭年代的幾件抱恨終生的憾事,寫了他在社會主義建設進程中的幾件想辦而沒能辦成的事或者說是未能實現的“愿望”,共計60個章節,目的在于讓人們更全面地了解毛澤東和認識毛澤東,以真實的筆觸和更深一層地展示毛澤東生活中的一些鮮為人知的故事,展現一代偉人的感情世界和他大智大勇中的點點滴滴。
內容提要
本書以真實的筆觸記述了在毛澤東的人生歷程中所發生和存在的60個未竟心愿與“遺憾”之事,如雙親去世人未還;希望再見賀子珍;想完成南水北調工程;綠化北京郊區;期望青藏鐵路通車;念念不忘臺灣島;最終沒能回韶山等等,真實地展現了生活中的毛澤東,較為詳細地向人們展示了作為領袖人物亦有難以實現的愿望和不盡人意的事情發生。本書行文嚴謹,記事準確,從不同視角展示了偉大領袖毛主席的人格魅力和他為國為民的博大胸襟以及他既是常人又不同于常人的非凡神采和高屋建瓴的偉大風范,同時也向人們揭示了這樣一個真理:在客觀世界上,凡是人,都不可能超越現實,也不可能實現客觀世界不允許實現的任何事。
本書對我國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構建和諧社會均具有積極作用,并對黨史研究和我國國史研究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
作者簡介
邸延生,中國作家協會河北分會會員。1948年4月生于延安,1969年加入空軍高炮部隊,1970年執行援外任務,7次受部隊通令嘉獎。1973年調武漢空軍從事文藝創作,劇作《鷹擊長空》榮獲大軍區一等獎。1983年考入河北大學中文系,畢業后先后任宣傳干部、記者和編輯等職。
多年來共出版專著近20部,發表詩詞和文章400余篇。主要代表作品有:散文集《風雨人生》、詩詞集《歲月回眸》、小說《父與子》、紀實文學《橄欖枝與黃玫瑰》等。
近年來先后撰寫了“邸延生偉人系列叢書”之《歷史的真知——“文革”前夜的毛澤東》和《歷史的真言——毛澤東和他的衛士長》等,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其中許多章節被多家報刊、電臺連載或連播。
目錄
前言/邸延生
第一篇 革命征途風雨飄搖多艱險 幾多心愿未達目的遺憾深
1.溈山游學明心志未能勸阻蕭子升
2.岳麓山上建“新村”“理想主義”難施行
3.師范畢業情未了“教師”愿望終落空
4.窮途北上感恩師送靈南歸悵別時
5.“激揚文字”情正濃《湘江評論》被查封
6.“少年立志出鄉關”父親病故人未還
7.日夜兼程奔母喪淚灑韶山遺恨長
8.國共合作遭破壞遺長恨辭別廣州
9.蔣介石叛變革命共產黨血流成河
10.陳獨秀一紙調令滿腔熱血付東流
11.大鵬折翅更待飛兄弟離別武昌城
12.秋收起義初受挫進攻長沙折重兵
13.楊開慧英勇就義聞噩耗“百身莫贖”
14.紅軍痛失井岡山錯殺王佐袁文才
15.戰爭年代沐風雨龍巖城中失愛女
16.廣昌路上賞明月月再明時人不知
17.蔣光鼐福建起義犯“左”傾錯失良機
18.被奪兵權離紅軍五次“圍剿”痛徹心
19.艱苦歲月多患難毛岸軍不幸天亡
20.秋風秋雨別瑞金兄弟父子兩離分
21.長征路上提建議湘江之戰教訓深
22.紅軍北上歷艱險襁褓幼女遺深山
23.東征途中聞噩耗懷念三弟毛澤覃
24.也曾設想赴美國“暢游密西西比河”
25.“西安事變”驚中外未能留住張學良
26.患難夫妻兩離分難以勸止賀子珍
27.遠離祖國困難多幼子夭折莫斯科
28.毛澤民血灑新疆毛澤東念弟情長
29.中原突圍托王震落淚痛惜毛楚雄
30.陰差陽錯遺憾多一生不曾游黃河
31.求解放撤離延安從此再未轉回還
32.花山村準備行程想去蘇聯未成行
33.毛澤東夫妻吵架談江青憂心忡忡
34.重兵圍困傅作義敵軍軍長被擊斃
35.淮海戰役發述評未能勸降杜聿明
36.賀怡尋親遇車禍毛岸紅中途喪生
第二篇 操勞國事壯心不已增遺憾 為國為民嘔心瀝血多傷感
37.率團首訪莫斯科中蘇結盟歷坎坷
38.“虎口奪食”費心力貸款只得三個億
39.希望見到賀子珍遺憾留在哈爾濱
40.毛岸英朝鮮犧牲新六所領袖垂淚
41.中國經濟大發展“十大關系”認真談
42.各行各業大躍進鋼鐵指標幾降溫
43.手心手背部是肉李敏搬出中南海
44.全國糧食未過關惆悵農民吃糧難
45.外出歸來發怒火從此不住豐澤園
46.“南水北調”工程大北京郊區未綠化
47.“逆流而上看黃河”手撫馬背悵惘多
48.寫信規勸賀子珍廬山一面成永別
49.青藏鐵路建不成“騎著毛驢”拉薩行
50.長江截流繪藍圖期望“高峽出平湖”
51.農村醫療是重點關注農民看病難
52.曾想寫成一部書是非功過任評說
53.念念不忘臺灣島海峽兩岸未統一
54.“折戟沉沙”林彪死從此不上天安門
55.南下渴望故鄉行深深依戀滴水洞
56.宏偉藍圖幾規劃期盼實現現代化
57.一生當中吃魚多死后骨灰撒江河
58.人到晚年多感傷想見外賓不從心
59.櫻娘哭見毛澤東也曾想回西柏坡
60.臨終愿望未實現最終沒能回韶山
書摘插圖
第一篇 革命征途風雨飄搖多艱險 幾多心愿未達目的遺憾深
一、溈山游學明心志未能勸阻蕭子升
掩映于古木綠蔭之中的密印寺,坐落在湖南省中部的溈山上。1917年夏季的一天,這座頗有名氣的廟宇迎來了兩個旅行者。
一位是在湖南省第一師范學校讀書的毛澤東,另一位是在長沙楚怡小學任教的蕭子升。兩個年輕人利用暑假結伴從長沙出發,到鄉間游學。途經溈山,便登山造訪。入得寺來,倆人向老方丈求教一些有關佛學的事,同時談了他們決心徒步旅行湖南各地、深入了解社會和考察民情的目的。
“善哉!”老方丈很佩服這兩位年輕人的志向,接著問道:“兩位施主為何要輕裝呢?”
蕭子升說:“我們有心不花一文錢。”繼而又說,“來自遠方的掛單和尚,不是也都一文不名嗎?”
毛澤東則向老方丈表白心跡:“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孔子日:‘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樂趣也就在其中了!我堅信安貧者能成事,嚼得菜根,百事可做!”
老方丈見毛澤東氣宇軒昂,說話間充滿了激情,不由得為之驚嘆,當即微閉了雙目,合掌施禮說:“阿彌陀佛!善哉,善哉!”
稍后,老方丈睜開眼睛面向蕭子升,似乎毛澤東不存在,只對蕭子升一個人大講佛門的美德。當他委婉地表達想要蕭子升皈依佛門時,蕭子升連忙搖頭說:“弟子凡心未了,我還要研究學問哩!”
老方丈的臉上明顯地露出了遺憾的神情:“蕭施主不知呂洞賓和曹國舅么?”
“他們是道人不是僧人?!笔捵由f,“弟子還是愿意以改造中國為目的。”
“只怕蕭施主今日不留溈山,以后也斷難留在中國?!崩戏秸蓱┭缘?,“蕭施主若能聽老衲一言,可免去日后的諸多劫難。”
毛澤東不相信地說:“他是剛從國外回來的,不想再出去了。”
“此一時,彼一時也?!敝钡竭@時,老方丈才合掌面向了毛澤東說,“毛施主,貧僧敢有一問,還望不吝賜教?!?/p>
“我們是來向大師求學問的,怎么敢當‘賜教’二字?”毛澤東恭敬地說,“請師父只管問。”
“佛教何以在中國千年不衰?”老方丈問,“中國宗教何以能和諧共處?”
毛澤東說:“中國沒有像其他國家那樣的宗教戰爭,一打就是幾百年;幾種宗教能和諧共存,對中國來說不是壞事。”
“阿彌陀佛!”老方丈望著毛澤東,加重了語氣說:“只望毛施主這句話,日后不要忘記?!庇终f道:“毛施主日后如能到得山、陜二省,可去五臺山和白云山;五臺山乃我佛家圣地,白云山上有貧僧的一個小師弟在那里住持,還望毛施主善視之!”
毛澤東說:“我記住大師這句話了?!?/p>
當夜,毛澤東和蕭子升二人留宿溈山。
臨入睡,蕭子升向毛澤東發牢騷說:“也不曉得這老和尚是怎么想的,為什么非要勸我留在這里?”
“可能是他這里缺少有文化的人,想留你在這里抄寫經書也未可知?!泵珴蓶|這樣分析著。
“夜長夢多……”蕭子升說,“明天我們還是快走吧!”
毛澤東笑了笑,沒再說什么。
22年后——1939年3月下旬的一天,從蘇聯回國的蕭子升輾轉來到延安,毛澤東在楊家嶺熱情接待了他的這位青年時代的老同學,并留他在一起吃了晚飯。
1941年1月29日,毛澤東在百忙之中讀了蕭子升寫的一些街頭詩,很高興,隨即給蕭子升寫了一封信:
詩讀過了,很有意思。報紙既不登,就在街頭發表好了。有暇
望來談。
這一時期,延安廣泛開展了街頭詩運動。詩人把自己寫好的詩貼在大街的土墻上、石頭上或者樹干上,有人還直接寫在街道兩旁的墻壁上或拿到群眾中去讀,以接受群眾的批評。蕭子升是這場運動的組織者之一。
后來,蕭子升離開了延安。
20世紀70年代初,久居巴黎的蕭子升曾幾次寫信給北京,吐露他一心想返回祖國的強烈愿望;但當他從友人手中收到一封由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法國大使館轉交給他的信函時,人已經躺在醫院里,不久便去世了。
當毛澤東得知他的這位老同學在法國病故的消息時,對他的另一位老同學周世釗說:“我很后悔當初沒能勸他留在溈山……”
周世釗問是怎么一回事?毛澤東便講了當年和蕭子升一起游溈山密印寺的往事,并嘆息著說:“如果當初我能夠勸他留在溈山,或許他就不會死在法國了……”
二、岳麓山上建“新村”“理想主義”難施行
一個嶄新的社會模式——“新村”在湖南長沙郊外的岳麓山誕生了。這是1918年夏天的事情。名為“工讀同志會”的組織,是青年毛澤東與蔡和森、張昆弟等人創建的。當時毛澤東還在湖南第一師范學校讀書。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