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貨幣戰爭》的金權“陰謀論”
——宋鴻兵八卦揭秘“華爾街”譜系的“撒旦詩篇”[①]
【按】:這些將構成《資本的密碼和自由的邏輯——全球新經濟變革的價值重建》專輯的片段,是馬林韜為其《全球化和統觀論的市場經濟革命》(2009,中國金融出版社)的書中,提出應建立對現實市場經濟問題和經濟學問題進行價值哲學思考的統觀經濟學的理論與實踐問題,而寫就的一些有感而發的、自由即興的、屬于大眾文化版的更通俗詮釋。所謂統觀經濟學(相對于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也即是價值基礎理論和市場應用理論相統一,或者說倫理價值目標和現實經濟社會發展相統一的新民權主義的大眾經濟學……
(一)
深度揭秘“華爾街”的一切都是利欲熏心和充滿了陰謀詭計的老千之術!
這正是《貨幣戰爭》一書的作者宋鴻兵要告訴大家的,有關“華爾街”前世今身的一系列驚世秘聞(請注意,這里的“華爾街”已是一切國際金融寡頭們的共稱了)?! ?/p>
宋鴻兵,20世紀90年代初赴美留學,主修信息工程和教育學,獲美利堅大學(American University)碩士學位,長期關注和研究美國歷史和世界金融史,曾在美國媒體游說公司、醫療業、電信業、信息安全、聯邦政府和著名金融機構供職,還曾擔任美國最大的非銀行類金融機構房利美(FannieMae)和房地美(FreddieMac)的高級咨詢顧問,主要從事房地產貸款自動審核系統設計,金融衍生工具的稅務計算分析,MBS(資產抵押債券)的風險評估等方面的工作,現為環球財經研究院院長?! ?/p>
宋鴻兵是最早發現并精確預告美國將發生“次貸危機”的國際金融問題專家。那是在宋鴻兵還擔任“兩房”高級咨詢顧問的時候,他先是發現,“兩房”資產負債表的基礎資產(即終端客戶的次級貸款)已發生嚴重的呆壞賬了,盡管這些資產泡沫經一級級投資銀行和保險公司衍生、打包和杠桿化后,已成為各種創新的“金融產品”被賣出去了,甚至賣到了全世界,但問題是,這些基礎泡沫一旦破滅,它的震蕩效應也將形成被一再杠桿化地放大的破壞性沖擊波!宋鴻兵還敏銳地發現,“兩房”高層其實也早就預感到危機即將爆發,并在不聲不響地進行應變的計劃了,這一切,無非就是先進行資產的劃轉處置,以便把燙手的山芋像擊鼓傳花那樣在危機爆發前給甩了出去,再就是,他們已開始著手內部的應變調整和即將開始的裁員準備了。
宋鴻兵說,他是從“兩房”高層一個微妙的人事變動發現了這一重大秘密的,那就是,素來就有“屠夫”和“冷面殺手”的雅號,一貫負責清盤裁員的那個家伙被從印度緊急調回了房利美總部,并擔任了主管人事的副CEO……因此,宋鴻兵不僅像聰明的楊修那樣,從一個“雞肋”的口令敏感到主帥已心知敗績,并即將撤軍了,而且也和楊修一樣,把自己發現的秘密告訴了身邊的一些同事們。楊修生活在專制的封建時代,沒有自由的去處,后來被曹操遷怒和諉過而誅殺了,宋鴻兵則在危機爆發前主動離開了“兩房”,并開始撰寫他將要深度揭秘“華爾街”陰謀的《貨幣戰爭》。
《貨幣戰爭》在美國次貸危機和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不久的2007年6月及時推出,并頓時就成為一本很吸引大眾眼球的暢銷書,緊接著,已是環球財經研究院院長的宋鴻兵又于2009年推出了《貨幣戰爭②——金權天下》,而且據說,宋鴻兵院長的《貨幣戰爭》系列還將要不斷地陸續推出?! ?/p>
《貨幣戰爭》是一部內容很豐富,情節很生動,故事很離奇、也很八卦的,關于近現代國際銀行金融業和國際金融寡頭世家譜系的歷史演義書?! ?/p>
作為該書的一名熱情讀者,老馬我讀后感到收獲頗豐,也感觸頗多,并有一些獨立的見解希望表達和探討?! ?/p>
大家應該注意到了,兩部屬于“快餐經濟學”的《貨幣戰爭》的署名,都是“宋鴻兵編著”而不是“宋鴻兵著”?! ?/p>
這正如作者本人交代的:“從2006年夏完成《貨幣戰爭》以來,就開始著手收集資料醞釀《貨幣戰爭》②——金權天下》了……在1 000多個日日夜夜里,閱讀了上百部各家族史、各國經濟史、各類文獻、地圖、雜志、報紙、網絡文章,總閱讀量超過了5 000萬字,平均每天5萬字的閱讀,終于完成了這件現在想起來不堪回首的工作……我自認為,《貨幣戰爭》②——金權天下》的信息量是第一本的10倍以上,有名有姓的人物多達200人以上……這兩本書的邏輯完全能夠自洽,大量史實相互印證,許多重大謎團都會有一個合理和統一的邏輯支撐?!薄 ?/p>
這實在是了不起的驚人工作!宋鴻兵院長的兩部《貨幣戰爭》,也正是在對大量歷史文件和歷史人物最生動表述(其中,也包括各種生動的八卦表述)的直接引述、鏈接和編撰的基礎上,來建立了《貨幣戰爭》關于國際金融寡頭“陰謀論”的歷史邏輯。所以,宋鴻兵院長很謙虛、也更為彰顯其歷史權威性地對兩部《貨幣戰爭》都署名為“宋鴻兵編著”,而不是“宋鴻兵著”?! ?/p>
老馬認為,《貨幣戰爭》的真正價值和意義大約有三:
第一,該書是一部史料性較強、內容很豐富、故事很生動的關于近現代金融社會發展的歷史演義(就如像《三國演義》那樣),不僅有重要的史料參考價值,還可以作為各種金融正史或教史(如《三國志》)的重要補充,并起到激發人們對一般金融知識、金融歷史和現實金融社會生活的興趣關心和認識提高的文化普及作用。其中最有價值的內容,正是關于美國中央銀行的美聯儲竟是私人金融寡頭資本所有(或操控)的重要揭秘;
第二,全球化的今天,在國內一度彌漫著主流經濟學家們對資本和所謂資本主義理性(或合理性)大加諂媚的一片贊美謳歌,并麻痹和誤導著眾多的人們,既懵懵懂懂又趨之若鶩地成了“交易所中的小魚和羔羊”,甚至全然不顧連當年黑格爾也曾十分困惑和憂慮的,“一方面財富的積累增長了,另一方面,束縛于這種勞動的階級的依賴性和匱乏也愈益增長”,并形成了“賤民對富人、對社會、對政府的內心反抗”的社會撕裂情景,卻是宋鴻兵院長在全球金融危機爆發的關鍵時機站了出來,登高一呼(其實,負責任地“站了出來”并“大聲疾呼”的人還很多,甚至很偉大,如馬克思,只是后來的“時過境遷”反而使人們數典忘祖地都淡忘了,還有更多的人則是“站出來了”也“不合時宜”,或是人微言輕,所以“說了也白說”),并以一種普羅大眾最喜聞樂見的八卦方式,或者說是“因緣說法”的方式,聲情并茂并慷慨激昂地向人們揭示了一切資本的本質或秘密就在于它完全是逐利性的,一切資本權利的擴張、特別是那些資本權利操縱者的金融寡頭和家族們(馬克思更平和地稱之為“資本的人格化”)若是不受限制的權利擴張,更是必然地會充滿了各種自私、貪婪、無恥和無所不用其極的陰謀手段,如散布謠言、設置陷阱、操縱股市、操縱匯市、操縱樓市、操縱貨幣,直至操縱政治,甚至利用戰爭——即宋鴻兵院長生動描述的一切有硝煙的或無硝煙的《貨幣戰爭》——然后就是以“剪羊毛”的一貫手法而大發不義之財了?。ú迳弦痪?,無論說理還是論道,如果太嚴肅了,普羅們就聽不太懂,也沒有這方面的知識興趣,所以,八卦一點,反倒很能吸引大眾眼球,另外,我們在后面還將不斷地提到,歷來的啟蒙者或革命者,為開發民智或發動群眾,往往要利用一些讖言、八卦,對這種近乎和即乎宗教的歷史文化現象中,還算具有積極社會意義的屬于人類共同價值的倫理部分,正是荷蘭的理性主義哲學家斯賓諾莎在對舊神學批判的同時,也曾給予了一個很好的辯證解讀,稱之為“因緣說法”)總之,宋鴻兵院長苦心孤詣地要告訴大家的就是,現實的一切以國際金融壟斷資本為主導的世界經濟格局和矛盾現實的本質,其實都是不同人們或不同國家之間不斷進行的利益攸關的所謂“貨幣戰爭”,而且,現實全球化“貨幣戰爭”的游戲規則也遠遠談不上什么公平正義,而是形成了“華爾街”國際金融寡頭們的一手操縱;
第三,宋鴻兵院長在《貨幣戰爭》的書中,還為人們詳細地勾勒出了整個世界前世今身的不同金融寡頭利益集團十分龐大和錯綜復雜的世系圖譜,這正是一張牢牢地盤踞在全球食物鏈最高端的人脈廣布的巨大利益關系網。從歷史和現實的金融寡頭利益集團和它們人脈廣布的巨大利益關系網的形象視角,而不是被一些抽象的所謂資本(主義)理性所迷惑,并建立人們的社會價值批判和利益博弈觀念,也正是《貨幣戰爭》的書中,關于“透徹地理解這些人組成的人脈關系網,是我們正確理解西方社會的重要基礎”而具有重要意義的一個方面?! ?/p>
當然,人們應該得到的真正啟發更是,要重構當今全球化時代的社會價值體系,建立人們經濟社會關系和利益交往方式更加普遍化和更加公正的游戲規則,并使不同人們之間利益關系的博弈或交往成為良性化的耦合,而不再是純粹爾虞我詐、弱肉強食、由少數人操縱和玩弄的“陰謀戰爭”?! ?/p>
所以,也正是在這個應對歷史和現實的經濟金融問題進行人文學研究的重要方面,老馬卻認為,宋鴻兵院長的整個社會文化批判,乃是一種主觀決定論的歷史文化觀,而且是一種令人悲觀的“主觀陰謀論”的歷史觀,總之,一切的歷史發展和重大事件都被過度渲染地看成是國際金融權勢利益集團的一手操縱和全息導演——就像是全能的上帝一樣,但他們真是那么的了得么?
《貨幣戰爭》的歷史演義,也仿乎就是:百年魔怪舞翩躚,洪洞縣里無好人!
另外,宋鴻兵院長給人們或中國政府應對“貨幣戰爭”所支的招,也不過是“以術治術”而已,缺乏真正的歷史超越性,照此邏輯,如果我們今后強大起來了,難道也仍然只能是成為“貨幣戰爭”中的一位新霸主,而終是不能建立起一個以公平正義為價值主導的美好世界嗎?
對此,我們還是先看一段宋鴻兵院長具有總括性意義的《自序》告白吧:
任何一個社會都是由人組成的,對社會的研究應該以人為中心,特別是在一個社會中發揮著重大影響力的關鍵性少數人群。透徹地理解這些人組成的人脈關系網,是我們正確理解西方社會的重要基礎。
其實,任何人類社會的結構都是一個典型的金字塔型,關鍵性的少數人群由于自身的聰明與勤奮,某些情況下也通過暴力與欺詐手段,在社會結構中逐漸向上攀升。當他們具備足夠的財力和影響力時,又會反過來通過改變游戲規則從而鞏固和擴大其既得利益,并形成利益互鎖的統治精英階層。如果說東方社會的權力金字塔結構是以政權為基礎的話,那么西方的統治金字塔則是以非常隱蔽的債權為鏈條,將社會各階層牢牢地維系在一起。在西方社會中,債權人擁有著支配性權力,債務人處于被支配地位,而國家機器的主要功能就在于保護和強化這一鏈條的可靠性。在西方,誰是最大的債權人,誰就是游戲規則的最終制定者。19世紀以來,國際銀行家控制下的中央銀行,無疑是整個社會最大的債權人,包括政府在內的社會其他階層都是他們的債務人。從這個角度看今天的西方,實際上是金融勢力集團控制著政府的決策?! ?/p>
中國正在日益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大國。中國新一代的戰略思想家們,必須具備寬廣的全球視角和深遠的歷史縱深感,才能形成長遠和實際的國際戰略。任何戰略形成的前提在于必須確定誰是最主要的戰略對手,沒有對手的戰略不成其為戰略,基于錯誤的主要對手的戰略不成其為有效戰略。全面透徹地了解國際金融勢力集團的歷史淵源和人脈關系是形成正確的中國國家戰略的基石……
宋鴻兵院長的以上總括性表述的確很精彩。但字里行間所流露和表達的,卻是一種根深蒂固的精英主義的社會文化觀,所看重的也是“在一個社會中發揮著重大影響力的關鍵性少數人群”——而無論他們是西方的“撒旦”,還是東方的“真主”?! ?/p>
老馬我認為,正是這種精英主義的社會文化觀和主觀決定論的社會歷史觀,卻是宋鴻兵院長整個《貨幣戰爭》的思想邏輯終是發生了價值錯位和歷史乖謬的地方?! ?/p>
老馬的觀點是,任何社會的中堅,的確都只會是“自身聰明且勤奮的少數人群”,但人們正確的社會文化觀(即為什么人服務的方面)卻不能是“少數論”的精英主義,而應是普世主義或普羅大眾主義;在人類社會迄今的歷史發展中,也的確不乏比比皆是的各種陰謀詭計,但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邏輯,卻并非是一小撮玩弄權術的陰謀家們就可以任意地設計和主導,而是有其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 ?/p>
《貨幣戰爭》的一個最重要思想主題就是,近現代社會和歷史發展的一切,都是國際金融權勢利益集團圍繞著對金融貨幣的控制和爭奪,進而實現對社會財富壟斷、瓜分和掠取而展開的“陰謀論”的結果?! ?/p>
作為印證,宋鴻兵院長不僅講述了現代銀行業鼻祖和金融寡頭世家的羅斯柴爾德家族陰謀發跡史的精彩故事,引用了家族重要成員梅耶·羅斯柴爾德的一句格言“只要我能控制一個國家的貨幣發行權,我不在乎誰制定法律”,還大量引述了更多國際金融家和各國政要們,圍繞各種重大歷史和政治事件的關于金融和貨幣決定要素的權威性言論,并把一切重大歷史事件,包括一系列的經濟和金融危機,歐美歷史上發生的歷次國內戰爭和國家之間的戰爭,甚至世界大戰等等,都演義成了國際金融寡頭們為實現“剪羊毛”目的的精心設計和人為主導。
圍繞國際金融寡頭們是怎樣控制貨幣發行權和實現對世界經濟利益的壟斷,宋鴻兵院長在《貨幣戰爭》的書中還重點刻畫了“國際銀行家和美國總統的百年戰爭”的所謂歷史演義,以及“國際銀行家們圍繞‘金本位’廢與立的所謂‘貨幣戰爭’”。
……〔未完〕
(相關內容參見馬林韜網站“紅旗漫卷西風”:www.malintao.cn“博客天地”)
[①] 《撒旦詩篇》是出生于印度孟買一穆斯林家庭、后加入英國籍的作家薩曼·拉什迪,于1987年用英文寫成的一部以某宗教的產生為背景的幻想小說。該書于1988年9月由英國企鵝書局推出后,立即被世界伊斯蘭國家和廣大穆斯林譴責為污蔑和攻擊伊斯蘭教的信仰,歪曲伊斯蘭教的歷史,褻瀆《古蘭經》和先知穆罕默德的謗書。亞、非40多個伊斯蘭國家嚴令禁止此書在本國出版發行。1989年2月14日,伊朗伊斯蘭革命最高宗教領袖霍梅尼還發出了處死拉什迪的最高命令,并許諾,凡執行對拉什迪死刑者將獲得50萬美元的獎金,因執行使命而成為烈士者,還將直接升入天堂。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蘇丹、利比亞、馬來西亞、英國等20多個國家的穆斯林則掀起了聲勢浩大的抗議示威浪潮,阿拉伯國家的報刊也紛紛發表了大量聲討文章,抗議英、美等國出版《撒旦詩篇》,庇護拉什迪。3月3日,英國首相和外交大臣發表講話,對《撒旦詩篇》傷害了穆斯林的宗教感情表示理解,并要求伊朗撤銷對拉什迪生命的威脅。3月7日伊朗政府正式宣布與英斷交?!?A target=_blank>撒旦詩篇》事件最終引發了一場嚴重的國際政治風波和外交風波。
四、《貨幣戰爭》的金權“陰謀論”
——宋鴻兵八卦揭秘“華爾街”譜系的“撒旦詩篇”[①]
【按】:這些將構成《資本的密碼和自由的邏輯——全球新經濟變革的價值重建》專輯的片段,是馬林韜為其《全球化和統觀論的市場經濟革命》(2009,中國金融出版社)的書中,提出應建立對現實市場經濟問題和經濟學問題進行價值哲學思考的統觀經濟學的理論與實踐問題,而寫就的一些有感而發的、自由即興的、屬于大眾文化版的更通俗詮釋。所謂統觀經濟學(相對于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也即是價值基礎理論和市場應用理論相統一,或者說倫理價值目標和現實經濟社會發展相統一的新民權主義的大眾經濟學……
(二)
……〔續前〕
——關于“國際銀行家和美國總統的百年戰爭”?! ?/p>
宋鴻兵院長梳理和羅列的美國歷史是,由于新生民主制度在設計和建立時出現的重大疏失和漏洞,以致形成了“‘金融超級特殊利益集團’與美國民選政府在南北戰爭前后一百多年的時間里,雙方在美國私有中央銀行系統的建立這一制高點上進行了反復的殊死斗爭,前后共有七位美國總統因此被行刺,多位國會議員喪命……”并最終形成了,至今也不可動搖的美國私有中央銀行系統——美聯儲——對世界經濟和全球化發展的主導和統治?! ?/p>
宋鴻兵院長所謂的“百年戰爭”又分為三個時期:“美國第一銀行時期”(1791~1811)、“美國第二銀行時期”(1816~1836)和“美聯儲的成立”(1913),主要的歷史演義是:
美國建立之初,作為開國元勛和第一任財政部長的本杰明·亞力山大·漢密爾頓(被認為是由羅斯柴爾德家族資助的國際金融集團代言人)強烈建議,應比照英國英格蘭銀行的私有中央銀行模式,以向民間募股的方式來建立美國的中央銀行,并以這些銀行家和富人的信用來徹底履行發行貨幣的職能(當時,聯邦政府正面臨著嚴重的財政困難)。議案經眾、參兩院的激烈辯論后勉強通過了。該提案還須經總統簽署后才能成為有效法律。但提案卻遭到同是開國元勛、美國《獨立宣言》重要起草人和美國第一任國務卿的托馬斯·杰斐遜(后為第三任美國總統)和獨立戰爭參加者、1787年制憲會議重要代表和《聯邦憲法》重要起草人的詹姆斯·麥迪遜(后為美國第四任總統)的反對,他們認為,這個提案明顯與憲法沖突,憲法授權國會發行貨幣,而不是任何私人銀行。他們的意見打動了華盛頓總統,總統也曾下決心要否決提案。最后,是漢密爾頓的游說和迫在眉睫的嚴重財政危機壓力,最終使華盛頓總統于1791年2月25日簽署了美國第一個私股中央銀行(The First Bank of the United States)的成立授權,但規定它的有效期為20年?! ?/p>
杰斐遜當選美國總統(1801~1809)之后,開始不遺余力地試圖廢除美國第一銀行,到1811年銀行有效期滿的時候(此時已是麥迪遜為總統),雙方的角力達到了白熱化,眾議院以65對64僅一票否決了銀行有效權延期的提案,參議院則是17對17票打平,最后是兼任議長的副總統喬治·克林頓關鍵的否決票,使美國第一銀行于1811年3月3日關門大吉了。對此,坐鎮倫敦的內森·羅斯柴爾德大發雷霆并威脅道:“要么給(美國第一)銀行授權延期,要么美國將會面對一場最具災難性的戰爭。美國政府沒有理會。結果幾個月后,爆發了英美之間1812年戰爭,戰爭持續了三年,打得美國債臺高筑,債務從4 500萬美元增加到12 700萬美元,美國政府終于屈服了。最后,在麥迪遜總統的提議下,1816年12又誕生了美國第二銀行(The Bank of the United States),同樣得到20年的經營授權,也同美國第一銀行一樣,80%的股份為私人所有,20%為政府持有,依舊是羅斯柴爾德家族牢牢地控制著它的經營大權?! ?/p>
1828年當選美國第七任總統的安德魯·杰克遜,一直決心要廢除第二銀行。1832年是杰克遜總統競選連任的年頭,如果他連任,第二銀行的期限將于1836年(他的下屆任期內)結束。在銀行家們支持的候選人敗選后,銀行經營權延期的提案仍在兩院表決過關。第二銀行主席比德爾甚至表示:“如果杰克遜否決提案,我將否決他?!钡芸诉d總統毫不猶豫地否決了第二銀行延期提案,并于1835年1月8日還清了最后一筆國債。圍繞私有中央銀行和獨立財政系統的斗爭也從此而激烈地展開了。1835年1月30日,杰克遜總統在來到國會山參加一位國會議員的葬禮時,一位來自英國的失業油漆匠向他行刺,連開兩槍,結果都是臭火,總統幸免于難。后來,法庭經過僅僅五分鐘的審理就斷定此人有精神病,沒有追究其法律責任。銀行家們則開始了“否決總統”的“貨幣戰爭”,他們同時收緊美國銀根,“人為”地引發了“1837年恐慌”和長達五年的嚴重經濟大衰退,以及“1857年恐慌”、“1907年恐慌”……
1840年,由代表銀行家利益的輝格黨推出的競選人哈里森當選美國第九任總統,哈里森當選后,卻和輝格黨領袖亨利·克雷主張建立私有中央銀行和廢除獨立財政制度的政策思路大唱反調,因而深深地刺痛了銀行家的利益(神經)。1841年3月4日,軍人出身、身強力壯的哈里森總統在發表就職演說時受了風寒,4月4日竟然不治身亡。有歷史學者認為總統是被砒霜毒死的?! ?/p>
原副總統約翰·泰勒繼任總統后,又兩次否決了輝格黨人提出要恢復私有中央銀行和廢除獨立財政制度的提案,惱羞成怒的亨利·克雷下令將約翰·泰勒總統開除出輝格黨,泰勒總統“有幸”成為美國歷史上唯一的一位被開除出黨的“孤兒”總統。
1849年,另一位輝格黨總統扎卡里·泰勒當選后,盡管在公開場合對成立私有中央銀行的問題態度模糊,但同樣不甘心成為亨利·克雷的傀儡,并在私下里表示:“建立中央銀行的主意是死定了,在我的任內是不會考慮它的?!苯Y果“死定的”不是中央銀行的主意,而恰恰是泰勒總統自己。1850年7月4日,身體健康魁梧的泰勒總統參加國慶活動時喝了點冰鎮牛奶,吃了幾顆櫻桃,有些鬧肚子,7月9日竟神秘死去。一百多年后的1991年,經其后人同意開棺驗尸,結果又是砒霜中毒。
接下來,是林肯總統遇刺身亡。林肯是領導美國南北戰爭和廢奴運動的偉大民權主義總統。但宋鴻兵院長告訴大家,林肯總統遇刺的更主要原因仍然是《貨幣戰爭》,并認為,美國內戰是歐洲國際金融勢力蓄意挑起的,與羅斯柴爾德家族有著極深淵源的德國首相俾斯麥說得透徹:“毫無疑問,把美國分裂成南北兩個實力較弱的聯邦,是內戰爆發前早就由歐洲的金融強權定好了的?!倍?,法國著名銀行家所羅門·羅斯柴爾德公開表示將在金融方面大力支持南方,盡全力幫助獨立的南方取得歐洲大國的承認。羅斯柴爾德家族銀行代理人和姻親的奧古斯特則代表英國和法蘭克福的羅斯柴爾德銀行表態,愿意在金融上支持北方的林肯。沒有錢就無法進行戰爭,而向國際銀行家借錢無疑是把絞索往自己脖子上套。林肯冥思苦想解決方案。他的老友迪克·泰勒出了個主意:“讓國會通過一個法案,授權財政部印發具有法律效力的貨幣,支付士兵工資,然后去贏得你的戰爭。”這個石破天驚的辦法打破了政府必須向私人銀行借錢并付高額利息的慣例。這種新貨幣使用綠色的圖案,史稱“綠幣”。它的獨到之處在于完全沒有金銀等貨幣金屬做抵押,并在20年里提供5%的利息(其實就是一種以政府信用為保證的可流通債券)。這種貨幣的發行,為最終戰勝南方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以至于林肯總統非常認真地考慮要把這種無債貨幣的發行長期化和制度化。而這豈不是深深地刺痛了國際金融寡頭的根本利益……林肯在解放了黑奴、統一了南方以后,立即宣布南方在戰爭中所負的債務全部一筆勾銷。在戰爭中一直為南方提供巨額金融支持的國際銀行家們損失慘重。為報復林肯,更是為了顛覆林肯的貨幣新政,他們糾集了對林肯總統不滿的各種勢力,嚴密策劃了刺殺行動?! ?/p>
1863年,當戰爭到了最緊要的關頭,林肯需要更多的綠幣去贏得戰爭,他為了獲得第三次綠幣發行的授權,不得不向國會的銀行家勢力低頭,做出了一個重要的妥協,簽署了1863年《國家銀行法》。該法案授權政府批準國家銀行(National Bank)發行統一標準的銀行券,這些銀行實際上將發行美國的國家貨幣。至關重要的一點就是這些銀行以美國政府債券(Government Bond)作為發行銀行券的儲備金,實際上將美國的貨幣發行和政府債務死鎖在一起,政府將永遠不可能還清債務。從1864年開始,銀行家們可以世世代代享用國債這一美餐。僅僅由于政府直接發行貨幣還是政府發行債券而銀行發行貨幣這一點看似不起眼的差別,就造成了人類歷史上最大的不公平。人民被迫向銀行家間接繳稅,為了原本是他們血汗勞動所創造的財富和貨幣!
林肯并非不知道這個永遠的威脅,只是迫于眼前的危機不得不做出權宜之計。林肯本來打算在1865年獲得連任之后廢除該法案,結果他在大選獲勝之后僅14天就被刺殺……
1881年,在一片經濟蕭條之中上臺的美國第20任總統詹姆斯·加菲爾德說道:“在任何一個國家里,誰控制著貨幣供應,誰就是所有工業和商業的絕對主人。當你明白整個(貨幣)系統非常容易地由極少數人用這樣或那樣的方法來控制時,你就不用別人告訴你通貨膨脹和緊縮的根源了?!边@番話落地才幾個星期,另一個“精神病患者”向加菲爾德總統開槍行刺,時間是1881年7月2日,總統被擊中兩槍,9月19日不治身亡。
當銀行家們躊躇滿志地手握1863年《國家銀行法》時,他們距離最終目標——在美國完全復制一個英格蘭銀行的計劃只剩一步之遙了……
但這個“一步之遙”,卻是在1913年12月23日,在相當多的兩會代表(議員)已回家過圣誕節而缺席的所謂兩院聯席會上,“瞞天過海”地通過了一個《聯邦儲備法案》,并最終達到了建立美國私有中央銀行——美聯儲——的目的。宋鴻兵院長的揭秘是,美聯儲完全是一小撮金融寡頭和政治代理人密室策劃、精心算計和陰謀推動的產物:1910年11月22日,分別代表著美國華爾街七大財團的七個顯赫人物,神秘地聚集于佐治亞州一個美國超級富豪的冬季度假勝地哲基爾島進行密謀,《聯邦儲備法案》正是他們在完全封閉和絕對秘密的情況下,經過九天的反復討論、精心策劃和巧妙設計的產物;為掩人耳目,他們避開了任何的銀行字樣,使用了“聯邦儲備系統”的名稱;為了繞過憲法關于“國會發行貨幣”的規定,美聯儲被設計成儼然模擬美國憲法分權與制衡的所謂“總統任命(最終只是提名美聯儲主席),國會審核,獨立人士任董事,銀行家做顧問(所謂聯邦咨詢委員會)”的模式。這個模式最重要的功能實際上是12個美聯儲地區銀行代表組成的聯邦咨詢委員會(按地區確定12家聯儲銀行,又被認為,正是為了讓代表地方利益的議員們覺得一碗水端平了),但主導權卻是集中于紐約華爾街的五大銀行;美聯儲還有一個更重要的隱秘就是,它的12家聯儲銀行都是清一色的私人股份,政府股為“零”。而且,這條至今連大多數美國人都從來就弄不清楚(由于情資有限,甚至連宋鴻兵院長也沒能交代得更加具體了,比如,美聯儲本身是否也要湊份子,權利怎么瓜分?如果美聯儲本身不涉及股份形式,那么,它在形式上就成了一個貨幣政策管理和發行決策的機關,真正的利益實體則是12家聯儲銀行;如果它們主要是吃定了政府債券和信用投放的美元發行,那么,蛋糕又怎么切?美聯儲機關的行政費用如何解決,是吃皇糧?還是向12家聯儲銀行吃抽頭?如果美聯儲形式上仍是國家機關,它的執行實體卻是清一色的私有銀行,那么,也太有“美國特色”了,簡直就是“人面獅身神像”,如此,按宋鴻兵院長的揭秘,“美聯儲是美國的私有中央銀行”也的確如是,但這個“私有”中央銀行最核心的美聯儲機關卻又似“無有”,以至它到底是“私有”還是“無有”,反正不是“公有”,所以,連大多數美國人自己也弄不清楚了,它的設計,倒很像是丁俊暉他們打斯諾克,用了個“架桿”——美聯儲本身就是這個從不碰“球”的“架桿”);為了保證法案能在議會和總統那里都順利過關,寡頭們甚至還未雨綢繆地精心挑選了并不懂金融,卻是著名反對金融壟斷活躍分子的普林斯頓大學校長伍羅德·威爾遜為1912年的總統競選者,以便在今后最關鍵時能派上大用而進行的一個掩人耳目的超前設計,于是,銀行家們先是推威爾遜當選了新澤西州的州長,然后又讓他當選了總統,這令有些書生意氣的威爾遜簡直受寵若驚;在法案提交議會時,他們還故意搞了“A計劃”和“B計劃”的兩套方案,先是讓同華爾街關系密切的共和黨議員尼爾森·奧爾德里奇(也是哲基爾島密謀和《聯邦儲備法案》最主要的設計者)故意地先推出了“A計劃”,以為佯攻,吸引反對派的火力,然后才拿出好像是民主黨版本的、也是他們真正希望通過的“B計劃”,即《聯邦儲備法案》,再加上刻意安排在圣誕節前的聯席會上表決,而且法案的文本更是大多數議員幾乎看不懂的東西;《聯邦儲備法案》在兩院順利過關后,威爾遜總統為報華爾街的知遇之恩,僅一小時,就正式簽署了;華爾街和倫敦金融城頓時一片歡騰……
以上聽來真是有些精彩神奇!
“華爾街”的國際金融寡頭們也簡直成了秦始皇他爹的呂不韋了,他們演義的精彩歷史甚至完全可以和《雍正王朝》的電視連續劇相媲美。
但老馬我還是不能相信,那一次次周期性的經濟危機,也都是金融寡頭們處心積慮地故意設計和制造出來的?
……〔未完〕
(相關內容參見馬林韜網站“紅旗漫卷西風”:www.malintao.cn“博客天地”)
四、《貨幣戰爭》的金權“陰謀論”
——宋鴻兵八卦揭秘“華爾街”譜系的“撒旦詩篇”[①]
【按】:這些將構成《資本的密碼和自由的邏輯——全球新經濟變革的價值重建》專輯的片段,是馬林韜為其《全球化和統觀論的市場經濟革命》(2009,中國金融出版社)的書中,提出應建立對現實市場經濟問題和經濟學問題進行價值哲學思考的統觀經濟學的理論與實踐問題,而寫就的一些有感而發的、自由即興的、屬于大眾文化版的更通俗詮釋。所謂統觀經濟學(相對于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也即是價值基礎理論和市場應用理論相統一,或者說倫理價值目標和現實經濟社會發展相統一的新民權主義的大眾經濟學……
(三)
……〔續前〕
——關于“國際銀行家們圍繞‘金本位’廢與立的所謂‘貨幣戰爭’”。
在近現代的金融發展史上,關于貨幣定價機制的“金本位”制存廢、替代和改革的問題,的確是一個建立現代國際貨幣體系十分重要的根本問題?! ?/p>
宋鴻兵院長在《貨幣戰爭》中,似乎把“金本位”制的堅持、廢除、是否重新確立和何時重新確立等等,都演義成是國際金融權勢利益集團為控制世界經濟、壟斷和瓜分世界財富而進行的主觀陰謀操弄。所以在《貨幣戰爭》的引、敘述中,我們看到:當林肯總統沒有向國際銀行家借債來解決戰爭費用,而是以政府信用發行了完全沒有金銀擔保的“綠幣”時,他們就以維護“金本位”的名義發動了對林肯總統的“貨幣戰爭”,直至暗殺;在美國,當國際金融權勢利益集團終于實現了建立私有中央銀行的目的后,又陰謀廢除“金本位”,先是以不斷制造通貨膨脹和發動戰爭的手法,一次次地實施了“剪羊毛”的掠財計劃,在1929年至1933年的經濟大蕭條后上臺的富蘭克林·羅斯福總統,則成了被“銀行家賦予廢除金本位歷史使命”的人物,他上臺后即頒發的禁止黃金在美國流通和公民持有的嚴酷法令(非法持有者還要治罪),“幫助國際銀行家廢除了金本位”,廢除金本位的第二步是在“凱恩斯搖旗吶喊,銀行家推波助瀾,羅斯福瞞天過?!敝拢?944年布雷頓森林體系所建立的美元兌換體系取代了黃金兌換體系,后來尼克松在1971年才最終完成了第三部”;其間,又發生了約翰·肯尼迪總統和羅納德·里根總統要恢復“誠實貨幣的最后抗爭”,并發生了相繼遇刺的事件。1963年6月4日,肯尼迪簽署了一份鮮為人知的11110號總統令,著令美國財政部“以財政部所擁有的任何形式的白銀,包括銀錠、銀幣和標準白銀美元銀幣作為支撐,發行‘白銀券’,并立刻進入貨幣流通”??夏岬系囊鈭D十分明顯:從私有的中央銀行——美聯儲手中奪回貨幣發行權!結果,11110號總統令成了肯尼迪的死亡證書。1963年11月22日,肯尼迪總統在德克薩斯州的達拉斯市遇刺身亡(更多陰謀的場景故事略)……1981年上臺的里根確信只有恢復金本位才能挽救美國經濟,上任伊始就要求國會成立“黃金委員會”,研究恢復金本位的可能性。此舉直接觸犯了國際銀行家的禁區,1981年3月30日,入主白宮僅69天的里根就被一名叫辛克利的追星族一槍打中,子彈距心臟僅1毫米。據說此人這樣做是為了吸引著名影星朱迪·福斯特的注意。當然,和絕大多數刺殺美國總統的兇犯一樣,此人被認為神經有問題。這一槍不僅使里根總統“清醒”過來,也打碎了恢復金本位的最后希望……從此,再也沒有一位美國總統敢動恢復金本位的念頭了;再后來(已是21世紀了),隨著美元的泛濫,國際銀行家們又開始謀劃要發行一種重新以黃金定價的世界貨幣了,因為“黃金在國際銀行家的內心深處和真實精神世界中擁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這就可以解釋為什么這些人牢牢地握住黃金,同時卻給別人洗腦,讓其他國家的人認為黃金不重要……”宋鴻兵院長還引用了《窮爸爸,富爸爸》一書的作者清崎在一篇文章中的觀點:“2008年,世界經濟陷入危機,富人最終將變得更富,但大多數窮人會更窮。這次危機很大程度上直接源于幾十年前的這些秘密會議(作者在前面提到了‘哲基爾島密謀’和‘布雷頓森林會議’)。換句話說,金融海嘯的很大一部分是被策劃出來的?!庇谑?,宋鴻兵院長更進一步的大膽求證就成了:“是否存在著一種可能,即格林斯潘在有意識地摧毀美元的價值,摧毀美元的信用,摧毀美元的生存基礎?請注意!美元崩潰決不意味著美國崩潰,相反,在賴掉所有美元債務之后,美國反而得以輕裝上陣。在擁有強大的軍事力量、科技創新能力和豐富的資源基礎之上,美國通過‘破產保護’,徹底擺脫債務糾纏,更改世界貨幣游戲規則。最終,美國將拿出它壓箱底的8 100噸黃金儲備和3 400噸IMF的黃金,此時,美國為了‘拯救貨幣信用’,不得不將‘新貨幣’與黃金掛鉤,以取信天下。當然,世界上缺少黃金儲備的國家將是最大的輸家。屆時,美國失去的不過是一條‘債務的鎖鏈’而得到的將是一個金光燦爛的全新世界?!标P于未來的《貨幣戰爭》,宋鴻兵院長的“隆中對”是:如果美元最終在2020年前后走向崩潰,世界上將不可能再有任何一種主權貨幣能夠替代美元,信用貨幣制度將面臨最后清算。屆時,黃金的重新貨幣化將無可避免……不過,黃金單獨作為現代貨幣制度的支柱卻存在著很大的缺陷,其中最大的問題就在于黃金的產量增加趕不上世界經濟增長的速度……所以,在完全的黃金貨幣機制之下,整個世界經濟的發展仍然會不平衡。作為世界未來的單一貨幣,黃金必須得到強大的補充元素,才能構成可以‘長治久安’的貨幣體系”,這個“強大的補充元素”就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碳元素”,于是“環保”和“碳減排”的利益矛盾和博弈,也就成為了未來世界新的“貨幣戰爭”形式?! ?/p>
以上的歷史鏈接也真是太“蒙太奇”了!
老馬的觀點卻是,在各種具體問題的方面,的確總是存在著各種偏狹本位,盤剝算計,自私自利,甚至陰謀操控,妄圖得天獨厚的情形,問題發生了,一些人又總想著要怎樣獨善其身,嫁禍于人,甚至趁火打劫,但歷史的總發展,包括各種重大危機的發生等等,卻是以上種種矛盾綜合和“事趕事”的必然性表現而已,所以,哪里有什么可以算破天的“神算子”???要是從羅斯??偨y到格林斯潘主席,那么多的人物,全都成了執行國際金融權勢利益集團“陰謀計劃”的“地下工作者”,那么,我們這個世界豈不是太令人恐怖了嗎?在美國歷史上,肯尼迪被公認是一位偉大的民權主義者和最優秀總統,他堅決地實行了一系列反對種族主義和反對經濟壟斷的政策法令,肯尼迪總統的遇刺,無疑是包含著一系列重大的罪惡陰謀,但是否如書中以引述若干當事人的回憶所暗示的,似乎當時的副總統約翰遜就和陰謀有著直接的干系,倒是至今也仍然是“燭影斧聲,千古之謎”了。再就是被譽為“美國英雄”的里根總統遇刺,里根總統從來就是一個舉重若輕,不太注意事情細節的“豪爽大哥”,著名的“里根經濟學”,其實也就是他身邊的那些智囊和顧問們拋出的,最終導致了今天次貸危機和全球金融危機的新自由主義的貨幣經濟理論,所以,大肆鼓吹新自由主義的里根總統,又怎么會是要和世界銀行家們進行“最后抗爭”的“另類英雄”呢?
正如老馬以上指出的,正是宋鴻兵院長完全是主觀決定論的社會歷史觀,就不可避免地使其本是可敬可嘉的仗義執言,卻總是在若干的歷史結論方面顯得有些乖謬了?! ?/p>
老馬我認為,人們對一切問題的認識和分析,都應該堅持一種更科學辯證的歷史分析。也正是如此,對以上諸多的金融經濟和社會歷史問題,老馬便得出了和宋鴻兵院長截然不同的認識和批判。比如,關于全球金融危機發生的根本原因,老馬在《全球化和統觀論的市場經濟革命》(2009,中國金融出版社)的書中提出,它正是在傳統的資本主導型和資本擴張(浪費)型的市場經濟模式或機制下,仍始終存在的主要是弱勢勞動和強勢資本之間市場關系不平衡的經濟過剩矛盾,又在存在著價值錯位和理論偏失的新自由主義的貨幣經濟理論,所大肆鼓吹的虛擬資本市場虛假繁榮的隱蔽形式下,不斷積累并最終爆發的必然結果?! ?/p>
另外,關于布雷頓森林體系,老馬認為,“正是布雷頓森林會議初步建立起的一整套實行全球性發展的自由經濟關系和宏觀秩序保障的機制性和制度性的規范體系,實際上才大體上消除和改變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整個世界的經濟社會關系主要建立在舊殖民主義時代、往往是靠強力征服和勢力范圍劃分或是瓜分的那樣一種格局,而開始形成了整個世界各國的經濟社會關系主要建立在以市場的自由貿易和資本國際化流動方式之下的新的世界格局”。
相對于過去列強爭奪,殖民擴張,炮艦政策,武力爭霸,或者再加上一條“陰謀操縱”,并不斷引發了各種戰爭,甚至兩次世界大戰的舊的世界資本主義經濟格局,布雷頓森林體系的歷史進步性是顯而易見的。正惟如此,日本人在二戰后,主要是靠資本和商品的輸出,來解決他們大和民族的生存空間和經濟擴張,而不再是靠“八格牙路”的刺刀和炮火挺進了?! ?/p>
當然,布雷頓森林體系的歷史進步性也只是相對性的,它的歷史局限性也同樣不必諱言,所以,隨著美元定價機制的動搖,它也最終地趨于瓦解了,人們重建世界經濟秩序和國際貨幣體系的利益博弈也日趨激烈地開始了。
從這樣的意義上,那么,也可以說,新的“貨幣戰爭”又開始了。
(相關內容參見馬林韜網站“紅旗漫卷西風”:www.malintao.cn“博客天地”)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