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洲傳播中心
中視影視制作有限公司
附: 《紅色搖籃》全29集
名 稱:《毛澤東1949》
集 數:10
首播時間:2009年12月17日22:29
首播頻道:CCTV-1
產 地:中國大陸
總 導 演:李 黎
年 份:2009
出 品:央視特別節目
類 別:人物
觀看1949年彌足珍貴的歷史膠片,重溫毛澤東在這個年份的影像,對人們來說,正是這些熟悉或陌生的片斷,構成了毛澤東1949年的歷史影像,也記錄下1949那一年與這位新中國開國領袖寓意雋永的瞬間。《毛澤東1949》挑選新中國幾個關鍵的歷史時刻。以公開的歷史檔案和在毛澤東身邊工作人員的回憶,還原偉人毛澤東在這些關鍵時刻如何做出的抉擇,他如何面對各種困難,又如何為一個國家的未來運籌帷幄,著重歷史性和趣味性,突出這些史實的積極意義。
無意間看到《毛澤東1949》一片的預告片,第一句話劈頭而來:“一個你不能忘記的名字”,接著字幕出現“毛澤東”三個大字。突然,像打開了一扇閘門,我的心里泛起難以描摹的滋味。在這個不易動情的年代和歲數,這種突如其來的感動已經很久沒有遭遇了。電視片的宣傳詞總是要夸張些的,但是這句“不能忘記”卻還不夠到位。因為毛澤東不只是一個不能忘記的“名字”,而是中國人不能忘卻的過去,他已然超越了那個叫做“毛澤東”的人,而成為了某種象征。就這樣,因為一句“不能忘記”的宣傳詞,我難得坐下來,陪母親一起看電視片。每看完一個故事,甚至解說詞還沒有完全結束,母親就不斷嘮叨著:“毛主席真偉大,真偉大。”母親當年是“紅衛兵大學生”,曾經坐著火車到北京串聯,參加了毛澤東第六次接見紅衛兵。問她見到毛主席沒有,她哂笑著:“哪里看得見,都是人。”問她是不是像老電影里的年輕人那樣激動得掉眼淚,她簡單地回答說:“沒有,沒有的。”便不愿意再多說了。對毛澤東的復雜情感是否不只纏繞著母親呢?
12集大型電視紀錄片《毛澤東》
本片不是毛澤東的編年史、資料片,而是采取紀實與政論相結合的方式,在現實與歷史、人物與事件、情感與理性、知識與評價相聯系的層面上,用典型的側面來塑造一個真實可信、血肉豐滿的領袖形象,來反映中國革命與建設歷程中的毛澤東一生。全片運用過去時與現在時相融合的結構方式,一方面運用大量的圖片、影像資料,一方面在今天的日子里尋找毛澤東留下的痕跡,通過大量采訪,復活了很多歷史事件的細節,以及毛澤東性格中最生動的部分。
《毛澤東》第1集 豐碑在人民心中
《毛澤東》第2集 歷史的選擇
《毛澤東》第3集 曲折之路
《毛澤東》第4集 艱難的探索
《毛澤東》第5集 書山有路
《毛澤東》第6集 大海納百川
《毛澤東》第7集 胸中百萬兵
《毛澤東》第8集 放眼世界
《毛澤東》第9集 獨領風騷
《毛澤東》第10集 到中流擊水
《毛澤東》第11集 領袖家風
《毛澤東》第12集 晚年歲月
1944年8月,毛澤東、朱德和美軍觀察組組長包瑞德上校在延安機場
名 稱:《美軍觀察組在延安》
集 數:6
首播時間:2010年2月7日
首播頻道:重慶衛視
產 地:中國大陸
年 份:2010
出 品:重慶衛視
類 別:軍事
編劇: 盛振華
編導: 鄧武
攝影/像: 王智
解說: 任志宏
總監制: 袁正明 王進友 馮存禮
監制: 魏斌
制片人: 王新建
彩色/黑白: 彩色
作品原創語言: 國語
出品公司: 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捷報頻傳的共產黨武裝,引起了美國政府的濃厚興趣,他們希望與共產黨領導人直接接觸,經過重慶、延安和美軍三方面協調,一個美軍觀察組成立了……
大型戰爭藝術專題片《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內容簡介
“掌上千秋史,胸中百萬兵”,在20世紀世界東方的中國,出現了一位卓越的軍事家、一位杰出的革命軍隊的統帥,這就是中國人民的驕傲——毛澤東。
時代呼喚這位偉人,人民哺育這位偉人,革命戰爭的實踐造就這位偉人。他順應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歷史潮流,緊緊依靠偉大的黨、偉大的軍隊、偉大的人民,以博大精深的軍事理論和出神入化的指揮藝術創造了無與倫比的戰爭奇觀,創造了一個嶄新的人民共和國。這是人類和平力量的燦爛花朵,這是中國近代史上的壯麗日出,這是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勇氣和智慧的不竭源泉。
為紀念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80周年,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激勵全國各族人民愛國、愛黨、愛軍的熱情,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步伐,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八一電影制片廠、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求是影視中心和北京香泉山科技發展中心等單位聯合攝制了20集大型戰爭藝術專題片——《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這是一部以電視片的形式反映毛澤東軍事實踐的正史。本片集中了軍內外幾十位專家的智慧,反映了當代研究毛澤東軍事思想的最高水平。
本片較好地體現了思想性、藝術性和觀賞性的統一。是一部既適合專業人士又適合大眾欣賞的電視精品。本片全面準確地概括了毛澤東獨特而高超的軍事謀略,分析了毛澤東指揮的主要經典戰役,體現了史論結合、古今結合、中西結合。宏觀上大氣磅礴,微觀上細膩生動,解說流暢,富有藝術感染力。
毛澤東是一位軍事家,但他首先是人民領袖。他的用兵不是為少數人爭地盤,稱王稱霸,而是為了人民大眾的解放。毛澤東軍事思想來自人民,是人民大眾自己的軍事思想。實踐反復證明: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一代偉人所創立的一整套高超的軍事戰略戰術,過去是現在仍然是而且永遠是中國人民及世界人民的寶貴精神財富。從這個角度看,這是一部將流傳未來的具有開拓性的電視經典之作。
名 稱:《毛澤東遺物的故事》
集 數:18
首播時間:
首播頻道:重慶衛視
產 地:中國大陸
總 導 演:
年 份:2009
出 品:衛視
類 別:人物
該片從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館藏6000多件遺物中精選出100余件,充分發掘遺物背后的故事,并通過這些來自日常生活的遺物往前追溯,還原毛澤東生前生活與工作的場景,將其形象以紀錄片的方式全面而生動地展現在觀眾面前,表達我們對這位偉人的敬意。該片由電視劇《恰同學少年》的編劇黃暉總撰稿,全片二十集(現收錄十八集),以毛澤東的情感為線索,共分為親情、鄉土情、雅趣閑情、平民情、家國情五個篇章。
名 稱:《大慶魂》
集 數:10
首播時間:2009-09-21
首播頻道:CCTV-10
產 地:中國大陸
總 導 演:
年 份:2009
出 品:央視特別節目
類 別:時政
大慶油田是20世紀60~80年代中國最大的油區,位于松遼平原中央部分,濱洲鐵路橫貫油田中部。1953年,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基于他創立的地質力學理論和對中國地質的深入考察,指出我國是有豐富油氣資源的國家
大慶油田是20世紀60~80年代中國最大的油區,位于松遼平原中央部分,濱洲鐵路橫貫油田中部。1953年,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基于他創立的地質力學理論和對中國地質的深入考察,指出我國是有豐富油氣資源的國家,建議從華北平原和松遼平原開始尋找油田。經過3年的普查,首先發現了許多有利于證明松遼盆地蘊藏油氣的證據。終于在1959年9月26日上午,在黑龍江省肇州縣大同鎮附近,“松基三井”鉆出了工業油源。這時正是新中國建立10周年前夕,為了紀念這個在祖國工業史上值得大慶的日子,大同鎮被改名為“大慶”,整個待開發的儲油構造帶圈定的油田被命名為“大慶油田”。
名 稱:《毛澤東在重慶的日子》
集 數:3
首播時間:2009-12-20
首播頻道:重慶衛視
產 地:中國大陸
總 導 演:
年 份:2010
出 品:
類 別:人文歷史
抗日戰爭結束后,毛澤東決定1945年8月28日,親自赴重慶和平談判,以便揭露美帝國主義和蔣介石“假和平,真內戰”的真實面目,讓共產黨在政治上贏得主動,此消息公布以后,頓時成為國內外輿論的焦點,尤其是延
抗日戰爭結束后,毛澤東決定1945年8月28日,親自赴重慶和平談判,以便揭露美帝國主義和蔣介石“假和平,真內戰”的真實面目,讓共產黨在政治上贏得主動,此消息公布以后,頓時成為國內外輿論的焦點,尤其是延安的各界群眾,紛紛請求毛澤東不要冒險,赴此“鴻門宴”這是一個智慧與謀略的巔峰對決,雙十談判的背后有著怎樣的故事…
為什么不能忘記毛澤東
我出生在70年代,對毛澤東惟一的直接記憶就是1976年的舉國哀悼,模糊記得身邊的很多大人都在哭。入場前,外婆千叮嚀萬囑咐:“千萬別鬧。”她的眼神從來沒有這樣嚴厲,所以,驚訝是毛澤東留給我的第一印象。他是我們什么人?為什么會讓這么多陌生人哭呢?
上學后,課本上開始出現毛澤東的文章,和魯迅的文章一樣,都是要背誦的。什么“人固有一死”,什么“愚公移山”,覺得很沒有意思。我們這一代人是跟隨改革開放一起成長的,顛覆和不安幾乎貫穿了我們的青春記憶。像“走下神壇的毛澤東”這樣的暢銷書名,倒是加深了我對毛澤東的印象。同學少年都喜歡指點古今,提到毛澤東時永遠只說一個字“毛”,仿佛那是某種深刻的疏離。為了區別于父輩們謙卑的態度,“毛主席”這三個字是不能輕易說出口的,否則會遭到同學的恥笑。“不要跪著仰視”,這是那個時代談論毛澤東時最時髦的話語。
從狂熱的崇拜到褒貶不一的爭議,毛澤東曾是中國人難以排遣的情結,但這些年關于毛澤東不再是熱門話題了,似乎他也和許多歷史風云人物一樣,難免落入沉寂的命運。不過,這種沉寂仍舊是與眾不同的,也許是一種更為理性的沉淀,總會在機緣湊巧時,重開思潮之門。確實,1949年是毛澤東個人最好的年華。56歲,經歷了我們所不能體會的困苦,看起來很健朗,而且自信,因此謙遜而真誠。斗智斗勇的戰場和政界,大大小小的開國事務,還有家務事,他哪一樣都沒拉下,游刃有余,不急不躁。即便在最棘手的和平談判期間,他還能跟老鄉劉斐開玩笑。光看看他那一年的批示,就知道他有多忙,又有多從容。我雖然沒跟著母親喊“偉大”,但欽佩之情也是實實在在的。
不過,更觸動我的卻是片子中的一些小細節,展露了毛澤東作為人的側面。當看到毛澤東牽著小女兒的手散步,看到毛澤東給楊開慧家寫的家信,看到他進北平后睡不慣軟床,不由得我對這位逝去多年的偉人產生一份親近感。忽然,我意識到,不論是母親曾經的崇拜還是我曾經的批評,其實都離他很遠。
也許有一點我和母親一樣——真的很有趣——我貪婪地享受著關于毛澤東的每一個畫面,每一個親筆寫下的字跡,每一張照片,每一段老式錄音機里的聲音。他那農民式的質樸,孩子一樣的笑容,銳利的眼神,實在有一種不可抵御的魅力,你甚至無法分辨它源于何處。我自認為這不是崇拜,甚至連追捧都談不上,而是一束穿越歲月累積的光芒,就像看到久違的親人一樣。你明知道他不是完人,他曾經做過錯事,卻發現還是深深地愛他。
人到中年后,我發現自己會在不經意間引用毛澤東的話。“就像毛主席說的,世界上就怕認真二字。”“就像毛主席說的,要學會十個手指頭彈鋼琴。”“就像毛主席說的,這是一個純粹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有時也有打趣的成分,但真是脫口而出。“毛主席”這三個字,說起來十分順口,而且有幾分崇高感。不知道是怎樣發生變化的,早已忘記了。日常生活總是瑣細而卑微的,我們并不那么了解自己。回想起來,當年對毛澤東評頭論足之時,都忘了一個最基本的道理,如果不真正了解一個人,如何有權力去批評他?那時,真正熟悉毛澤東生平和著作的年輕人并不多。毛澤東就像青年必須叛逆的“父親”。年輕人即使不懂他,也要喊上幾句,否則就無法擺脫自己的幼小和附屬性,無法成長。
毛澤東是新中國的主要締造者,是那個時代的共產黨群體的代表,稱他是新中國的“父親”也許不夠恰切,但可能反映了某種社會心理的源頭。中國的改革開放就是在新中國母體上的一種成長,而不是完全的決裂。我們對過去那段歷史的態度,可能就集中體現在對毛澤東的態度上。一百年的民族獨立之路,民主的真正內涵,融入世界與保有傳統的兩難抉擇,后發展國家的道路模式,等等。這些糾纏我們多年的話題,雖然還是沒有最終的答案,但至少我們不再那么決絕地宣稱非此即彼。對過去,我們終究要學會寬容。因為歷史從來不是哪個人導演的。即便像毛澤東這樣的偉人,也只是歷史中的一個角色,他無法預知自己的行為將帶來什么樣的結局。
不可否認,對中國人來說,毛澤東確實不是一個普通的人,雖然他不是神。他曾經把中國拉到一個新的軌道上,他的身上積攢了中國人的很多品性,他已經不知不覺地凝固成了一座歷史的雕像。今天我們并沒有跪著,卻必須仰視他。記得剛到北京上大學的那一年,去天安門參觀,自然是要去毛主席紀念堂的。本來只當作旅游的慣例,但在排隊等候時,心竟然砰砰直跳。一走進大廳,人群忽然變得鴉雀無聲,不是強迫的悲傷,而是自發的默契和敬意。從沒有經歷過的肅穆氣息撲面而來,弄得我有點想哭。說實話,對毛澤東的遺體并沒有太深的印象,倒是這種奇特的莊嚴感成了生命中的獨特體驗。后來,每次路過天安門,都會看到毛主席紀念館門前的長龍,一年比一年長。
雖然已經是紀念毛澤東116周年誕辰了,但是如何評說這位歷史人物,仍然沒有頭緒。因為他的身上承載了太多的過去,而每一個中國人都生活在他留下的今天之中。我們很難從理性層面認清他,因為他滲透在我們的血脈之中。
我們不是不能忘記他,而是無法忘記他。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