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博弈,波云詭譎,誰在翻云覆雨?
揭秘當今世界經濟金融體系的彌天騙局
誰控制了世界經濟體系,誰就控制了貨物和財富的流向,
誰就控制了他國的興衰!
黃樹東文集
http://www.wyzxsx.com/ShowAuthor.asp?ChannelID=1&AuthorName=%BB%C6%CA%F7%B6%AB
選擇和崛起:國家博弈下的中國危局
書名:《選擇和崛起:國家博弈下的中國危局》
書號:978-7-300-11122-3/F3774
作者:黃樹東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出版時間:2009.09
定價:49.00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 本書賣點
揭開新自由主義的虛偽面紗,在危局中選擇中國的崛起之路
本書將現實和歷史,用敘述和議論編織在一起,力圖為讀者提供一個認知中國發展道路選擇的廣闊視角,在歷史和現實組成的坐標系里鎖定世界經濟體系的荒謬和錯位。
本書有破有立。破的是謊言,立的是真相。在破立之間,力圖用冷峻的理智而不是散漫的情緒說話。從文藝復興開始,歐洲國家間的暴力和外交,戰爭和貿易背后,站的是國家利益。國家利益而不是市場法則是世界經濟體系的實質。
本書主張中國崛起貿易戰略要置于國家大戰略之下。中國要崛起,反危機要成功,必須扔掉財富流失的包袱,丟掉對世界經濟體系的幻想,開動自主發展的機器。
◎ 作者簡介
現為美國摩根大通銀行副總裁,高級資產經理(Senior Portfolio Manager),金融分析師(CFA)。
長期從事投資和資產管理業務,先后在不同公司擔任多項職務。
◎ 內容簡介
人類進入20世紀70年代以后,由于多種原因,新自由主義作為經濟實踐在人類歷史上逐步強盛。許多國家先后在自己的土地上進行新自由主義的實驗。新自由主義在世界各國的表現不同,但有一個共同的命題:市場自由是好的,市場是萬能的。在實踐中追求所謂大市場、小政府。所以新自由主義的政策目標對內毫無利害都是私有化,市場化,減少政府管制;對外是國際貿易和國際金融的自由化。
新自由主義作為一種歷史現象有兩個方面:一方面宣揚自由放任的市場經濟,另一方面是全球化崇拜。自由貿易與全球化一脈相承,是強者統治世界的權杖。新自由主義的背后是大國利益,全球化是國家博弈的工具,受到處于控制地位的國家的支配。全球化蠶食發展中國家的經濟主權:國際金融資本在資本自由流動中邊緣化發展中國家的金融主權,全球化通過國際協定強迫發展中國家推行新自由主義,等等。
在當前這一輪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美國無疑是最強有力的推手。在經歷了幾乎100年的探索和搖擺以后,美國終于通過保護主義而崛起,成為了超級大國。然而在他成為超級大國以后,卻開始試圖把競爭對手關在那扇通向強國之路的大門外面,開始推行新自由主義的全球化。美國不僅左右著新自由主義經濟體系的機構,還主導著許多國家的內外經濟選擇。全球化是美國統治世界的權杖。
在20世紀80年代以前的20幾年里,拉丁美洲經濟得到飛速的發展,創造了讓世界驚異的拉美奇跡。然而,這個奇跡卻被美國推行的新自由主義和全球化所擊碎。在20世紀70年代以后,幾乎所有的拉美國家都走向了新自由主義的道路。新自由主義使拉美的長期國際收支不斷惡化,最終陷入巨額的債務危機,進而成為國際金融資本的捕獲對象,并最終導致了拉美的經濟停滯,喪失經濟獨立性。
日本經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迅速恢復,然后強勁發展,創造出曾經讓盟友都深感畏懼的“日本奇跡”,然而,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日本進入了長期的通縮。究其原因,是來自美國的自由貿易的經濟戰爭。20世紀50年代中期日本開始起飛的時候,就從戰略上、經濟上和價值體系上依賴美國,美國積極推動日本進行新自由主義改革,特別是日本銀行體系的改革,導致了日本資本大量外流,最終陷入了漫長的經濟停滯。
拉美和日本,以及其他國家的歷史都表明,只有堅持自主的發展道路,一個民族才有可能在世界民族之林獨立站起來。全球化和新自由主義是發達國家給發展中國家量身打造的枷鎖。
國家博弈,利益至上。從中美經濟關系的角度看,中國現在面臨嚴重的戰略挑戰。這些挑戰嚴重威脅著中國的經濟安全,甚至國家安全和國家統一。因此,中國必須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發展戰略,去新自由主義,走社會主義道路,以中華之物力,謀中國之發展,謀中華各階層之福利,謀中國之強盛。
◎ 編輯推薦
大變革時代的選擇和崛起
中國的現代化進程已經改變了中國,而且正在改變中國。中華民族正處于歷史性的復興。中國的崛起不僅是中華民族的大事,也是改變世界的大事。由于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由于中華民族追求國際正義的傳統,由于中國巨大的戰略潛力,中國的崛起對世界上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意義。世界上不同的人對中華民族的崛起必然抱有不同的態度。
國家博弈,利益至上。我們不能希望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會以鮮花和掌聲來迎接中華民族的崛起。中華民族不必也不能要求世界上所有的人對自己的崛起都拍手歡迎。無論別人歡迎與否,都無法改變中華民族自己的歷史進程;無論中華民族愿意與否,都不能改變別人對中華民族崛起的態度和反應。能改變中華民族歷史進程的是中華民族自身。
掌握中華民族未來的是我們自己。這個世界本來就是一個充滿競爭的世界。中華民族選擇崛起,就選擇了競爭,就是選擇了競爭對手。在拳擊場上,兩強相遇,任何人都不能抱怨對手的精明和強大。一個民族崛起的過程不是國際局勢自然消長的過程,而是一個民族奮斗不止的過程。一個國家的崛起是一種歷史現象,它改寫著歷史的版圖,它意味著國與國之間實力對比的改變,以及這種改變必然帶來的國際規則和利益格局的改變。
崛起是強者的游戲,是智者的游戲。崛起就是要廣交朋友,善于學習。更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做自己的事,走自己的路。崛起不是照搬現有強權的模式和發展道路。學習借鑒必須與自身的國強相結合。
崛起不是簡單地變得富一點,不是GDP量的擴張。一個軟弱而又富有的國家無疑是強大對手的巨大引誘。一個強國的崛起是全面的崛起,包括軍事的崛起、經濟的崛起和文化的崛起。三者相互依承,密不可分。
對自信而強大的民族而言,暫時落后并不可怕。正如一位偉人講的,一張白紙可以寫最新最美的文字,畫最新最美的圖畫。關鍵是要自信自強,把握歷史給予的機會。
今天我們就面臨這樣的機會。我們曾經把握歷史提供的機會創造出光輝燦爛的過去。我們的民族怎樣才能在今天再次把握歷史機會,順勢而博,調整戰略,減少損失,再造輝煌,實現崛起?這是每一個赤誠的華夏子民都關心的問題,也是本書所關注的。
◎ 簡要目錄
前言
第一章 危局和機會——站在歷史的分界點
新自由主義是美國從20世紀70年代以來的一項國策和持續的外交政策。美國理想的世界模型是建立一個金融貿易自由開放的世界體系,資本貨物要素能在國際間自由流動。并且要把中國納入能保障美國利益的格局里。然而危機的到來結束了國際金融的自由化,中國面處于所未有的大變革時代,中國崛起的機會和挑戰并存。
第一篇謊言崇拜——一個時代的通病
人類歷史往往在災難中走出迷途。20世紀80年代,新自由主義開始成為風靡世界的主流思想,在工業資本推動新自由主義的同時,金融資本極力推動全球化。這兩者沒有促進世界的自由與平等,反而加劇了全球的貧富差距。在自由主義和全球化的面紗掩蓋下,是強者對弱者的掠奪和統治,是強國對后起國家設計的陷阱。
第二章 全球化——新自由主義圖騰的升起
第三章 國家博弈——被掩蓋的真相
第四章 另類“一體化”——通向“新殖民主義”的道路
第五章 被美化的抱殘守缺
第二篇美國——在博弈中走向帝國
歷史長河,興衰更替;潮漲潮落,強權迭起。18世紀70年代末期,美國誕生。在獨立以后100多年里,美國通過保護主義的階梯而建造了人類權力場上最大的金字塔。保護主義和擺脫英國的控制是貫穿美國100多年發展歷史的主線。最終,美國在國家博弈中脫穎而出,成了20世紀的冠軍。并開始了新的強權統治,開始在全球推行新自由貿易主義。
第六章 劍與火,從自由貿易到閉關自守(1775-1808年)
第七章 戰爭和貿易,從民族主義到保護主義(1808-1816年)
第八章 掌握自己的未來,通向帝國之路
第三篇拉丁美洲——失落在全球化中的奇跡
歷史是通過選擇完成的。拉美的經濟發展的戰略選擇發生了幾次歷史性的轉折: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從自由貿易到以保護主義為核心的進口替代戰略;20世紀70年代中后期,再度回到以自由貿易為核心的出口導向戰略。保護主義曾創造了令世界驚異的拉美經濟奇跡,而新自由主義和全球化最終導致了拉美的金融危機。
第九章 拉美是如何走向全球化的?
第十章 金融全球化帶來的新債務陷阱
第十一章 1979年秋,新自由主義小試牛刀
第四篇日本——來自盟友的全球化戰爭
日本經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迅速恢復,然后強勁發展,創造出讓世界矚目的“日本奇跡”。正當日本經濟在世界范圍內的贊譽和警惕中高歌猛進的時候,日本經濟列車驟然降速,進入低速甚至零速度的狀態。為何日本的奇跡燦爛而短暫,透過現象看本質,這其實是源于一場戰爭,一場曠日持久的在自由貿易或全球化旗幟下的經濟戰爭。
第十二章 盟友之間、權力財富和競爭
第十三章 產業競爭——爭雄高科技
第十四章 貨幣戰爭和金融戰爭
第五篇 中國——要避免被全球化打斷現代化進程
“獨立自主,自力更生”是一個民族的幸運星。只有在它的照耀下,中華民族才可能崛起,才可能走向強盛。近代以來的世界歷史表明,只有堅持自主的發展道路,一個民族才可能在世界民族之林獨立站起來。中國要堅持自己的道路,不能迷信新自由主義的價值觀。
第十五章 美國大戰略和中國經濟的全球化
第十六章 金融體系和發展抑制
第十七章 中國經濟的國際環境
第十八章 中國經濟的產業陷阱和技術陷阱
第十九章 危機、選擇和出路
后記
參考文獻
◎ 讀者定位
商業人士、普通讀者等
◎ 建議上架
店面一級/碼堆/重點書/金融/投資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