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格林斯潘的轉變想到的——評《經濟學是如何忘記歷史的》 |
王淑章 |
1999年,時任美聯儲主席的格林斯潘在檢討美國對東歐改革的態度時講到,他起初認為,蘇聯體制的垮臺將會自動建立一個自由市場的企業制度。但事實表明,資本主義不是人類本質,而是文化。要讀懂格林斯潘的這一認識上的轉變,我們不妨讀一下歐洲制度學派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杰弗里•M•霍奇遜的新著:《經濟學是如何忘記歷史的:社會科學中的歷史特性問題》。它將幫助我們了解格林斯潘話語背后一個非常宏大的歷史與學術背景。 |
《經濟學是如何忘記歷史的》書評
中央財經大學 高偉
http://www.ttrnet.com/main/newsdetail.cfm?iCntno=1007
對于中國的普通讀者來說,杰弗里·M·霍奇遜似乎是一個陌生的名字。但對于經濟學讀者而言,這個名字卻如雷貫耳。霍奇遜是世界演化經濟學會的會長,《制度經濟學》雜志的主編。霍奇遜不僅是演化經濟學的卓越代表,而且引領著制度經濟學研究的前沿。作為多興趣、多門類的杰出經濟學家,霍奇遜則是一名高產的作家,迄今為止已擁有10部專著以及160余篇各類學術論文,其研究視域廣泛涉獵制度經濟學、演化經濟學、企業理論和經濟學方法論。此外,霍奇遜也是歐洲經濟學會會長一職的領銜者。
《經濟學是如何忘記歷史的》是演化經濟學和制度經濟學的一部最新力作,作為《社會理論視閾中的經濟學》系列出版物(由劍橋大學Tony Lawson主編)之一出版。全書分為4部分,共23章:討論了一般理論與歷史特性問題,回顧了19世紀和20世紀的經濟學,并展望了新千年的經濟學發展趨勢。全書文筆酣暢,妙語警句充斥字里行間,哲理、歷史視閾與經濟學嚴密推理融為一體。
《經濟學是如何忘記歷史的》一書不僅是一部卓越的經濟思想史著作,而且是制度經濟學和演化經濟學研究的前沿著作,提出了進一步推進制度經濟學和演化經濟學研究的基本綱領。霍奇遜在其著作中全面回顧了整個經濟學思想史,尖銳地指出了各個時期經濟學代表人物思想的科學性與缺陷所在,其演化觀點貫徹始終,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重建社會科學的研究任務,而且在自己既往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下一步制度研究的初步框架。
在該書中,霍奇遜提出一個主要論點:一般化的理論方法是重要的,但是其價值有限。這些一般性方法必須使用對于特定的歷史背景、制度背景和文化背景保持敏感的分析方法加以補充。參照德國歷史學派和美國制度主義者的思想可以探知,在資本主義制度內部,存在眾多的市場制度和許多可行的制度結構,市場自身包括規則體系,而且這些規則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采用功能性的市場經濟并不意味著規則和制度的作用減少了。相反,這只是由另外一套制度和規則來取代原來的。“自由市場”的支持者經常忽略這個問題,并且低估培育正常發揮作用的市場制度所花費的時間。經濟自由主義并不意味著可行的、適當的市場制度可以經由孤立的“自由”個體的交互作用而自行出現。在最低限度上,也需要有相互結合的制度,這些制度可以協助建立契約和產權制度。當市場經濟的運行違背了公眾利益,大多數發達的市場經濟中都存在抑制這種市場發展的規則,而且大多數發達的市場經濟中也都存在有效的制度以減少腐敗和詐騙行為。我們將會發現,這些觀點對于正在經歷經濟快速發展、制度快速轉型時期的中國是中肯的、有益的。
《經濟學是如何忘記歷史的》也是霍奇遜早年作品如為中國讀者所熟悉的《現代制度主義經濟學宣言》(已由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年翻譯出版)的一個繼續,其后續作品可以進一步研讀《制度經濟學的演化——代理、結構和美國制度主義中的達爾文主義》(Routledge,2004)以及《達爾文和馬克思影響下的經濟學——關于制度和演化主題的經濟學論文集》(Edward Elgar,2006)等。
《經濟學是如何忘記歷史的》自出版以來就在經濟學界獲得了贊譽。英國艾克斯特大學的約翰·馬洛尼認為“霍奇遜教授闡明了一些自從馬克思之后就很少存在的研究方式:可以超越純粹的經濟史的歷史經濟學。”美國馬克特大學的約翰·戴維斯則稱贊道:“杰弗里·霍奇遜憑借《經濟學是如何忘記歷史的》一書向著彌補經濟學方法論中的一個重要鴻溝邁進了一大步。這個鴻溝是指:如何解釋經濟生活的具體的、歷史特定的方面。許多學者已經批評了一般理論構建的缺陷,他們渴望一個更具歷史特性的經濟學。霍奇遜提供了自己的思維周全的方案——明智地借助演化理論和復雜性理論中的普遍性概念。霍奇遜將自己的框架建立在對德國歷史學派和美國制度主義的審慎考慮之上,為經濟學的發展做出了原創性的貢獻——這對于將經濟學塑造成真正的社會科學來說是重要的。” 澳大利亞布里斯班大學的詹森·鮑茨對本書的評價是:“這部著作引人入勝地描述了經濟學中的基本問題的起落,描述了歷史特性的作用和本質,對其所論述的事物的特征和背景做出了綜合的、透徹的分析。”
附:
經濟學是如何忘記歷史的:社會科學的歷史特性問題
叢書名: 當代世界學術名著·經濟學系列
作 者: 霍奇遜 著,高偉 等譯
出 版 社: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I S B N : 9787300086941
定價:¥45.00
編輯推薦
這是一部卓越的思想史著作。霍奇遜將新的氣息帶入到過去的思想以及與它們有關的問題之一中。這些復活的思想對于當代的經濟學家——包括主流的和非主流的——來說是至關重要的。這是我所看到的第一本能夠將復雜的歷史主義納入學術背景之中的著作。它的主要貢獻是證明了奧地利學派在方法論之爭中的勝利只是表面現象,并且說明了歷史特性問題是如何繼續困擾經濟學研究的。
——保羅·戴爾·布什(Paul Dale Bush)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立大學
杰弗里·M·霍奇遜憑借本書向著彌補經濟學方法論中的一個重要鴻溝邁進了一大步,這個鴻溝是指如何解釋經濟生活中具體的、歷史特定的方面。許多學者已經批評了一般理論構建的缺陷,渴望一個更具歷史特性的經濟學。霍奇遜提供了自己的思維縝密的方案——明智地借助演化理論和復雜性理論中的普遍性概念。霍奇遜將自己的框架建立在對德國歷史學派和美國制度主義的審慎考慮之上,為經濟學的發展做出了原創性的貢獻——這對于將經濟學塑造成真正的社會科學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約翰·B·戴維斯(John B.Davis)美國馬克特大學
在這部卓越的、具有啟發意義的著作中,杰弗里·M·霍奇遜探討了經濟理論和歷史之間的重要關系,對新古典經濟學的學遍主義教條提出了挑戰。他令人印象深刻地建立了一個理論平臺,將從特定的空間一時間背景申得到的特殊的歷史特性與一般原則融為一體。這部著作對準備以新的方式重新思考理論構建的經濟學家來說,提供了有效的指導。
——庫爾特·多普菲(Kurt Dopfer)瑞士圣加侖大學
經濟學具有兩種思維和分析模式。一種是以純粹的、抽象的.非制度的,先驗的體系研究經濟學;另一種是以歷史的制度來研究經濟學。杰弗里·M·霍奇遜在他的這部著作中探討了后一種模式的歷史、內容和概念問題。這是一部卓越的著作,分析獨到并具有啟發意義。
——沃倫·塞繆爾(Warren Samuels) 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
內容簡介
本書圍繞經濟學中的歷史特性問題展開論述,計論了德國、歷史學派是如何研究歷史特性問題的,描述了歷史特性的本質和作用,同時也指出其他經濟學派對歷史特性問題的態度。在此過程中,作者強調了歷史特性在經濟學研究中的重要性。最后,作者針對如何把歷史特性問題重新提上經濟學的研究日程提出了有益的可行建議。
本書為創立一個新的,建設性的經濟學研究方法掃平了道路,這種方法使得我們可以更為深刻地理解我們所生存的世界。
作者簡介
杰弗里·M·霍奇遜曾任教于劍橋大學,現為赫特福德郡大學的研究教授。他是演化經濟學的卓越代表,是英國當代資深的馬克思主義研究者,他涉獵廣泛,研究視閾包括制度經濟學、演化經濟學、企業理論和經濟學方法論。同時他還是一位高產的作家,迄今為止已出版10余部專著和160余篇各類學術論文。
目錄
第一部分 導論
第1章 一般性理論的局限
一般性理論學家、虛無主義者和經驗論者
解釋性統一的局限
一般性理論和復雜性
經濟學中的一般性理論建構
為什么易貨交易的一般性理論會造成
貨幣缺失
博弈論與逃避一般性
第2章 歷史特性問題
特質和同質
被忽略的問題
過去的遭遇
規避這一問題的幾個途徑
盡管如此,問題還是重現了
相對主義與后現代主義
哲學的現實主義
我們這里所提出的觀點
第二部分 19世紀:德國歷史學派及其影響
第3章 卡爾·馬克思和資本主義制度的特性
走進馬克思主義
一般性的深層次理論
非純粹性(混雜因素)的必要性
結束語
第4章 德國舊歷史學派
創建與持續
永久的主題
作為一個有機體的社會
第5章 不列顛群島的歷史學派
愛爾蘭的歷史學派
克利夫·萊斯利的貢獻
遷移到英國
第6章 舊歷史學派在方法論問題上的失敗
因果解釋的必要性
持久的優點
第7章 奧地利:卡爾·門格爾和關于方法論
的爭論
本質與偶然性的分離
門格爾關于貨幣起源的實例
奧地利學派的誕生
自然的和社會的
總結:方法論大爭論的遺產
第8章 馬歇爾和英國的方法論討論
一切皆為馬歇爾:他對于德國歷史學派
的尊重
渴望事實:卻不僅僅依賴事實
方法論討論:馬歇爾和英國歷史主義者
融合性的學術團體
第9章 德國新歷史學派的反應
古斯塔夫·馮·施穆勒的反擊
馬克斯·韋伯思想中的歷史主義、個人主義
和主觀主義
韋伯的理想型理論
沃納·桑巴特的成就
最后一搏
第三部分 20世紀:從美國制度主義到歷史研究的終結
第10章 索爾斯坦·凡勃倫與制度主義的創立
索爾斯坦·凡勃倫的思想革命
凡勃倫對經濟教條的批判
凡勃倫的歷史框架
凡勃倫、實用主義和知識
凡勃倫的失敗之處
第11章 早期美國制度主義和歷史特性問題
約翰·康芒斯的早期作品
羅伯特·霍克西的悲劇
美國制度主義的興起
弗蘭克·奈特、制度主義和
歷史特性問題
弗蘭克·費特和薩姆納·斯利克特
被忽視的伊芙琳·伯恩斯
第12章 約翰·康芒斯的理論宣言
約翰·康芒斯和理想型理論
康芒斯和歷史時期劃分
衰落中的美國制度主義
美國霸權和平和美國的例外主義的終結
第13章 塔爾科特·帕森斯和非歷史社會學的興起
沃爾頓·漢密爾頓和克拉倫斯·艾爾斯的作用
在阿姆赫斯特學院的改弦易轍
塔爾科特·帕森斯在歐洲
向哈佛的遷徙
約瑟夫·熊彼特的作用和策略
帕森斯對于制度主義的攻擊
一點哲學是危險的
對于非歷史社會學的探索
帕森斯和菜昂內爾·羅賓斯
帕森斯對于“經濟學帝國主義”的解放戰爭
帕森斯和阿道夫·洛
總結性評論
第14章 發生在倫敦經濟學院的死亡與反革命
埃德溫·坎南和阿林·揚格
走進萊昂內爾·羅賓斯
經濟科學的性質和意義
拉爾夫·蘇特的批評
弗里德里克·哈耶克的經濟學中的
普遍主義
克婁巴特拉的鼻子 ——“歷史發展中的偶然因素”
第15章 約翰·梅納德·凱恩斯和他所宣揚
的《通論》
《通論》的通用程度到底如何
約翰·梅納德·凱恩斯、約瑟夫·熊彼特和經濟政策
《通論》的戰后勝利
“后凱恩斯主義”
第16章 空洞的普遍性的勝利
預測
理論的不可證偽性
理性的空洞通用性
無力的批判和錯誤的認同
對理性的解構
第17章 制度盲目和歷史研究的終結
對市場的盲目
非制度性市場的危險思想
在企業問題上失足的盲目
內部市場的神話
將企業和市場合二為一
更多關于公司和市場混合體的神話
結論
第四部分 新千年:歷史研究的第二次來臨?
第18章 在社會學和經濟學理論中存在
一般性規律嗎
普遍市場的神話
供給和需求是普遍的嗎
稀缺和競爭是普遍的嗎
一般性領域中的試探性路標
人類學的范圍
作為普遍原則的維持生存性傾向
第19章 財產、文化、習慣和制度
習慣以及思維與行為的源泉
難以琢磨的概念:文化
從習慣到制度
制度與文化:區別何在
生產和法律規則
法律規則總是不完全的
文化作為輔助性標準重新進入角色
就業合同的例子
結論
第20章 交換與生產:財產和企業
財產和合同的確立
生產、企業和組織
將勞動整合進企業
第21章 對于社會構成和抽象層級的一個注解
分析的五個層面
現實和分析:一些一致性原則
術語:“真實”或“理想”類型
第22章 歷史問題的演化觀點
歷史的功能性痕跡
從“種群思維”到不純粹原則
優勢原則和突顯概念
社會構成的初步劃分
真實類型理論和過渡理論的含義
優勢原則的應用
一些進一步的含義和結論
第23章 不借鑒傳統的發明將舉步維艱
經濟學是什么
制度研究:THESMOLOGY
市場研究:AGORALOGY
資本主義的政治經濟學
重建社會科學
附錄
參考文獻
索引
澤后記
書摘插圖
第2章 歷史特性問題:
我們需要很多的歷史才能創作出一點文獻。
——亨利·詹姆斯(Henry James),《霍桑》(Hawthorne,1879)
需要強調的是,本書的論點不是反對一般性的力量或價值。雖然一般性理論建構永遠不可能足夠,但是一般性陳述卻不僅是必需的,而且是不可避免的。本書也不是要低估經驗性工作的價值。本書真正關注的是,經驗主義和演繹的一般性都有它們的缺點,而且還具有一些共同的錯誤假設。因而,試圖走中間路線的任何努力都可能具有兩者各自的局限。我們必須找到一個更為深刻的觀點,不僅要認識到一般懷理論的重要作用,也要認識到它們的局限。需要某些類型的中層理論——借用羅伯特·默頓(1968)的術語——來架通一般性理論與經驗工作的橋梁。在現代社會科學中,許多有價值的工作大體都是這種類型。然而,問題是,相對來說方法論支柱和元理論論證都沒有被開發出來。
特質和同質:
19世紀末,人們試圖通過劃分科學的方法來解決我們這里提出的一些問題。一組科學被認為是研究普遍性或一般性問題,其他的科學則被認為是研究個體或特殊問題。因此德國哲學家威廉·文德爾班和海因里希·李凱爾特(wilhelm windelband and Heinrich Rickert)在特殊論科學(idiographic sciences)與普遍論科學(nomothetic sciences)之間做了區分。普遍論科學被認為是探究統一性規律的科學。相比較而言,特殊論科學則試圖獲得關于具體細節的知識。 按照李凱爾特(1899)的理論,自然科學是普遍論科學。但是他把政治經濟學和心理學也歸為普遍論科學。其他的社會和人文科學則被認為是特殊論科學,用經驗的、描述的和比較的方法研究個別現象。據稱這一科學的兩分法導致了迥異的認識論。
德國哲學家威廉·狄爾泰(Wilhelm Dilthey)批評了將科學劃分為2特殊論科學與普遍論科學的方法,他認為任何科學都可以結合這兩種方法的優點(Holborln,1950)。狄爾泰論證道,文化和社會科學并不局限于個體,它們的主要問題應該歸結為個體與一般的關系問題。對于狄爾泰來說,真正地區分科學是將其分為自然科學和文化科學,并且他在兩者之間進行了嚴格的區分。他論證說,后者不僅僅考查因果解釋,而且探究對主題內涵和象征意義的理解。
……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