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世界統一貨幣來說,復合信用貨幣機制是一個新鮮詞,讀者初讀時一定比較陌生,下面筆者分別從復合信用貨幣機制的工作原理、復合信用貨幣機制的作用和復合信用貨幣機制下價值貨幣單位及其價格的確定問題探討這三個方面對復合信用貨幣機制作一番詳盡的闡述,以期讀者能夠領悟它。最后,在復合信用貨幣機制的基礎上,筆者提出了新的世界統一貨幣理論。
1、復合信用貨幣機制的工作原理
由于貨幣具備流量和存量兩種狀態,流量貨幣承擔的是結算和計量職能,存量貨幣承擔的是儲藏職能;流量貨幣通過不斷的在市場中流轉,使得產品的生產、交換、分配和消費得以正常的進行,存量貨幣是從市場中暫時退出流通的那部分貨幣,通常以儲蓄的形式存在。
單一的信用貨幣無法同時滿足流量貨幣和存量貨幣的貨幣職能,這就是現有貨幣發行機制存在的貨幣悖論。那么如何解決單一信用貨幣發行機制所帶來的缺陷呢?唯一合理有效的方法就是改革現有的單一信用貨幣制度,實現復合信用貨幣發行機制。
復合信用貨幣發行機制是基于這樣的操作,即發行兩套信用貨幣,一套主要以流量貨幣的形式存在,承擔的是計量和流通結算的貨幣職能;另外一套以存量貨幣的形式存在,該貨幣不再進入市場流通,它承擔的是貨幣的儲藏職能。政府以信用保障第一套貨幣能夠在市場自由流通,保障第二套貨幣具有不變的購買力。第一套貨幣能夠直接在市場上流通,它不但可以購買任何商品,而且還可以依照即時價格兌換成第二套貨幣;第二套貨幣不能直接進入市場流通,不能直接購買任何商品,包括黃金在內,它唯一能發生關系的只能是第一套貨幣,也就是說第二套貨幣必須兌換成第一套貨幣以后才能進入市場流通,才能購買商品。為研究方便,本書把第一套貨幣稱為流通貨幣,把第二套貨幣稱為價值貨幣。
其實人類貨幣制度的歷史發展階段曾經出現過萌芽狀態的復合貨幣制度,但大都以失敗告終。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布雷頓森林體系,布雷頓森林體系實際上是一種"可兌換黃金的美元本位",但又與金本位完全不同,布雷頓森林體明確美元與黃金掛鉤,其它國家貨幣以固定匯率與美元掛鉤。布雷頓森林體系明確了美元是流通貨幣,黃金是存量貨幣,美元可以在市場上自由流通,承擔了計量和流通結算的貨幣職能,美元又與黃金掛鉤,即美元可以按照一固定的價格兌換成黃金,這樣一來美元就退出流通領域,它轉變成以黃金的形式存在的存量貨幣。作為存量貨幣形式的黃金以其天然價值信用擔保幣值的穩定性,它的確承擔了貨幣的儲藏職能。但是問題就在于黃金不是信用貨幣,不能夠實現無限供給以滿足它作為存量貨幣的需求,結果當世界許多國家的把越來越多的美元兌換成黃金,或者說當越來越多流通貨幣需要轉換成價值貨幣時,黃金的供應量肯定是跟不上的,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崩潰也在情理之中。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失敗之處就在于錯誤的用了金屬作為價值貨幣,金屬不是信用貨幣,它早就應該被淘汰出貨幣領域。
如果我們用信用貨幣而不是用黃金作為價值貨幣的話,布雷頓森林體系就不會崩潰。假設當初美國不把美元和黃金掛鉤,取而代之的是以政府信用擔保發行一種價值貨幣,美元作為流通貨幣與這種價值貨幣掛鉤(按照即時變動的價格而非固定的價格掛鉤),政府明確表示該價值貨幣具有穩定的價值或者說有不變的購買力。這種價值貨幣承擔的貨幣職能和黃金是相同的,只不過它是以政府信用來代替黃金的天然價值信用。那么政府應該如何擔保價值貨幣的不變購買力呢?為簡單起見,我們暫時把價值貨幣與黃金掛鉤,即假設該價值貨幣的貨幣單位和黃金一樣,都是盎司,規定1盎司的價值貨幣等同于1盎司的黃金。但是要注意的是價值貨幣作為存量貨幣是不能直接進入市場流通的,即價值貨幣不能直接兌換黃金(這里黃金只是作為市場上一種普通商品),我們不能用1盎司的價值貨幣去直接兌換1盎司的黃金,那樣的話,價值貨幣就取代了流通貨幣的地位,這樣會造成嚴重的經濟后果。那么如何用價值貨幣去買包括黃金在內的任何商品呢?這就要求把價值貨幣兌換成相應的流通貨幣,然后再用流通貨幣去購買包括黃金在內的任何商品。既然政府用信用擔保價值貨幣與黃金掛鉤,這就意味著當1盎司黃金能換多少數量的流通貨幣時1盎司的價值貨幣就能換到同等數量的流通貨幣,當美元發行量增加1倍,黃金價格上漲1倍,原有數量的價值貨幣能兌換到的美元也就會自動增加一倍,因此,價值貨幣具有不變的購買力。價值貨幣是信用貨幣,可以無限發放,當越來越多的國家需要把流通貨幣換成存量貨幣時,美國只需要發行價值貨幣就可,而不用動用國庫中的黃金。布雷頓森林體系也就不會崩潰了。
2、復合信用貨幣機制的作用
復合信用貨幣制度可以圓滿解決“特里芬難題”。早在1960年,美國經濟學家羅伯特•特里芬就在《黃金和美元危機》一書中指出:如果美國國際收支持續出現逆差,不利于美元價值的穩定;如果美國國際收支持續出現順差,美元的供給就將減少,難以滿足國際需求。這樣,以美元為主導的國際貨幣體系就會陷入兩難境地。這就是后來被稱為“特里芬難題”的著名悖論。這是人類共同的難題,是第一張全球紙幣的必然難題。“特里芬難題”實際上集中反映了筆者提出的流量貨幣和存量貨幣悖論問題,美元作為流量貨幣,必須能夠在國際市場上有效的流通,世界需要相當數量的美元才能滿足世界各國對流量美元貨幣的需求,然而,大量的美元在世界發行必須要求美國出現相應的逆差,美元的價值也無法保持穩定。美元作為單一的信用貨幣無法同時保證其流通職能和儲藏職能,這就是“特里芬難題”的焦點所在。但是如果采取復合信用貨幣制度,上述情況就不一樣了。在復合信用貨幣制度下,假設美國政府除了發行美元作為流通貨幣以外,還發行價值貨幣作為存量貨幣。美國政府可以根據世界需要發行大量的流通貨幣美元,滿足國際需求,同時美元可以隨時兌換成價值貨幣,由于價值貨幣的購買力是不變的,因此在在復合信用貨幣制度下能有效解決流量貨幣和存量貨幣悖論問題,能有效解決“特里芬難題”。
復合信用貨幣制度可以有效平衡儲蓄和消費問題。單一的美元制度是美國過度消費乃至造成世界消費和儲蓄不平衡的真正原兇,美國人固然有超前消費的文化,然而正是美元上升為世界貨幣以后,美國人借錢變得非常容易,對美國來說只要印印鈔票,世界儲蓄就能源源不斷的流入美國。這就好比一個窮酒鬼,本來他因沒有錢而準備控制飲酒量,但是突然有一天搬來了一個闊氣而慷慨的大財主,那個酒鬼借錢變得非常容易,于是酒鬼變本加厲的酗酒,最后把命都給丟了。美國人的過度消費必然會引起相對應的貿易逆差,為換取相應的貿易逆差,美國必須加印相應數量的美元,而且美國政府又可以通過濫發美元的行為沖抵其部分負債,結果美國政府容易抱著賴賬的僥幸心理繼續印鈔消費,如此惡性循環下去,這樣一來就形成了美國過度消費、世界過度儲蓄的不平衡格局。在復合信用貨幣制度下,盡管美元可能存在著濫發的情況,但是一旦用于流通的美元出現過剩,多余的美元在通貨膨脹預期的條件下必然被兌換成價值貨幣。價值貨幣具有不變的購買力,美國政府是無法靠濫發美元將其沖抵的,相反美國政府越是濫發美元,相對應的價值貨幣就越多。價值貨幣意味著美國對世界的負債,美國人將來必須要用勞動來償還的,爺爺還不起,父親還,父親還不起,兒子還,再就是孫子接著還,以此類推,美國想賴都賴不掉,一旦價值貨幣過多,勢必會對美國整個國家的前途造成重大威脅,美國政府作為民選的政府是不可能讓這種事情發生的,最終博弈的結果是美國將盡可能的克制消費,以此為自己的子孫后代著想。這樣世界儲蓄和消費的不平衡問題可以逐步得到解決,世界經濟結構不平衡問題以及病態的世界經濟增長機制問題也可以逐步得到化解,世界大規模的經濟危機今后將有望不再發生。
復合信用貨幣制度可以形成良性的貨幣循環機制,發揮物價自動穩定器的作用。如果不考慮流通貨幣暫時轉化為儲蓄的那部分(以儲蓄存在的貨幣形式主要是價值貨幣,同時也包括少量的在一定時期暫時退出流通的流通貨幣),或者說假設以儲蓄形式存在的貨幣只有價值貨幣,那么勢必會出現這樣的狀況,即盡管美元濫發或少發,但是在世界經濟穩定的前提下用于流通領域的美元數量仍然會保持不變,多余的美元因被兌換成一定數量的價值貨幣而重新流入美國政府(通貨膨脹預期),少發的美元也會因價值貨幣兌換的需要使得政府補發相應數量的貨幣(通貨緊縮預期)。這樣就形成了一個良性的貨幣循環,即美國政府美元發行——美元過多(美元過少)——多余美元兌換成價值貨幣退出流通領域(價值貨幣自動兌換成美元流入流通領域)——政府收回多余的美元(政府需要補發一定數量的美元)——價值貨幣增加(價值貨幣減少)。這里需要說明的是,流通貨幣和價值貨幣組成了一個自動穩定的貨幣機制,這個自動穩定的貨幣機制使得物價保持穩定。當流通貨幣過多時,物價會上升,流通貨幣相對價值貨幣而言就會貶值,在通貨膨脹的預期下一部分流通貨幣就會因兌換成價值貨幣而自動退出流通領域,結果物價就會下降,理論上會回復到當期的平衡;當流通貨幣過少時,物價會下降,流通貨幣相對價值貨幣而言就會升值,在通貨緊縮的預期下一部分價值貨幣就會因兌換成流通貨幣而自動進入流通領域,結果物價就會上升,理論上同樣會回復到當期的平衡。
復合信用貨幣制度可以杜絕政府濫發貨幣的魔鬼沖動,遏制通貨膨脹,平衡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在單一信用貨幣機制下,政府濫發貨幣的魔鬼沖動在于可以逐步蠶食居民的儲蓄,逐步賴掉政府的債務。但是在復合信用貨幣制度下,政府上述靠濫發貨幣蠶食居民儲蓄和賴掉政府債務的利益動機實際上將完全消失,因為濫發流通貨幣的結果就是大量的流通貨幣會轉化為價值貨幣,居民反而借此能夠順利將政府原來濫發的流通貨幣重新返還給政府。也就是說政府濫發貨幣的結果必然是價值貨幣相應增加,而流通領域中的流通貨幣并沒有增加,濫發的流通貨幣仍然會被居民以兌換價值貨幣的形式重新返還給政府。政府濫發貨幣的最終結果是居民儲蓄絲毫不受影響而政府負債繼續增加。當然,從理論上說存在著一種可能性,即在復合信用貨幣制度下,政府濫發貨幣對當期的財富分配有可能會產生重大影響,例如,假設工人一個月領一次工資,在一個月內,如果政府濫發貨幣,而且如果復合信用貨幣自動穩定器失效,物價會因此而上漲,那么工人所領到的工資將會大幅度縮水,但是一旦工人把其貨幣工資兌換成價值貨幣以后,他就能夠躲過下一期政府濫發貨幣行為所帶來的損失。當然這僅僅是理論上的一種可能,現實中只要政府遵守其流通貨幣和價值貨幣的信用,即便是當期,政府也不會因濫發貨幣得到任何的利益,一旦政府不守信用,那么這將無異于政府對國民的赤裸裸的搶劫,至少民選的政府是不會出現上述情況的。復合信用貨幣制度可以杜絕政府濫發貨幣的魔鬼沖動,在貨幣機制自動穩定器的作用下,貨幣供應將趨于穩定,因此通貨膨脹也會得到有效遏制。如果政府過多的發行價值貨幣,會對經濟產生什么樣的后果呢?由于價值貨幣只能與流通貨幣發生交換關系,因此價值貨幣數量實際上與流通貨幣數量存在著彼此消長的關系,一旦政府價值貨幣發行過多,流通貨幣就會相應變少,就會產生經濟緊縮效應,該國的貨幣匯率也會升值。因此如果政府以發行價值貨幣作為宏觀調控調控的手段,那么對經濟將會產生明顯的緊縮效應,它實際上是遏制通貨膨脹的一張王牌,無論是對何種性質的通貨膨脹都有效,尤其是當虛擬經濟過度膨脹引發實體經濟的通貨膨脹更為有效,當股票市場、各種商品的期貨市場出現過熱跡象時,為防止其泡沫過于膨脹,如果政府加大對市場價值貨幣的投放力度,會對投機者產生重大的心理效應,也會對虛擬市場構成重大利空,有效抑制虛擬經濟投機行為所引起的過度膨脹。此外,復合信用貨幣制度對實體經濟因過度投機行為產生的泡沫也能夠實現有效的控制。復合信用貨幣制度還是平衡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引導虛擬經濟為實體經濟服務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在因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嚴重失衡而造成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時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
復合信用貨幣制度是遏制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的一張王牌。當出現嚴重的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時,復合信用貨幣制度的巨大優勢就直接體現出來了。在靜態研究眼光中,在政府不任意增發貨幣的條件下,流通貨幣數量和價值貨幣數量是彼此消長的關系,即流通貨幣數量越多,價值貨幣數量就越少;流通貨幣數量越少,價值貨幣數量就越多,流通貨幣和價值貨幣在平時是一種相互制約的關系,整個貨幣機制因此也就形成了一個相對穩定的物價維持系統。我們現在以動態的眼光來研究一下復合信用貨幣制度。在現實當中,貨幣是不斷流動的,無論是流通貨幣還是存量貨幣,流通貨幣主要表現為不斷的在市場上流動,以支持產品的生產、交換、分配和消費;價值貨幣的流動主要表現在它與流通貨幣的相互作用上,流通貨幣不斷的兌換成價值貨幣,這樣新的價值貨幣得以形成并作為儲蓄沉淀下來,老的價值貨幣又不斷兌換成流通貨幣進入市場流通,這樣老的價值貨幣暫時消失了。在經濟規模穩定的條件下,市場上所需要的流通貨幣數量是穩定的,但是以儲蓄形式存在的價值貨幣沒有這個限制,它的數量取決于國家愿意承擔的債務。在一般情況下,為確保物價穩定,央行和價值貨幣發行部門保持的是一種相互制約、相互動態平衡的關系,當出現通貨膨脹時,價值貨幣的市場需求增加,價值貨幣部門便增發相應的價值貨幣,回收相應的流通貨幣,此時回收的流通貨幣是價值貨幣部門對央行的資產(也可以說是央行對價值貨幣發行部門的負債);當出現通貨緊縮時,流通貨幣的市場需求增加,央行便增發相應的流通貨幣,回收相應的價值貨幣,此時回收的價值貨幣是央行對價值貨幣發行部門的資產(也可以說是價值貨幣部門對央行的負債),在一段時期內,在經濟穩定的條件下,總體來說央行和價值貨幣發行部門的資產和負債會相互抵消,兩個部門之間是相互制衡的關系。同樣道理,如果央行發行的貨幣數量大于流通領域所需要的實際貨幣數量,那么多余的流通貨幣就會兌換成為價值貨幣(由價值貨幣部門補發),這部分多余的流通貨幣最終流到價值貨幣部門手中,形成價值部門對央行的資產;如果央行發行的貨幣數量小于流通領域所需要的實際貨幣數量,那么就會有一定數量的價值貨幣兌換成為流通貨幣(由央行補發),這部分價值貨幣最終流到央行手中,形成價值部門對央行的負債。上述表明的是在正常情況下,為保持物價穩定,央行和價值貨幣發行部門之間的相互制衡關系。現在如果發生了大規模的經濟危機,為拯救經濟,央行和價值貨幣發行部門會一反常態的從相互制衡狀態變成了共同聯手狀態。以美國為例,美國爆發的金融危機威脅到了整個世界,然而美國苦于政府沒有足夠的儲蓄,只能靠印鈔來籌資拯救經濟,然而這樣又容易引發通貨膨脹,無奈之下只得發行國債回收部分美元,盡管如此,大量的美元充斥著世界,更大級別的通貨膨脹早晚會發生,大級別的美元匯率波動從而再次引發世界經濟動蕩也是不可避免的,這只是時間的問題。但是如果美國建立了復合信用貨幣機制的話,情況就不一樣了。為籌集足夠的資金,美聯儲可以先印鈔(救市資金),引起通貨膨脹預期,結果多余的美元會被市場以兌換價值貨幣的形式流入價值貨幣發行部門,此時的價值貨幣發行部門已經和美聯儲聯手了,即它會把多余的美元再次返回給美聯儲,美聯儲再次讓多余的美元流入市場形成救市資金,如此循環下去,可以使得美聯儲在短期內迅速籌集累計幾萬億、十幾萬億乃至幾十萬億美元的救市資金,而不用擔心通貨膨脹的發生,也不用擔心美元匯率的波動導致世界經濟的動蕩發生。當然以此相對應的是美國政府的價值貨幣會越來越多,這相當于美國政府的負債越來越多,但是在經濟危機面前別無選擇,等經濟復蘇以后,美國再用稅收或出口順差的形式贖回以前發行的價值貨幣以減輕國民的負擔。
復合信用貨幣機制是最終建立世界統一貨幣的必經之路。按照貨幣存在的形式分類有流通貨幣和存量貨幣,首先能夠實現世界貨幣單位統一的是存量貨幣,即在復合信用貨幣機制下價值貨幣單位可以預先在世界范圍內統一,當價值貨幣與黃金直接掛鉤時,它便擁有世界統一單位——盎司;當價值貨幣與一攬子特定數量的商品掛鉤時,它同樣擁有世界統一單位——價值因子。實現貨幣單位在世界范圍內的統一的價值貨幣就是未來世界統一貨幣的雛形。其次隨著世界不同地區之間的融合程度加深,不同名義形式的流通貨幣會實現逐步的統一,例如歐元的形成,未來人民幣、日元和韓元可能會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亞元。再次當世界上所有國家的財政、稅收、貨幣等政策實現統一協調時,或者世界上所有國家的財政、稅收、貨幣等政策都交由唯一的機構實施時,世界上所有的不同形式的流通貨幣將統一為共同的世界元,最后當未來世界進入指令性計劃配置資源階段(市場經濟配置資源的方式被淘汰,那個時候擁有單獨產權形式的企業將會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個相互銜接的生產車間鏈條,人們只要在電腦中輸入事先計算好的最佳技術參數,再直接按一下執行按鈕,所有的最終產品就會自動生產出來,這些產品也會按照事先確定好的分配方案直接分配給不同的社會群體,國家的稅收、財政、貨幣政策功能消失),由于分配計劃可以事先確定,流通貨幣此時變得多余,因此作為世界統一形式的流通貨幣世界元將會消失,價值貨幣將成為世界唯一的統一貨幣。
3、復合信用貨幣機制下價值貨幣單位及其價格的確定問題探討
價值貨幣的單位取決于其直接掛鉤的商品的實物單位,因此價值貨幣的單位一定是商品的實物單位。如果價值貨幣直接與黃金掛鉤,那么價值貨幣的單位就和黃金的單位一樣,都是盎司;如果價值貨幣直接與石油掛鉤,那么價值貨幣的單位就和石油的單位一樣,都是桶;如果價值貨幣直接與糧食掛鉤,那么價值貨幣的單位就和糧食的單位一樣,都是噸。價值貨幣價格即單位價值貨幣能兌換到的流通貨幣的數量和與它直接掛鉤的商品的價格是等同的,1盎司價值貨幣價格始終等同于1盎司黃金的價格,1桶價值貨幣價格始終等同于1桶石油的價格,1噸價值貨幣價格始終等同于1噸糧食的價格。
當價值貨幣只與一種商品直接掛鉤時,其單位非常好確定,即就是該掛鉤商品的實物單位,價值貨幣價格也很好確定,即就是該掛鉤商品的實物單位價格。現在的問題是,如果價值貨幣與一攬子不同種類的商品直接掛鉤,其單位及其價格如何確定?例如價值貨幣同時實現與黃金、石油和糧食掛鉤,其單位及其價格該如何確定?當價值貨幣同時實現與黃金、石油和糧食掛鉤時,我們可以重新創建一個新的名義單位,這沒有什么難度,難度就在于單位價值貨幣價格的確定。從純技術的角度看,只要確定了黃金、石油和糧食三種商品的權重關系,或者說只要確定了黃金、石油和糧食三種商品的數量比例關系,單位價值貨幣價格就可以確定了。
假設黃金、石油和糧食三種商品的權重關系被事先確定為1盎司黃金:2000桶石油:3噸糧食,假設當前上述三種商品的價格分別為800美元、1200美元和1000美元,總價格為3000美元,也就是說1盎司黃金:2000桶石油:3噸糧食的商品集合的總價格為3000美元。現在我們賦予價值貨幣單位的名稱為資源因子,指定與1盎司黃金:2000桶石油:3噸糧食的商品集合的直接掛鉤的價值貨幣的名義單位數為3000資源因子數(起初價值貨幣的名義單位數可以隨意指定,但是一經確定,今后就不能隨意更改,否則就會影響以后的價值貨幣價格的計量),此時單位價值貨幣價格為1美元即1資源因子數的價格是1美元。當我們持有1資源因子的價值貨幣時,就意味著持有了三千分之一的1盎司黃金:2000桶石油:3噸糧食的商品集合,也就是說3000資源因子數的價值貨幣直接與1盎司黃金:2000桶石油:3噸糧食的商品集合掛鉤,無論黃金、石油和糧食的物價如何變動,單位價值貨幣的購買力即能夠購買到的上述一定數量組合的黃金、石油和糧食的數量仍然不變。假設發生通貨膨脹,1盎司黃金:2000桶石油:3噸糧食三種商品的價格假設分別上漲為1600美元、2400美元和2000美元,總價格為6000美元,也就是說1盎司黃金:2000桶石油:3噸糧食的商品集合的總價格為6000美元。由于1資源因子實現了與三千分之一的1盎司黃金:2000桶石油:3噸糧食的商品集合直接掛鉤,因此此時1資源因子的價值貨幣價格也上漲為2美元。再假設由于技術原因、市場投機原因、國家財政稅收貨幣等原因使得1盎司黃金:2000桶石油:3噸糧食三種商品的價格假設分別為1000美元、1000美元和1000美元,上述三種商品有的上漲,有的下跌,有的保持不變,但是由于1資源因子實現了與三千分之一的1盎司黃金:2000桶石油:3噸糧食的商品集合直接掛鉤,因此,無論國家采取什么樣的財政、稅收貨幣政策,也無論什么樣的市場和技術因素,單位價值貨幣的實際購買力仍然不會改變。
現在我們把價值貨幣掛鉤的對象擴展成為一個國家、地區、家庭甚至個人的最終消費品集合。所謂最終消費品集合是指在一定時期內如一年內一個國家、地區、家庭甚至個人消費的最終產品的種類和數量集合。以家庭為例,一年內一個家庭需要消費的產品種類包括吃、穿、住、用、行和娛樂等等,其中涉及到幾十種乃至成百上千種的消費品,這些消費品又包括低值易耗品和耐用品,對于耐用品而言,我們可以用它的實際價格除以其預期使用年限來計算出一年的實際產品價格,對于使用年限不滿一年的低值易耗品而言,我們可以其一年的實際消耗量來計算其實際產品價格。當一個家庭的消費集合確定以后,各種商品的種類和數量的對比關系也就確定了,接下來就可以實現它和價值貨幣的直接掛鉤了,就如同上述實現價值貨幣同黃金、石油和糧食直接掛鉤一樣。與之相對應的價值貨幣單位我們稱為勞動因子,勞動因子的名義價格的確定過程同上述資源因子的名義價格確定過程是一樣的,這里不再贅述。同樣道理,無論國家采取什么樣的財政、稅收貨幣政策,也無論什么樣的市場和技術因素,勞動因子的實際購買力仍然不會改變。此時市場上任何一種商品都同時可以用流通貨幣和價值貨幣進行計量,前者表現為貨幣價格,后者表現為我們熟知的商品的價值量(單位是勞動因子)。當商品用流通貨幣計量時,其價格隨著諸如國家財政、稅收、貨幣以及其他影響分配的因素的改變而改變,但是當商品用勞動因子來衡量時,其價值量將不受任何的國家財政、稅收、貨幣以及其他影響分配的因素影響,它所代表的實際購買力不會發生任何的改變。
為什么價值貨幣最終選擇和家庭消費集合掛鉤而不直接和少數資源性產品掛鉤呢?原因有三:首先,市場上少數資源性產品容易被少數資金操縱,由于和價值貨幣直接掛鉤,一旦它們被操縱以后,就相當于數量龐大的價值貨幣被少數資金操縱,后果不堪設想;其次,價值貨幣相對應的是人們的儲蓄,人們的儲蓄早晚會轉變成為消費,也就是說人們早晚要用價值貨幣獲取相應的最終消費品而不是資源性產品;最后,按照本書后面提出的商品的勞動還原理論,一切資源性產品都只是構成最終產品的原材料,所有商品都是勞動創造出來的,因此把價值貨幣同最終消費品集合掛鉤比同少數資源性產品掛鉤要合理得多。
在結束本篇之前,必須要說明的是,筆者通過提出流量貨幣和存量貨幣相關理論,提出價值貨幣概念,為確定價值貨幣單位及其名義價格,分別從價值貨幣與單一商品(黃金)、與一組資源商品(黃金、石油和糧食)到與最終消費品集合掛鉤的角度,從技術上論證了勞動因子作為價值貨幣單位是完全可行的,也論證了以勞動因子為單位的價值貨幣具有不變的購買力。然而,上述過程僅僅是從技術上進行論證,為體現完美,我們還必須扎扎實實從理論上論證價值貨幣單位及其名義價格的成立,即我們必須從理論上論證所有商品的價值量可以用勞動因子來衡量,用勞動因子來衡量的商品價值量擁有不變的購買力。下一篇的勞動交換價值論、勞動因子論、貨幣理論以及商品和資本的勞動還原理論將完全從理論的角度來論證價值貨幣是存在的,從而進一步為復合信用貨幣機制提供堅實的理論基礎。
4、世界統一貨幣的建立
當全世界范圍內的價值貨幣實現統一時,這時候的價值貨幣就是名副其實的世界統一貨幣。全世界范圍內的價值貨幣實現統一意味著價值貨幣的單位要統一,而且與價值貨幣直接掛鉤的一攬子商品要相同。以中國和美國為例,要實現中國和美國的價值貨幣的統一,就必須在中國和美國分別找出相同標準的家庭消費集合,這相對來說比較困難,因為家庭消費集合因國家不同而相異,例如美國生產的一輛汽車應該對應中國生產的哪一輛汽車才算是屬于同一標準呢?因此要在世界各國分別選出同一標準的家庭消費集合顯得不太現實的。
如果價值貨幣不與家庭消費集合掛鉤而是與一攬子資源商品掛鉤的話,上述問題的確可以得到有效解決,因為一攬子資源商品在全世界沒有明顯的差別,例如黃金、石油、金屬、礦產等對世界各國來說并沒有太大的差別,從理論上是可以直接與價值貨幣掛鉤,從而實現世界各國價值貨幣的大統一。然而,價值貨幣與資源產品掛鉤本身并不科學合理,就資源來說,由于它們是大自然的恩賜,不需要耗費人工勞動,其本身并沒有價值,但是它們有貨幣價格,因為其所有者要參與社會總產品的分配,要獲得相應的租金,因此與資源掛鉤的不能稱為價值貨幣,確切的說,與一攬子資源商品掛鉤的貨幣應該被稱為租金貨幣。更何況少數幾種資源產品容易被資金操縱,結果與它們直接掛鉤的價值貨幣也容易被操縱,這樣反而會引發經濟劇烈的震蕩。
由于上述使用的方法都是直接法,現在我們來考慮直接法和市場間接法相結合的情況。如果我們選取一個國家的家庭消費集合作為一個標準,這個國家的價值貨幣直接與這個標準家庭消費集合掛鉤,此時我們采用的是直接法。以美國為例,以美國的一個家庭消費集合為標準定義價值貨幣單位,我們假設1單位價值貨幣=X(a1x1,a2x2…anxn),其中a為最終消費品的數量,x為最終消費品的種類。我們要定期追蹤和發布X(a1x1,a2x2…anxn)的總貨幣價格(為追求精確,計算某一最終消費品價格時可以考慮計算其綜合價格,例如對于汽車,可以就好幾種品牌的汽車計算一個綜合價格),只有這樣才能時刻確定單位價值貨幣價格,這就是直接法,X(a1x1,a2x2…anxn)也可以稱為價值貨幣的“現貨市場”。同時,美國也可以成立一個“期貨市場”,即可以成立一個價值貨幣交易市場,在這個市場,人們可以自由的購買和兌換價值貨幣。價值貨幣期貨市場與各種商品期貨市場本質上不同,價值貨幣是信用貨幣,可以無限發放,而商品期貨市場有商品合約的限制,它要受到現貨市場的限制,不能無限擴大。
對世界其他國家來說,就只能采用市場間接法了,即仿照美國成立一個“期貨市場”,它們的期貨產品相同,都是X(a1x1,a2x2…anxn),但是購買價值貨幣和兌換價值貨幣的不再是美元,而是本國的流通貨幣。由于價值貨幣在世界是統一的,此時按照購買力平價理論:絕對購買力平價是指本國貨幣與外國貨幣之間的均衡匯率等于本國與外國貨幣購買力或物價水平之間的比率。
公式表示:Ra=Pa/Pb或Pa=Pb×Ra
Ra:代表本國貨幣兌換外國貨幣的匯率
Pa:代表本國物價指數
Pb:代表外國物價指數
它說明的是在某一時點上匯率的決定,決定的主要因素即為貨幣購買力或物價水平。
美國價值貨幣期貨市場和其他國家價值貨幣期貨市場保持如下嚴格的計算關系:Ra=Pa/Pb或Pa=Pb×Ra,其中Ra:代表美元兌換其他國家貨幣的匯率,Pa:代表美國價值貨幣美元價格,Pb:代表其他國家價值貨幣的本幣價格。如果各國之間的貨幣匯率是有效的,那么各國之間的價值貨幣期貨市場也是有效的。這樣一來,世界統一貨幣機制就建立起來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he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