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學習列寧《怎么辦?》
作者:澤 星
1895年恩格斯逝世后,第二國際中最有影響的德國社會民主黨內右傾機會主義不斷增長,逐步發展成為以伯恩施坦為代表的系統的修正主義。在資本主義發展為帝國主義的歷史轉變時期,伯恩施坦提出了全面修正馬克思主義路線和策略的投降主義路線,作為這一機會主義路線的實踐,首先是1898年米勒蘭參加資產階級內閣的事件。這兩件事情合并構成了國際機會主義反動思潮發展的高峰,第二國際逐漸進入了修正主義占統治地位時期,導致第二國際破產。這個時期,以列寧為首的俄國馬克思主義者積極開展了反對第二國際修正主義的斗爭,并在俄國建立新型無產階級政黨。
1901年底到1902年初,列寧寫出了名著《怎么辦?》一書。《怎么辦?》一書,不僅系統地批判了伯恩施坦主義,總結了全俄政治報《火星報》創刊兩年來的策略觀點和組織觀點,而且也提出了很多俄國革命的全面而具體的計劃。所以列寧給這本書確定的副標題又叫“我們運動中的迫切問題”!
“以古為鑒,昭示未來”,也即所謂“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一百多年過去了,我們面臨的的迫切問題是否已經根本不同于過去了呢?最近重讀列寧的《怎么辦?》,認真檢討我們的所思所為,感受很深。為有助于準確認識我們面臨的形勢機和任務,解決“怎么辦”的問題,從而建立起對未來的信心,特摘錄《怎么辦?》部分內容與有興趣的同志共享。簡短的心得放在【】里(摘錄的黑體字是列寧加的)。
----------------------------------------
社會民主黨應當從主張社會革命的政黨,變成主張社會改良的民主黨。伯恩施坦提出了一大套頗為頭頭是道的“新”論據和“新”理由,來為這個政治要求辯護。他否認有可能科學地論證社會主義和根據唯物史觀證明社會主義的必要性和必然性;他否認大眾日益貧困、日益無產階級化以及資本主義矛盾日益尖銳化的事實;他宣布“最終目的”這個概念根本不能成立,并絕對否定無產階級專政的思想;他否認自由主義和社會主義在原則上的對立;他否認階級斗爭的理論,認為這個理論好象不適用于按照多數人的意志進行管理的真正民主的社會,等等。
于是,人們在要求由革命的社會民主運動堅決轉向資產階級的社會改良運動的時候,也同樣堅決地轉向用資產階級觀點來批評馬克思主義的一切基本思想。既然很久以來,無論在政治講臺上或在大學講壇上,無論在很多小冊子中或在許多學術著作里,都已經進行了這種對于馬克思主義的批評;既然幾十年來,一切出身于有教養的階級的青年,都有系統地受到了這種批評的教育;所以社會民主黨中的“新的批評”派一出世就非常完備,好象密納發從丘必特腦袋里鉆出來一樣,這是毫不奇怪的。這個派別,按其內容來說,并不需要什么發展和形成:它是直接從資產階級的刊物上搬到社會主義的刊物上來的。
列寧:《怎么辦?》,《列寧選集》第1卷第225頁
只要不是故意閉起眼睛,就不會看不到,社會主義運動中的新的“批評”派無非是機會主義的一個新的變種。假使判斷人們的時候,不是看他們自己給自己穿上的漂亮服裝,不是看他們自己給自己取的響亮名字,而是看他們的行為怎樣,看他們在實際上宣傳的是什么,那就可以明白,“批評自由”就是機會主義派在社會民主黨內的自由,就是把社會民主黨變為主張改良的民主政黨的自由,就是把資產階級思想和資產階級成分灌輸到社會主義運動中來的自由。
自由是個偉大的字眼,但是人們曾經在工業自由的旗幟下進行最富有搶掠性的戰爭,在勞動自由的旗幟下掠奪勞動者。現在所使用的“批評自由”一詞,也含有同樣虛偽的內容。假如人們真正確信自己把科學向前推進了,那他們就不會要求新觀點同舊觀點并列的自由,而會要求用新觀點代替舊觀點了。而現在高喊“批評自由萬歲!”這太象那個關于空桶的寓言了。
列寧:《怎么辦?》,《列寧選集》第1卷第226—227頁
在運用這個“批評自由”時所立刻表現出來的不但是缺乏任何批評,而且根本缺乏任何獨立的判斷。……這不是什么批評自由,而是奴隸式的……甚至更壞,是猴子式的模仿!現代國際機會主義的同一的社會和政治內容,依各國的民族特點而表現為各種不同的形態。在某一個國家里,一批機會主義者早已獨樹一幟;在另一個國家里,機會主義者忽視理論,而在實際上實行著激進社會黨人的政策;在第三個國家里,革命政黨的一些黨員投奔到機會主義營壘中去,他們不是進行維護原則和維護新的策略的公開斗爭,而是采取漸漸地、悄悄地、可以說是不受處分地敗壞自己的黨的辦法,來竭力達到自己的目的;在第四個國家里,同是這種倒戈分子,在黑暗的政治奴役之下,在“合法”活動和“不合法”活動的相互關系非常特殊的情況下,運用著同樣的方法等等。說什么批評自由和伯恩施坦主義自由是俄國社會民主黨人統一起來的條件,卻不分析俄國伯恩施坦主義究竟表現在什么地方和產生了怎樣特殊的結果,——這就等于是,說了話是為的什么也不說。
列寧:《怎么辦?》,《列寧選集》第1卷第232頁
這種聯盟的必要條件,就是必須使社會主義者完全有可能向工人階級揭示工人階級利益同資產階級利益的敵對的對立性。現在大多數合法馬克思主義者紛紛向往的伯恩施坦主義和“批評”派,卻剝奪這種可能性,腐蝕社會主義的意識,把馬克思主義庸俗化,宣傳社會矛盾緩和論,……把工人運動和階級斗爭縮小為狹隘的工聯主義運動,縮小為要求逐漸實行細小的改良的“現實主義的”斗爭。這同資產階級民主派否認社會主義的獨立自主權,因而也就是否認它的生存權,是完全一樣的;這在實踐上就是想把剛剛開始的工人運動變成自由派的尾巴。
列寧:《怎么辦?》,《列寧選集》第1卷第235頁
【在《怎么辦?》一書中,列寧首先揭穿了修正主義者所謂“反對教條主義”和“批評自由”口號的反動實質。
“反對教條主義”和“批評自由”是國際修正主義慣用的反對馬克思主義的手法和口號。修正主義的鼻祖伯恩施坦就是在這種口號下,展開了對馬克思主義的猖狂攻擊。列寧指出,伯恩施坦主義者盡管高呼要發展馬克思恩格斯的學說,但他們并沒有也不可能把馬克思主義向前推進一步,也沒教導無產階級任何新的斗爭方法。修正主義者只是抓住一些零零碎碎的反動的落后的理論來愚弄無產階級。修正主義者所散布的“批評自由”,無非是企圖用資產階級觀點來篡改馬克思主義。“批評自由”是以“反對教條主義”為借口,其真實目的是要拋棄任何嚴整的革命理論。
修正主義者對馬克思主義的惡意“批評”,是與他們由社會主義運動轉向資產階級改良主義運動相輔相成的,并且歸根結底是其改良主義路線服務的。
列寧認為,馬克思主義者反對修正主義的“批評”,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絕不等于是“教條主義”。恰恰相反,一切真正的馬克思主義從來都把理論與實際的結合奉為信守不渝的原則。】
所謂反對思想僵化等等的響亮詞句,只不過是用來掩飾人們在理論思想發展方面的冷淡和無能。俄國社會民主黨人的例子非常明顯地說明了全歐洲的普遍現象(這是德國馬克思主義者也早已指出了的現象):赫赫有名的批評自由,并不是以一種理論來代替另一種理論,而是自由地拋棄任何完整的和周密的理論,是折衷態度和無原則性。凡是稍微了解我國運動的實際情況的人,都不能不看到,隨著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理論水平有了某種程度的降低。有不少理論修養很差甚至毫無理論修養的人,由于看見運動有實際意義和實際成效而加入了運動。由此可見,《工人事業》雜志得意洋洋地提出馬克思的一句名言——“一步實際運動比一打綱領更重要”,是多么不合時宜。在理論混亂的時代來重復這句話,就同在人家送葬時高喊“恭喜恭喜!”一樣。而且上面所引的馬克思的這句話,是從他論述哥達綱領的那封信里摘引來的,馬克思就在那封信里嚴厲地斥責了人們在說明原則時所抱的折衷態度。馬克思寫信給黨的領袖們說,如果需要聯合,那末為了達到運動的實際目的,可以締結條約,但是決不能拿原則來做交易,決不要作理論上的“讓步”。馬克思的意思就是這樣。而我們這里卻有人假借馬克思的名義,來竭力減弱理論的意義!
沒有革命的理論,就不會有革命的運動。在醉心于最狹隘的實際活動的偏向同機會主義的時髦宣傳密切融合的情況下,必須始終堅持這種思想。……現在我們只想指出一點,就是只有以先進理論為指南的黨,才能實現先進戰士的作用。
列寧:《怎么辦?》,《列寧選集》第1卷第241—242頁
對工人運動自發性的任何崇拜和對“自覺成分”的作用即社會民主黨的作用的任何輕視,完全不管輕視者自己愿意與否,都是加強資產階級思想體系對于工人的影響。所有那些說什么“夸大思想的作用”,什么夸大自覺成分的作用等等的人,都以為工人只要能夠“從領導者手里奪回自己的命運”,純粹的工人運動本身就能夠創造出而且一定會創造出一種獨立的思想體系。但這是極大的錯誤。
列寧:《怎么辦?》,《列寧選集》第1卷第254頁
既然工人群眾自己決不能在他們運動進程中創造出獨立的思想體系①,那末問題只能是這樣:或者是資產階級的思想體系,或者是社會主義的思想體系。這里中間的東西是沒有的(因為人類沒有創造過任何“第三種”思想體系,而且一般說來,在為階級矛盾所分裂的社會中,任何時候也不能有非階級的或超階級的思想體系)。因此,對于社會主義思想體系的任何輕視和任何脫離,都意味著資產階級思想體系的加強。人們談論什么自發性,但工人運動的自發的發展,就恰恰是使它受資產階級思想體系的支配,恰恰是按照《信條》綱領進行,因為自發的工人運動也就是工聯主義的運動,也就是純粹工會的運動,而工聯主義正是意味著工人受資產階級的思想奴役。因此,我們社會民主黨的任務就是要反對自發性,就是要使工人運動脫離這種投到資產階級羽翼下去的工聯主義的自發趨向,而把它吸引到革命的社會民主黨的羽翼下來。
──────────────────────────
① 這當然不是說工人不參加這一創造工作。但他們不是以工人的身分來參加,而是以社會主義理論家的身分、以蒲魯東和魏特林一類人的身分來參加的,換句話說,只有當他們能或多或少地掌握他們那個時代的知識并把它向前推進的時候,他們才能或多或少地參加這一創造工作。為了使工人能更多地做到這一點,就必須盡量設法提高一般工人的覺悟水平,使他們不要自限于被故意縮小了的“工人讀物”范圍內,而要學習多多理解一般讀物。更正確些說,不是“自限于”,而是被限于,因為工人自己是閱讀并且也愿意去閱讀那些為知識分子寫的讀物的,而只是某些(惡劣的)知識分子,才認為“對于工人”只要講講有關工廠制度的情形,反復地咀嚼一些大家早已知道的東西就夠了。——作者
列寧:《怎么辦?》,《列寧選集》第1卷第256頁
資產階級思想體系的淵源比社會主義思想體系久遠得多,它經過了更加全面的加工,它擁有的傳播工具也多得不能相比①。所以某一個國家中的社會主義運動越是年輕,也就必須越加積極地反對一切鞏固非社會主義思想體系的企圖,也就必須越加堅決地警告工人,叫他們不要聽信那些大喊大叫反對“夸大自覺成分”等等的惡劣的勸告者的話。經濟主義者的來信的作者們和《工人事業》雜志異口同聲地攻擊運動在幼年時期所特有的那種不肯容忍的態度。我們回答說:不錯,我們的運動確實還處在幼年狀態,而為了趕快成長起來,它正應當感染上不肯容忍的精神,以對待那些用崇拜自發性的態度來阻礙運動發展的人。硬把自己裝成一個早已經歷過斗爭中的一切重大變故的老頭子,這是再可笑,再有害不過的了!
─────────────────────────────
① 人們常常說:工人階級自發地傾向于社會主義。在下述意義上說,這是完全正確的,就是社會主義理論比其他一切理論都更深刻更正確地確定工人階級受苦受難的原因,因此工人也就很容易領會這個理論,只要這個理論本身不屈服于自發性,只要它使自發性受它支配。通常這是不言而喻的,可是《工人事業》雜志恰恰忘記和曲解了這個不言而喻的道理。工人階級自發地傾向于社會主義,然而最流行的(而且時時刻刻以各種形式復活起來的)資產階級思想體系,卻自發地而又最厲害地迫使工人接受它。——作者
列寧:《怎么辦?》,《列寧選集》第1卷第258頁
總之,我們已經確實知道,俄國社會民主黨內的“新派別”的基本錯誤就在于崇拜自發性,就在于不了解群眾的自發性要求我們社會民主黨人表現巨大的自覺性。群眾的自發高潮越增長,運動越擴大,對于社會民主黨在理論、政治和組織工作方面表現巨大的自覺性的要求也就越會無比迅速地增長起來。
俄國群眾的自發高潮來得非常迅速(而且現在仍是這樣迅速地發展著),而社會民主黨的青年們對于完成這些巨大任務卻沒有準備。這種沒有準備的狀況是我們大家的不幸,是全體俄國社會民主黨人的不幸。群眾的高潮在繼續不斷地、前后相承地增長和擴大起來,不僅沒有在它開始發生的地方停止,而且席卷了新的地區和新的居民階層(青年學生、一般知識分子、甚至農民中間的風潮,都在工人運動的影響下活躍起來了)。但是革命家無論在自己的“理論”或自己的活動中,都落后于這個高潮,沒有建立起一種連續不斷的、前后相承的、能夠領導全部運動的組織。
列寧:《怎么辦?》,《列寧選集》第1卷第268頁
任何崇拜群眾運動的自發性的行為,任何把社會民主主義政治降低為工聯主義政治的行為,都是為使工人運動變為資產階級民主派的工具準備基礎。自發的工人運動本身只能造成(而且必然造成)工聯主義,而工人階級的工聯主義政治也就是工人階級的資產階級政治。
列寧:《怎么辦?》,《列寧選集》第1卷第308頁
【列寧批判了經濟派的自發論,闡明了革命理論對于工人運動和黨的建設的重大意義。他指出經濟派的錯誤是全面的、系統的。它在思想上,政治上、策略上以及組織上都篡改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以致列寧認為僅用“經濟主義”一語并不能概括經濟派的全部內容。列寧強調指出經濟派的根本錯誤就在于崇拜自發,不了解革命理論、覺悟性的重大意義。
歷史已經表明,科學社會主義不可能產生于自發的工人運動之中,它只有在深湛的科學基礎之上才能被創造出來。在資本主義條件下,由于無產階級所處的地位使他們沒有時間和精力從事這種創造。列寧明確指出:“各國的歷史都證明:工人階級單靠自己本身的力量,只能形成工聯主義的意識,即必須結成工會、必須同廠主斗爭、必須向政府爭取頒布工人所必要的某些法律等等的信念。而社會主義學說則是由有產階級的有教養的人即知識分子創造的哲學、歷史和經濟的理論中成長起來的,現代科學社會主義的創始人馬克思和恩格斯本人.按他們的社會地位來說,也是資產階級的知識分子。”】
把政治鼓動擴大到必要程度的基本條件之一,就是組織全面的政治揭露工作。不進行這樣的揭露工作,就不能培養群眾的政治意識和革命積極性。因此,這種工作是整個國際社會民主主義運動的最重要的職能之一,因為就是政治自由也絲毫不會取消這種揭露工作,而只會稍微把這種工作的方向改變一下。例如,德國黨正因為它毫不松懈地努力于政治揭露運動,才特別鞏固了自己的地位,擴大了自己的影響。當工人還沒有學會對所有一切(不管是涉及哪一個階級的)專橫和壓迫、暴力和黑暗現象有所反應(并且是用社會民主黨的觀點,而不是用其他什么觀點來反應)時,工人階級的意識是不能成為真正的政治意識的。當工人還沒有根據各種具體而且確實現實的(當前的)政治事實和事件學會觀察現社會中其他各個階級在其思想、精神和政治生活中的一切表現時,當工人還沒有學會在實踐中用唯物主義觀點來分析和估計一切階級、階層和集團的活動和生活中一切方面的表現時,工人群眾的意識是不能成為真正的階級意識的。誰把工人階級的注意、觀察力和意識完全或者哪怕是主要集中在工人階級自己身上,他就不是社會民主主義者,因為工人階級的自我認識是與那種不僅是理論上的……更確切些說:與其說是理論上的,不如說是根據政治生活經驗形成的對于現代社會一切階級相互關系的十分明確的認識密切聯系著的。所以,我們的經濟主義者所謂經濟斗爭是吸引群眾參加政治運動的最普遍適用的手段的這種宣傳,按其實際意義來說,是極其有害而且極端反動的。工人要想成為社會民主主義者,就應當明確認識地主和神甫、顯宦和農民、學生和游民的經濟本性及其社會政治面貌,就應當知道他們的強處和弱點,就應當理解每個階級和每個階層用來掩飾它自私的企圖和真正的“心意”的流行詞句和各種詭辯,就應當懂得哪些制度和法律反映著和如何反映著這些或那些人的利益。而這種“明確的認識”無論從哪一本書里也學不到,只有根據具體的情況,只有把現在在我們周圍發生的,大家都按自己的方式談論著或者只是私下談論著的,表現于某些事件、某些數目字、某些法庭判決詞等等之中的一切情形都就地立刻揭露出來,才能使人們獲得這種認識。這種全面的政治揭露工作,是培養群眾革命積極性的必要條件和基本條件。
列寧:《怎么辦?》,《列寧選集》第1卷第284—285頁
階級政治意識只能從外面灌輸給工人,即只能從經濟斗爭范圍外面,從工人同廠主的關系范圍外面灌輸給工人。只有從一切階級和階層同國家和政府的關系方面,只有從一切階級的相互關系方面,才能汲取到這種知識。所以我們對于為了給工人灌輸政治知識應當怎么辦這個問題,決不能只是提出往往可以使實際工作者——尤其是那些傾向于經濟主義的實際工作者——滿意的那種回答,即所謂“到工人中去”。社會民主黨人為了向工人灌輸政治知識,就應當到居民的一切階級中去,應當把自己的隊伍分派到各方面去。
列寧:《怎么辦?》,《列寧選集》第1卷第293頁
我們應當始終堅持說:這還不是社會民主主義,理想的社會民主黨人不應當是工聯會的書記而應當是人民的代言人,他們要善于對所有一切專橫與壓迫的現象有所反應,不管這種現象發生在什么地方,涉及哪一個階層或哪一個階級;他們要善于把所有這些現象綜合成為一幅警察橫暴和資本主義剝削的圖畫;他們要善手利用一切瑣碎的小事來向大家說明自己的社會主義信念和自己的民主主義要求,向大家解釋無產階級解放斗爭的世界歷史意義。
列寧:《怎么辦?》,《列寧選集》第1卷第294頁
當我們說到現在大多數工人運動領袖缺乏修養時,我們也不能不提到這方面的修養問題,因為這也是同“與無產階級斗爭保持密切的有機聯系”的“經濟主義”見解相聯系的。但主要的任務當然是要在一切人民階層中間進行宣傳鼓動。西歐社會民主黨人容易執行這種任務,因為那里有各種群眾集會,凡是愿意參加的人都可以參加,那里有議會,社會民主黨人可以利用它在一切階級的代表面前講話。我國既沒有什么議會,又沒有什么集會自由,——但我們還是善于把那些愿意聽社會民主黨人講話的工人召集來開會。我們也應當善于把一切階級中間凡是愿意聽民主主義者講話的人都召集來開會。因為誰在實際上忘記“共產黨人支持一切革命運動”,忘記我們因此也就應當向全體人民說明和強調一般民主任務,而一分鐘也不隱瞞自己的社會主義信念,——誰忘記這一點,他就不是社會民主黨人。誰在實際上忘記社會民主黨人在提出、加劇和解決任何一般民主問題方面,自己有責任走在大家前頭,他就不是社會民主黨人。
列寧:《怎么辦?》,《列寧選集》第1卷第296—297頁
要知道,只是自稱為“先鋒隊”,自稱為先進部隊是不夠的,——還要做得使其余一切部隊都能看到并且不能不承認我們確實是走在前面。所以,我們要問問讀者:難道其余各個“部隊”中的人物都是些傻瓜,居然是單憑我們空口說白話就會相信我們是“先鋒隊”嗎?
列寧:《怎么辦?》,《列寧選集》第1卷第297頁
【列寧在這里認為,馬克思主義者完全意識到革命理論對工人運動的巨大意義,因而特別強調社會主義與工人運動相結合的原則。當科學主義一旦同工人運動相結合,“工人的階級斗爭就成了無產階級爭取自身解放、擺脫有產階級剝削的自覺斗爭,而社會主義工人運動的高級形式——獨立的社會民主主義工人政黨也就產生了。馬克思和恩格斯的主要功績,就是引導社會主義同工人運動結合起來:他們創立的革命理論,闡明了這種結合的必要性,指出了社會主義者的任務就是組織無產階級的階級斗爭。”(列寧:《俄國社會民主黨中的倒退傾向》,《列寧全集》第4卷第225頁)
黨是工人運動自發過程的自覺表現者,是工人運動中的覺悟成分。這就要求黨不能象經濟派那樣,只滿足于尾巴主義者的地位,而應不斷提高自己的覺悟性,真正起先鋒隊的作用。因此,列寧一再教導革命政黨必須對理論工作給予足夠的重視。而且,也特別強調理論運用于實踐,即與工人運動相結合的必要,并具體提出了如何結合的一些方法。】
從經濟利益起決定作用的原理中,決不應當做出經濟斗爭(即工會的斗爭)有首要意義的結論,因為一般說來,最重要的、“有決定作用的”階級利益只能用根本的政治改造來滿足,例如,無產階級的基本經濟利益只能經過用無產階級專政代替資產階級專政的政治革命來滿足。
列寧:《怎么辦?》,《列寧選集》第1卷第262頁注
社會民主黨領導工人階級斗爭不僅是要爭取出賣勞動力的有利條件,而且是要消滅迫使窮人賣身給富人的社會制度。社會民主黨并不是在工人階級同僅僅某一部分企業主的關系上代表工人階級,而是在工人階級同現代社會的各個階級,同國家這個有組織的政治力量的關系上,代表工人階級。由此可見,社會民主黨人不但不能以經濟斗爭為限,而且不能容許把組織經濟方面的揭露工作當做他們的主要活動。我們應當積極從政治上教育工人階級, 發展工人階級的政治意識。
列寧:《怎么辦?》,《列寧選集》第1卷第272頁
(經濟派)所謂“賦予經濟斗爭本身以政治性質”這句漂亮話,聽起來雖然“極端”深奧,“極端”革命,其實只是掩蓋著那種力求把社會民主主義政治降低為工聯主義政治的傳統傾向!……其實,“賦予經濟斗爭本身以政治性質”這句話不過是意味著爭取經濟改良而已。
列寧:《怎么辦?》,《列寧選集》第1卷第276頁
革命的社會民主黨過去和現在都把爭取改良的斗爭包括到自己的活動范圍之內。但是它利用“經濟”鼓動,并不僅僅是為了要求政府實行種種措施,而且是(并且首先是)要求政府不再成為專制政府。此外,革命的社會民主黨認為它不僅應當根據經濟斗爭,而且應當根據社會政治生活方面的一切現象來向政府提出這個要求。總之,革命的社會民主黨使爭取改良的局部斗爭服從于爭取自由和爭取社會主義的整個革命斗爭。
列寧:《怎么辦?》,《列寧選集》第1卷第277頁
我們運動的階級性質就表現在這種全民的揭露工作正是由我們社會民主黨人來組織的,就表現在進行鼓動時所提出的一切問題始終都要以社會民主主義的精神來加以說明,而決不寬容任何有意或無意地曲解馬克思主義的現象;就表現在進行這種全面的政治鼓動的黨把下述的各種活動結合成為一個不可分的整體:代表全民攻擊政府,用革命精神教育無產階級并保持無產階級的政治獨立性,領導工人階級的經濟斗爭,并利用工人階級和剝削者之間自發產生的那些能把一批又一批無產階級群眾激發起來和吸引到我們的陣營中來的沖突!
列寧:《怎么辦?》,《列寧選集》第1卷第303頁
蠱惑人心的人就是工人階級的最壞的敵人。其所以最壞,是因為他們激發群眾的劣根性,因為不開展的工人不能識破這些以工人朋友的資格,有時甚至是真心以工人朋友的資格來講話的敵人。其所以最壞,是因為在目前這種混亂和動搖的時期,在我們運動的面貌剛剛形成的時期,最容易誘惑群眾的莫過于蠱惑人心的宣傳,它使群眾只有以后經過最苦痛的教訓才能覺悟到自己的錯誤。
列寧:《怎么辦?》,《列寧選集》第1卷第333頁
【為了徹底批判經濟派的改良主義路線,列寧還特別闡明了政治斗爭和經濟斗爭的關系,特別強調政治斗爭對社會民主黨人實踐活動的巨大意義。他指出,假如社會民主黨人只限于指導無產階級進行經濟斗爭,那就勢必會使無產階級脫離正在同沙皇專制制度進行斗爭的廣大人民群眾。反之,如果社會民主黨人不僅領導無產階級的經濟斗爭,而且進行廣泛的政治揭露工作,深入到各個階層中去,把各種對沙皇制度不滿的細水匯集成沖擊反動堡壘的洪流,這樣,無產階級及其政黨就不會孤立自己,而會成為群眾的領袖。】
我們的運動在政治上和組織上的基本缺點之一,就是我們還不會運用所有這些力量,還不會給所有的人以適當的工作。這些力量絕大多數都完全沒有機會“到工人中去”,所以根本就談不到什么會使力量離開我們的基本事業的危險。但是要供給工人真正的、全面的和生動的政治知識,就需要在一切地方,在一切社會階層中,在各種陣地上都有“自己的人”,都有社會民主黨人,以便了解我國全部國家機構的內幕。這樣的人不僅在宣傳鼓動方面需要,在組織方面尤其需要。
列寧:《怎么辦?》,《列寧選集》第1卷第300—301頁
經濟主義者在組織任務方面也象在政治任務方面一樣,總是從社會民主主義滑到工聯主義上去。社會民主黨的政治斗爭要比工人們對廠主和政府進行的經濟斗爭廣泛得多,復雜得多。同樣(并且因此),革命的社會民主黨的組織也一定要與進行這種斗爭的工人組織不同。第一,工人組織應當是職業的組織;第二,它應當是盡量廣泛的組織,第三,它應當是盡量少帶秘密性的組織。相反地,革命家的組織所應當包括的首先是并且主要是以革命活動為職業的人(所以我講革命家的組織時,是指社會民主黨人革命家而言)。既然這種組織的參加者都有這種共同的特征,那末,工人與知識分子之間的任何區別也就應當完全消除,更不必說他們各種不同的職業之間的區別了。……
在有政治自由的國家內,職業組織和政治組織之間的區別也象工聯和社會民主黨之間的區別一樣,是十分明顯的。當然,后者同前者的關系,在各個國家內不免要因歷史、法律以及其他種種條件不同而有所不同——這種關系的密切程度和復雜程度等等可能是各不相同的,但在自由國家內,工會組織和社會民主黨組織的混同是根本談不到的。
列寧:《怎么辦?》,《列寧選集》第1卷第323頁
行業工會如果不把一切只要有這種初步了解的人都聯合起來,如果不是一種很廣泛的組織,就不能達到行業工會的目的。這種組織越廣泛,我們對于它們的影響也就會越廣泛,而這種影響的發生不僅是由于經濟斗爭的“自發的”發展,并且是由于參加工會的社會主義者對他們的同事給以直接的和自覺的推動。
列寧:《怎么辦?》,《列寧選集》第1卷第325頁
由最可靠、最有經驗、經過最多的鍛煉的工人組成的一種人數不多的緊密團結的核心,它在各主要區域都有自己的代表,并且按照嚴格的秘密工作的種種規則同革命家組織發生聯系,——這樣的核心在群眾最廣泛的支持下,不必有任何確定的形式,也能充分執行工會組織所應當執行的一切職能,并且執行得正象社會民主黨所希望的那樣。只有采用這種方法,才能免于一切憲兵的破壞,而使社會民主主義的工會運動得到鞏固和發展。
列寧:《怎么辦?》,《列寧選集》第1卷第329—330頁
社會提拔出來的能夠“做事”的人材實在很多,但我們卻不善于盡量地利用他們。在這方面,我們運動的危急的過渡的狀態可以用兩句話來表示:沒有人,而人又很多。人很多,因為工人階級和越來越多的社會階層都一年比一年提拔出更多的心懷不滿、愿意反抗、決心盡力幫助反專制制度斗爭的人,而專制制度的令人難以忍受雖然還沒有為一切人所意識到,但已經為越來越多的群眾所日益尖銳地感覺到了。但同時又沒有人,因為沒有領導者,沒有政治領袖,沒有擅長于組織的人材來進有廣泛而且統一的、嚴整的工作,使每一份力量,即使是最微小的力量都得到運用。“革命組織的增長和發展”不僅落后于工人運動的增長,……并且落后于一切人民階層中的一般民主運動的增長。……革命工作的規模同運動的廣泛的自發基礎比較起來實在是太狹隘了,它受“對廠主和政府作經濟斗爭”這種可憐的理論的束縛實在是太厲害了。但是現在社會民主黨人中不僅做政治鼓動的人,而且那些做組織工作的人,也都應當“到居民的一切階級中去”。
列寧:《怎么辦?》,《列寧選集》第1卷第338頁
為了把這一切零星細小的事情統一起來,為了使運動本身不會因運動的職能的分散而分散,為了使執行細小的職能的人確信自己的工作是必要的和重要的(沒有這種信心,他就根本不會進行工作)——為了做到這一切,就需要有堅強的、由經過考驗的革命家組成的組織。……大家知道,在戰爭中最重要的是不僅要使自己的軍隊相信自己的力量強大,并且還要使敵人和一切中立分子也相信我們的力量強大;友好的中立有時可以決定全局。在有了這種建立在穩固的理論基礎上并且擁有社會民主黨人機關報的組織的情況下,就不必懼怕大量的卷入運動的“局外”人會把運動引入歧途了(……)。總而言之,專門化必須以集中化為前提,并且絕對需要有集中化。
列寧:《怎么辦?》,《列寧選集》第1卷第339—340頁
不僅一般說來革命家落后于群眾的自發高潮,甚至工人革命家也落后于工人群眾的自發高潮。這件事實甚至從“實踐”觀點上來看也十分清楚地證明,人們在討論我們對于工人的義務時所常常提出的那種“教育”不僅非常錯誤,而且在政治上是反動的。這件事實說明,我們首要的最迫切的義務,就是幫助培養出在黨的活動方面能夠與知識分子革命家站在同一水平上的工人革命家(我們所以要強調在黨的活動方面,是因為在其他各方面雖然也必須把工人提高到這樣的水平,但卻遠不這樣容易,遠不這樣迫切)。因此,我們主要是應當注意把工人提高為革命家,而決不是象經濟主義者所希望的那樣,必須把自己降低為“工人群眾”,或是象《自由》雜志所希望的那樣,必須降低為“中等工人”。
列寧:《怎么辦?》,《列寧選集》第1卷第340—341頁
人們常常把教育和政治問題,和組織問題混在一起。……一講到工人政治和工人組織時就彎下腰來,實際上這倒是侮辱了工人。你們還是直起腰來談嚴肅的問題吧,你們還是把教育交給教育家去做吧,而不要把它交給政治家和組織家!……要知道,“政治”問題,“組織”問題,這本身就是很嚴肅的問題,所以談這些問題的態度就必須十分嚴肅。可以而且應當訓練工人(以及大學生和中學生),以便有可能同他們來談這些問題,……而不應當倒退到“中等人”或“群眾”上面去,不應當拿些花言巧語來敷衍塞責。
列寧:《怎么辦?》,《列寧選集》第1卷第341頁
因為我們落后,因為我們不了解我們的義務是要幫助一切特別有才能的工人變成職業的鼓動員、組織員、宣傳員、交通員等等。在這方面,我們簡直是在可恥地浪費著自己的人材,不會愛惜我們應當特別細心地加以培養的人材。……工人群眾的自發高潮越深越廣,他們所能提拔出來的能干的人也就越多,不僅是能干的鼓動員,而且是能干的組織員、宣傳員以及好的“實際工作者”、(這樣的實際工作者,在我們那些多半帶有一點俄國式的懶散和呆板的知識分子中間是很少見的)。當我們有了受過專門訓練、經過長期教育的工人革命家(當然是“所有各個兵種”的革命家)隊伍的時候,那末世界上任何政治警察都不能戰勝這種隊伍,因為這種由無限忠于革命的人組成的隊伍也一定會獲得廣大工人群眾的無限的信任。我們的直接過錯,就是我們很少“推動”工人,讓他們走上這條與“知識分子”共同的、學習革命職業技能的道路,卻往往用一些專說工人群眾和“中等工人”“能夠勝任”什么什么的愚蠢議論把工人拉向后退。
在這幾方面,也象在其他各方面一樣,組織工作規模狹小的現象,與縮小我們的理論和我們的政治任務的觀點有著明顯的和密切的(固然是絕大多數“經濟主義者”和新的實際工作者所不了解的)聯系。崇拜自發性的心理使人們害怕稍微離開群眾“能夠勝任的”事情,害怕提得太高,高于簡單地適應群眾目前的和直接的要求的水平。不要害怕,先生們!要記著:我們現在在組織方面的水平已經低到極點,甚至設想我們可能提得太高,都是荒謬的!
列寧:《怎么辦?》,《列寧選集》第1卷第342—343頁
大家大概都同意“廣泛民主原則”要包含兩個必要條件:第一,完全的公開性;第二,一切職務經過選舉。沒有公開性而來談民主制是很可笑的,并且這種公開性還要不只限于對本組織的成員公開。我們稱德國社會黨組織為民主的組織,因為在德國社會黨內一切都是公開進行的,甚至黨代表大會的會議也是公開舉行的;然而一個對所有非組織以內的人嚴守秘密的組織,誰也不會稱之為民主的組織的。試問,既然“廣泛民主原則”的基本條件對秘密組織來說是無法執行的,那末提出這種原則又有什么意思呢?這樣,“廣泛原則”就不過是一句雖然很響亮但是毫無意思的空話。不僅如此,這句空話還證明人們完全不了解目前組織方面的迫切任務。
列寧:《怎么辦?》,《列寧選集》第1卷第347頁
我們運動中的活動家所應當遵守的唯一嚴肅的組織原則就是嚴守秘密,嚴格選擇成員,培養職業革命家。只要具備有這些條件,就能保證有一種比“民主制”更重要的東西,即革命者之間的充分的同志信任。而這種信任對我們來說是更為絕對必要的,……他們非常親切地感覺到自己的責任,并且他們從經驗中知道,真正的革命家的組織是會用一切辦法來清除其中的不良分子的。而且我們還擁有在俄國(以及國際)革命隊伍中由來已久的頗為發達的輿論,這種輿論對于一切離開同志關系(而真正的,不是兒戲式的民主制,也正是同志關系這個總的概念的一部分!)的義務的行為,都要予以嚴厲的制裁。
列寧:《怎么辦?》,《列寧選集》第1卷第350頁
近幾年來,我們的有知識的工人也“差不多只是進行了經濟斗爭”。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如果我們不幫助有知識的工人和知識分子把自己培養成政治斗爭的領導者,那末群眾永遠也學不會進行政治斗爭的;而為了培養出這種領導者,又只有依靠經常和隨時估計我國政治生活的一切方面,估計各個階級由于各種原因而實行反抗和斗爭的一切企圖才能做得到。所以,一方面說“培植政治組織”,同時又把政治報紙的“紙上的事業”同“各地方的生動的政治工作”對立起來,這是十分可笑的!……在這種情形下,也就只能這樣來“著手”工作,即首先喚起人們想到這一切,喚起人們來歸納和綜合所有一切風潮和積極斗爭的表現。現在在社會民主黨的任務被降低了的條件下,“生動的政治工作”也只能從生動的政治鼓動工作著手,而生動的政治鼓動工作又非有經常出版并且能夠很好地進行推銷的全俄報紙不可。
列寧:《怎么辦?》,《列寧選集》第1卷第370頁
必須,絕對必須而且首先必須擴大這個場所,以經常的共同的工作為基礎來建立各個城市間的實際聯系,因為分散狀態壓制著人們,使他們“好象是坐井觀天”(……),不知道世界上發生了什么事情,不知道從什么人那里可以學習,不知道怎樣獲得經驗,怎樣滿足從事廣泛活動的愿望。所以,我要繼續堅持說:這種實際聯系只有依靠共同的報紙才能著手建立起來,因為這種報紙將成為唯一經常進行工作,把各種各樣的工作綜合起來,因而推動人們沿著所有的許許多多條通向革命的道路——正象條條道路通羅馬一樣——不斷前進的全俄的事業。
列寧:《怎么辦?》,《列寧選集》第1卷第376頁
【列寧與經濟主義者在綱領、策略上的根本分歧,歸根結底是要不要無產階級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的問題,即是搞馬克思主義,還是搞修正主義的問題。同時,為了事業能夠革命形式的需要,列寧還批判了經濟派反對建立革命家組織的謬論,闡明了建立無產階級政黨的極端重要性。針對當時從事實際工作的一些人理論準備不足,不能把革命工作的各個部分組織起來,沒有一個較長期的、系統的活動計劃的情況,列寧將之稱為“手工業方式”。這種“手工業方式”的地方小組往往容易遭到敵人的全部破壞,使黨的工作失去任何繼承性和連貫性,黨的組織也得不到鞏固和發展。列寧說:“在我看來,這就是我們運動的真正的病癥。”(《怎么辦?》列寧選集1卷290頁)
為此,列寧提出必須加強全國集中統一的領導,克服分散落后、各自為政的狀態。他還認為建黨時必須考慮國際經驗和俄國的具體特點,建立一個適合于俄國情況的組織。他說:“西歐社會主義運動和民主運動的歷史、俄國革命運動的歷史、我國工人運動的經驗——這些就是我們在制定我們黨的適當的組織形式和策略時所必須掌握的材料。”
2009年5月31日《參考消息》引用美聯社消息說:查韋斯說,他要送奧巴馬總統一本書:蘇聯的創建人、共產主義者弗·伊·列寧寫的《怎么辦?》,因為這本書論述了有關知識分子和無產階級在革命中的作用。列寧在寫完這篇論文10多年后的1917年,他領導布爾什維克接管了俄國。
《怎么辦?》一書中還有很多針對性、指導性都非常強的論述,為了避免過于敏感這里就不摘引了。總之,這本書闡述的“怎么辦”的問題,恰如副標題所指出,都是“我們運動中的迫切問題”,由此,想起毛主席的一句話:“認真看書學習,弄通馬克思主義”,特向大家推薦閱讀。】
2009年7月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