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的冬夜戰線上奮起
宋昶志
因偶然的接觸而受啟蒙的一個十七歲鄉間青年,懷著一顆無私的心,拋下高薪厚職,在心中默默告別家中雙親,滿懷覺醒的興奮和革命的熱誠奔赴自己從未踏足的他鄉,從此走上了70多年的革命征程。回憶錄的開篇即給我們展現了這么一幅傳奇版的畫面。當今的青年,哪怕是具有高度覺悟且經歷豐富的青年,都是難以想象自己有可能作出這樣堅決、徹底的舉動的。
縱覽全書,我們可以從武光同志的革命歷程中發現一個凝聚為內核的高尚品質——大公無私,更甚的說是公而忘私。我肅然起敬地仰視著武光前輩對私利無欲無求的人生,想到了毛澤東同志的一句話:“我們大家要學習他毫無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從這點出發,就可以變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個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這點精神,就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
我們能看出貫穿全書的是作者對革命事業的忠貞和從不氣餒的熱忱,也可以說,這種始終如一的對革命事業的無比向往和高度負責的情感貫穿于武光同志的人生。當享受著豐厚待遇的官職時,他為了解放全人類的高尚事業決然辭鄉奔赴異地。當作為個人愛好的寫作投稿有可能影響自己的信仰的工作時,他果斷地停止了投稿。當愛情與信念相佐時,他可以義無反顧地與戀人忍痛別離。當組織需要拓展宣傳面開辟新工作時,他主動擔當起充當黃包車夫的苦工作。當身陷囹圄生死難測之時,他選擇堅持到底。當重新找到黨組織卻被冷淡推諉之時,他沒有灰心喪意放棄理想,而是以更大地努力爭取黨組織的信任。我不由想到,在舊社會,也就是像這么一個百折不饒,威武不屈、貧賤不移的無數共產主義青年撐起了神州的新天地。
面對像武光同志他們那樣在長期歷練中鍛煉出堅強品格、優秀才干的革命前輩,當代的愛國進步青年可能會感覺難以企及,其實不然。雖說現在的時勢與當年比較已發生巨大的變化,要是說讓青年同志盲目去大城市找同志、找**,把全副希望都寄托于前人,那也是不現實的,但我們可以學習武光同志不屈不饒的堅毅品質。要求我們遠離家庭,全身心地投入到理想中,或許也難以為之,但我們總可以盡力而為,能為共產主義事業添多一塊磚、加多一塊瓦的力所能及之事,絕不輕易放棄,這樣,我們起碼問心無悔,起碼不會在武光同志等革命前輩面前感到慚愧,起碼不會在……的勞動人民面前抬不起頭。
武光同志曾在出獄后受到陌生的黨組織的冷待,也曾在文革時受極左分子迫害,不少有過委屈遭遇的革命者也因這些在漫長的革命、建設過程中的失誤而對共產主義的信念失去信心,甚至還有些人懷恨在心、反戈一擊、背叛革命,但武光從未因這些曲折而喪失自己的共產主義信念,相反的是,他還以客觀的態度評價了社會主義的新嘗試,稱要是再來一次文化革命,只要謹慎些就可以。這是何等高風亮節的闊達!也只有看透事理,認定真理的人,才能有如此超然物外,不為個人得失斤斤計較的高尚風范!這,也是作為堅定地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的共產主義者才有的,把“公”的利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的共產主義者才有的風范。那么,對于鮮有受過考驗的共產主義青年,更應該在前進的道路上勇闖,碰到困難也不必氣餒,把前路的一些險阻視為成長的考驗就是了。當絆腳石在變為培養我們素養、品格提高的墊腳石時,前進的青年將不再稚嫩、手足無措,而是如同跟在北平游行隊伍后的青年武光、前往石家莊指導工作的青年武老,年輕的同時也成熟穩重、意志堅定。
書中提到了當年我黨在白區開展宣傳工作的不少經驗,這是很及時的資料補充,我以為,所有讀者,為求知、求真理的進步青年,都應當粗略記下……。
擱筆時聽聞湖北**的事件仍在發展,不覺心寒。在這冬夜戰線上,我們該更廣泛地推廣《冬夜戰歌》這部平凡中透著高尚精神光華的著作。之前曾有幾個青年同志與我交流時詢問我有什么好書推薦,我想了想,當代青年最迫切需要的,應當是《冬夜戰歌》這種既有思想感染力,也有實踐技巧指導的簡明易懂的好書。時移則世變,每一個年代的戰線和戰術都是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的,學習《冬夜戰歌》,就是為了汲取最優秀的經驗,結合實際指導我們今天在新的戰線上的工作。這條戰線還是無形的,這條新戰線還在迅速地延展著,這更逼迫著我們投入戰壕。青年學生應當、且是時候奮起了。
2009年6月21日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