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完這本書,最讓我震撼的是玻利瓦爾臨終時的預言:我們永遠不會幸福,永遠不會!
同樣讓我震撼的還有本書作者總結的拉美國家如何讓國內特權階層永遠保持自己的地位,如何吸引外國資本,答案有三條:被毀壞的土地、有秩序的國家和廉價而馴服的勞動力。
看了這三條答案,我忽然發現,現在的中國和拉美國家真的很像。
如果真是這樣,那么玻利瓦爾的預言會不會也成為對中國的預言呢?
豆瓣上有人推薦閱讀這本書,理由是:憤青也要憤得有學問。
就因為這句話,我讀了這本書,然后又讀了《刷盤子,還是讀書?》。這兩本書讓我想明白了很多以前我怎么想也想不明白的問題,例如中國為什么有那么多血汗工廠,例如中國人為什么很難活得像個人。
——一名普通中國讀者
發胖的黑暗——讀《拉丁美洲被切開的血管》
書評人:丁國強
弱者的歷史雖然聲音微弱卻有著堅韌的話語姿態。失敗者對自我歷史的堅守無疑是對戰勝者的一種無形挑戰。烏拉圭作家愛德華多•加萊亞諾的《拉丁美洲被切開的血管》是一部經典的敘述弱者的歷史。在殖民主義制度下,拉丁美洲因為自己的白銀和財富而鑄就了自己悲慘的命運。西班牙人走了,英國人來了;英國人走了,美國人來了,殖民者用種種方式將掠奪合法化,并且千方百計將革命的反抗描述成一種罪惡。拉丁美洲的知識分子在霸權話語面前沒有沉默,他們追問著富人的不義,撫摸著窮人的傷口。加萊亞諾并沒有按照勝利者的競爭邏輯來考察弱者的命運,在他看來,弱者之所以成為弱者,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因是,掠奪者的存在,“只是我們失敗了,他們才獲勝”。在這里,他竭力強調的是失敗者的尊嚴。弱者并沒有因為身處弱勢而失去一切。他們同樣有自己的信仰、理想和夢。“叢林規則”并不能取消弱者生存的理由。
所謂的國際分工在讓富國贏利的同時,也把窮國拋入了貧困的深淵。特權制度排斥著弱者,弱者的選擇似乎只有一種,那就是默默地忍受著貧困的煎熬,直至他們意識到從給其造成不幸的人那里尋找出路是不可能的。“貧困并非是命中注定的,不發達也不是上帝的黑色旨意”,這樣的宣言自拉丁美洲被掠奪以來,從來就沒有停止過。沒有一個人天生就是弱者,肯定是人類自身出了問題。秘魯詩人塞薩爾•巴列霍在《我降生那天》一詩中寫道:“我降生那天/上帝病了”,“光明得了癆病,黑暗卻發胖……”
拉丁美洲的災難從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就已經開始了,“茂密的原始森林,充滿危險的處女地激起了指揮官、紳士貴族們和那些衣衫襤褸的、被驅使去奪取誘人的戰利品的士兵們的貪婪之心”。印第安人像蒼蠅般成群地死去,幸存者成了備受蹂躪的奴隸。殺戮無處不在,即便在神圣的太陽廟也是血流成河。西班牙人對印加人說:“這些財富不屬于你們,上帝將它留給遠方的來客。”這種強盜邏輯在武力的支持之下,變得不可動搖。拉丁美洲被剝奪的不僅是市場和白銀,更重要的是自由和尊嚴。“美洲是一宗歐洲的買賣”。
《拉丁美洲被切開的血管》是一本具有反叛色彩的書籍,它一方面控訴罪惡,一方面又竭力追溯不平等秩序的邏輯根源。拉丁美洲的貧困是殖民經濟發達的需要。“不發達并非發達的一個階段,它是發達的后果。”受奴役者同殖民主義統治制度合作的結果就是給殖民者帶來巨大財富,給拉丁美洲帶來極度貧困。受奴役者永遠地被排斥在受益者之外。“鑲嵌在有錢的、騎士盾牌上的任何一顆鉆石的價錢,都比一個印第安人當苦力一生所掙的錢還要多,但是騎士帶著鉆石跑了。”加萊亞諾平靜地敘述著這些殘酷的事實。被逼到盡頭的受奴役者往往會以“吾與汝偕亡”來表達心中的悲憤,加萊亞諾卻主張在撒下鮮血和熱淚的同時,保持一種超絕的智慧。《拉丁美洲被切開的血管》雖然讀起來痛快淋漓,卻沒有停留在詩和散文的層面上,這本書具有極其重要的政治學、經濟學、人類學、社會學價值。作者很清楚地計算出被奴役的代價,洞察掠奪者到底帶走了什么。它發現了更深一層的真相,即虛偽的法律、美化的罪惡、僭越的權力。礦山的毒氣和工廠的機器吞噬著大量印第安人的生命,新大陸向外輸出著財富,而留給自己的卻是驅散不盡的苦難。這其中的因果關系是無法用數學公式和經濟學原理來證明的。為殖民者代言的知識分子聲稱印第安人的處境是罪有應得,因為他們的罪孽和他們所崇拜的偶像是對上帝的褻瀆,他們企圖用“文明的沖突”來掩蓋赤裸裸的利益搶奪。勝利者編造出各種神圣的理由來驅使利用印第安人,并且將他們判定為異教徒來隨意處罰。這種騙局雖然顯而易見,但是在殺戮的威脅下,卻得以延續。
為了別人的發展,拉丁美洲耗盡了一切。“一種產品越是受到世界市場的青睞,它帶給為生產這種產品而作出犧牲的拉美人民的災難也就越大。”這種悖反現象不僅僅發生在拉丁美洲,發展中國家的不幸大抵在此。蔗糖是屠刀,帝國是殺手。不發達國家幫助殖民國家完成資本積累之后,陷入無法改變的貧困之中。從表面上看,是市場的游戲規則在起作用,實際上,這種規則和尺度只掌握在掠奪者手中。廉價的勞動力和被霸占的資源在給別人帶來亨通財運的同時,給拉丁美洲造成了厄運:“土地像勞動者一樣枯竭耗盡,土壤的腐植層已完全喪失,勞動者精疲力竭。”雖然向嗜血之徒發出正義的訴求,注定是徒勞的,但是,弱者的吶喊和詛咒并非無足輕重,民族情感和憤怒積蓄到一定程度就會爆發。阿根廷詩人說:“窮人的道理,敲不響的木鐘”。沉默的疊加是喑啞,但是,沉默者的眼睛里卻跳動著仇恨的火焰。窮國掏錢給富庶的買主來同自己競爭,這種不公平的游戲能夠玩多久?一只走得慢而又沒有調準的鐘表,向前走著的表針只能演示日益加大的差距。拉丁美洲的反抗最終走上了自覺,他們不信仰那些裝扮成由上帝指定以自由的名義來播種貧困的美國的謊言,星條旗下的拉丁美洲一體化不過是各自仆役地位的一體化。
別人設計的好夢永遠不會在自己的夢鄉中開花。等待強權者賜予幸福是愚蠢的。
《拉丁美洲被切開的血管》撕破了勝利者的謊言,敲碎了一段粉飾的歷史。受侮辱和受侵害者的覺醒總是從看清真相開始的。閉上眼睛,跪下膝蓋,對于單個的奴隸來說,不過是一種慣性而已,但是,對于一個民族來說,放棄對歷史的解讀,無疑是一種自我毀滅。正如加萊亞諾所說:“歷史對我們來說,一直是一個殘酷的老師。”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