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家們時常搞陰謀詭計,這是確鑿無疑的,這可能是人們形成銀行家“陰謀論”想象的現實基礎。然而,銀行家的陰謀,大多是就事論事的當下陰謀。長達百年之久、聯合的共同陰謀不太可能。隨著時間的流逝,很多陰謀都成為陽謀,它們之間并沒有緊密地聯系。因此,對于宋鴻兵先生在《貨幣戰爭》一書中提出的銀行家試圖統治世界的“陰謀論”,尤其是被大肆渲染的羅思柴爾德家族的陰謀,我認為不足為信。
羅思柴爾德家族發跡于18世紀中期,家族創始人梅耶-羅思柴爾德當時主要依靠奧地利王室,借助奧地利帝國當時的強大,而形成了自己的金融勢力。梅耶-羅思柴爾德去世后,他的5個兒子分別在歐洲幾個主要國家開設分行,觸角從維也納本部伸展到英國倫敦、法國巴黎、意大利、德國的法蘭克福。他們之間互通聲氣,經常聯合行動,成為19世紀歐洲最強大的金融家族,對于歐洲一些王室的政策以及19世紀歐洲的一些政治形勢都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但是,羅思柴爾德家族的很多政策都顯得前后矛盾。銀行家以及羨慕銀行家的一些評論家都喜歡將銀行家描繪成愛好和平的人,因為他們聲稱和平有利于他們的金融安全和發財。事實上并不如此。以羅思柴爾德家族來說,他們的確反對過在歐洲發生的某些戰爭,并試圖用自己的金錢阻止戰爭,但是,它們也同樣支持過另一些戰爭,例如,在克什米亞戰爭中,羅思柴爾德家族就不遺余力地支持英國一方。再如,在美國南北戰爭中,這個家族就支持不愿放棄奴隸制的南方。但是,即便他們反對某些戰爭,歷史的發展還是沒有改變,戰爭該發生的,還是發生了。銀行家的勢力在社會潮流面前,并不如想象的那么大。
十九世紀基本上是羅思柴爾德家族勢力最強大的年代。他們的勢力一方面是金錢造成的,另一方面是與專制君主合作的結果,例如,這個家族長期都是奧地利王室的財務顧問。這基本上成為延續至今的銀行界的一個傳統,它們總是與政府串通,聯手實現發財的目標。為了獲得政府的權力支持,這個家族并不在乎與之合作的政府究竟是專制還是民主。為達到這個目的,行賄是他們的常用手段。除了行賄之類的官商勾結外,羅思柴爾德家族形成的另一個金融傳統,在今天也依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這就是內線交易,操縱市場。
進入20世紀,羅思柴爾德家族的勢力大不如前,造成這個家族勢力衰退有幾個原因。首先,羅思柴爾德家族第二代五兄弟緊密合作的狀態,在第三代之后,逐漸不復存在;其次,由于羅思柴爾德家族的后代分散在歐洲各個國家,漸漸融入當地。歐洲強大的民族主義使得散居各國的家族成員都不得不成為忠于居住國的愛國者,否則,引人注目的羅思柴爾德家族成員,很難在當地生存,這也是造成他們凝聚力下降的重要原因。第三,羅思柴爾德家族第三代、第四代之后,很多都離開了銀行界,成為享受祖先成果的紈绔子弟;第四,羅思柴爾德家族堅持家族內部通婚,甚至為此還發生輩分混亂的狀況,這使得他們的后代因為近親結婚,逐漸顯出嚴重的不良后果,一流的人才難以出現,一代不如一代。
因此,羅思柴爾德家族最風光的時代是在19世紀,此后,這個家族每況愈下,到20世紀,21世紀,這個家族已經沒有多大的勢力和影響力。宋鴻兵在《貨幣戰爭》一書中,對于這個家族財產總額的猜測,我認為也沒多大的根據。當然,“陰謀論”不足為信,并不影響宋鴻兵的這本書在其他方面的可取之處。
如果說羅思柴爾德家族有什么連續一貫的方針,我認為是他們對于猶太人權利的持續關注。身為歐洲劣等公民猶太民族的一員,羅思柴爾德家族即便有錢有勢,也不得不面對各國歧視猶太人的法律。19世紀的歐洲逐漸走向開明和文明,但是,對于猶太人和其他民族的歧視,基本上到20世紀才有較大改變。在這個過程中,羅思柴爾德家族成員作為當時猶太人的出色代表,長期試圖利用自己的金錢力量,改變歐洲猶太人的悲慘境遇。這個家族后代中的有些人,后來成為猶太復國主義的積極支持者。至于猶太人的劣等身份對于他們留下的金融傳統有什么重大影響,下次再說。
各種各樣的“陰謀論”在西方社會很有市場,比方說前幾年造成轟動的小說和電影《達芬奇密碼》,就是“陰謀論”的一種。再比如說關于美國政府的“外星人”計劃,也是其中一類。世界上有很多人熱衷于各種“陰謀論”,“陰謀論”也涉及到各個方面,包括政治、宗教、經濟、科技等等。郎咸平先生最近也提出金融危機是“陰謀”的“準陰謀論”觀點。我認為,陰謀是肯定存在的,但是,長期聯合起來一以貫之的“陰謀論”大多不足為信。比方說,美國總統肯尼迪被暗殺,背后肯定有陰謀,至今還沒有清晰。但是,把歷史上所有被刺殺的美國總統視為一個長期有組織的系列陰謀,則沒有什么根據。當然,要徹底反駁各種陰謀論,也不可能,因為,這個世界總是給人留下太多的想象空間。“陰謀論”作為茶余飯后的消遣,還是蠻吸引人的,如果把它當真,對于我們正確理解歷史的發展沒什么幫助。而且,我也不相信,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極少數人有這么大的能量和智慧,實施一個長期的陰謀。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heji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