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使少數人富起來的改革》(一)
歲月之書2006年7月12日http://blog.sina.com.cn/m/days
前兩天偶爾從網上下載了一本書,《使少數人富起來的改革--中國與通往經濟全球化之路》,是訪問學者Dale Wen寫的,今天我才開始看,發現內容有點新左派的味道:
一、農村改革部分
作者使用的詞匯是"農村的困境及其形成"。
1、作者對78年之后的農村改革持有懷疑態度,認為原來的集體道路只有三分之一需要細微調整,而不應該進行個人化私有化的改革,改革后國家逐漸瓦解了對農村的投入,原來的農村教育與醫療體系逐漸弱化,而改革成果只出現了非常短的一段時期,在80年代中期以后,放開了化肥、農藥、種子等價格的控制,農村陷入困境,付出慘重環境代價后,出路只有跳出三農,當所謂的農民工。
2、前兩天我在深思的博客上看到討論改革開放的典型"小崗村"和被自由主義分子視為反動典型的"南街村",兩相比較,自然是南街村勝出,小崗村依靠家庭承包的那點有限土地資源,想在市場經濟中致勝,無疑是可笑的,弱者只有團結起來才能競爭。中國農村如果全部都走集體化的道路,會有很大一批依然無法在市場中致勝,但如果全部都走個體化的道路,給村民的唯一的選擇是出賣勞動,勞動力在與資本的競爭中恒敗。
3、03年胡溫新政之后強調新農村建設,落實到基層有許多誤解,我這半年有幸與縣里主管新農村建設的部門有所聯系,他們理解的農村建設竟然是家家戶戶住上1畝的2層別墅,農村鄉鎮工業商業落后,憑農業的那點收入,能領先城市中產階級,提前住上如此規模的別墅?
4、農村的年輕勞力大部分都在城市打工了,從以人為本的角度,解決農村問題要從城市化下手,要讓這些在城市工作生活的"民工"真正在城市安居樂業,要讓他們能夠買得起房子、養得起孩子,自己生活而且讓后代生活,這才是可持續發展。
5、作者欣賞頂住壓力保存了下來的7千到1萬個農村公社,認為這種模式比某些新自由主義學者提出的土地所有權完全私有化的建議更加可行。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