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特里爾《毛澤東傳》:敘述與見解
程意弘
2009-2-15
美國著名學者羅斯·特里爾的《毛澤東傳》號稱是西方數百種毛澤東傳中的最被推崇、最暢銷的作品之一,是在中國影響最大的外國人寫的毛傳。但是,至今未見到對它的詳細的評論。筆者在春節放長假時終于有時間讀了這部名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插圖本),下面就該書的方方面面談談筆者的看法。
一、該書出類拔萃之處
1、特里爾作為外國的學者,不像國內官方學界出于政治原因而有所顧忌,能比較客觀地揭示許多國內出版物上難得一見的史實。例如:1932年周恩來激烈地反對毛澤東的軍事路線,并取代了毛的紅軍總政委職務(該書P139)。
2、作者也沒有像國內主流學界那樣為了貶低,甚至妖魔化毛澤東而歪曲史實。如:對于1957年的反右運動,國內主流學術界的說法是:毛澤東搞了個引蛇出洞的陽謀,先假意提倡百花齊放,等知識分子紛紛給共產黨提意見后,就翻云覆雨打擊迫害知識分子。特里爾卻在書中揭示了另一種真相:毛澤東開始是真的要知識分子和群眾給共產黨提意見,幫助黨克服官僚主義,而這引起了黨內以劉少奇等人為首的官僚集團的不滿,并對毛澤東施加了壓力,加上當時確實出現了要共產黨下臺的鼓噪甚至游行活動,毛澤東才被迫改變政策,轉而開展反右運動(該書P300-303)。雖然書中還是沒有把反右擴大化責任人說清楚,只提到“劉少奇等人”,沒有提抓右派的直接指揮者鄧小平的名字。我猜想特里爾也許知道這些史料,可能也在英文原著中提到了,但被中文版編輯者和諧掉了。畢竟在官方紙媒出版物上,那可能還是個禁區。雖然這些史實在網上早就傳開了。
3、作者能對某些相互矛盾的史料進行對照甄別,以去偽存真。如:關于1945年毛澤東去重慶與蔣介石談判的情形,毛的老冤家王明在其回憶錄中說,毛當時與蔣交鋒后精疲力竭,暈頭轉向。特里爾指出這種說法是不足信的:其實毛當時極為自信,心里對蔣十分蔑視(該書P219)。作者在這里表現出了一個嚴肅學者的可貴品質,不像李志綏、張戎等瘋狂反毛者那樣,只要是不利于毛的材料一概采用,不管其是否真實可靠,甚至不惜胡編亂造。
4、作者作為有多年深厚研究的專家,搜集了豐富的史料。即使像我這樣讀過大量關于毛的史料的人,也能從書中發現一些新鮮的東西。如:毛澤東在延安就看過美國人帶來的好幾部電影,尤其欣賞卓別林(該書P209)。
5、作者在很多地方能夠對重大歷史事件進行客觀的、有深度的評價。如:作者指出毛澤東發動文革打倒劉少奇,除了權力斗爭之外,確實有更高尚的目的。作者用史實對兩者的路線分歧進行了介紹。又如:作者指出,在解放戰爭中,蔣介石失敗的根本原因在于失去了民心,蔣只是缺乏思想的一介武夫,沒有處理好戰爭和政治的關系。所以作者對蔣的評價很低(該書P342)。在這個問題上,我們可以將作者與近年熱衷于給蔣翻案的一些國內學者進行有趣的比較。最著名的當然是欽定理論創新標兵方永剛先生對蔣委員長的驚人評價:“集古今中外文化思想之大成”,“在歷史的空間震古鑠今、空前絕后”。
6、作者對歷史事件的議論常顯露出機智和幽默,如:作者這樣形容1958年的中蘇分裂:“失去了共同的馬克思主義信仰,毛澤東和赫魯曉夫的紐帶關系就像從盤子里掉出的中國豆腐。”(該書P342)
二、歷史敘述上謬誤
盡管該書由以上令人稱道之處,但我很遺憾地發現,該書存在大量的謬誤。有一些謬誤被該書的譯者通過注釋指出了,但被指出的大多是無關痛癢的小錯誤。我認為還有許多事關對毛澤東的整體評價的重要謬誤是必須指出來的:
1、關于袁文才、王佐被誤殺事件:作者引用王明的回憶錄,說二人是毛澤東殺的(該書P114注釋)。而現在已有資料表明,他們是被彭德懷派人誤殺的。關于毛澤東與賀子珍結合(該書P123):書中沒有交代而容易讓人誤解的是:由于當時戰爭環境下的通信極為不便,毛在與賀結合前就得到誤傳,以為楊開慧已經犧牲。
2、關于清洗AB團和富田事件:書中寫是毛澤東“處置了成百甚至有上千的人” (該書P134)。而實際上,現在并沒有證據表明毛澤東對該起冤案負有直接責任。作者自己就在同一頁的注釋中承認其所看到的材料自相矛盾。既然如此,作者又憑什么那么輕率地下結論呢?
3、關于毛澤東與藍蘋的婚姻(該書P185):作者沒有交代的是:毛與賀的關系破裂,是由于賀先執意要離開毛,其后毛才和藍蘋走到一起。
4、關于王實味事件:作者雖然沒有明說王實味是毛澤東處死的,但書中敘述時的前后文卻給人以這種錯覺(該書P199)。事實上,王是在毛不知道的情況下被安全機關擅自做主處死的。
5、對于高饒事件,書中敘述成高崗與毛澤東做對而被打倒(該書P275)。現在有資料表明,高崗針對的是劉少奇,而不是毛。高實際上是被劉逼死的。
6、作者對于大躍進浮夸風和廬山會議的敘述與國內主流敘述相同:浮夸風是毛鼓動下刮起來的,而且毛還一意孤行壓制彭德懷等人的批評意見。而近年來一些歷史資料的披露說明上述看法是錯誤的。歷史的真相是:毛在浮夸風盛行之前就已經退居二線,讓劉鄧主持一線工作。浮夸風是在劉鄧主政下刮起來的。彭德懷的萬言書實際上是針對劉鄧等人的。后來,毛同意批彭是出于防止中央分裂的不得已。搞清這段歷史的一個關鍵是要搞清毛退居二線的時間。作者正是在這個問題陷入了自相矛盾的混亂:作者在注釋中也寫上了毛在1959年4月辭去國家主席,劉少奇接任,并說“毛澤東退到了山里”(該書P330-331)。作者還承認毛在這之前就已經批評浮夸風、共產風(該書P329注釋)。但作者卻又以“退卻(1961-1964)”為該章節的題目,說毛在事情搞糟之后,在代表正確路線的劉鄧等人的壓力下從1961年開始退居二線,并以此為基礎對毛的講話進行錯誤的解讀和揶揄(該書P356-359)。作者怎么能如此自相矛盾、混亂不堪呢?
7、作者分不清中國的招待所和私人別墅的區別,把毛住過的招待所都稱為其別墅(該書P388)。給人的印象是毛在全國各地有很多別墅。其實那些地方都是其他人也住過公共招待所。例如:著名武漢的東湖賓館,第一個入住的領導人是胡耀邦,這樣的地方怎么能稱為毛的別墅呢?
8、作者對文革的敘述和分析是非常混亂的,作者沒有搞清文革爆發的深層次的原因,也沒有搞清相關各個政治派別的區別,說清他們在當時的不同處境、狀況和行動的動機。例如,作者沒有提到劉鄧派出的工作組在文革前50天里對許多學生 和 老師的迫害,也就說不清毛澤東怎么就貼出了炮打司令部的大字報(該書P388);又如:對紅衛兵抄家等行為,作者沒搞清紅衛兵是分成不同派別的,有的派別實際上是反文革的。毛澤東搞文革的目標是黨內走資派,而黨內的走資派們為了轉移斗爭目標,組織了高干子弟為骨干的“聯動”等組織,以抄家、破四舊、燒寺廟等方式轉移斗爭目標。而作者竟錯誤地把這些行為說成是毛澤東讓干的(該書P386)。作者既然連一些基本事實也沒有搞清,也自然難以對文革提出什么思路清晰并經得起推敲的觀點。
8、書中引用了江青在向周恩來遺體告別時沒摘帽的謠傳(該書P477)。其實,有當時的照片表明,江青當時沒戴帽子,倒是蔡暢當時沒摘帽。不過,因為沒有人要在政治上打倒蔡暢,所以蔡暢沒有因此受到任何批評。
對于以上書中的謬誤,筆者點到為止,不展開敘述了。不了解其細節又感興趣的讀者可以從烏有之鄉等網站上搜索到很多相關的文章資料。
三、作者認識上的局限
1、作者由于其立場,由于對革命的偏見,難以避免地對一些重大歷史事件產生認識上的局限性。例如:關于抗日戰爭對中國革命成功的作用的看法(該書P168);對朝鮮戰爭的看法(該書P258)。令人驚訝的是,其看法又與國內主流的看法是十分一致的。這種高度的一致還表現在對20世紀50年代中期以后的毛澤東的認識,即認為晚年的毛是錯誤和悲劇性的。作者也明確指出了這個意味深長的現象:中共中央的歷史決議中對毛的評價“恰巧和西方漢學界的普遍觀點相吻合”。作者既然不能理解晚年的毛,也就自然不能理解90年代以來的毛澤東熱,看不到近30年來中國社會的深刻變化和全面危機,看不到毛澤東熱背后人們對社會公平和正義的呼喚,對國家和民族命運的擔憂。令我吃驚的是,作者竟然非常可笑地認為毛澤東熱是人們對權力的崇拜所致(該書P512)。
2、作者對毛澤東還有許多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議論。例如:作者在議論毛澤東對于知識分子的態度時,認為毛因為年輕時在北大受到冷遇而對知識分子懷恨在心,所以一有機會就要報復(該書P195);作者對于知識分子改造運動的議論違背了基本的事實,可以說達到了信口開河、胡言亂語的地步(該書P264-265)。更為可笑的是,作者竟然以為華國鋒之所以得到毛的賞識,和華曾在毛的家鄉搞過建設,使毛的許多親戚都有了令人羨慕的工作有關(該書P478)。作者的胡亂猜測的毛病在江青女兒李訥的名字來源問題上達到了登峰造極的水平。作者說是江青“獨斷專行”給女兒起的名字,訥(ne)字是其前夫唐納(na)的名字的諧音(該書P187)。作者在這里簡直把自己降低至港臺小報的八卦記者的水平了,實在是有辱堂堂哈佛大學著名教授的名譽。
四、翻譯質量和編輯水平
該書的翻譯水平雖然不像現在書面上的大多數翻譯書籍那么粗制濫造,但也說不上有多么好,至少沒有達到一部精品書籍理應達到的精雕細琢的程度。考慮到該書的譯者是一所著名大學的教授,書稿又經過國內知名專家學者的審閱,達到現在這種水平是頗令人失望的。
就以書中對一些引文的處理來看,很多引文是很容易找到中文原文的,而譯者卻仍然按照英文進行翻譯,顯得非常蹩腳。例如:書中提到胡風1949年為新中國建立而寫的詩《時間開始了》,譯者將其翻譯成了《已來臨的世界》(該書P266)。又如:毛澤東聽到兒子毛岸英犧牲時說的話(該書P282),以及毛對 吳旭 君笑談生死時說的話(該書P471),都非常容易找到中文原話的,隨手在網上一搜就能找到,但譯者卻省卻了舉手之勞。這樣就令人懷疑其治學態度了。
該書在編輯上也是有明顯瑕疵的,例如:該書427頁上配的照片與該章節內容毫無關系。
總的說來,筆者感覺該書盛名之下其實難副。不過,如果你想讀一部毛澤東傳,希望它在現有毛傳中相對水平較高而又異于官方口味,那該書仍然是個不錯的選擇。即使那些對毛澤東有深入研究的朋友,也值得讀一讀該書,至少你可以由此確認:外國研究毛澤東的頂級學者的水平也不過如此。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