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錢與權力控制之網無所不在
![]() |
![]() |
全球化背后的帝國陰謀
與金融潛規則
(美)希亞特 主編
王少國 楊永恒 譯
當代中國出版社2009年1月出版
⊙龐子杰
《貨幣陰謀》的作者隊伍非常可觀,15位國際金融家、經濟學家、社會活動家、一線記者、資深律師和知名作家,都曾經是供職于跨國公司或國際金融機構的“經濟殺手”,或是長期致力于“金權政體”陰謀研究的專家,他們聯合起來起,把各自的研究加以整合,便揭露出了一個令人震驚的現實:第一世界的經濟殺手們已經建立起世界上第一個真正的全球帝國,形成了一張全球性的控制之網,他們利用世界貿易組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離岸銀行、國際信貸商業銀行、美聯儲等機構,布下了重重的貨幣陰謀,無情地掠奪第三世界國家,主宰著全球金融的興衰。
算起來,這是一場延續了幾百年的游戲。從1493年哥倫布發現新大陸,西方列強便開始了在全球的擴張,他們的目標只有一個,那就是建立一個全球帝國,掠奪全世界,從而滿足少部分公司和政治精英的貪欲。從15、16世紀的西班牙和葡萄牙,到17世紀的“海上馬車夫”荷蘭,到18、19世紀的“日不落帝國”英國,再到20世紀的美國,莫不如此。兩次世界大戰,便是西方列強爭奪全球霸權的產物。
二戰后,世界各國民族獨立運動興起,眾多亞非拉國家走上了獨立自主的發展道路,再伴隨著第三次科技革命,世界各地的“民主”、“人權”得到了普遍發展,帝國、殖民,仿佛已成了過去時。世人歡欣鼓舞地進入21世紀,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遵循自由貿易的準則,敞開懷抱迎接全球化的到來。
《貨幣陰謀》卻提醒世人:帝國金錢游戲不但遠未結束,反而愈演愈烈。只不過經歷了被掠奪國家和人民幾個世紀的抗爭,他們的手段更加隱蔽、更加高明而已。且看書中所勾勒的一幅全球帝國的金錢和權力流動線路圖:
二戰后,聯合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等國際組織相繼成立,它們均懷有崇高的目標,但實際上為八國集團和跨國公司所控制,如聯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八國集團占據四席,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總裁職位由歐盟控制,美國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實際擁有否決權,世界銀行行長由美國提名。八國集團、跨國公司利用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國際信貸商業銀行等國際金融機構,向發展中國家推銷債務主導的發展模式。但所謂的“援助”和“優惠貸款”均附加了種種政治條件,目的是控制一國的政治和經濟。最終的目標是掠奪發展中國家的資源,如果通過“援助”和“民主輸出”不能達到目標的話,那么,就通過暗殺和軍事政變以除掉反西方的領導人,如1960年剛果的盧蒙巴、1980年圣薩爾瓦多的羅梅羅、1983年菲律賓的貝貝尼奧·阿基諾均死于暗殺。如果暗殺和軍事政變也失敗的話,那么接下來就是赤裸裸的軍事干預,如殼牌公司在尼日利亞的雇傭兵,美英聯軍2003年對伊拉克的入侵。最后,發達國家提供給發展中國家的貸款和援助通過隱秘的離岸銀行賬戶又回流到了發達國家,再加上掠奪的資源,這些一起支撐了發達國家近幾十年的經濟繁榮。
現實就是佐證。今天,遵照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制定的發展模式,實行市場經濟與“民主”制度,接受發達國家的援助,開放市場,實行自由貿易的發展中國家,如阿根廷、菲律賓、印度尼西亞、泰國和韓國等,無一例外,都陷入了經濟持續不振的泥潭,韓國還好一點,其他國家基本上都處于國內政局混亂、腐敗猖獗的狀況。在非洲,發達國家和跨國公司對資源的貪婪造成了大規模的人道主義災難。
而中國和印度,正如書中所說,現在已成為高成長的經濟體,擁有高額外匯儲備,部分原因是這兩國基本忽略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政策建議,拒絕遵循傳統的新自由主義政策的結果。
《貨幣陰謀》描述了一個冷酷的現實,也給出了應對之策:應對帝國控制之網的抵制之網——全球正義運動,無數的人正在與這個全球剝削體系斗爭,盡力促使其改變。
雖然會有讀者認為本書對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國際組織作用的描述略顯消極,但書中所列舉的大量事例均為無可辯駁的事實。無論如何,洞悉這場帝國金錢陰謀,對于我們堅持走自己的發展道路,堅定自己的信心,以及在參與國際事務時維護自身利益,均大有裨益。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