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新論金融危機與中國經濟
作 者: 何新 著
出 版 社: 華齡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9-1-1
定 價:¥39.80
烏有淘寶價:32元 購買>>>>
內容簡介
何新一直是新自由主義經濟學的著名顛覆者。在本書中,他系統論述一系列令人耳目一新的經濟新原理,挑戰主流經濟思想。
何新自2000年即大聲報警:十年內必將爆發大規模國際金融危機。
何新斷言:房地產暴利并非來自房價而是來自地租。
何新說:資本市場的分配律不是按經濟效率分配而是按資本規模分配。
何新說:盲目鼓吹”自由競爭優勝劣汰“就是鼓吹反人性的叢林”獸道“經濟學。
何新說:國家不能作為市場游戲的旁觀者而是社會各階層利益調節的分配調節器。
何新呼吁:未來中國要和諧穩定,就必須恢復公平正義社會主義原則,而不能縱任少數掠奪多數!
作者簡介
何新,中國著名學者、歷史學家、經濟學家,也是國際知名的政論家、戰略問題評論家。
1979年任中央財政金融學院教師。1980年進人中國社會科學院,曾擔任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研究員。何新是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東方美術交流協會理事,第七、第八、第九屆、第十一屆全國專職政協委員。
何新著作有《何新政治經濟論集》(黑龍江教育出版社,1995)、《東方的復興》(黑龍江人民出版社、黑龍江教育出版社聯合出版,1991)、《諸神的起源》(三聯書店,1985)、(藝術現象符號的文化社會學闡釋,(人民文學出版社,1987)、《龍,神話與真相》(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何新集》(黑龍江教育出版社,1988)、《談龍》(香港中華書局,1989)、《中國文化史新論》(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5)、《愛情與英雄》(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反思與挑戰》、《巨謎的揭破》(臺灣風云時代出版公司,1911)、《中華復興與世界未來》(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危機與反思》(國際文化出版公司,1996)《為中國聲辯》(山東友誼出版社,1997)、《思考》(第一卷)、《思考》(第二卷)(時事出版社,2001)、《何新古經新解》(時事出版社,2001)、《論中國歷史與國民意識》(時事出版社,2002)、《論政治國家主義》(時事出版社,2003)、《泛演化邏輯引論》(時事出版社,2005)、《何新國學經典新解系列》(時事出版社,2007)、《我的哲學思考》(時事出版社,2008)等。
譯著有《人性的探索》(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8)《人生論》(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培根人生隨筆》(人民日報出版社,1996)、《培根人生淪》(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等,曾主編《開放叢書》及《中外文化知識詞典》。
海外出版:《致中南海密札》(香港明鏡出版社,1997)、《諸神的起源》(日本東京樹花舍,1998)(韓國東文堂,1990)等。
目錄
第一篇 我們處在金融大危機前夜嗎?
第二篇 何新對全球金融危機的預后趨勢表示悲觀
第三篇 關于美國次貸危機
第四篇 談國際通貨膨脹與美元貶值
第五篇 關于弱勢美元問題
第六篇 論全球性通貨緊縮
第七篇 人民幣升值是物價上漲全球通脹的原因之一
第八篇 人民幣升值所隱伏的國際金融危機
第九篇 關于離岸金融市場
第十篇 對當前國際金融危機的幾點看法
第十一篇 對我國金融領域問題的分析與建議
第十二篇 “宏觀調控”與房價——致中央某領導同志的一封信
第十三篇 關于房地產暴利和地租
第十四篇 對于我國農業問題及政策的幾點思考
第十五篇 解決中國農業及糧食問題的一種新戰略設想
第十六篇 論“地租”
第十七篇 我國煙草工業進入WTO面臨的嚴峻形勢及對策
第十八篇 外資轉賣我國煤礦控股權,危及國家能源安全
第十九篇 論股市泡沫、統計失真與下崗問題
第二十篇 中國:走向未來
第二十一篇 關于匯率、利率與人民幣幣值(上)——主流經濟學的若干經濟盲點
第二十二篇 關于匯率、利率與人民幣幣值(下)——主流經濟學的若干經濟盲點
第二十三篇 談中國經濟
第二十四篇 我國經濟改革指導理論的失誤(上)
第二十五篇 我國經濟改革指導理論的失誤(下)
第二十六篇 論世界經濟形勢與中國經濟問題——與日本經濟學家S教授的談話
第二十七篇 現代資本主義危機的主要形態是金融危機
第二十八篇 十五年前針對弗里德曼的一場政策辯論
第二十九篇 我曾試圖阻遏私有化運動
第三十篇 市場原教旨主義必將搞垮經濟改革
第三十一篇 對走過的改革道路必須作反思
第三十二篇 重新評估計劃經濟
第三十三篇 與美國未來學家阿·托夫勒的談話
第三十四篇 論價值規律——對《資本論》的現代讀解
第三十五篇 馬克思所提出的“實現”問題
第三十六篇 論通貨膨脹的基本概念
第三十七篇 論流通梗阻型經濟危機
第三十八篇 關于通貨緊縮問題
第三十九篇 論市場經濟的基本規律
第四十篇 關于滯脹
附錄
實用經濟學大綱
墨子論貨幣及價值規律——中國早期經濟學思想
弗里德曼:對中國經濟改革的幾點意見
回顧與反思——關于我在1988—1992年間的政治經濟研究
序言
一
本書收錄我近幾年對經濟學基本概念、原理及若干政策的反思和討論。
經濟學理念關系到國家經濟政策之設計與制訂,關系國計民生。一套錯誤的經濟理念會禍國殃民!
經濟學之起源,并非來自于任何數學模型或哲學理念,而只能是來自對人類社會經濟生活實態之觀察及抽象。
經濟學對于中國人,并非一種外來之學術。早在春秋戰國以至秦漢之際,初見系統之經濟學觀念,已見之于《墨子》、《管子》、《史記》等書中。
但是近代以來,中國經濟學術對于世界工業化國家處在落后階段。20世紀50年代,中國經濟學邯鄲學步于蘇聯之教條主義政治經濟學,不敢輕逾其藩籬一步。80年代改革開放以后,統領一時的“主流經濟學”又邯鄲學步于西方所謂 “邊際效用”之自由市場主義經濟學,并由之發生盲目尊奉市場原教旨的經濟意識形態。
這種經濟意識形態,鼓吹一切由市場供需定價,一切價值均可轉變為商品而付諸市場自由交易,鼓吹將中國資源及企業、銀行全部通過私有化、外資化而廉價出售——遂將國家推上國企大規模破產、職工下崗失業和貧富兩極化尖銳對峙的社會失衡狀態。
二
這種市場原教旨主義,從國內市場推論到國際市場,似乎看不到國際間各壟斷資本集團激烈競爭的嚴峻現實;天真地以為市場會是“資源配置”的公平上帝,把嚴酷的資本競爭看作單純的“效率”競爭。
殊不知,國家間之競爭,從根本上看,無不是為國家民族生存強大繁榮而爆發的經濟利益競爭。資本主義的本質動力是殘酷的市場競爭。政治是為經濟發展服務的。戰爭是政治的繼續,經濟政治競爭的極端形態就是戰爭。
在20世紀歷史中,實際發生過的并不是兩次世界大戰,而是三次。即:新、老工業國為爭奪殖民地(人口、資源及市場)的控制權而發生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新、老工業化國家為由誰控制主宰世界而再次發生的第二次世界大戰。
1946年以后,在老工業化國家與新興獨立國家之間(美國統領的發達國家為一方,對手是前蘇聯陣營、紅色中國及第三世界),發生了以意識形態斗爭和代理人戰爭為主要形式的全球“冷戰爭”——實質是第三次世界大戰。
進入21世紀以后,在國際形勢表面的平靜之下,孕育著一系列新的重大國際危機。如果危機不能被控制,則未來人類仍可能面臨新的(第四次)世界大戰。但這場戰爭的主題已不是傳統工業時代的戰爭主題:為控制領土和人口而戰;而是為全球資源的資本控制權和全球金融的控制權而發生的:資源戰爭和金融戰爭。
這場戰爭的最終結果,將決定一切民族國家在未來必然一體化的全球新秩序中,能夠以什么地位和經濟權利而繼續生存下去。
對此,中國人是否已具有清醒的意識,國家是否有所準備呢?
三
本書是作者對近年流行的市場原教旨主義經濟意識形態的若干深入反思和批判。自由市場經濟學的核心原理是“自由競爭,優勝劣汰”。但是,若放任這一原理無限制地施行于人類社會,必然會導致一種違反人性、弱肉強食——即把人道關系變成狼吃羊的狼道關系的叢林獸性經濟。人道之本質是仁愛,是抑強扶弱,互相扶助。而叢林、獸道是鷹吃兔、狼吃羊,鯨吞萬物,食人肥己。這難道就是泛市場主義的真諦么?近年來,由于這種叢林經濟學的政策方向誤導,中國的改革已發生迷誤,付出了一系列本可避免的重大代價。
眾所周知,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經濟創造了令舉世震驚的高速發展奇跡。但是當今社會卻充塞著不平怨戾之氣。經濟發展的成果并沒有惠及全社會。富者富可敵國,貧者無立錐之地。社會中相當多數人,老無所養,弱無所扶,病無所醫,冤告無門!根源就是自西方輸入的叢林獸性經濟學的誤導。
實際上,這種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完全是欺人之談!資本主義市場分配的根本原理,絕非什么按“效率”分配——絕對不是“效率”決定資源配置,而是服從于由資本規模決定資源配置的“按資分配”規律(李嘉圖分配律)。
歷史已經證明并將繼續證明:無國家目標主導、無國家計劃調控和無國家力量保護的“自由市場經濟”(美歐日經濟都并不是這樣一種“自由市場經濟”),必然會成為惡性市場經濟。必然會服從大資本吞噬小資本的競爭規律。在失去國家力量主導的世界市場上,像中國這樣的后發國家、后進市場,只能演變成跨國壟斷資本肆意橫行的新殖民地區域!
因此,國家政府絕不能僅僅作為市場“游戲”的旁觀者(這不是游戲,而是關系國家民族存亡興衰的生死競爭),絕不能聽任國民經濟放任自流,一切任由國內外大資本集團作經濟主宰。國家有責任充當調節社會資源配置、調節社會分配、保護本國資本和資源以及民生經濟的強有力而看得見的手!今日的中國亟需要一種導向社會公正和正義的新經濟學——通向社會和諧之路的經濟學。
從遠古中國的大政憲典《尚書》提出“民為君本”,到近世西方的政治民主理論,實質都建立于一個基本共識之上:國家主權即統治權力(治理權)的全部合法性,是建立在政府與人民的一個“社會契約”之上——國家有責任保障全體人民的生存權、謀生權(包括工作權、居住權、人身自由與安全的權利)。這些權利構成在任何社會中所絕對不能被漠視的基本人權。漠視上述人類權利的“國家”機器,其統治主權就失去合法性,最終必定會被人民所摒棄。人類歷史已經一再證明,國民經濟成敗是檢驗政治好壞的天然尺度。國民經濟失敗必然導向政治失敗!因此,國家權力不能為所欲為,也不能無所作為,國家權力的根本職能是效忠于全民(而不是某個特殊集團或階級)并且為人民服務!
未來的中國要安寧、和諧,就必須恢復公平正義,需要回歸“社會主義” (資源社會共享,經濟成果社會共享),而不能放任由少數人去掠奪多數人,讓資本崇拜、拜金主義統治社會!如果說需要再一次“解放思想”,就應當讓社會基本價值從西方新自由主義的叢林獸性經濟學所鼓吹的那種資本崇拜、金錢崇拜和市場迷信的意識形態枷鎖下解放出來!有良知的經濟學家有責任為未來社會求索一條通向公平、正義、和諧之路。
一方面是經濟發展與增長,另一方面是資源配置、社會產品分配的公平(正義)性;這兩大目標始終是社會經濟與政治必須兼顧的兩極。
個人自由、憲政民主、社會均富——這是自18世紀以來的法國革命(1789)、美國革命(1775—1861)和俄國革命(1917)三次偉大世界性革命所追求的三大發展目標。對于中國人來說,這三大目標值得繼續追求!為此,的確需要進一步“深化”經濟、政治體制的“全面改革”。
我們寄希望于未來!
何新
2008年7月20日
文摘
何新對全球金融危機的預后趨勢表示悲觀
1、去看我2001年出版《新國家主義經濟學》序言,我講全球性金融危機根源在美國,必會來一次大爆發。這次終于發生,我夫復何言?
2、這次全球金融危機的根本原因是美國國家信用長期透支過多,體現在美國國家累積的巨額內外公、私債務上,總規模據說高達50萬億美元以上,即期應兌的規模也高達7--10萬億。這是天文數字。因此相比之下,目前美國用來救市的7000--8000億美金金額真是微乎其微,只夠應付幾個月或半年。不久,兌付困難的美國及其他國家金融機構還將陸續發生破產。
3、美國并沒有更多的籌錢的好辦法。多年以來許多人迷信外表轟轟烈烈的美國高科技經濟。以至現在還有人還在談什么美國經濟的“實體面”如何,他們好像不知道金融就是資本主義的經濟發動機。長期以來,美國的實體經濟早就是入不敷出的紅樓夢大觀園經濟,包括國防軍工在內的高科技產業早就是虧損補貼產業,多數不是依靠良性循環的技術或產品的銷售利潤,而是依靠資本市場的集資維持繁榮的。美國應付危機的辦法,最終只有發國債向聯儲透支預借。也就是用繼續多印美元票子的方法舒緩眼前的支付危機。但是7000億美金投入國際貨幣市場,對全球過剩的美元信用打擊足夠大,美元勢必更嚴重地發生貶值。
4、由美國債務鏈條聯鎖著的全球金融,特別是歐盟債務鏈規模也很大,所以與美國綁得很緊的英國、荷蘭銀行現在朝不保夕。比較脆弱的冰島金融已經瀕臨破產。危機還會向歐洲和其他地方傳遞。要拯救,世界所需要的資金規模可能是天文數字。所以格林斯潘、保爾森都說目前這次金融危機規模前所未見,這次美國真的玩大了!這是馬克思說的資本主義金融信用的全球性危機----總體危機,不是局部危機。
5、中國并沒有置身事外。中國已經買了美國上萬億的公、私債券,人家要破產或者已經破產,欠你的這些債務眼看還不起了,至少到期也還不了啦。你買的債券已經變成爛賬、呆賬了,怎么還說中國經濟沒受影響;沒有損失?1萬億美金,可不是小數字。此外中國外匯儲備總額1億8千萬其余部分的外匯儲備貨幣主要也是美元。美元面臨不斷貶值,這部分儲備也在不斷縮水。這也是間接損失。
6、中國近幾年國家財富的主要來源是出口。受全球性經濟危機影響,中國出口主要市場將大大縮小,加上出口品受大肆炒作的毒食品影響,發生信譽崩潰;未來中國出口業必將面臨急劇萎縮。國內社會就業問題,未來將非常嚴峻。國內發生高失業,同時
……
書摘
第一篇 我們處在金融大危機前夜嗎?
在本文于香港發表的同日(2002年7月10日),美國世經公司宣布破產,它是美國有史以來最大的公司破產案。此后爆出一連串公司財務丑聞。2002年7 月10日股市爆跌近400點。為“黑色星期五”1998年以來最低點。主要股票跌破20%。周一跌風傳到香港,股市下跌近3%。
我在2001年9月出版的《思考:新國家主義經濟觀》一書前言中曾預斷:
“種種跡象明確顯示,我們的確處在爆發新的大規模國際金融危機的前夜。危機的焦點將集中在日元——美國——歐元的匯率上。
如果美元暴跌,引致美元泡沫崩破(這泡沫大得驚人),就必將引發全球性的金融大突變。在某種意義上,這一突變具有不可避免性”。(見該書序第4頁)
近幾個月以來,美元兌14種主要傾向匯率均趨貶值,創1987年以來之最,但美元走貶尚未見底。近幾周來,美元兌歐元匯率急劇貶值,已貶至2001年1月19日以來的最低點。美元緣何如此走弱,其未來趨勢如何?舉世矚目。
直接觸發此次美元下跌的是,美國經濟復蘇勢頭小如預期,美國國際收支和財政赤字劇增,公司丑聞頻仍,導致投資者拋售美國股票和債券,美元需求萎縮。
但是,導致當前國際金融形勢急劇轉變的根本原因是一年來美國“新經濟”泡沫的破產。而表面原因則是一系列公司丑聞的爆發。其實,公司丑聞發生的原因是制作假帳,而公司假帳之所以會影響股市,是因為作假帳虛報營利的目的正是為了從股市套現。
這一事實深刻地揭示了美國所謂“現代企業制度”的秘密。其營利機制不是來自實體經營,而是跨國金融市場的資金直接套取。包括欺詐性金融掠取。
近10年來,美國對外資的依賴已達空前程度。目前,外國投資者手中至少持有美國2/5的債券和1/4的公司債券。
外國投資者即使不單純拋售美國的債券,而僅僅減慢他們增加持有美元股票的速度,美元匯率也將下跌。
20世紀90年代中期,美國經濟看似如日中天,資本流入日增和美元升值,意味著一個經濟時代的結束。
……
烏有淘寶價:32元 購買>>>>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