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民主政治的理論基礎
——讀劉永結《民主的權威》一書
谷亞光
中央民族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劉永佶教授經過30年的思考和研究寫出的新著《民主的權威》一書,不久前由中國經濟出版社出版。這本以探討民主的權利、制度、法制、權威等一系列范疇和體系,為中國勞動者在經濟、文化、政治、法律諸領域樹立權威和地位的創造性力作,在中國學術界是罕見的。它為中國實現政治民主的偉大理想提供了理論支持。無獨有偶,國務院新聞辦日前發布中國民主建設白皮書,凸顯了中國執政黨和政府對中國民主政治建設的實際行動和誠意。學者的理論研究與國家的實際重視,合奏出中國走向經濟繁榮、政治民主、文化昌盛、社會和諧的主旋律。
劉永佶教授指出,民主并非某個民族“種文化”的產物,更不是歐美國家的專利。民主是人類演進到工業文明時代必要的政治形式,它體現于素質技能提高,及由工業生產方式集合起來的勞動者爭取和確立其社會主體地位的理論、運動、制度中。歐美的啟蒙思想家曾將其民主觀念寄托于資本,但那種資本主導的“民主”,并非民主真正的民主,而是 “資主” 、“財主”。真正的民主是以勞動者為主體的,是勞動者根據其人身權和勞動力所有權,爭取、確立其政治權利,成為社會主體的過程中形成的。它發端于歐美,隨資本統治的擴張而擴展于全世界。現代歐美國家所實行的普選制和多黨制,是以社會主義為旗號的勞動群眾民主運動一百多年奮斗、犧牲的結果,其性質絕非資本主義的。民主運動抵制了資本統治的某些負面危害,促進了勞動者社會地位和素質技能的提高,是現代人類進步的標志與導引。
在工業文明發展中落后的中國,在民主進程中也是落后的。但這種落后并不等于說中國人不需要民主,更不能說通行了兩千余年的官文化是中國人的“種文化”,中國人命里注定就要永遠忍受集權官僚制的統治。新中國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以后,就已經在法律上確定了中國的初級民主制和勞動者的主體地位。經過50多年工業文明的突飛猛進和政治試驗,特別是20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的民主政治建設已經取得了不小的進步。但是由于長期的封建集權官僚統治慣性,在政治領域中一些“社會公仆變成社會主人”,公職人員的以權謀私,人民民主權利遭受損害的現象還時有發生。劉永佶認為,初級民主制與行政集權體制的矛盾,是中國現實政治的主要矛盾,而從行政集權體制滋生的反民主勢力,是中國進步和發展的主要障礙。
要想克服這種障礙就要深化改革,樹立民主權威,健全民主法制,實現以勞動者為社會主體的民主權利和權力,推進民主與自由文化的成長和繁榮。特別是發展支撐民眾民主意識的以馬克思設想的個人所有制為特征的公有制經濟基礎。他相信,民主法制的中國一定會是一個和諧、自由、繁榮的國度。我們呼喚這樣一個時代的來臨,我們正在為這樣的時代而奮斗!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