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推出孔慶東的《生活的勇氣》?
文/曲梵
以往一有新書出來,我都會寫篇書評宣傳,但這次孔慶東的新書《生活的勇氣》卻沒寫。其實,這本書內容還是挺扎實的,我想我的不予評論是不對的。
一年來我能感覺到老孔在贏得一些新讀者的同時失去了一些老讀者。為什么呢?有相熟的朋友說,他的負面的新聞太多。是的,去年的朝鮮問題和北大教師工資事件,簡直冒天下之大不韙。
老孔當年以幽默妙文名世,老讀者都知道他的幽默其實是在針砭時弊。那時的老孔是個斗士,為自由挺身而出。現在不同了,老孔他竟然反對自由主義了,該死的還罵右派是混蛋。一時間老讀者不能接受了,而且老孔言語里老是工人階級無產階級人民兄弟的,太土氣了,保守,無法忍受。最可惡的是老孔依然故我。所以自由主義思想里長大的人會覺得這下老孔真是落伍了,簡直滿嘴胡言。有個朝鮮還是韓國來的家伙為了宣傳他的牛博網,還造了一個段子諷刺老孔。
在這種情況下,為什么我們還是做了老孔的書呢?我們本來是做漢語江湖的,那是些義薄云天的人和美好的漢語組成的江湖。老孔顯然格格不入。但我們還是做了,一者,老孔畢竟還有些讀者,喜歡他的書的讀者也還不少。二者,我覺得老孔的文章也沒有我的自由主義的朋友所說的那么不堪入目。而更重要的是,我覺得老孔這些文章流露的思想在當今社會有其獨特的意義。
這本書,我找了些朋友寫書評。其中有個是老孔的老讀者,我很高興地遞書給他,希望看到他的評論。他收到書后說,現在的老孔不讓他喜歡了,我說,那你寫寫為什么不喜歡,一本書有人砸也是正常的事。他說,好。他后來交給我的評論有些奇怪,是兩篇文章雜糅而成的,前半部很正統,很客氣地夸了一番。后半部分他就討論朝鮮問題,結論是老孔為獨裁者辯護很不明智,并且大義凜然地勸告老孔不要誤人子弟。我看了笑。我說你去過朝鮮嗎,你也不了解朝鮮吧?他說我有資料的。我說好,你發給我,最好集中火力重寫后半部分。他最終也沒寫好一篇批孔的文章,但發了一些他收集的材料給我。
我謝謝他給我很實際地給上了一課。他的認真態度我很欣賞。但他給我的資料都很長,我未能全部讀透。
其中就有胡纏批孔的文章,他和我聊天時提過胡纏這個人,我知道他之所以討厭老孔是受了這個人的影響。
胡纏這人我不了解,結合老孔的文章,我并不覺得他的批評有多少道理。我讀了他寫的關于“什么是民主”的文章,倒很受啟發。特別是講述怎么民主解決5個人里有4人要去游泳而1人要去打球的辦法,很形象,也的確能讓人加深對民主的理解。
讀了之后,我想如果胡纏能把民主思維的視野(試用范圍)擴大一些,而不是把民主當作一種真理去推廣的話,他應該可以和老孔很好地對話。
胡纏說世界正趨向一體化,朝鮮的封閉自守很不靠譜。世界一體化是不是正在進行,它是誰提出來的,是不是有道理?這些問題,我覺得不容易回答。所以覺得必須先取消這些預設的概念的真理性再來談問題。
其實老孔原文很明顯地著重地回答了朝鮮為什么封閉自守的原因。那是歷史原因和國際環境造成的。是不是這樣的呢?這是胡纏同學應該研究的問題。如果老孔說得不對,他完全可以指出來。但是胡纏同學只是抓住老孔夸了幾句朝鮮的獨立自主,也沒仔細推敲老孔的文意,就認為老孔是為獨裁者喝彩。還指責老孔不敢面對本國的信息過濾行為。這個指責真是打人不敢吐牙!
朝鮮的獨裁,我們為什么要指責呢?因為獨裁不利于民主進程,不利于世界和平?因為獨裁不符合人性,民主符合?這些大問題,在我是沒有確定答案的。我想如果不把它們當成已經解決的問題去思考,答案也會不一樣。
其實我也相信民主是個好東西,特別是胡纏的那篇長文指向了它的美好前景。但是在處理國際問題時我們能不能實現民主呢?
我們首先可以不管朝鮮為什么實行獨裁而不是民主。我們把世界各國看成5個人,而朝鮮就是那個要去打球的人,他不想和大家去游泳。怎么辦?我想依據胡纏提供的辦法,自然是大家要滿足他的要求,讓他去打球,而且還要雇傭個人陪他打球,因為他一個人打沒意思。我相信這是一個好辦法。所以朝鮮想搞獨裁,那么聯合國就得給一筆錢讓他去搞獨裁,這樣才是民主嘛。
這可能嗎?美國、德國、中國、日本會分一筆錢讓他去搞獨裁嗎?
也許有人會說,你不要去搞獨裁,可以像我一樣搞民主嘛。朝鮮這下可能就煩躁了,你干嗎干涉我自由啊,我愛獨裁獨裁。人家朝鮮也是一個民族國家啊,不能不為自己的生存考慮,不能總讓人指手畫腳啊。怎么辦?我想一個徹底的民主思想是該支持允許他搞獨裁的。美國國內有些時候正是這樣允許的,這是民主的榜樣。但是對待他國就由不得他們了,他們事實上不也是幾百個不愿意嗎?最終不就是武力解決嗎?這就是民主的悖論。當然我只是這么分析,并不表示我就支持獨裁。老孔也一樣。
也許有人會說,朝鮮人民很窩囊,怎么能忍受獨裁呢?我想這就是個人感覺了。他們也許覺得很好呢?所謂子非魚安知魚非樂,人類的幸福感是個體感覺問題,很難說。
也許有人說,記得中國六七十年代的事情吧,人民生活多么慘,這總是我們親身體驗過來的吧。
這就觸碰到老孔的關鍵問題了。
《生活的勇氣》有很大篇幅談到那個年代的事情,從書中可以看到老孔對那個年代帶有某種懷舊情結。他歌頌那時的人民勤勞樸素,贊美老一輩無產階級的犧牲精神。從他的字里行間,我們可以看出老孔想說的是,那時的人民生活并沒有像自由人士說的那么慘,普通人民在生活中還是能感受到幸福快樂的,而且似乎并不比現在的普通人民少。不過老孔倒并不否認改革以來社會經濟取得的進步。
那時的人是否比現在人幸福,這當然是很難衡量的。老孔提出這樣一個問題,他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他的懷舊刺痛了什么人呢?
從老孔的亂讀書里,我們可以看到他非常關注建國到改革開放的這段歷史。
他為什么特別反感章詒和的《往事并不如煙》呢?這個右派知識分子的書寫得很漂亮,也說出了某些人的心聲,是向往自由的人士都該欣賞的,為什么老孔要批評呢?我們可以這么看,如果說老孔有懷舊情結,那么章女士也是有懷舊情結的。但是他們懷念的不一樣。老孔懷念那時的普通民眾,懷念那時的人無貴賤,知識精英與普通人民打成一片。章女士懷念的是老文人的風雅生活,特別痛心文化精英降為普通民眾以及遭受的不公正待遇。老孔指出,章詒和一家建國后其實過著優待的生活,比普通人民生活水平高多了,但仍然不滿。
我們應該怎么來理解這種階級問題呢? 現在新的階級問題又凸顯出來了,我想老孔的懷念自然是有所指的,包括他半真半假地夸朝鮮社會主義人民生活幸福,也應該是基于同樣的思慮的。
通讀《生活的勇氣》,我想老孔最近思考的問題應該就是:我們到底應該怎么活?什么樣的社會制度人民感覺幸福?
雖然,老孔這本書也沒給出具體答案,但多少促使人們開始思考這些問題了。
這也就是它的意義。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