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申年,再讀《蘇共亡黨十年祭》
江西高校出版社
定價:18.00
彭振華
曾慶紅同志強調說: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在召開的時機上有一系列的巧合。其中,今年是農歷甲申年,是毛主席批示在當年的重慶《新華日報》上全文發表郭沫若同志的《甲申三百年祭》60周年,……。“表明,我們黨牢記《甲申三百年祭》揭示的李自成農民軍推翻明王朝后因驕傲自滿而遭敗亡的歷史教訓……”
教訓往往比經驗更難得,更難忘,更深刻,更重要。唯物主義者更注重對歷史教訓的總結與反思。
對于建黨83年、執政55年善于總結與反思歷史教訓,不斷總結出新鮮經驗的、與時俱進的中國共產黨來說,有兩大悲劇教訓:李自成農民軍的歷史教訓,蘇共亡黨的悲劇教訓。前者,為中國農民起義軍歷史的教訓;后者,為世界馬克思主義政黨的現實的教訓。為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制定起了重要的借鑒作用。其中:《甲申三百年祭》、《蘇共亡黨十年祭》兩部書為其代表作。
1944年,郭沫若著《甲申三百年祭》,深刻揭示了李自成農民起義軍推翻明王朝后因驕傲自滿而敗亡的歷史教訓,受到毛澤東和黨中央的高度贊揚,被列為當時正在開展的黨內整風運動的學習文件,引起了全黨同志的重視,對整風運動起到了推動作用。
2001年8月,《蘇共亡黨十年祭》,作為一篇應時的紀念文章,一經發表,立即在國內外引起強烈反響。許多國家媒體相繼報道、轉載和評論。在國內,人們更是爭相傳誦、購買、贈送。至04年5月,該書已再版11次,印數12萬冊。
2002年底,有個地廳級單位紀委,購買80余冊贈發廳、處級干部,人手一冊,不料人們中途拿走、上門索要,不得不一再增加。一位副廳級干部,先后自費購買20多冊,贈送省、廳、處級干部及黨校教員。
2003年初,甘肅省委黨校專題會議研究,正式作出決定。作為全國第一家省級黨校,將《蘇共亡黨十年祭》一書列為對地、縣、鄉三級領導干部的培訓教材。2003年7月2日《香港大公報》等報刊、網站等媒體對此作了介紹和報道。
2003年底,原長治地委書記呂日周,曾表示:這幾天,我重讀一本書——《蘇共亡黨十年祭》,這本書意義深遠。我想建議中央領導像毛澤東同志批注《甲申三百年祭》那樣,也重視這本書。同時,我更希望長治的各位領導,都人手一冊,認真讀讀這本書。
江澤民同志2000年12月26日 講話指出: “東歐劇變,蘇聯解體……,但人心向背的變化都是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對這些歷史和現實的實例, 我們應該明鑒啊! ”。
今年又逢甲申年。筆者再次重讀《蘇共亡黨十年祭》一書,反思蘇共亡黨的沉痛教訓,同樣感覺受益頗新、頗深。
《蘇共亡黨十年祭》,是目前研究蘇東劇變的論著中,理論與實踐結合水平最高的一本專著。有很高的理論性,很強的實踐性和針對性。
為了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保持黨的執政地位不動搖,吸取蘇東劇變教訓,不可不讀《蘇共亡黨十年祭》一書。
閱讀該書,對全面、深刻理解學習 “三個代表” 重要思想;對加深蘇共亡黨悲劇的認識;對于加強黨的執政 能力建設,最終體現到,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的根本大計,有著重要的意義。
不了解蘇東悲劇,就不能深刻理解“三個代表”的豐富的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
不了解蘇東悲劇,就不能全面理解“三個代表”的科學性,先進性,群眾性。
不了解蘇東悲劇,就不能準確理解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重要性,迫切性。
本書作者,滿懷對黨、對人民的忠誠,對馬列主義和社會主義事業的深厚感情,用簡潔明快的文字,揭示了許多深刻的治黨、治國的道理以及亡黨、亡國的教訓。
他對蘇共意識形態、經濟現象、黨建工作、干部政策、人心向背、領導人決策等方面的許多問題進行了闡述和總結。該書警示黨內領導干部不能嚴重脫離群眾。
真正做到“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是每一個黨員干部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的最高境界!
中國共產黨和蘇聯共產黨在歷史上有很多相似之處,兩黨走過一段相同的道路。然而今天,中共事業的輝煌與蘇共的亡黨是多么鮮明的對比!
蘇聯作為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旗手大國發生亡黨亡國前后,國際社會主義事業進入低谷的歷史變革時期,中國卻形成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學理論體系。
在世界大舞臺上,中共面對嚴峻的考驗,不僅捍衛了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而且開創了繼列寧之后的第二條新的成功的社會主義建設模式。
04年,戈爾巴喬夫在鄧小平100周年誕辰前接受中國記者采訪時,說:我對中國朋友的忠告是:不要搞什么“民主化”,不會有好結果!
謝謝戈氏的一番好心?這個“忠告”顯然是多余的!與其說是對中國朋友的忠告,不如說是戈氏本人由于蘇聯解體,對從高峰跌入深淵的一種個人命運的 懺悔而己。
戈氏當年的“改革新思維”,86年筆者在出差成都,途中購買一本,住拉薩閱讀過。當時讀后,總的感覺是:新思維的“新”處在于,一張沒有捅破的窗戶紙——全面改向資本主義。對“新思維”的后來的結局,無法猜測。但“不會有好結果!”還是猜到了!
蘇共亡黨是悄悄來臨的世紀悲劇,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演變過程。從劇變前很長一段時間蘇共的路線、政策、決策的動向和影響來看,亡黨是必然的結局。蘇共亡黨,不同于歷史上任何一個國家的任何一次改朝換代的方式和結局。
歸根到底,蘇共亡黨,是黨內執政的高層右派利益集團,自編自演的“城頭變換大王旗”的一場現代化的“喜劇”小品而已。出現了歷史大倒退。
蘇共亡黨的悲劇教訓,是馬克思主義者和共產黨人一本永遠讀不完的書。在通向共產主義的歷史長河中,74年實為短暫的瞬間,而發生像蘇共這樣亡黨的歷史插曲,在人類歷史的體制交替進程中,往往會一再重復出現。
如中國民主革命首次推翻皇權之后,又出現過袁世凱稱帝、張勛復辟等等。蘇共亡黨造成的歷史倒退,如此而己。
蘇共亡黨的教訓使我們認識到:經濟腐敗可以亡黨,自由化思潮可以亡黨,主動放棄執政黨地位、支持“多黨輪流執政” 思潮更可以加速亡黨。
大致說來,戈氏的“民主化”,反映在蘇共亡黨的教訓方面主要有:〈一〉政治上,鼓勵“多黨制”。 主動放棄執政黨、領導黨的地位,任其 “多黨輪流執政”思潮泛濫。〈二〉思想上,鼓吹 “多元化”。主動放棄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鼓勵所謂“多元化”的意識形態占據主導地位。
避免蘇共亡黨亡國的悲劇,是廣大馬克思主義者和共產黨人認真研究的時代課題。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關于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戰略意義,也正在這里。
我們黨已帶領全國人民,從新中國剛成立時的“一窮二白”,逐步邁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階段。在繼江澤民為代表的第三代中央集體領導之后,在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新的黨中央領導下,正向現代化的目標邁進。
中國的實踐已經證明:美國總統杜魯門在半個世紀前曾寄予希望于中國共產黨的第二代、第三代和平演變的預言已徹底破產了!學習《蘇共亡黨十年祭》,強化第五代,教育第六代,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堅持中國共產黨執政黨地位,不斷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新局面,是我們認真學習貫徹“三個代表” 重要思想,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最重要的任務和最好的實際行動。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