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的博弈》書摘:這種趨勢會不會持續下去?
截止到1999年夏天,道瓊斯指數較1990年年初已經上漲了將近400%。如果從1980年算起
的話,市場已經上漲了1300%。其間,交易量也在大幅上升,到1999年,紐約股票交易所的平
均日交易量已經超過了1987年股市崩盤時的日交易記錄,而該記錄本身已經是前一個紀錄的兩
倍之巨了。今天的平均日交易量甚至比20世紀40年代任何一年的年交易量都高。
這種趨勢會不會繼續下去呢?沒有人知道,歷史學家們也不會知道,但是有一件事是確定
的——所有的牛市都會結束。不論是1929年的大崩盤,或是1966年的市場低迷,這些都取決于
那些超過我們控制的力量的相互作用。但同時,就像我們看到的1987年的情形一樣,如果監管
當局密切關注事態的發展,而且采取強有力的行動的話,股市崩盤的后果并不一定是災難性的
。
這正是華爾街在新的千年面臨的困惑。就像因為“泰坦尼克號”的沉沒才建立了北大西洋
冰層巡邏制度一樣,監管的加強往往只有在一些痛苦的經歷,尤其是災難性的事件之后才會來
臨。只有在飽嘗了19世紀60年代以前放任自流的市場中投機者們為所欲為的苦果后,才有了經
紀人隊伍對市場投機行為的有效抑制。同樣,只有當理查德惠特尼使整個證券業蒙羞之后,證
券交易委員會才開始對經紀人隊伍實施監管。
正是證券交易委員會的有效監管才給華爾街帶來了60年的穩定(雖然中間有熊市的間歇)
和巨大的繁榮,而美國也得以坐享全球最大的、最有效率的證券市場所帶來的巨大經濟利益。
今天,情況在慢慢地發生變化,一種全新的通信工具——互聯網,正以遠勝于19世紀中葉的電
報的速度迅速將這個世界聯系在一起。
在20世紀20年代,只有大廳交易員(紐約股票交易所席位的擁有者)作為一種特許經營,才
能夠在一天之內買賣幾十次股票。但是由于有了互聯網,現在只要有幾千美元、一臺電腦和一
根能上網的電話線,所有人都可以做到這一點了。這些人被稱為即時交易者,他們往往會在一
天結束時會將當天的股票賣出。
目前,大約有500萬人通過互聯網擁有在線的股票賬戶,據估計,其中有100萬人是即時交
易者,而且,這一數字還在呈指數級增長。即時交易者買賣股票的速度通常是傳統經紀人的12
倍,有時甚至每天買賣上千次。在線交易方式迅速在華爾街占據了重要地位,以至于華爾街上
受此沖擊最大的公司——美林公司(它有1.4萬名持牌經紀人,他們依靠客戶傭金生存的方式直
接受到在線交易的威脅),在1999年中旬也宣布將向其客戶提供互聯網在線交易服務。這一舉
措將在此后的數年給華爾街帶來巨大的變化。
同時,互聯網也被證明是為無數快速致富的夢想提供的一塊沃土。就像20世紀20年代大家
口頭傳遞各種秘訣一樣,互聯網也提供無數投資論壇供在線投資者討論股票和交換投資心得,
在20世紀90年代晚期,與20世紀20年代類似的過熱開始出現——網絡股泡沫,很多上市公司股
票價格的變化受到與該公司的商業前景毫不相關或者關聯很小的因素的影響。
例如,當Ticketmaster——一家提供售票服務的公司,股票代碼為TMCS,在上市第一天上
漲了300%時,一個與它毫不相關、提供物業管理的公司Temco Service,因其代號TMCO與TMCS
相似,也上漲了150%。其實,這道理是再簡單不過的了。互聯網本來就是個傳染跟風情緒的
最好系統。那么由誰來監管這種正在出現的新的交易方式呢?答案是,還沒有人。就像20年前
密特朗所發現的那樣,市場正在徹底地全球化和一體化。華爾街已經超越國界,其影響力也超
越了國界,而監管只能止步于各國的邊境之內。
要改變這一點非常困難。因為,如果要建立一個有效的、世界性市場的監管體系,必然要
牽涉到世界大國在主權上的實質性的讓步,但是沒有什么比讓一個國家在自由和獨立問題上讓
步更難的事了。人類就是這樣,也許只有一場像“泰坦尼克號”那樣的金融災難才能帶來這樣
一個統一而有效的全球監管體系。
因為華爾街和政治家們尚不能建立起這樣的監管框架來保證全球化市場的穩定,同時,也
因為我們前面所提到的——“資本主義的問題在于資本家本身的貪得無厭”,所以,華爾街再
次發生如同1929年那樣規模的股災,也并不是完全沒有可能的。但是,即便如此,華爾街也不
會就此止步,至少從長遠來看不會。
因為,盡管有數不清的海難,人類依然揚帆出海;同樣的道理,盡管有無數次股災,人們
依然會進入這個市場,辛勤地買低賣高,懷著對美好未來的憧憬,將手里的資金投入到股市,
去參與這場博弈。這和人們去探險——去看看地平線以外的未知世界,是一個道理。它們都是
我們人類本性無法分割的一部分。■
摘自《偉大的博弈:華爾街金融帝國的崛起》,[美]約翰·S·戈登 著,中信出版社,定價39元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