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網(wǎng)上忽然有一種聲音甚囂塵上:民國大師如何如之何,似乎中國在文化領域不是進步而是倒退了,好像沒有民國大師這七八十年,中國什么都不行了似的。
實際的情形,是這些吹捧“民國大師”的人說的那樣嗎?簡單籠統(tǒng)地說,新中國沒有民國大師,但新中國也沒有外國租界,沒有洋人橫行,內(nèi)河沒有外國軍艦橫沖直撞,沒有不平等條約,沒有餓殍遍野,沒有遍地的匪患,沒有民不聊生……
新中國七十多年,中國沒有民國大師,但我們有了幾乎百分百的兒童入學率,文盲率也是世界上最低的;我們從一個積貧積弱的農(nóng)業(yè)國變成了一個強大的工業(yè)國,我們生產(chǎn)了世界上超過一半的鋼鐵,超過美日總和的電力,是世界上一百五十多個國家的最大貿(mào)易國。
新中國沒有民國大師,但我們有了自己的核保護傘,讓那些覬覦中國利益的帝國主義國家望而生畏;我們有了世界上最稠密的高速公路網(wǎng),即使是“難于上青天”蜀地也都暢通無阻;我們有了世界艷羨的高鐵網(wǎng)絡,中國人可以在幾個小時內(nèi),從最南走到最北,最東走到最西;我們有了世界上最強大的國防力量,從此戰(zhàn)火再也不會燒到中國境內(nèi)。
有的人似乎非常贊成莫言“文學不是用來唱贊歌的”的所謂觀點,人總是一個情感動物,“人非草木孰能無情”,你即使是一個為“動物世界”欄目的配音演員,你的語調(diào),你的音色,你的音長,你的抑揚頓挫,怎能不說沒有情感呢?
當你看到一群獅子,捕獵一只帶著幼子的斑馬被摁倒地上,咬住脖子,一張張血盆大口把她撕咬得血肉橫飛的時候,你真的毫無情感嗎?你會不會產(chǎn)生一種要消滅這些狠毒的獅子的沖動?
莫言的作品中,為一個“善良的地主的冤死”而洋洋灑灑的時候,你是不是還想過,在土改前,還曾有一個貧苦農(nóng)民,活活被惡霸地主打死,妻子被惡霸地主欺侮而上吊自殺?
他是不是還知道他們還有一個孩子叫雷鋒?這個孩子懷著對舊社會的無比厭惡和痛恨,對新社會無比熱愛的心情參加社會主義建設。他當兵后“心中只有國家和人民”,最后犧牲在自己的崗位上?那個時候,和雷鋒一樣的窮人家的孩子莫言能數(shù)的清嗎?
是的,有人高唱“談學術不談政治”的口號,最典型的莫過于被世人稱為“民國大師”的胡適之先生。胡適之最被世界稱道的是,他在美國一口氣讀了了二十八個博士文憑,稱贊他是民國時期最了不起的學霸,可是誰又能知道,這些光環(huán)的背后隱藏了多少骯臟和齷齪?
胡適之在美國學成回國后,在北大當教授,和陳獨秀、李大釗、錢玄同、魯迅先生積極倡導“新文化運動”,這應該是胡適之為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一筆了。此后,他完全投身于蔣介石門下,憑著自己的學歷過著優(yōu)渥的生活。
“九一八”之后,他到處演講,要求民國政府把東北拱手送給日本,還說這是避免中國亡國的唯一的一條道路。這位曾經(jīng)當過北大校長的“大師”最后一次在北大演講,開篇即是“抗日三天即亡國”論調(diào),北大青年學生毫不客氣,直接把胡適之哄下講臺,這位“大師”抱頭鼠竄,留下一個不光彩的笑柄。
胡適的賣國言論連政治傾向極端反動的蔣介石也實在忍受不了,蔣曾在自己的日記里罵他狗賊”,后被蔣介石派往美國當大使。抗戰(zhàn)期間,作為大使理應為國家的抗戰(zhàn)奔波,而這位大使卻對抗日毫無興趣,除了撈取幾十個博士頭銜,還經(jīng)常游蕩于花街柳巷,放浪形骸。
試問,如果沒有政治傾向,如果內(nèi)心沒有對誰的稱贊,對誰的厭惡,解放戰(zhàn)爭結束后,他為什么跟著蔣介石跑往臺灣?其實,他心里最有數(shù),如果自己留在大陸,他會被人民清算的。
民國時期還有一位梁實秋先生,掛在嘴上的一句口頭禪是:“本人只談學術,不講政治。”就是這“大師”,曾被魯迅先生罵作“喪家的、資本家的乏走狗”,他作為一個晚輩,比魯迅先生小了二十來歲,竟和魯迅先生發(fā)生了多年的罵戰(zhàn),最后灰溜溜地敗下陣來。他稱自己“不講政治”,最后卻也屁顛屁顛跟著蔣介石去臺灣給國民黨“唱贊歌”了。
高唱“淡泊寧靜”的,未必淡泊也未必寧靜,高唱“厚德載物”的未必厚德,高唱“文學不是唱贊歌”的,未必不唱贊歌,只是看為誰唱而已。
其實,人們心里很清楚,他們不想為給民族和人民立下不朽功勛的共產(chǎn)黨唱贊歌,不想為勤勞樸實勇敢的人民唱贊歌,也不想為有著五千年文明史的中華民族唱贊歌,他們只想為他們心中的“燈塔”卑躬屈膝,唱幾句肉麻的喪曲。
穿越一下,假若蔣介石反攻大陸得以成功,或者大日本帝國完成了“東亞共榮圈”,我們完全可以預見,莫言、方方、梁艷萍之流,一定會簇擁在青天白日旗或太陽旗之下,成為蔣介石麾下的“大師”和大日本帝國旗下的“良民”!
中國在發(fā)展,在變化,在繼續(xù)壯大,但我們根本不需要所謂的民國大師!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wǎng)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wǎng)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xiāng)網(wǎng)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