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挑起的中美關稅大戰持續升級。當地時間本周三(4月15日),美國白宮在其官網最新發布聲明稱,對中國的關稅加到245%。
在特朗普把對華關稅加到145%后,中方宣布對美國商品的關稅由84%提高至125%,并且強調后續美方如果還打算把關稅往上調,中方也不打算理會了。鑒于在目前關稅水平下,美國輸華商品已無市場接受可能性。
面對中國的不肯下跪的強硬立場,特朗普反手直接將對華關稅再加100%。
本月初,特朗普剛剛宣布“對等關稅”政策,對中國商品再加征34%關稅(累積達54%)的時候,美國耶魯大學預算實驗室估算出對等關稅政策將給美國每個普通家庭每年造成3800美元的損失。必需品成本上漲的趨勢,迫使美國民眾開啟瘋狂囤貨模式,超市里的中國商品被搶空。
而245%的關稅將同樣意味著“中國輸美商品已無市場接受可能性”。那些依賴中國廉價商品度日的美國中低收入家庭將在短瞬間面臨巨大的生存壓力,不得不節衣縮食。
例如一瓶經典款的六神花露水在中國超市的售價不到20元人民幣,而在美國超市的售價則為5.99美元(約合人民幣43.9元)。美國經銷售在中國的采購價格約16元,加征2.45倍貨值的關稅之后,美國大多數老百姓將只好不再使用花露水了。
哪怕是美國的那些大型跨國商業資本此前曾經依托品牌溢價、銷售渠道、專利授權等方式占有絕大部分利潤的中國商品(例如一部售價1000美元的蘋果手機,中國流水線的工人僅能得到幾美元的工資,而蘋果公司的利潤率卻超過了60%),也將很難再進入美國市場,跨國商業資本將會從非中國市場接受采購價格更高的替代品,而這部分上漲的采購成本仍將轉嫁到美國普通消費者身上。
隨著關稅戰的持續升級,那些占有高溢價的國際奢侈品品牌正面臨著巨大的信譽危機。
近日,多位中國制造商在海外社交平臺TikTok上發布視頻,揭露奢侈品牌背后的供應鏈和真實成本,引發全球網友關注。
這些中國制造商,有的來自皮具廠,有的來自服裝廠,他們涌入Tiktok,紛紛曬出奢侈品代工訂單細節,耐心向美國網友手把手拆解真正的成本構成,直言許多國際大牌在中國以極低的成本生產,卻在海外以高價售賣。
例如,一款在專柜售價高達2萬美元的奢侈品牌包包,從代工廠直接拿貨的價格竟不到原價的二十分之一;一條與Lululemon同廠同款的瑜伽褲,在中國工廠的售價僅5-6美元 ,而在美國專柜卻高達100美元;溫州眼鏡商陳磊在Instagram曬出的賬單讓人驚掉下巴,某明星同款墨鏡的鏡架成本9.2元,鏡片4.8元,而在專柜標價卻高達3800元。
很多知情的外國網民也紛紛在這些視頻的評論區現身,證實了中國制造商們的說法:
我曾經在瑞士一家大型銀行從事貿易融資工作——我親眼目睹了商品(尤其是衣服)的文書工作和生產成本,相信我,這是真的。
我在航運和物流領域工作了幾十年,與許多高端品牌合作,我向你保證,中國人所說的絕對是事實。
作為一名在時尚界摸爬滾打了20年的設計師,我一直在引導大家討論這個問題。公開這件事只是時間問題。
外國網民驚呼“天塌了”的奢侈品品牌成本真相其實只是整個問題的冰山一角。
筆者《在比楊白勞還冤!中國剝削了美國工人?》一文中已經指出:
中國對美出口商品的價值主要由中國工人創造,其剩余價值卻主要被美國跨國資本占有……跨國企業將生產環節外包至中國,只支付中國工人很低的工資,再以高價在美國市場銷售,攫取超額利潤;而中國工人所能得到的工資卻僅占商品售價的極小比例。
不僅僅是奢侈品品牌,美國老百姓常用的日用品品牌,例如服裝領域的耐克、阿迪等,電子領域的蘋果、惠普等,同樣是在中國血汗工廠生產,只要是貼上了跨國資本的商標,售價立刻連續翻倍。
所以,筆者在前文指出,中美兩國的無產階級都是國際壟斷資本主導的跨國貿易的受害者。
既然特朗普已經掀翻了牌桌,對于全世界的無產者而言,不應該是企盼國際壟斷資本再次回到牌桌繼續這場針對生產國和消費國無產者的饕餮盛宴,而應該是從得知真相到走向覺醒,徹底砸碎全球資本主義體系的舊牌桌!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