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大國如開玩笑。這幾天,全世界都在觀看特朗普的表演,用Excel表算出來的關稅全球漫灌,把各國股市當悠悠球玩……我們這里也不例外。然而熱點歸熱點,普通人還是會有很多誤解,有些基本的知識值得去了解。
特朗普在胡說,美國人在受騙。提高關稅并不是向中國征稅,或者向任何外國征稅。恰恰相反,繳納關稅的是美國的進口商。譬如美國的進口商從中國以5美元一條的價格采購褲子然后再賣給美國老百姓,很便宜對不對,就算加上很多利潤,賣10美元一條,也比本土50美元一條的褲子要劃算,關鍵質量也沒差別——這叫啥知道嗎,這就是咱們帶貨主播每天都在狂喊的“福利啊家人們趕緊沖”——世界上怎么會有人不喜歡物美價廉的東西呢?那么如果加上100%的關稅,進口商需要在港口繳納5美元給聯邦政府,然后才能把貨提走。于是他賣給美國百姓的價格可能就要漲一些了,比如15或20美元——這正是美國老百姓急著囤貨的理由,這將是關稅大棒之下最直接的結果。
那么,提高關稅能否促進制造業回流?短期內也是很難的。因為美國制造比中國貴的不是一倍,而是很多倍。有美國進口商認為,即使把關稅加到300%,美國制造也沒優勢。雖然,遠期來看,制造業的回流可能會降低本土生產的成本,但要知道,建廠是需要周期的,然而特朗普的任期只有4年。萬一下屆總統又把關稅給取消了呢?那基于關稅形成的價格優勢立馬化為烏有,廠子還沒建完就得倒閉。從長遠來說,全世界不可能回到貿易壁壘高聳的年代,所以,制造企業也不敢去賭高關稅能持續多久。如果美國百姓付出這么多代價,還是沒有實現制造業回流來提供工作崗位,豈不白白受苦?
同理,關稅能否解決貿易逆差?答案是不一定。關稅的調節作用是使進口商品比國產的貴而削弱其市場競爭力,繼而影響到對方的出口量而已。但問題是20元的牛仔褲仍然比50塊要便宜,這件事就不一定發生了。所以可能該進口還得進口,但普通家庭就得多花一倍的錢去買這些日用品了。
就算有某些商品,中美制造成本差距不大,真的能打擊到中國出口,然而由于多年來中國持續拓展國際市場,中國對美出口占中國出口總額的比重只有不到15%了——這就是關稅大棒影響到中國的天花板,而美國百姓承受的成本卻是100%,加的每一分關稅都要消費者花真金白銀去買。吃喝拉撒每月1000美元變成2000美元,本來就入不敷出的老白新怎么活?特朗普負責給漲工資嗎?
關稅的確是美國收錢,但進的是聯邦政府的口袋,掏錢的事美國百姓。這筆錢取之于民,是否會用之于民?那要問特朗普了。聯邦政府不是負責給老百姓漲工資的,而是負責國家安全、政府開支等很多很多事的,關鍵它自己還欠了一屁股債需要去填……所以這筆錢回流到公民福利的幾率和比率都相當的渺小。所以究竟有多少美國人為特朗普的新政歡呼呢?
國際貿易是時代的進步,通過市場調節,讓產業進行合理地分工。一方面讓發達國家的居民享受到低廉進口商品的福利而過上質量更高的生活,一方面也給發展中國家找到了一些生計,可謂各得其所。而且全球化本身就是美國率先推動的,它是設計好的受益者——用不值錢的美元買來全世界工人的血汗,怎么會在享受多年福利之后突然聲稱自己吃了虧呢?不講理的特朗普把很多人都繞暈了。老百姓不懂經濟學,但驚喜的是,特朗普和他的首席經濟顧問也不懂!
歷史不可能開倒車。我們都是從貿易壁壘高聳的年代走過來的,當年100%的關稅司空見慣,世界上也充斥了走私和轉口——大家總是有辦法去逃掉它的。在歷經了多年的努力之后,今天的世界早已連接成溝渠縱橫的貿易網絡,此路不通別路通,不可能再用一道護城河就封鎖全世界了。大約特朗普也并非真心想回到閉關鎖國,而是拿關稅當籌碼咋呼各國來換取些別的。但是就瞅他這個不可理喻的態度,妥協就是恥辱。世界需要有人站出來,中國這次也責無旁貸。
當然,能走正規路徑,大家都不愿意麻煩,畢竟走私也要成本的。但是躲不開的戰爭除了奉陪到底也別無他法。好在中國的產業鏈是齊全的,對我們的日常生活不會構成太大影響,雖然對中產的海淘需求會抬升成本,但也并非不可替代。如果要論誰更能抗,美國人肯定比不過中國人。關稅戰會打多久,取決于美國老百姓能扛多久。
所有的戰爭最后決勝的都是本國的人民。盡管我們并不怵,但也要盡力打得精彩。把自己的事情安排好,把自己的百姓照顧好,積極耐心地去協調困難,提升百姓的收入和幸福感,就是真正的取勝之道。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