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核集團進行校園招聘,預計招聘8000人,但卻收到了1196273份高質量簡歷。
后來,“我們收到1196273份簡歷”這篇文章被發布者刪除。
1
澎湃新聞2025年4月7日《宣傳“1730個校招崗位收到119萬份簡歷”引熱議,中核回應》報道:
【中核集團招聘官微“中核招聘”近日以“我們收到1196273份簡歷”為題發文,宣傳2025屆春節校園招聘宣講周圓滿收官。根據其發布的數據,中核集團此次春招“覆蓋全國10座城市、14所頂尖高校,聯動百余家成員單位協同發力釋放1730個核心崗位需求,吸引3100多名學生到場參與互動,精準吸納1196273份高質量簡歷,共計425284位應聘者”。】
我們看看投錄比:1196273÷8000=149.53,也就是說,149人投簡歷,只錄取一個人。
在看看應聘與錄取比:425284÷8000=53.16,就是說,53個應聘者,只錄取一個人。
這說明了什么呢?
知識改變命運——很多老師、家長、媒體、以及一些精英都會這樣灌輸。資產階級以及受他們影響的人都會這么認為,尤其是廣大的人民群眾都認為這是真理,有的家長或者老師還會對孩子說:你看人家誰誰誰,跟人家多學著點,知識改變命運。
但實際呢?
知識只是改變了少數人的命運。
將個別等同于普遍,將特殊等同于一般,是形而上學,是欺騙。
什么是“將個別等同于普遍,將特殊等同于一般”呢?上述的案例是最好的說明:將“知識改變命運”的8000人等同于119.62萬人“知識改變命運”,將“知識改變命運”的8000人等同于42.53萬人“知識改變命運”。
就像博彩公司大肆宣揚某某某中了大獎,而更多的人都認為自己也能中大獎一樣,完全是幻想。
從個人命運來講,知識改變的永遠是少數人的命運。
在封建社會,掌握知識的人是極少數,此時知識分子就成了“精英”,就會脫離繁重的體力勞動,從而達到了“知識改變命運”。
當掌握知識的人多了以后,就要劃分層次了,最初可能是大學生改變了命運;當大學生越來越多的時候,就需要讀研究生才能改變命運了;當研究生也多如牛毛時,就需要讀博士才能改變命運了;當大學生重新淪為體力勞動者也就是社會最低層時——比如大學生做騎手、研究生送快遞,名校的博士生才能改變命運。
當知識是極少數人的專利時,這些有知識的人就能改變命運。當知識沒有門檻而被大多數人所享受時,能改變命運的就只是極少數了。現在的大學生基本上普及了,他們有多少改變命運了?
總之,只有極少數人才能改變命運。
當然,119萬投簡歷的人不僅投了中核公司,還投了其他公司,總體的投錄比肯定會小于149。但無論如何,真正能通過知識改變命運的,只是少數。
類似于知識改變命運的騙局,還有“勤勞致富”、“勞動致富”。筆者之前曾經寫過一篇文章:“勞動致富”“勤勞致富”是私有制下最具欺騙性的謊言
崗位一共就8000個,即使119萬人誰也不努力,也是要從中錄取8000人;努力到打破腦袋,也是要從中錄取8000人。也就是說,無論怎么努力,也只有千分之6.69(6.69‰)被錄取。
“知識改變命運”、“勤勞致富”、“勞動致富”是謊言,是騙局,這不是口嗨,也不是拍腦門無中生有,數據是騙不了人的。以中美為例,我們通過“世界財富與收入數據庫”來看看社會財富占有數據:
1、占美國人口1%的最頂級富豪(藍色曲線)與占美國人口80%的勞動人民(橙色曲線)財富占比:
可以看到,占美國人口1%頂級富豪的財富超過了占美國人口80%普通勞動人民財富的總和。也就是說,所謂的命運,占美國人口80%的勞動人民絲毫沒有改變什么命運,改變命運的是1%的頂級富豪。
甚至2005年后,占美國人口1%的頂級富豪(藍色)的財富超過了占美國人口90%的普通勞動人民(橙色)的財富總和。
如果將占美國人口50%的勞動人民(橙色)財富占比總和與最頂級1%美國富豪(藍色)財富占比總和對比,會驚掉下巴:
占美國人口50%的勞動人民的財富總和僅為1%多一點(個別年份2%多一點),而僅占美國人口1%的頂級富豪的財富總和高達36.6%之多。
2、占中國人口1%的頂級富豪(藍色)財富總和超過了占人口50%的勞動人民(橙色)的財富總和。:
從2008年開始,占中國人口1%的最頂級富豪(藍色)財富占比總和超過了占中國人口80%的勞動人民(橙色)所占有的財富總和。也就是說,1400萬的中國頂級富豪的總財富超過了11.2億中國勞動人民的財富總和。
從2017年開始,占中國人口1%的最頂級富豪(藍色)財富占比總和超過了占中國人口88%的勞動人民(橙色)所占有的財富總和。也就是說,1400萬的中國頂級富豪的總財富超過了12.32億中國普通勞動人民的財富總和。
2
所謂的知識改變命運,改變的是什么命運呢?
脫離體力勞動,發財致富,高官厚祿,根本還是脫離體力勞動。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就是“知識改變命運”也就是脫離體力勞動思想的老祖宗。
1958年《紅旗》雜志第七期,發表了《教育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一文。文中說:
【資產階級教育學者的大多數認為,只有書本知識才是知識,實踐的經驗不算知識。所以,他們認為,教育就是讀書,讀書愈多的人就愈有知識,有書本知識的人就高人一等。至于生產勞動,尤其是體力勞動和體力勞動者,那是下賤的,那是“絕路”。】
從中可以看出,所謂的改變命運,就是脫離“下賤”的體力勞動;所謂的改變命運,就是從體力勞動的“絕路”脫離出來。
真正的命運或者說命運的根本是什么呢?
——不被剝削,不受壓迫,廣大勞動人民的勞動成果不被極少數人所占有。
私有制下,人民群眾被剝削、受壓迫,哪怕你“知識改變命運”——脫離了體力勞動,“改變了命運”中的多數人,他們的勞動成果也依然被極少數人占有。“世界財富與收入數據庫”的數據已經說明了一切。
“廣大勞動人民的勞動成果不被極少數人所占有”,這里的“廣大勞動人民”、“極少數人”,就是階級。
1919年6月28日,列寧在《偉大的創舉(論后方工人的英雄主義。論“共產主義星期六義務勞動”)》中說:
【所謂階級,就是這樣一些大的集團,這些集團在歷史上一定的社會生產體系中所處的地位不同,同生產資料的關系(這種關系大部分是在法律上明文規定了的)不同,在社會勞動組織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因而取得歸自己支配的那份社會財富的方式和多寡也不同。所謂階級,就是這樣一些集團,由于它們在一定社會經濟結構中所處的地位不同,其中一個集團能夠占有另一個集團的勞動。】
可見,真正地“改變命運”,是被占有勞動的“另一個集團”消滅能夠占有別人勞動的“一個集團”——也就是消滅階級。
那么如何“消滅階級”,也就是如何“改變命運”呢?
還是在這篇文章中,列寧給出了答案:
【為了完全消滅階級,不僅要推翻剝削者即地主和資本家,不僅要廢除他們的所有制,而且要廢除任何生產資料私有制,要消滅城鄉之間、體力勞動者和腦力勞動者之間的差別。這是很長時期才能實現的事業。要完成這一事業,必須大大發展生產力,必須克服無數小生產殘余的反抗(往往是特別頑強特別難于克服的消極反抗),必須克服與這些殘余相聯系的巨大的習慣勢力和保守勢力。】
這個答案簡單來說,有三個部分:
1、推翻剝削者,建立生產資料公有制;
2、在建立公有制基礎上,大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城鄉差別,消滅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的差別;
3、“必須克服與這些殘余相聯系的巨大的習慣勢力和保守勢力”,這就是毛主席所說的“繼續革命”。就是說,即使革命取得成功,還是會有復辟的可能,也就是延安窯洞對黃炎培之問:如何跳出周期律。
尤其是第3條,列寧在《共產主義運動中的“左派”幼稚病》(1920年4—5月)中說:
【消滅階級不僅意味著要驅逐地主和資本家,——這個我們已經比較容易地做到了——而且意味著要消滅小商品生產者,可是這種人不能驅逐,不能鎮壓,必須同他們和睦相處;可以(而且必須)改造他們,重新教育他們,這只有通過很長期、很緩慢、很謹慎的組織工作才能做到。他們用小資產階級的自發勢力從各方面來包圍無產階級,浸染無產階級,腐蝕無產階級,經常使小資產階級的懦弱性、渙散性、個人主義以及由狂熱轉為灰心等舊病在無產階級內部復發起來。要抵制這一切,要使無產階級能夠正確地、有效地、勝利地發揮自己的組織作用(而這正是它的主要作用),無產階級政黨的內部就必須實行極嚴格的集中和極嚴格的紀律。無產階級專政是對舊社會的勢力和傳統進行的頑強斗爭,流血的和不流血的,暴力的和和平的,軍事的和經濟的,教育的和行政的斗爭。千百萬人的習慣勢力是最可怕的勢力。沒有鐵一般的在斗爭中鍛煉出來的黨,沒有為本階級一切正直的人們所信賴的黨,沒有善于考察群眾情緒和影響群眾情緒的黨,要順利地進行這種斗爭是不可能的。戰勝集中的大資產階級,要比“戰勝”千百萬小業主容易千百倍;而這些小業主用他們日常的、瑣碎的、看不見摸不著的腐蝕活動制造著資產階級所需要的,使資產階級得以復辟的那種惡果。誰哪怕是把無產階級政黨的鐵的紀律稍微削弱一點(特別是在無產階級專政時期),那他事實上就是在幫助資產階級來反對無產階級。】
列寧在這里強調的,就是社會主義革命取得勝利后,無產階級不能高枕無憂,而是要面對比暴力革命更為艱巨的任務——長期地、持續地與走資本主義道路的勢力作斗爭。
如果認識不到這一點,無產階級的命運還會被改變——被走資本主義道路的新生資產階級復辟,無產階級繼續淪為被剝削者、被壓迫者,從國家的主人重新淪為資產階級的奴隸。
對于這一點,毛主席找到了唯一正確的路線——繼續革命。
沒有這三條中的任何一條,最廣大的勞動人民都不可能真正地改變命運。改變命運的只能是極少數的一小撮“精英”——占有其他集團勞動的剝削階級。
只拿出這三條中的其中一條來強調而忽視其他條件,比如只提倡“大大發展生產力”,那就是騙人的。一定會走上復辟的邪路。
這三條的核心是政治掛帥,也就是正確的方向、正確的路線。
在俄國十月革命勝利后,托洛茨基與布哈林就主張大力發展經濟而忽略政治掛帥,為此與列寧強調的政治掛帥路線產生了分歧,列寧在《關于俄國現時經濟》(摘自1918年出版的小冊子)中說:
【托洛茨基和布哈林迫使我們不得不這樣做。他們兩人責難我,說我把問題“偷換”了,或者說我是“從政治上”看問題,而他們是“從經濟上”看問題的。布哈林甚至把這點放進他的提綱里,并且企圖把自己說成“凌駕于”爭論雙方“之上”。他說:我把這兩種看法結合起來。
這種理論錯誤令人吃驚。我在發言里重申,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因為我在以前就聽到過這種對我“從政治上”看問題的非難,聽到過這種非常荒謬的、完全不應當由一個馬克思主義者講出來的話。政治同經濟相比不能不占首位。不肯定這一點,就是忘記了馬克思主義的最起碼的常識。
也許我的政治估計不正確?如果是這樣,就請指出并且加以證明。可是,如果說(哪怕只是間接地提出)從政治上看問題和“從經濟上”看問題有同等的價值,“兩者”都可以采用,這就是忘記了馬克思主義的最起碼的常識。
換句話說,從政治上看問題,意思就是說:如果對待工會的態度不正確,就會使蘇維埃政權滅亡,使無產階級專政滅亡(在俄國這樣的農民國家里,如果由于黨的錯誤而造成黨和工會的分裂,那就一定會使蘇維埃政權遭到毀滅)。】
3
筆者以“知識改變命運”為關鍵字檢索《人民日報》數據庫(1946創刊-2020),共檢索到233條報道。
從1946年創刊-改革開放前,沒有任何關于“知識改變命運”的報道。
全部的233條“知識改變命運”的報道都是改革開放后的報道。
4
鼓吹“知識改變命運”,就如同告訴羊“跑得快可以改變命運”——不被狼吃。
實際上,羊跑得再快,所改變的只是個體的命運,而絕不可能改變羊群的命運。
同樣,私有制下,知識改變命運,所改變的只是少數勞動人民的命運,絕不可能改變絕大多數勞動人民的命運,絕不可能改變無產階級的命運。
為什么私有制下絕大多數人不能改變命運呢?因為絕大多數人的勞動成果被少數“精英”——剝削階級占有了。
想要改變羊不被狼吃的命運,只有將羊的命運與整個羊群的命運緊密結合起來,也就是羊們團結起來消滅狼,這才能真正地、根本地改變命運。
同樣,無產階級只有將個人命運緊緊地與無產階級命運結合起來,消滅私有制,走公有制的金光大道,才能真正改變命運——實現勞動人民真正當家做主。
私有制下,“知識改變命運”是麻醉劑,是騙局。
消滅私有制、大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城鄉差別與腦體勞動差別、繼續革命,才能真正地、徹底地改變命運。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