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爭鳴 > 網友時評

《金光大道》讀友群討論會——會議記錄(一)

麗丹 · 2025-04-09 · 來源:人境網
收藏( 評論() 字體: / /

  會議時間:2025年4月3日20:00-22:00

  會議方式:企業微信群會議

  主持人:愛蓮說

  參加讀友:劉鐵征、幸福草、River、愛蓮說、阿丹、培培、會飛的魚、劉曉強、方建平、京東方、麗丹

  記錄人:麗丹

  愛蓮說:大家晚上好,今天是《金光大道》第一次討論會,討論的內容是第一部的引子及第一至第十五章。“引子”部分主要講了高大泉的早年經歷,十歲時隨母親和弟弟從山東逃荒到河北的芳草地,后因其父病重,母親和弟弟回到河北。高大泉在樂二叔的撫養下長大成人,他倆先后在馮少懷和歪嘴子家做長工,其間高大泉遇到他的革命領路人齊志雄。樂二叔死后,高大泉逃難回到河北,其母已去世,他與樂二叔的女兒成親,解放后他帶著全家重回芳草地。“第一至第十五章”講述經過一年的土地改革,芳草地獲得了新生,貧雇農都分得了土地和房子,翻身做了主人,迷信的埋了佛龕,不正經過日子的也奔日子了,尤其是村里的年輕人充滿活力……但是斗爭還在繼續,一方面有中農打自己的小算盤,又有地主歪嘴子和漏劃地主馮少懷暗中使壞,馮少懷更是買了大騾子示威,企圖動搖貧雇農的信心。另一方面表現在高大泉和張金發的路線之爭,張金發宣揚發家致富,他自己通過不光彩手段得到了蓋房用的木料,又不顧政策低價購買歪嘴子的磚瓦,引發群眾議論;高大泉則帶領貧雇農共13人去北京車站支援工人,高大泉接受了工人階級的教育,決心帶領芳草地的農民走社會主義的集體道路。好,下面請各位老師同學分享讀書感悟。

  劉曉強:刀郎來武漢了,大家知道武漢天氣熱,人的心情也很熱,武漢人非常熱情,同時武漢人的社會觀念也很強。刀郎到武漢來,我很想看一下刀郎演唱會,結果兩秒鐘就沒票了,你說這是什么概念?我言歸正傳。

  劉繼明老師寫過一篇文章《社會主義文學的高原和高峰》,文中稱柳青和浩然是(新中國成立)前30年和社會主義文學的兩座高峰,必將永載史冊。我要說的是,如果柳青和浩然是兩座高峰,那么作為人民作家的劉繼明老師就是第三座高峰。我們東北讀書會已經閱讀了柳青的《創業史》和劉繼明老師的《黑與白》《人境》,現在這兩座山我們已經攀登了,對不對?但是攀得很倉促,大家因為很忙所以才有些倉促,但是大家如果沉下心來,就能夠沉淀下來。那么,接下來浩然的《金光大道》就是第三座山了,是吧?

  《金光大道》我是第二次看,小時候看的是電影,電影里面印象很深的就是張金發村長說的:“誰發家誰光榮,誰受窮誰狗熊。”我那時候因為是小孩子,好的學不到,這些東西卻學得很快。當時電影里的張金發是受批判的,因為走資本主義道路。但是到了后40年,反過來了,浩然受到了批判,《金光大道》這個小說也受到批判,——他們就把高大泉叫作“高大全”。還有,說文之革就是八個樣板戲加一個作家,這一個作家說的就是浩然。我后來讀了《金光大道》,我的感受很深,當時我真的是拍案驚奇。如果我們像高大泉這么走下去,那這個國家真的不得了。

  高大泉這個人雖然是一個農民,但是他的智慧不得了。你看金庸小說里的韋小寶,也是個聰明得不得了的人,但是個負面的人物,我們談正面的高大泉,有勇有謀、智勇雙全。還有一個,毛主席的思想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高大泉他這個人沒有私心,他就學毛主席,毛主席也沒有私心,是不是?他就一心一意為了大家。我真的講,我學不到毛主席,我去學高大泉行不行?我當時就這么想,如果我們學高大泉,我們這個國家也不得了,是不是?這是一點關于我對高大泉的認識。

  另外,浩然可能小學三年級畢業,他為什么能夠寫出這樣的作品?毛澤東時代可能就有他這種機會對吧?深的我就不談了,我就談“引子”。我現在有個體會,我們看書一定把前因后果搞清楚,他怎么來他怎么去的,沒有無緣無故的愛,沒有無緣無故的恨,高大泉是從山東水泊梁山出去的,因為遭水災,爸爸身體不好,養不活他們,媽媽就帶著他們兄弟兩個投奔他的表姐。他的表姐夫叫馮少懷,他們是親戚關系,他們關系應該很好的,肯定因為好才會去投奔他們,但不論過去還是現在,還是那句話“親不親,階級分”。馮少懷開始也是個窮人,他也逃荒到這個地方,經過打拼他可能是個“成功人士”——我們現在叫成功人士,他成了一個地主或富農,他又能收長工了。呂長樂二叔,雖然是親戚也受不了馮少懷,離開了,另外到地主歪嘴子家里扛活兒。解放后,劃成分的時候,應該把馮少懷劃為富農,結果定了個中農,但是他內心想要發家的思想一直都在,因為他想做人上人,他買了個騾子在貧苦大眾面前炫耀。看到這里我想到毛主席曾經說過:為什么要組織起來?毛主席真正看到我們中國的老百姓處于什么狀態——人民群眾很分散,沒有力量,一遇到天災人禍,家破人亡的事情太多了。毛爺爺真的是老百姓的大救星,他認為應該組織起來,他認為高大泉他們這種經驗很好,然后就全中國推廣。但是黨內還有另外一個路線,就是發家競賽——誰發家誰光榮,誰受窮誰狗熊,就跟我們80年代也是一樣的,勤勞致富,各顯神通。但是最后怎么樣呢?沒有人能保證有穩定感和安全感,誰都不知道自己明天會怎么樣,包括我自己。張金發是有私心的,他可以說是站到馮少懷的一邊。高大泉可以說兩邊的話他都聽,但是他很有主見,他會分析,再一個他知道共產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人,不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那就不叫共產黨。這是我讀書的一點感想,如果需要的時候我再插一點,包括愛情方面。我想我們不能專門談很嚴肅的東西,不管高興不高興,滿意不滿意,我們一定要把自己照顧好。毛主席也是很樂觀的,毛主席有英雄主義、樂觀主義、大無畏的精神,我認為我們應該這樣。(小說里)婚姻方面很有意思,像高大泉和他的愛人呂瑞芬,以后我在這方面會動點腦筋,不管是小算盤和應聲蟲,張金發和他的老婆……家庭是很有意思的,張金發走到這個地步,他的老婆起到一定的作用;大泉和他的賢妻良母呂瑞芬……我的家庭也有“斗爭”,關鍵是你怎么看這個事情,團結啊、斗爭啊,真的挺多的,當然我們最終的目的就是達到和諧,我就說這些。

  River:我接著曉強老師說的談一談,之前真不知道浩然只是小學三年級的文化,這些作家都是很了不起的人。像我們上一次讀柳青的作品,我們看柳青是那樣的一個人的形象;而浩然小學三年級就能寫出這樣的引人入勝、而且是達到了社會主義高峰的一個作品。確實是我覺得所有的藝術作品都是來源于生活,當然浩然寫這部作品可能比柳青要更艱難一些,畢竟他是70年代寫的這部作品。因為柳青是有生活原型的,就跟農民生活在一起,而浩然這部作品就像作品序里張德祥提到的,張的一些觀點我還是比較認同的,他說:“真理的對面就是謬誤,當把真理絕對化,那么真理也就成為了謬誤。”這個話如果我們去檢討,之所以社會主義在中國最終走向了失敗,也是這個道理。如果說我們真是按照當初毛主席指引的,完全是出于自愿地去走集體化道路,想走集體化的人去走集體化,不想走集體化的人,可以個體單干。如果是這樣的話,是不是社會主義的這條路會走得更長遠一些?在文之革中很多干部都受到了批判,而且受到批判的干部特別多,某種意義上社會主義的失敗也完全都是出在干部身上。如果不是這些干部,他們為了自己能夠出成績,完全一刀切,讓所有的人都必須走集體化,讓所有的人都必須具有高尚人格,才能夠完成這樣一個路線,那么可能社會主義就不會這么容易失敗。就像這部作品中開始就是兩條道路上的爭論,發家運動我想肯定是受到大多數干部的贊成。無論是在農村,還是在城市,如果想發家,肯定是領導干部發家更容易。就像這部小說里的張金發,他當然要支持致富運動了,因為這條路對于他來講是特別容易走的路。那么像高大泉,如果說他想自己去走致富這條路,就他自己來講是很容易。所以,這種領導人下達的這種(發家致富)命令肯定會得到大多數共產黨員的支持的,而不像小說中寫的,大家一聽都覺得很刺耳,好像很不對。我覺得這些只能是像高大泉這樣的有覺悟的共產黨員,他們才會這樣想,大多數的干部還都是張金發這樣的干部,他們的想法就是要走一條個人致富的道路。

  這部書里頭我還有些地方看不明白,這里頭有一個叫做范克明的人,他剛解放的時候可以去打死一個地主,然后加入到了革命隊伍,他在革命隊伍中也沒犯什么錯誤,但是他卻給張金發一種鼓勵,告訴他因為不夠狠所以發不起來家。地主就給你磚頭啥的,不管什么好處,你都應該受著,因為你發家這個事既符合黨的政策,又符合你的利益,為什么不干呢?(范克明)這個人關鍵是他自己并不發家,他自己住在一個很舊的小房子里頭,而且什么也沒有;地主的孩子欺負他,把他煙囪給堵了,他還給這個小孩饅頭吃,把孩子給放了。他告訴張金發:“我是一個孤老頭子,得做點好事,以后好讓大家照應我。”我沒有搞明白為啥他會有這樣的心理?這是一個什么情況導致的?是不是在縣委里頭也有很多這樣的干部,他耳濡目染也覺得是這樣的,因為這個書我還沒往下看,還不好下結論。

  另外,與《創業史》不同的是,《金光大道》著重描寫了高大泉的成長過程。我們看《創業史》,梁生寶是怎么樣成長起來的,他怎么能有這些思想?其實是因為有了革命戰斗的經驗,自然而然地他就形成了這種集體主義的思想。但是在這部作品里我覺得把高大泉這個形象塑造得更全面一些,比如高大泉,首先他經過了舊社會的苦難,然后是共產黨員救了他的命,對他進行現實的教育。還有他到城市里參加工人階級的會戰,又形成了工人階級對他的集體主義再教育,他再回到農村,才有了一個比較完備的這種集體主義的思想。而我們看《創業史》里的梁生寶,他主動帶領群眾進山共同勞動,在他的目光里頭,只要大家共同勞動了,就能夠產生集體主義思想。而《金光大道》里對高大泉的敘述好像更豐滿一些。也就是說這些農民,他們在與工人階級一起勞動過程中受到教育,這跟他過去的思想有不一樣的地方,我覺得這個還是很值得思考的,但是我也沒太想明白。

  我們過去常常看傷痕文學,描述的社會主義文學是死板、簡單的。以前有個電影講的是一個村子全都是老光棍,書里沒有談戀愛的,我們看其實不是這樣,無論《創業史》,還是《金光大道》,都有很多談戀愛的過程,而且這個里頭還有黃段子。在文革里頭,黃段子不也有而且還允許農民在工棚里頭說,這一樣的出現在社會主義文學里。所以說我們還真是只有看了作品才知道,過去這種批判都是一些無中生有的東西,它就是欺負大多數群眾根本就沒有看過這樣的作品。好的,我先說這么些。

  幸福草:剛才那位老師談到范克明,說還沒往下看。《金光大道》一共有四部,第一部是1972年5月份出版的,當時1972年6月份我就買了這本書開始讀,可以說是廢寢忘食地讀。實際范克明是個逃亡地主,他不叫范克明,他把真正的范克明——他的長工給打死了,然后他偽裝成范克明,他躲在那兒,他實際是隱蔽起來了,最后在第三部的時候把他給揪出來。這是第一個。

  《金光大道》一共有四部,其實文革中寫了三部,第二部是1974年2月份出版的,也是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第三部是1975年10月份完成的,但是一直沒有出版,到1995年9月份出版。因為時代變了,社會風氣變了,那個時代不再需要這樣的作品了,咱就不說這個了。浩然老師他很小就在農村生活,在鄉里當過文書,他很早就寫了很多作品,在寫《艷陽天》和《金光大道》之前,出過很多短篇小說,像《一匹棗紅馬》《彩霞》....特別出過《春歌集》《彩霞集》,我建議大家有機會都看一看,是非常好的。他描寫農村人物,非常生動真實,而且農民那些語言、那些心計他描寫得特別透徹。我覺得在《金光大道》中有兩個人描寫得特別好,一個是滾刀肉張金壽,大家看到的壽二爺,在高臺上,他談到誰家能發家?最能發起來的兩家,他說一個是高大泉,一個是秦富。他說:“壽爺看不準把眼珠子摳出來當泡踩。”大家往后看,這個人物描寫得特別豐滿。還有一個人物就是秦富——小算盤,他把富裕中農那種自私、貪婪、膽兒小,但是心地還挺好,愛占小便宜,他還不白占別人小便宜,后來買房基地的時候出了很多事情,大家看就行了。這兩個人描寫得特別深刻。

  還有,我建議大家有時間看一看《金光大道》的電影。1975年,長春電影制片廠拍了《金光大道》上部,76年拍了中部,當時主要演員,王馥荔扮演高大泉的愛人,那是王馥荔第一次上鏡,被我們稱為國民大嫂,誰家有這么一個大嫂,那真是太幸福了,演得特別的好。后來,1976年下部也拍出來了,但是因為四人幫粉碎了,這部電影就沒有再上映。我不占用大家太多時間,我就說這么多,但是我感到咱們這個群里邊這么多年輕人能喜歡讀紅色書籍,而且還能善于思考,我覺得這比什么都重要,非常非常的好。勉勵大家伙,我們都老了,你們的前途還有,大家伙靜下心來,認真地讀書,認真地思考,我覺得還是有收益的。不管社會將來怎么變化,但是對我們怎么做人,我們怎么做事,我覺得是有益處的。

  我再補充一點。《金光大道》有個續集,是2011年1月份作家出版社出版的,作者是趙尚林和宋坤。那時候浩然老師身體已經很不好了,但是浩然老師為這本書提書名。我看到阿丹說撿個“大漏”,說她淘到一本浩然老師的簽名書,我看應該是90年代的簽名版,如果是70年代出版的,那這本書就是一筆財富。希望大家伙都能淘到這樣的書,恭喜阿丹!我也希望大家伙多上舊書市場看一看,沒準你真能撿到大漏。我一看那個簽名,確實是浩然老師的筆跡,不帶差的,確實是。我就說這么多,謝謝主持人,謝謝同志們。

  阿丹:我在看前十五章的時候有個疑惑。因為書里邊的矛盾是圍繞著“發家競賽”這個題目來的,我當時就想到了咱們讀《創業史》的時候,關于團結中農的政策,包括黨員的隊伍里邊,對于怎么團結中農也有不同的看法,到底是團結到什么尺度?是不是應該妥協,還是應該巴結?好像不同的黨員都有不同的看法。然后到了《金光大道》里邊,“發家競賽”口號就更加赤裸裸,以增加財富為目的。你看包括張金發,他就認為村長、黨員干部帶頭發家致富,好像是應該心安理得的。但是高大泉心里是有疑問的,他也去找王友清核實,但是核實之后他在心里依然是打了一個問號。在這個口號上面,張金發跟高大泉就顯示出了觀點的分歧。我就想在網上查一查“發家競賽”這個口號到底是誰提出來的?也沒有找到什么有價值的信息。后來在人境網上找到了一篇文章,作者提到是那個時代黨里的二號人物劉某提出來的。然后,我就在想為什么“發家競賽”一提出來,就能得到大家的響應?是不是一方面確實是人人都有私心,包括像張金發他這樣的一個黨員干部,他就跟《創業史》里邊的轟炸機——郭振山差不多。另外一方面,也是因為一些黨員缺乏主見、判斷力、階級意識,像朱鐵漢一樣,他雖然也有一腔熱情,也是為人民服務的一片心,但是他在執行的過程中比較專橫,也比較簡單粗暴。他都不如周麗平,周麗平在俱樂部排劇本的時候,明確提出了反對意見,周麗平提出質疑的時候,秦文慶已經有所覺察,也感到慚愧就離場了,但是朱鐵漢還沒有這個意識,還在跟周麗平打嘴架。所以感受就是,我們黨在制定路線的時候,肯定也是有糾錯的過程。再一個是作為基層黨員,包括老百姓,也不能說偏聽偏信,搞個人崇拜,村長說啥就是啥,很容易被帶偏了。

  還有一個印象比較深刻的地方,就是歪嘴子和張金發他們語言表達的“藝術”。尤其是張金發在召開群眾小組會議上,他的那篇說辭,我第一遍看完的時候都沒有反應過來怎么他不知不覺就把買磚的這個事通過一番話,就給圓過去了。然后又重新看了一遍,他特別善于拉大旗、做虎皮,打著“響應上級號召,要發家競賽,但是公事要顧,私事也要顧,不能讓上級領導臉上無光”,是以這樣一個為公的名義,其實他是包藏私心的,又提出了“歪嘴子的磚要是賣給外村怕影響不好”,然后又假裝問大家有沒有愿意拿自己的舊磚跟歪嘴子換,就這樣一步一步地就把他的小心巧妙地遮掩過去了。在場的這些小組長,只有秦愷有一絲覺察,覺得這個事兒不對,其他的人都沒有閑暇去思考:張金發的這個做法對不對?反正我也是跟在場的其他群眾是一樣的,就好像沒明白怎么回事,這個事就定下來了。所以這個對我自己也是一個警醒,像在面對張金發這種人的時候,可能真的是需要多長點心眼,多提高點斗爭的意識,有根筋在,不然的話不知不覺就被給人家忽悠瘸了。包括歪嘴子也是,他去找張金發表達他想賣磚的想法的時候,他也是很有套路的。第一個是先去拉交情,說咱們倆是童年一起長大的,又對張金發感恩戴德,表達了一下感謝,接著又表達了他的立場——說我要好好改造,最后又說是我手頭緊,想賣點東西,其實是想來籠絡,甚至是賄賂張金發,我就覺得這幫人真的是太厲害了。我是想到,我要是處在這種情況下,絕對是沒有心的,所以還是需要再繼續擦亮眼睛,我目前先想到這么多。

  劉曉強:毛主席從來就是說到做到,他總是讓老百姓能夠看到實實在在的東西,他不忽悠人民。他知道老百姓為什么窮。缺地,他就打土豪分田地,后來就啟發我們老百姓,老百姓有了覺悟以后知道靠單干是不行的,要組織起來。實際上這個東西毛主席知道,但是毛主席是通過好多事,通過農民自己的覺悟,自己解放自己,然后他再來向全中國推廣。還有你看這個書里的《引子》和一到十五章,新舊生活就是兩重天,一個苦一個甜。

  幸福草:剛才大家說了很多不理解。那么圍繞著芳草地的是一個什么問題呢?實際上就是兩個陣營的斗爭,背后就是階級斗爭。張金發這個人他是個村長,他又有權……但是最后呢,大家往后看,實際上是一個沒有改造好的地主歪嘴子、一個漏劃的富農馮少懷,還有一個逃亡的地主還鄉團的頭子,還是個殺人犯——范克明,他們三股勢力在后邊鼓動著,然后張金發在前臺,也是為了自己的利益,為了自己能富起來,為了自己的面子、權力,阻礙這些貧下中農走集體化的道路。其實阻礙走合作化的道路不在基層,它是自上而下的,但是也迎合了一部分農民的自私自利的思想,就是說小農經濟,它是不斷地自發地產生,它是這個過程。后來范克明干了很多壞事,因為咱們還只讀到十五章,再往后邊看,咱們就看到芳草地這個地方,階級斗爭是多么激烈。

  我最近讀一本書《毛澤東年譜》九卷,1966年6月到1976年9月,我可以說是含著眼淚看的這本書,看到毛主席每天做什么、說什么、批閱什么文獻,我感覺到這十年毛主席真是太不容易了,耗盡了自己最后一點心血,確實是那樣。比如說在1975年的時候,他為什么要搞那場學習無產階級理論和反擊右傾翻案風?他就是發現這個問題,想盡最后的努力讓全國人知道:我們走社會主義道路,如果稍微有一點偏移,有一點差錯,可能這些烈士流血犧牲和我們辛辛苦苦建國幾十年的努力都要毀于一旦。咱們看《創業史》,里面的斗爭沒有這么激烈,只有一個富農姚士杰。咱們看到“發家致富”口號,王友清區委書記、縣長谷新民,古縣長都這么說,實際上面還有人,就是阿丹剛才說的二號人物。所以實際這本書整個就貫穿了一個階級斗爭,以階級斗爭為主線的。我希望大家看的時候思路開闊一點,多想一想。

  劉鐵征:謝謝幸福草大哥!《金光大道》以前也看過一點,但是挑著看的,因為它太長了,就看了后面的一部分,他們已經建起來合作社了,他們社挺好的,高大泉他們想要幫另外的貧困社,這個時候他們合作社里面有人就開始反對了。這兩周從頭看,我覺得挺奇怪的,你看這本書在72年就出版了,而且它銷量特別好,很多人都看了,還翻譯成了外文,包括其他浩然的短篇小說集也翻譯成英文、日文、俄文都有。就是那么多人看了《艷陽天》和《金光大道》什么的,大家怎么會敲鑼打鼓地慶祝粉碎四人幫?然后很快的,傷痕電影、傷痕文學就去講文之革是崩潰,大家就都會信。我有的時候想,很多事情可能確實“不遭二茬罪、不受二遍苦”就不行,就不能理解。因為我們現在再回過頭來看,前十五章很多事我們就能看得很明白,比如說像土改也好,文革也好,很多人就說這里面有很多事兒不好,其實我們想這些不好的事兒,是不是像《創業史》里邊的白占魁,還有像《金光大道》里的滾刀肉——張金壽,這些人干的?他們特別巴望著二次土改,這些流氓無產者他不想勞動,他只想隔一段時間就土改一回,然后他就分點好東西,隔段時間就來一回革命,他們是最盼望革命的。就像《創業史》里面說,白占魁是最盼望著實現共產主義的,我想這滾刀肉也是最盼望著實現共產主義的,大家各取所需,我又不用勞動,然后各取所需,你要問這里面最熱愛共產主義的就是滾刀肉。我就想到現在很多左翼的人,天天喊著要打倒這個、打倒那個,天天巴望著趕緊革命就算了的這些人,有多少是白占魁和張金壽呢?把革命喊得最響的人,其實未必就是真正的革命黨,未必就是真正懂革命的人。

  還有一個,我看到村長是張金發的時候,我都驚呆了,怎么也輪不到他呀!他是歪嘴子家的打頭,狗腿子之類的,他怎么會當村長的?而且他還是唯三的黨員。其實他轉舵轉得特別快,他一看這個形勢,馬上就革命了,他又非常積極,這個人他膽很大,他其實像馮少懷一樣膽很大,見風使舵的本領特別強。孔老師曾經講過,大意是:革命勝利來得太快。我們沒想到國民黨那么不堪打,1947年的時候還覺得國民黨都武裝到牙齒了,還20萬大軍進犯延安,怎么會突然迅速地摧枯拉朽地就完蛋了?確實也因為國民黨太腐朽了,國民黨是民心所背,共產黨是民心所向。但問題是多數人并沒有經歷政治上面的教育,突然間就勝利了,然后就解放全中國了,哪有那么多干部?像車站老站長,人家是真正的戰火里邊出來的,而且還是真正的從思想上革命。他說的一句話特別好,他說“革命就是克服困難,學新東西”,大家還記得吧?高大泉他們到宿舍里面住下來,晚上老站長來看。老站長之前是騎兵連的,解放以后派他到這當站長。他就說:“革命就是每天克服困難,每天學新東西。”這就是革命。他說以前我們家連驢都沒有,后來當兵了,說得要騎馬,還得在馬上掄大刀,那就學,好不容易學會,能指揮騎兵了,現在又讓我來學習火車貨運什么的,也得學。但是這樣的人太少了,需要的大量的干部,在本地的話,其實很多干部就是張金發這樣的,就是朱鐵漢這樣的——沒啥腦子,但是確實是苦出身。我們解放以后特別難,干部準備不足,政治教育確實是不夠。還有,說親不親階級分,那馮少懷當年也是純無產階級,但是他是怎么做的?他本來是投奔樂二叔的,然后他就一下子包了100畝地,他就雇長工,他就讓樂二叔給他干活,樂二叔就完全變成他的長工了,這人特別心狠手辣。這種人在無產階級中也是有的,而且他也不懼歪嘴子,他也有斗爭精神,他跟歪嘴子斗,又是搶小寡婦又是干什么的,但是他不是為了革命,他就是為了自己。這里面還有一個谷新民,谷新民抗日的時候絕對是個抗日英雄,被日本鬼子抓著了,一點也不投降,但是一解放他當了縣長,《白毛女》他都不讓演,而且馮少懷三句話兩句話就把他給說服了,就給馮少懷定了個中農。歐洲不也有共產黨,像《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瓦爾特他們,很多這些游擊隊什么的,他們反抗侵略者沒問題,他們是民族主義者,就谷新民等于是民族主義者,他抗日什么沒問題,但是真正進行社會主義改造,他不能理解,他還是站在剝削階級的立場上的,包括劉。社會主義改造是一個人類幾千年沒有的這么一個事兒,這個是孔子當年設想有這樣的一個大同社會,但是他也不知道咋實現,沒實現過,人類社會沒有過的,那么這個事它肯定就特別難,首先是人們的思想準備就不夠。

  還有這本書讓我特別感慨的,這邊一說發家競賽,浩然有一個描寫:這個村里面一下子就安靜了,大家就變成了在自己家說話都悄沒聲的,家家都在那打小算盤。你看一個發家運動,就把人心打散了,立刻就跟剛解放的時候,貧下中農在一塊那種熱乎勁就不太一樣了,人心一下子就散了。所以人心散很容易,你只要是喊著為私的口號,告訴大家發家光榮,誰有錢誰光榮......大家就奔著那條道,因為那條道本身它就是一個本能,那個是本能,所以它就特別的容易。而且剛解放一年,《白毛女》就過時了,我們看《白毛女》不是現在才過時的,不是改革開放才過時的,1950年就已經過時了,50年包括他們排演節目,歪嘴子害死樂二爺的節目就過時了,張金發說了兩遍“過時了”,這個話簡直是太讓人感慨了。你說我們現在改革開放以后說那30年過時了,我覺得這個還可以理解一點,1950年就說這些過時了,我覺得這個真的是太讓我感慨了——“都發家呢!你批判地主干嘛,再驚著騾子嚇著馬什么的。”這話說的。

  還有一個,即使范克明不是逃亡地主,即使他是個農民,他打死地主也不代表他覺悟,覺悟其實沒那么容易。即使當時比如說地主要往北京跑,他覺得往北京跑死路一條,他惡向膽邊生,把地主打死了,也不代表他真的就覺悟了。因為很多奴隸反抗其實也是為了成為奴隸主,他的思想跟奴隸主其實是一致的。所以這個書真的是應該大家都來看一看,我就先說這么多。

  培培:我來說一下。因為只看了前十五章,不自覺地就跟《創業史》對比著看了。在《創業史》那個地方還覺得挺有希望的,有激憤的感覺。比如說梁生寶,還包括梁生寶的上級,還有梁生寶他們村子里面有很多青年的先進分子,他們都挺有覺悟的。好像有一堆有覺悟的人,雖然說沒覺悟的人更多,但覺得那個地方還是有一個希望,領導這些人慢慢給他做思想教育工作,脈絡思路還挺清楚的。但是看這個書的時候,看到前十五章就不大舒服,也想這個書可能比較多,可能慢慢地把這個劇情延展……但是看著真是不舒服,就覺得很迷茫。覺得沒有人知道接下來是什么,沒有人知道接下來怎么辦,怎么這么亂。張金發投機分子就當了村長,他要弄磚這件事沒有人反對,這個事就過去了,大家好像也沒有警覺。在《創業史》那個地方,時刻你能感覺到每個人有一個警覺,對于階級的立場還有一個警覺,有一個分辨,但看到《金光大道》前十五章我覺得好像沒有警覺,包括高大泉對于張金發也沒有。他原來有一些警覺,后來隨著張金發干的事兒,他就把張金發當戰友,兩個人一起去處理事情。反而比較清醒的還是貧雇農鄧三奶奶、劉祥,包括周忠,他們更清醒一點,鄧三奶奶對高大泉是有一個啟發的。就是高大泉這個地方好像還是需要像老站長一些人的帶領的,包括剛才鐵征老師說的谷新民,從書上一看就覺得那個地方是有問題的。我看到十五章,覺得還沒出現一個像《創業史》那樣的……感覺上是有點沉悶的。剛才聽各位老師講之后,我的感覺更清楚了,因為《金光大道》對書中人物的描寫,比如張金發,還有其他的人物,敘述得更加詳細,他是怎么變成村長的,這個部分是之前看《創業史》沒有接觸過的。我現在還只是有個感覺,期待后面再繼續往下讀,我是不是也能更清楚一些。我先說到這兒。

  River:我讀這書的時候沒覺得張金發是一個投機的,他是這個村子里頭最早參加革命的,在小說的一開始,他就幫助齊志雄到地主家搞槍,而且那天夜里頭是不是就要殺死歪嘴子可能也不好說。而且在中途的時候,張金發還救了高大泉一命。假如沒有張金發掩護高大泉,很可能高大泉那時候就被軍警給打死了。所以說我覺得這兩件事情上,張金發確實是腦袋別在褲腰帶上,你要說他完全是投機,我倒覺得還不是,我覺得他也有一些革命性,當然因為我看的少,這是我第一個感受。

  劉鐵征:人是復雜的,首先張金發肯定他是有一定的膽量的,齊志雄來找他,其實就是讓他給開個門。這個過程中到底是怎么樣的,他這個門肯定是開了,但是歪嘴子下地道是不是他告訴的也不知道。他這個人也不是那種特別安于當個長工就完事了。他跟馮少懷有一定的相似之處,他心里面其實也有一個發家致富的夢,但是他始終也沒有機會。但是你看他這個人他當一個長工頭兒,幫著歪嘴子去坑其他的貧雇農,讓人家白給他干活,這個人不是一個有覺悟的人。絕大多數人到解放的時候能理解的是什么革命呢?能理解的是新民主主義革命,包括舊民主主義革命,就是能理解資產階級革命,就是一伙人推翻另一伙人的革命。到這兒大家能理解,但是我們說的覺悟是:要讓大家都好,你好我好都好,這個覺悟多數人是沒有的。對張金發來講,他也沒有想要好好當一個共產黨干部,他其實就是阿Q的革命,他可以革命,但是他的革命其實是為了成為趙老爺。多數人的革命是這樣的,這個是事實。我們以前不了解這個東西,總覺得從一開始革命那天起就是社會主義革命,一解放就社會主義了,根本不是這樣的。我們解放的時候革命是資產階級革命,是新民主主義革命,只不過跟孫中山的革命不一樣的是,孫中山是資產階級領導的資產階級革命,是舊民主主義革命,毛主席這個是無產階級領導的資產階級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但是還沒到社會主義革命的時候,多數人其實還是只能接受私有制。

  River:書里面對于馮少懷是這么寫的:有算計,敢冒險,能巴結地主。其實張金發跟馮少懷在這三個方面是很像的,都有算計,都敢冒險,都能巴結地主。所以說這種人到改革開放以后,他們就如魚得水了。其實改革開放也就是一個致富運動,如果說我們想在致富運動中有所成就的話,需要具備這三樣品質,是吧?

  劉鐵征:如果沒有毛主席的話,“改革開放”在1950年就已經開始了。

  麗丹:我想接著剛才培培提到的《金光大道》跟《創業史》的一個比較。因為《金光大道》現在才剛開始看,看了《引子》和第一部的前十五章。如果說從這個部分跟整個《創業史》的上部來比較的話,我有一個感覺,從時間上來講,好像《金光大道》的前十五章應該比《創業史》要再早一點點,類似于梁生寶他還沒有接受高大泉的那種工人階級和農民階級相結合的這種鍛煉,因為《創業史》里面有提到過,梁生寶是去參加學習過的,后面他又參加了勞動,在實踐中繼續去鍛造他的革命能力。因為《金光大道》整個篇幅是非常長的,可能到后面梁生寶的階段也會呈現出來,但是從前十五章看來,我感覺到時間上應該再往前推一點,好像還沒有把梁生寶這樣的人培養出來,還在培養的過程中。包括像朱鐵漢也是一樣,朱鐵漢也還沒有到馮有萬、高增福這樣的階段。

  關于書中的前十五章的人物,對比自己的話,我印象特別深的就是朱鐵漢,在他身上總能找到我自己的影子。特別在第十四、十五章的時候,高大泉領著一部分群眾到去支援工業建設,其實在支援工業建設的同時也是去學習的,然后朱鐵漢他留在村里,他也遇到了特別大的一個困難,就是他需要去完成一個說起來是黨交給自己的任務,其實他也沒有意識到,因為他的階級意識淡泊,沒有階級斗爭觀念,所以他把這個事情最后變成了完成村長交給自己的一個任務,不得不完成的一個任務,他完全忘記掉了黨的初衷是什么,作為一名黨員應該是什么樣的一個立場。又加上他的性格就是屬于特別的莽莽撞撞,脾氣也比較火爆,又有一些倔強,就不太能夠沉靜下來去思考發生了什么,應該要做什么。這個地方跟高大泉的區別是非常的大的,書中有交代,大泉的一個特點就是善于思考,少說多思考,然后多做。雖然大泉的文化程度不高,但是他的思考能力、總結能力非常強,他也能夠反思,不輕易做決定。同樣的,如果是他在和張金發發生關于表演什么節目的沖突的時候,我想他肯定是會據理力爭地去爭取表演歪嘴子欺壓貧農的節目的。但是朱鐵漢他沒有辦法認清自己的這個位置,也沒有辦法意識到當時是一場非常嚴酷的斗爭。他其實選擇了逃開,張金發明確告訴他要開會討論,然后再告訴他:我就當你缺席了。這時候朱鐵漢就真的缺席了,他在最關鍵的時刻,他完全放棄了自己應該去履行的責任。結果張金發在會上討論的根本就不是這個事情,他先從無關緊要的事情談起,接著把自己的私人問題解決掉了。最后朱鐵漢就成了張金發的一個工具,再加上秦文慶的盲目行動,就鬧出來要排演《小兩口鬧發家》這樣完全迎合“發家競賽”口號的劇本。

  這個部分是感觸特別深的,朱鐵漢、秦文慶等人確實是在一種比較懵懂的狀態,階級斗爭意識是非常的薄弱的,這樣是特別容易被敵人給利用。這也是我自己要特別注意的地方。

  會飛的魚:我讀前十五章的話,有一個(地方)感觸比較深,第六章——發家競賽這一段,我跟阿丹一樣,也在網上也搜集了一些資料,但是針對于這種資料是很少的,我看只有一個網站上有一篇文章,它也是通過這本書在04年寫的發家競賽的問題。就是高大泉表示出來,他們是等共產黨坐了江山之后要學蘇聯的樣子搞社會主義,并且在農村成立集體農莊。我查閱了一下集體農莊的概念,這個是1929年下半年蘇聯提出來的,當時集體農莊分為兩種:一種是大型集體農莊,一種是中小型集體農莊。大型集體農莊有一個三級組織結構,分別是集體農莊和分農莊、生產隊、畜牧場,中小型集體農莊分為兩級組織結構,是集體農莊、生產隊、畜牧場。高大泉很質疑這個張金發的發家競賽,他要去核實這個問題,在后面開會當中他們倆也發生了很激烈的矛盾,并且高大泉非常質疑,他說:“你當村長的話,你應該是共產黨的村長,而不是你個人。”但是在張金發看來,芳草地有100多戶的農家,我只要保證這些農家沒什么太大問題,沒有人跳出來說是反革命我就可以了。剛才曉強老師說的,我很震驚的一點是作者浩然只有小學三年級的文化,他能寫出來這么深刻的東西,是很讓人佩服的。高大泉堅持的是我們要把為人民服務放在第一位。我感覺每個時代大家對發家都抱有一定的幻想,都想多劃拉一點到自己的家里,這樣可能會更富有一些。但是在這個時代是以上級發了這么個命令下來讓發家,我覺得這個是非常匪夷所思的,主要是看這一段我比較有感受的,我就先分享這些。

  劉曉強:我還談一點我的感受,反對文革的人,對《金光大道》是批判的。實際上老百姓心里很清楚,少奇同志說的很好:歷史是人民寫的。我看了《金光大道》就想如果我是高大泉——當然我不可能是的,但是我們這個社會有沒有高大泉呢?我會產生一些聯想,我認為南街村——王宏斌他是五幾年的,他肯定看過了《金光大道》,是吧?所以說南街村他走的路就是金光大道這條路,我想可能受《金光大道》的影響。我去過南街村,沒有那么幸運碰到王宏斌,如果我要遇到王宏斌,就要問一問他是不是看過《金光大道》,——我在想《金光大道》的影響力肯定是非常大的。我覺得如果我們走社會主義道路太好了,我不知道同志們怎么想,這個書要知后事如何,你們再往下面看,好吧?我覺得《金光大道》就是我們走社會主義的一個指南針,或者是一本教科書。如果我們國家像這么走下去,可能另外的一個新的金光大道出來了。

  River:我看這個書也有這樣的感受,尤其是看到高大泉到城里到北京接受工人階級教育這一塊,感覺確實是,要是我們國家真這樣發展下去,到現在為止會是一個什么樣的情況?你看這里描寫的100多個工人,合力就把一個一噸重的大物件給卸下來。我就想如果在現在可能是一個吊車、三兩個人,可能這個工作就完成了,可是如果要是這樣的話,那么另外90多個人在這個時間里頭不就沒有接受集體主義教育了。有的時候真覺得科技發展其實也是不斷讓人和人之間產生距離,不斷讓人和人分開,——這樣的場景我們以后可能更難看到了,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這100多個人在這一個時間內,他們同時接受了集體主義的教育。如果沒有了這樣的情況,那么教育就不存在了,這個時間你可能是打游戲或者做別的事。它確實是比不上大家在一起勞動的這種快樂,更對人有幫助。這個是實實在在的,我也確實有這樣的體會。

  阿丹:我回應一下前面培培的發言。我在讀前十五章的時候也是有這個感覺,一開始就讀不進去,按理說每天十幾頁進度的話,不是一個壓力,但是好像我就讀的特別慢,就是有一搭沒一搭的。真正有一點感覺,能看進去的是到了第十五章大鬧俱樂部這一章,周麗平帶頭呼吁女青年拒絕演《小兩口鬧發家》這部劇,這時候我就真正的好像被吸引進去了。剛才培培發言的時候,我就在想為什么?因為到了這一幕戲的時候,兩個陣營的斗爭已經是公開化了,并且是比較尖銳的,這個時候局勢逐漸明朗,不像前面感覺沉悶。再一個感覺就是迷茫,不知道高大泉會把這些群眾帶到什么方向去。還有剛才River老師說的高大泉帶領農民兄弟跟工人一起搬運大件的貨物,那種氛圍特別振奮人心,大家同心協力,然后一起克服重擔。我就聯想起來,去年咱們讀書群里,在紀念毛主席誕辰的時候舉行的在線的一個晚會,當天晚上我其實特別興奮,尤其是好像到最后的時候,咱們大家一起唱《東方紅》的時候,雖然總是很難保持在一個調上,但是好像大家同時在努力向一個目標靠攏的那種感覺特別好。我就想建議,以后可不可以定期搞這樣活動,因為一年搞一次要等太久了,這是我剛才想到的。

  劉鐵征:正好阿丹剛才說到文藝聯歡會,還有剛才麗丹說的急躁的問題,孔老師推薦的一個評劇叫《金沙江畔》,我也轉推薦給大家,這個劇非常好。這個是1959年拍的一部評劇,是建國10周年獻禮的劇目。參演的全都是大家,什么筱白玉霜、新鳳霞、馬泰……孔老師說趙麗蓉就在里面扮演一個群眾,一句臺詞都沒有,參演的全是大藝術家,班底特別強。這個劇有幾點,一個是這個劇本身很好看,另外一個就是這個劇反反復復講的就是不能急躁,因為什么?因為紅軍過了金沙江以后就進到藏區了,國民黨就先派人進到藏區里面,第一個去造謠,說紅軍燒殺搶掠;第二個就是他們扮成紅軍,然后去燒殺搶掠,而且他們還扮成紅軍把土司的獨生女兒給搶走了,說是給他們紅軍長官去當壓寨夫人去了,這樣的話藏民對紅軍肯定特別的反對。這個時候怎么辦?你還不能著急。我走紅軍長征路去過金沙江,金沙江兩邊像不毛之地一樣,沒有水,然后敵人把他們的水源給斷了,紅軍一滴水都沒有,這個時候怎么辦?這個劇大家看一看,內容特別好。另外一個剛才麗丹不是說到急躁的問題嗎?我就發現聽評戲、唱評戲對于解決急躁的問題會有幫助。比如說這個劇里邊有一個總支書,因為沒有水喝,大家還特別渴,怎么辦呀?她這個時候要起到給大家做心理輔導工作,就是做思想工作的任務。我就發現這個評劇,它就像農村婦女給你講道理,特別語重心長,特別有耐心。大家特別渴,烈日高懸,然后沒有一滴水。

  烈日高懸,萬重山,口干舌燥,心似油煎。

  這感覺是不是跟聽樣板戲不一樣?

  同志們到處找不到一滴水。

  然后唱“我怎么能想個辦法給大家解愁煩”。

  同志們,同志們,你們快來聽我把故事講。

  同志們說:總支書你講什么故事啊?

  聽我把唐僧取經,路過火焰山,火焰山高有萬丈,山周圍八百里煙火沖天,

  在天上找不到一片云,在地上找不到半點清泉。

  一點水都沒有怎么辦?完了就唱孫猴往上看,突然間挺高興,山頂上有幾顆小酸棗,圓溜溜的,紅彤彤的酸棗像寶珠一樣,吃到嘴里立時就不覺得渴。然后大家就一塊唱:酸棗滴溜溜的圓,紅彤彤的掛滿懸崖邊,吃在嘴里冒酸水兒,吃在嘴里口不干,口不干,口不干,口不干……

  大家聽這樣的文藝作品,你的性子慢慢地就給磨下來了,所以大家平時可以聽一聽評戲,包括京劇也是,像阿慶嫂還有柯湘,她們在很關鍵的時候都有詠嘆調,大家去聽一聽。她們遇到的那種困難比我們現在遇到的困難還是難得多,她們怎么辦?慢慢的,就把我們性子就給磨下來了,就是不能著急。培培說看這個書看得特鬧心,就因為它不過癮,對吧?人物比較多,特別復雜,不像我們想象的文藝作品那樣的,一下就給我們鼓起來心氣兒了,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其實就不是這樣的。

  愛蓮說:我讀《金光大道》的時候,也不由得把《創業史》和《金光大道》進行了對比,主要是想到梁生寶和高大泉誰面臨的困難更多。梁生寶互助組的貧雇農好像人心不齊,他的“隊友”增福和有萬也有這樣那樣的不足,凡事都指著梁生寶;但是好在他的上級領導王佐民和楊國華都跟他是一條心的。而高大泉所在芳草地的翻身戶似乎更團結,尤其是鄧三奶奶和老周忠,還能給以高大泉幫助;高大泉的上級領導,王區長及縣長谷新民似乎跟張金發是一條心的。因為才讀到十五章,所以目前看到是這些。另外我在讀的時候,對范克明這個人物也像River老師說的那樣,覺得這個人不對勁,但又不知道怎么回事兒,剛才幸福草老師“揭秘”了,原來不是像范自己說的那樣他是個農民,把地主殺了;相反他是地主,把農民殺害了。我聽了很震驚,覺得太可怕了,這個人隱藏得夠深的。馮少懷這個人物也讓我印象深刻,覺得他精明又“有膽有識”,還很會使用手腕,解放前他就把錢和糧存在一個商人名下了,他還敢去攔縣長的車,要求降低他的成分,最后真的降到中農了。他還買來大騾子示威,為了打擊翻身戶。我之前讀過一點兒《金光大道》,知道馮少懷后來還利用高二林,把高大泉他們家弄得也不太好。這個人真是不簡單。

  劉鐵征:孔老師之前說過一句話:壞人壞,這個不是問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當好人,你得有壞人那么多的心眼兒。你的心眼沒有壞人多,你肯定干不過壞人,所以你得有壞人那么多的心眼兒,但是你不拿這心眼兒干壞事兒。但是如果你沒心眼兒,你說我就當個好人,這就約等于無用之輩,就約等于無能。

  愛蓮說:今天的討論會結束了,下一次討論會在4月17日晚8點,討論的內容是《金光大道》第一部的第十六至第三十章,由麗丹主持,阿丹記錄。感謝大家的分享,我們下次再見。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焦桐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導師是對的,民間已幾成共識
  2. 某公共政策研究中心被撤銷
  3. 毛主席說過“要是今天魯迅還活著,要么是關在牢里還是要寫,要么他識大體不做聲”嗎?
  4. 李克勤|毛甜懿戴著毛主席像章回韶山祭祖,她演奏《太陽最紅,毛主席最親》別具一格
  5. 人民公社好還是包產到戶好,事實已經做了回答
  6. 蓮花一支槍
  7. 當代農村的困境——后繼無望的下一代
  8. 為什么民間很少紀念孫中山先生(二)
  9. 中國玩錯了,還是美國玩砸了? 美國人民挺不住了,特朗普還撐得下去嗎?
  10. 周恩來在1937年:與蔣介石交鋒
  1. 歐洲金靴|司馬南退出江湖,易中天登堂入室
  2. 陳云等人晚年的感慨
  3. 官方對毛主席的評價,芝麻開花節節高
  4. 反動公知的“四大謊言”
  5. 文革時期為什么要批判宋江?
  6. 導師是對的,民間已幾成共識
  7. 子午|崽賣爺田!中華老字號張小泉是如何一步步作死的
  8. 逮捕令?不,是邀請函!
  9. 馬斯克為何辭職,他在怕什么
  10. 評一下農民的養老金
  1. 毛澤東時代終結了剝削,為何今天它又回來了?
  2. 被掩蓋的真相:當年到底是誰重手懲罰遼寧號航母功臣?
  3. 從李光耀到設計師對李嘉誠的評價
  4. 保留一點良心吧, 別再欺騙老百姓了
  5. 歷史文獻:張春橋||整風運動的講話
  6. 說說長沙事件
  7. 教員與WG大起底(節選)
  8. 關于“文化大革命的前途”的一次談話
  9. 表面光鮮,里面早就爛透了
  10. 歐洲金靴|司馬南退出江湖,易中天登堂入室
  1. 毛新宇攜家人清明回韶祭祖
  2. 龍芯新款處理器流片成功
  3. 陳云等人晚年的感慨
  4. 官方對毛主席的評價,芝麻開花節節高
  5. 陳云等人晚年的感慨
  6. 富士康普通工人的真實工作狀態如何?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亚洲国产综合专区在线播放 | 亚洲综合久久夜AV | 亚洲中文字幕aV女同在线 | 中文字幕精品卡通动漫 | 亚洲中文色欧另类欧美动图 | 亚洲精品456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