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勤(jixuie)題記:文化肯定是值文武雙全,包括文,也包括武(武裝)。文化自信必然需要有武裝(軍事、國防方面)的實力作為后盾。近代中國失掉文化自信,是由于在軍事上打不過帝國主義列強的船堅利炮,進而在文的方面也感覺處處不如人。由此看出,要恢復文化自信,首先還得在軍事上打敗帝國主義,否則就談不上文化自信。恰好在新中國剛剛成立不久,發生了朝鮮內戰,一個被美國佬稱作“中國鄉巴佬”的中國領袖,領導一批“中國鄉巴佬”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結果還真的打敗美帝野心狼了。這是恢復文化自信的開場——道器變通之變的開始階段,但是,這是奠定了靠譜道器變通之基的,因為在“聯合國軍”戰俘里曾經喊出“中國人民志愿軍萬歲,毛主席萬歲”的口號,同時在撫順戰犯管理所里的日本法西斯戰犯也由不服氣,變成了服氣——這是由器而道的過程,由軍事勝利引向文化心理的勝利。正是在此基礎上,經過戰勝美帝國主義全面封鎖,到了1970年“中國鄉巴佬”發表《五·二〇聲明》,號召“全世界人民團結起來,打敗美帝國主義及其一切走狗”,真正實現了不戰而屈人之兵,沒過兩年,美國總統就“不請自來”了,這樣由武到文,由器而道的一個完整過程實現了——這個時候的《上海公報》那就是由道而器的過程,是我們“中國鄉巴佬”向美國佬全面展示我們的文化自信時候了。
本文要點如下:
1.一個“中國鄉巴佬”領導一批“中國鄉巴佬”打敗了美國佬:這就是抗美援朝
2.《五·二〇聲明》:世界人民響應“中國鄉巴佬”的號召,團結起來打敗美國佬
3.尼克松總統訪華:美國佬的頭子主動來見“中國鄉巴佬”
欲知詳情,請看下文。
01
—
抗美援朝,讓新中國變成了一個讓世界上最強大的兩個國家美國和蘇聯刮目相看的國家。在文化心理上,我們與最強大的國家平起平坐了。中國從此以后,無論是在器層面,還是在道層面都能理直氣壯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抗美援朝是不是強國——讓中國強大的道器變通之變?國強——中國強大的事實在抗美援朝之后展現了,想得通說得通行得通了,如此的道器變通帶來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該如何評價?決策領導抗美援朝的人,在中國歷史上該有什么樣的地位呢?這都是現實的真問題,難道不是?
02
—
《五·二〇聲明》世界人民響應“中國鄉巴佬”的號召,團結起來打敗美國佬
如果說,1950年美國軍隊在仁川登陸介入朝鮮內戰,美國政府對中國政府的聲明警告置若罔聞,非得要中國人民志愿軍在朝鮮戰場上把美帝國主義侵略者教訓之后才服氣,那么,到了1970年5月20日,針對美國入侵柬埔寨,毛主席發表《五·二〇聲明》,號召“全世界人民團結起來,打敗美國侵略者及其一切走狗”,美國政府就不得不有所收斂了,這是不是產生了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效果呢?從1950年到1970年這20年里,美帝國主義的變化不多也不大,但是毛主席領導的新中國的變化不可為不大,在《五·二〇聲明》發布的時候,我們已經有了“兩彈一星”,新中國全國各族人民那是處在名副其實的“軍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人敵”狀態之中的。/strong>
當年的小朋友都是這么唱的:
(點擊圖片觀看視頻) 可以想象,當美國佬看到“中國鄉巴佬”的后代是這個樣子,他們作何感想? 03 — 因為沒有了文化自信,蔣介石統治的舊中國,不存在主權意義上的中國外交,因而美國總統沒有來訪過,這不奇怪。新中國成立之初,中國才開始恢復名副其實的中國外交,但我們也不會請美國總統來,可是到了1972年,美國總統還真就“不請自來”,這里面究竟有什么玄機呢?建國初期毛主席就說“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火候到了,一切都順其自然,那真是水到渠成,道器變通,是不是?毛主席,言而有信,說得到做得到,帝國主義夾著尾巴逃跑了,美國總統“不請自來”了,這又有什么奇怪呢? 當美國總統在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旗旁走過,檢閱被他稱為“最出色儀仗隊”的時候,這是一個標志——道器變通之變——中美兩國的敵對狀態,自然開始消解了。中國全方位外交正式展開了。此前外交,經過建國初期與社會主義國家建交后,主要在第三世界和部分第二世界進行。 這個時候,人們不會忘記此前不久出現的一首歌,唱道:“東風吹,戰鼓擂,現在世界上究竟誰怕誰?不是人民怕美帝,而是美帝怕人民......” 這首歌還有一句概括性的歌詞——“歷史規律不可抗拒”。 是的,就是這樣的,美國總統不請自來,這是歷史規律,是不可抗拒的。 是否所有人都懂這個“歷史規律”呢? 早在建國之初,毛主席定下外交“三句話戰略”——一邊倒,另起爐灶,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 毛主席一貫不當“算命先生”,你美國總統愛來不來,反正我們把該做的事情做好就行了,到時候我們的事情搞好了,不自然會“不請自來”。毛主席果然料事如神,1972年2月21日,美國總統尼克松抵達北京機場。 1967年美國有一位有識之士,沒有被尚處在文革里中國的某些被稱之為“混亂現象”所迷惑,清醒地作出了符合實際的判斷,作出符合歷史發展趨勢的選擇,正好那個時候美國選民對這位總統候選人的判斷比較認可,多數選民選擇了這個人當美國總統,這個人的名字叫尼克松。 遠在大洋彼岸中國的有個人,當時也投了他一票。當尼克松見到這個人,得知這一消息,情不自禁給這個人鞠了一躬。這個人不是別人,就是我們的偉大領袖毛主席。 尼克松總統見到毛主席,他由衷地給毛主席鞠躬——他這是自覺的,也是本能的一種表達,向強者低頭沒有什么了不起的,那是表明自己也是強者的舉動。 尼克松總統訪華時,中美兩國尚處在敵對狀態。然而中美兩國有識之士都已經下定決心來個道器變通之變,變為道器變通之源——只要,只有變才能改變這種敵對狀態。這一點,毛主席早在建國初期就是這么想的,只是美國人不這么想,他們以為可以用他們的“制裁”迫使毛主席領導的人民就范,但他們發現新中國不是舊中國,毛主席不是蔣介石的時候,當他們看到毛主席領導的新中國社會主義欣欣向榮,蒸蒸日上的時候,他們從自己國家利益出發認識到沒有毛主席領導的中國,他們的生存就會成問題,所以,尼克松總統就在美國對外政策上,來了個大膽的道器變通之變。尼克松是很幸運的,因為中國有偉大領袖毛主席懂他,因此他愿意“不請自來”。 這里要強調一點,有人編出尼克松晚年“后悔”一說,意思是尼克松后來后悔訪華的舉動,這種瞎話的確是有人會編出來的,什么樣的人呢?恐怕是和說“中國鄉巴佬”的人差不多的吧! 我們要牢記毛主席的教導: 【我們第一要把美國人民和他們的政府相區別,第二要把美國政府中決定政策的人們和下面的普通工作人員相區別。】 李克勤后記: “中國鄉巴佬”是個貶義詞,帶有惡意攻擊性,然而在毛澤東文化里,我們是有文化自信的,當然對這樣的攻擊,只是一笑了之。因為我們的重點不是去與人斗嘴,而是把我們該做的事情做好,真正懂得人家為何現在會說那樣的話,以及怎樣像毛主席那樣不戰而屈人之兵。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