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發展,人們無不打上階級的烙印。
市場化后,商人是要爭奪地位和話語權的,比如對封建社會時期的“士農工商”地位排名非常不滿,這是必然的社會規律。
市場化后,商人做大很多是沒有國家概念的,強調商人無國界,只要能賺錢,他們可以做哪個國家哪個朝代的人。如明朝的晉商資敵,清末的買辦商人,能賺錢就行,只顧自己家族小義而不顧民族大義。
市場化后,商人天然會抱團取暖,以謀更多發展機會和權力,如明朝的江浙財閥。如當下的泰山會、湖畔大學、企業家俱樂部、江南會、華夏同學會,還有各地方的商會和經濟論壇。
市場化后,商人不喜歡講道德,先富者大多數踐行不擇手段賺錢,每年的“3.15”晚會曝光的企業,只不過是冰山一角。他們不喜歡個人崇拜,但又非常喜歡顧客對自己(如搞人設)或者對自己的品牌崇拜,最好盲目崇拜自己的產品,大量買買買。還有打造品牌,有一種功能就是制造身份差讓消費者攀比起來,制造人與人之間的不平等,激發人性不好的一面。
所以,在市場化后,“在商言商”成為了中國的“商業正確”,得到廣泛的認可。
這有兩種相反的意思,第一種是表明我們商人不想涉及和插手政治,不過很多大商人也只是說說而已,用來打掩護,你小商販可以這樣說,但做大都想涉及;另一種意思是商人可以無國界,不要用愛國來綁架我,不要用道德來綁架我,不要用政治來干擾我們的商業經營。
從商者,肯定不喜歡政治掛帥嘛。
對于有利可圖時,不講在國言國,在國愛國,而是講商人無國界。對于要求有責任感時,就喜歡說“在商言商”。
但把商業與政治孤立起來,這是唯心的。
商人自己的實際行為做不到。
社會的運行規律也做不到。
商人開發房地產拿地時,做生意送禮時,研究政策時,我不信還是在商言商。
商業做大時,商人必然有著政治訴求。
最后演變成壟斷資本主義。
而且商業是受國家政策影響的,是受地緣政治影響的,是受國際形勢影響的。
即使你移民了,宣誓的時候首先就要求你忠誠國家,要求你對抗共同的敵人,這不是政治是什么?人是一個社會性的人,無論處在哪個國家,你都有一個身份標簽,某某國公民。因為當今社會還存在著種族歧視,雖然有時候不那么顯性,但世界局勢一變,其對立性就比較明顯。
在商言商表面上有道理,但本質上是唯心的。市場化后,受資本思想的輿論影響,很多小道理掩蓋大道理,現象掩蓋本質。
如網購,為什么在中國發展比較迅速?
因為這離不開中國基建的發展,有利于快遞行業的運輸;離不開電通網通,有利于智能手機的普及;離不開對新鮮事物的粗糙管理,網購開始的時候很多不需要繳稅的,商家有售賣違禁品的,網站通過流氓式廣告彈窗讓網友點擊;離不開中國網友對隱私的不那么看中。
還有像新能源電動汽車的發展,離得開國家戰略嗎?最近李嘉誠出售43個港口給美國公司,這離得開地緣政治,離得開世界政治形勢嗎?
中國很多所謂的“商人無國界”,其實是準備完全站隊于外國的大資本集團。
當商人受政策影響,依靠國家強大才能更好地發展,商人本身也要與政治交流,你卻說“在商言商”,那不是很流氓嗎?
所以買辦商人、民族企業家和小商販,他們所站的立場和分化的情況有很大不同。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