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3月15日,美國國際媒體署(USAGM)下設的國際廣播公司“美國之音(VOA)”負責人邁克爾·阿布拉莫維茨在社交媒體上證實,包括他本人在內的“幾乎所有”1300名員工已被停職。此前一天,白宮下令削減USAGM等多家聯邦機構,USAGM下轄的“自由歐洲電臺”“自由亞洲電臺”“中東廣播網”等媒體的撥款也被凍結。美國之音這塊所謂“自由燈塔”的招牌,如今已被本國政府嫌棄得像塊臟抹布。
美國之音成立于1942年,冷戰時期成為意識形態對抗的“輿論打手”。近幾十年來,它以所謂的“傳播自由民主”為名,用超過40種語言向全球廣播,試圖塑造美國“道德高地”的形象,但其獨立性與公信力屢遭質疑和詬病。由于常在世界各地煽風點火,挑動社會對立、國家分裂甚至參與政權顛覆,美國之音被公認是華盛頓精心包裝的一臺實施和平演變的輿論機器,在國際上早已臭名昭著。與“自由亞洲電臺”“自由歐洲電臺”一樣,它們的共同點都是為了滿足美國意識形態需求而對他國大肆攻擊。
在涉華報道方面,美國之音更是劣跡斑斑。從抹黑新疆人權到鼓噪南海爭議,從為“臺獨”勢力搖旗吶喊到為亂港分子站臺撐腰,從炮制“中國病毒”到宣揚中國“產能過剩論”等,幾乎每一個荒謬惡毒的涉華謊言背后,都少不了這家媒體的“原創貢獻”。一名曾為美國之音工作的記者坦言,來到中國后才發現自己念的稿子與真實情況大相徑庭,他還透露美國之音一些負責人因為提倡增加對華正面報道而被撤換。顯然,美國之音從來不是什么“公正媒體”,而是徹頭徹尾的“輿論毒藥”。如今華盛頓在縮減聯邦機構的大背景下停止對美國之音等的撥款,立刻有美國反華政客稱此舉是“送給中國的禮物”,等于親手撕下了美國之音作為打手的這塊遮羞布。
馬斯克上個月在X平臺上抨擊美國之音,稱“沒人再聽他們說什么”“只是在揮霍納稅人的錢”,可能代表相當一部分美國人的看法。或許美國政府也意識到,繼續浪費大量國家經費在這些銹蝕失能的機構上,已經沒有任何意義,也不符合美國利益。事實上,這些機構繼續存在下去只會給世界帶來更多混亂、制造更多麻煩。柬埔寨外交部曾公開批評美國之音“沒有職業道德”,用骯臟手段抹黑柬中正常交往合作;吉爾吉斯斯坦2023年下令關閉“自由歐洲電臺”在當地的分支機構;俄羅斯去年將“自由歐洲電臺”列為“不受歡迎組織”。
此次美國之音員工“被停職”,令人聯想起日前澳大利亞某反華智庫因美國政府“斷糧”而公開“哭窮”的荒誕劇,再次印證了這條涉華謊言“認知戰”的產業鏈,沒有“金主”輸血就難以為繼的尷尬事實。作為活躍于冷戰時期、在“顏色革命”中已破綻百出的“認知戰”工具,“美國之音”們的定位,決定了它們原本就不應出現在世界多極化的今天。美國之音也好,反華智庫也罷,這些機構削減預算、裁撤人員甚至徹底關閉,被掃進歷史垃圾堆是一種必然。
信息時代,一些傳統西方媒體手中的信息壟斷權力正在被打破。美國之音以“謊言工廠”維持的敘事霸權,分分鐘就可能因為某位網民一段來自現場的短視頻而被打破。它們精心構筑出來的“輿論鐵幕”,在無數媒體、自媒體眼見為實的內容沖擊下也搖搖欲墜。當更多美國人開始穿破“信息繭房”,看到一個真實的世界、立體的中國,“美國之音”們的妖魔化敘事終將淪為時代的笑柄。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