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二五年三月八日。
大會。
高檢報告。
其中提到:
護航金融高質量發展。指導廣東、北京等地檢察機關對“恒大系”案件 42 人、“中植系”案件 49 人審查起訴。
記住,“中植系”這個名字。
中植系,萬億金融帝國。它暴雷的核心,是它的金融板塊,它有四家財富管理公司,分別是恒天、新湖、大唐和高晟,五家資產管理公司分別是中海晟榮、中植國際、中新融創、中植資本和首拓融盛。它有六家持牌的金融機構,包括了中融信托、中融基金、橫琴人壽、恒邦財產險和中融匯信期貨,還有中潤金服,這些所有企業加起來資產將近三萬六千億啊,也就是說它比恒大還要大。
它暴雷的關鍵導火索,應該是中國房地產普遍不景氣。
房地產,本質上是金融業,并不是什么實業,更準確地說,房地產業是騙子產業。
同樣地,所謂“恒大系”,也是房地產業。
表面上是房地產不景氣導致了中植系這個巨型金融帝國崩潰,如果從貨幣的角度看,并非如此。
從貨幣的角度看,導致中植系崩潰的原因,是其貨幣流通控制權因政權對房地產業的限制,而“萎縮”了。
來自美國金融帝國的貝萊德、先鋒領航、高盛、摩根、黑石、橋水、瑞銀、運通等金融大鱷,其在中國開展的業務,與中植系完全相同!經營手法,也與中植系完全相同。
為什么中植系暴雷的同時,而這些來自大洋彼岸的“金融帝國”還能“茁壯成長”?
難道是貝萊德、先鋒領航、高盛、摩根等“金融帝國”有什么過人之處嗎?
沒有什么過人之處。它們與中植系一樣,都是“皮包公司”。
兩者區別在哪里?
兩者的區別在于,中植系是土生土長的金融騙子,它的所謂金融業務,投資、理財、信托、基金、股票、保險之類,就是金融官僚以金融市場化、金融法治化為名,源源不斷地向其出讓了人民幣的發行和流通控制權。中植系大量投資于房地產,套住了自己的巨量現金,而政權的“房住不炒”大政策,抑制了房地產的畸形膨脹,導致中植系資金“流動性”枯竭,無法盤活手里的資產,最后“資不抵債”,不得不崩潰。
如果房地產繼續膨脹,或者即使房地產不膨脹,但中植系能從主權銀行體系得到足夠的貨幣支撐,它并不一定要“崩潰”“破產”,它仍然能夠“茁壯成長”。
貝萊德、先鋒領航、高盛、摩根之類,為什么沒有與中植系那樣“崩潰”,卻還能“茁壯成長”?
是因為貝萊德在中國沒有從事房地產業務嗎?不是。雖然貝萊德可能沒有從事房地產,但是,貝萊德等金融大鱷在中國的“茁壯成長”,并非因為這個。
答案很簡單,因為中國金融是“國際化”的!國際金融資本,是可以隨便進出中國金融市場的!貝萊德等金融大鱷,可以掌握無限的人民幣發行和流通控制權。
不是說中國對“資本項目”是限制的嗎?我認為,中國對資本項目的限制,其實是“羊牢關貓”,四面透風,否則,許皮帶的幾千億人民幣,是怎么順利轉移到國外的?緬北詐騙、妙瓦底詐騙那么多錢,是怎么順利轉移出去的?再說,中國主流金融理論界和輿論界,不是一直在鼓吹中國金融國際化、中國金融市場化嗎?去年,它們還糾集一伙人,紀念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75周年。
也就是說,美國華爾街金融寡頭濫發的美元,不管什么真幣假幣,都可以隨便以引進外資的方式(現在不好意思叫引進外資了,改為“直接利用外資”),“流動”到貝萊德、高盛、先鋒領航、摩根的在華金融機構手中!無非就是美國那邊,多欠一些“國債”而已。這些美元在中國金融國際化、市場化的整體政策環境之下,源源不斷地、很順利地“流動”到中國金融市場之后,就成了萊德、先鋒領航、高盛、摩根士丹利手里的“人民幣資產”,這個過程,本質上,就是篡奪或者說奉送人民幣發行和流通控制權的過程。當然,這個過程,有中國金融開放、金融國際化理論和輿論環境的加持,表面上看起來很美,中國方面還宣揚說,這是國際金融資本看好中國市場前景;甚至,還有過“截流”從美國金融市場上逃避的國際金融資本的說法;更有中國經濟發展,是國際投資劇增的緣故之說。被國際金融資本看好,似乎是中國經濟的一種榮耀。
貝萊德、先鋒領航、高盛、摩根等金融皮包公司,有中國”金融自由化、金融國際化、金融市場化”等買辦政策的支持,有來自大洋彼岸美國源源不斷的“直接投資”,它們對人民幣發行權的掌握,就是無限的;同時,由于其在中國市場上的金融業務也是無限的,所以,他們對人民幣流通控制權的侵奪,也是無限的。因為這兩個“無限”,就決定著貝萊德這些皮包公司、騙子公司,對人民幣“流動性”控制量,是不斷增加、無限增加的!只要這些皮包公司控制的人民幣發行和流通性無限增加,則其在中國的金融業務,就不會崩潰!而且,只會越來越大。
反觀中植系,就沒有這么幸運了,它沒有貝萊德、高盛、先鋒領航、摩根所享有的對人民幣發行和流通控制權的無限特權。中植系的業務,由中國監管系統監管,雖然這些監管,相比于其欺騙性行為,要滯后許多。但是,滯后的監管、阻止、懲處,也還是懲處。一旦中植系對人民幣發行和流通控制權“削弱”,它就玩不下去了!而“房住不炒”的政策,恰恰就中斷了中植系所攫取的人民幣發行和流通控制權的膨脹。
但是,中國監管系統,對于美元的假幣本質,是不清醒的,也是無權判斷的;對于美元是否濫發,是沒有監管能力的。這無限濫發的美元,只要以直接投資的方式來到中國市場上,就對應著相應的人民幣發行權被奉送給了在華的貝萊德、先鋒領航、高盛、摩根等金融大鱷,從而完成了從美元假幣到人民幣真幣的“洗錢”過程。這樣,實際上意味著貝萊德等金融大鱷掌握了無限的人民幣發行和流通控制權!進一步意味著貝萊德等金融大鱷,在中國的業務,無論多么荒謬,都不會破產!
當貝萊德、先鋒領航等金融大鱷、皮包公司通過金融業務,控制了大量人民幣之后,還可以以中國公司的名義,對全世界進行投資、并購、開發、采購,即殖民擴張。這次貝萊德接手李氏手里的43家港口,就是個典型例子。
為什么中國有那么多金融專家,比如吳某求、田某軒之類,那么可勁地鼓吹中國金融國際化、市場化,鼓吹暢通國際國內金融資本流動的渠道,鼓動中國優質企業向美國金融機構借錢?無非是為了讓美元假幣無限涌入中國、交給貝萊德等金融大鱷使用,讓中國銀行貨幣體系協助美元霸權,完成這個“洗錢”的過程,從而讓美元霸權一如既往、更加廣泛、更加深入地寄生在中國經濟之上,完成對中國產業、資源、企業的殖民控制——也為未來中美金融沖突準備條件。
當前,從中國的立場上看,所謂金融戰,就是中國人民政權從各種私有金融資本手中,收復貨幣發行和流通控制權,從而重建經濟主權的過程。打擊中植系,是從中國官僚金融資本手中,奪取人民幣的發行和流通控制權,有打擊“財閥”、“削蕃”的味道,算是中國金融戰的第一階段,這個階段,恐怕接近尾聲了。這個階段,因為沒有美軍的直接威脅,國際背景不是很強,應該好打一些。
但是,貝萊德從李氏手中接手43家港口,提醒我們,金融戰的第二階段,即從國際金融財閥手里,收復人民幣發行和流通控制權,應該著手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