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底,法國電視2臺(France 2)發布了一期關于中國的“暗訪調查”節目。兩名法國記者扮成“美食博主”,深入國內兩家服裝廠,偽裝、套話、偷拍全套搞下來,最終得出服裝廠“雇傭童工”“強迫新疆人和朝鮮人勞動”的駭人結論。
這波來自中國的“猛料”著實吸引眼球,然而真相是什么?
所謂“雇傭童工”,實際是一名平時上學,暑假期間沒人照顧才到工廠陪伴媽媽的女孩。暗訪過程中,法國記者故意誘導女孩坐到設備前“為她們演示縫一顆扣子”,只為讓其承認自己“是來干活”的。
至于“強迫新疆人和朝鮮人勞動”,更是離了大譜。節目中,工人用山東方言介紹工廠情況和工資待遇,其中“全勤獎”“超天數獎”等略帶口音的詞匯,被法國記者和專家故意翻譯成“全新疆”和“朝鮮數”,并就此造謠這家工廠“招募新疆人強迫其勞動”。令人哭笑不得的是,節目并未消除工人說話的中文原聲,只是降低了音量并加上法語配音。至于所謂“專家”,實際是早就被中國制裁的反華學者,亂翻一通卻照單全收,更顯兩者皆無操守可言。如此拙劣的操作,相當于把“造謠”二字寫在了臉上。
多年以來,西方媒體如同一個巨大的“回音壁”,滾動播放來自中國的“負面頭條”,試圖扭曲國際輿論對華認知。而相比過去張冠李戴、移花接木,甚至編造出一條“環環相扣”的邏輯鏈條,如今他們的造謠手段簡直“一屆不如一屆”。有一種,“鼻子越來越長,索性不裝了”的既視感。公然造謠的他們原本相當篤定,沒有觀眾關心中國人究竟說了什么,卻沒想到觀眾并未上套。“記者難道以為歐洲沒有人懂中文了嗎?”“你們濫用了中國人民的善良。”節目評論區下,斥責造假的法語和英語留言比比皆是,如今已經被網友罵到“不再對外可見”。
兩個“獨立記者”加上一個“政治騙子”,就能輕而易舉在“西方主流媒體”搭臺唱戲,足見諸如此類的涉華假新聞濃度之高、密度之大。面對中國的崛起,種種基于偏見的“不接受”、基于傲慢的“不理解”、基于霸權的“不甘心”,把西方媒體推向“道德雪崩”的邊緣。為了抹黑中國,它們長期“自導自演”“馳名雙標”“陰間濾鏡”樂此不疲,將自己吹噓的客觀、中立忘得一干二凈。
最近一段時間,很多人發現,一些“反華先鋒”似乎學會了“說人話”,很多外媒在對華報道口徑上甚至出現了幾分“友好”的氣息。這固然是美國“斷糧”后引發的連鎖反應,但可以預見的是,美西方政策會變、風向會變,但根深蒂固的反華痼疾不會輕易扭轉,針對中國的抹黑造謠很難銷聲匿跡。只不過,這套老把戲還有沒有人買賬,要打個大大的問號。
“有什么事是你來了中國之后才知道的?”海外社交媒體上,很多人的回答是,原來中國不是西方媒體描述的那樣。隨著“中國游”火爆全球,和諧友好、生動真實、可親可愛的中國正在為更多人看見,可以說越“對賬”,越破防。這時候,一些造謠成性的家伙還想“睜眼說瞎話”,真是蠢到家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