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總統特朗普與俄羅斯總統普京為結束俄烏沖突進行了電話會談,之所以視為會談,因了雙方那電話居然談了90分鐘,據媒體報道,相談甚歡。
由此,這雙普電話會談引起了世界極大的關注,似乎給世界帶來了和平的氣息,對于北半球來說春天將來,是個好兆頭,媒體還報道美俄雙方正在籌備兩國總統的正式會晤,還說正在實際開展為結束俄烏沖突的各種工作。
看來,俄烏沖突展開談判并最終結束沖突是由雙普定調的,這讓大家再次明白了幾件事:
第一件事,無論歐洲如何蹦嗒,美國兩任總統對烏克蘭問題上的不同方略著實給歐洲上了一課。拜登讓歐洲跟著援助烏克蘭,不停地打下去,歐洲就不惜犧牲自己的利益也得圍著美國的指揮棒轉,據說這是政治正確;如今特朗普上臺了,理都沒理歐洲,直接與普京聊了起來,如同老朋友一般聊了90分鐘,俄美原本2025年前幾乎劍拔弩張的敵對狀況立刻改變,兩人似乎還為俄烏沖突的結束原則上達成了一致意見,還要立刻為結束俄烏沖突展開工作,真的讓人驚詫。
幾年來一直在對抗的美俄兩個世界級大國,這時候竟然像朋友一般,真是變臉比翻書快多了,這在國際上是沒有先例的。這般光景讓沒有自主權的歐洲尷尬無比,跟還是不跟呢?前面是跟了拜登,玩了個政治正確,損害了自身的利益,現在跟不跟特朗普?還考慮不考慮政治正確?歐洲可是剛剛定調還要大規模援助烏克蘭來對抗俄羅斯,英國甚至不打算理會特朗普的方略,要支持烏克蘭加入北約,要讓俄烏繼續打下去,擺出一付接替美國角色的架式,問題是不跟特朗普算不算不考慮政治正確了?
與美國新任總統的決策不搭那就是不跟,不再當美國的跟班,但不跟、不當跟班是要掉隊的,這就別說什么被邊緣化了。令歐洲遺憾的是,最近的百年來,歐洲什么時候站在中心過?一戰時歐洲就開始走向邊緣化,二戰后徹底被邊緣化,北約實際上就是歐洲邊緣化的產物,歐洲早就扮演著當跟班的角色了。
如果一切順利,很快我們就會看到美國和俄國達成結束俄烏沖突的兩國內部方案,然后強加給有關各方,主要是烏克蘭,也包括歐洲。
看來,烏克蘭應該明白,當棋子后根本無法自己決定自己該如何做?當初不就是在美國的挑唆下惹出了俄羅斯的特別軍事行動?如今敢不聽美國的?
第二件事,無論世界上如何風云變幻,世界級大國主宰世界的情況并沒有任何變化。很多人對雙普電話會談預測為可能改變世界的“電話”會談,但這看法角度不對,只看到了美俄兩國在烏克蘭問題上要談判的一致性,卻沒有整體來看世界。美俄決定烏克蘭命運的事意味著什么?不是美俄在改變世界的走向和格局,也沒有改變世界的基本態勢,美俄依然在遵循著原有的世界規則處理國際事務,也可稱為依然遵循著古老的世界法則,這一法則幾千年來始終在履行它的“義務”,至今不改,不論是拜登還是特朗普都是在遵循這一古老的“叢林法則”。
從這一角度來看,改變的是美國處理烏克蘭問題的方略變了。
回顧當年的慕尼黑,后來的開羅,接著的雅爾塔,二戰后的舊金山,一系列的會議意味著什么?別說是哪些領導人參與了這些重要的會議,也別說這些決議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霸權產物,哪些是損害了當事國的利益,哪些是讓某些國家逃過了一劫,哪些讓某些國家崩潰,其通過的所有決議和各種國際文件,那都得承認是世界級大國主宰世界的產物,無論當事國意見與否,世界級大國決定了一切,當事國是不是會得利,會不會受委屈,甚至亡國那得另當別論,不服也得服,誰能奈其何?
也就是說,美俄領導決定烏克蘭的命運并沒有讓世界改變什么格局,一切照舊,強權統治,世界級大國主宰,只是這次美國霸權明顯是在烙“燒餅”,翻來翻去的,拜登翻了一遍,特朗普又翻回來,大家都明白,怎么翻都沒有翻出“餅鏜”,“餐桌”還是那個“餐桌”,世界級大國之外的國家都可能是“一盤菜”。
也就是說,無論歷史車輪怎么轉,規則依然是規則,百年過去了,風景依舊,強權永遠是真理,我們是不是很快就能看到新的類似當年那些會議的產物復制出來?
烏克蘭別說是想要回克里米亞,別說是想要回東部各州?只要俄羅斯再打下去,不知烏克蘭還會留下什么?特朗普要談判烏克蘭就得談,大王換了,小二還想翻天?不想談也得談,對烏克蘭來說,為避免丟的太多談是明智之舉。
第三件事,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都得慶幸沒有被世界級大國看中,沒有卷入世界級大國的戰略博弈當中,更沒有因自己的切身利益與世界級大國發生沖突。當年的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亞、甚至早年的朝鮮、越南都因卷入與世界級大國的戰略博弈中而遭受苦難,有些是無法避免的,有些是自己鉆入其中的,任何較小的國家若卷入大國戰略博弈中,吃虧的必然是它自己,卷入大國戰略博弈中,小國只能作為大國的棋子,一不留神,國家山河破碎還是小事,甚至會得到國將不國的命運。
而烏克蘭的例子一再證明,凡是自己鉆入世界級大國博弈的,最終被世界級大國所拋棄是難免的, 而國家的損失將會最大化,俄烏沖突一旦結束,我們一定會看到烏克蘭國家的損失會最大化到何種程度。
第四件事,世界級大國在世界級戰略博弈中若想獲勝或站穩腳跟,起決定作用的國力,魄力,膽略、精神、戰略、軍事實力等,這些都是必然要具備的條件,老人家的名言,打的一拳開免得百拳來指導的戰爭就是世界級大國博弈的典范,該打的時候一定要打。
俄羅斯發動的特別軍事行動證明,收復故土是世界級大國博弈的必然,俄羅斯開打出現的俄烏沖突,其要旨就在收復故土!別說什么去軍事化,去納粹化,讓烏克蘭保持中立,不加入北約,那都是虛的,實的就是要回土地,拿回資源進而削弱對方。
盡管俄羅斯的特別軍事行動得罪了整個西方,盡管戰后還有很多未知之事,盡管特別軍事行動不能證明是成功的,盡管俄羅斯戰后還很艱難,畢竟有實實在在的收獲,拿回的土地是實實在在的利益,重點還在于它讓西方世界重新認識了俄羅斯,它讓西方世界知道俄羅斯敢于對抗整個西方國家,這才是俄羅斯給西方劃的最重要的紅線,不服就干!
實戰證明,如果沒有特別軍事行動,俄羅斯的戰略空間還會被西方進一步壓縮,沒有特別軍事行動也不可能討好西方,只會被認為是軟弱可欺,還是要面對整個西方的戰略壓迫,如果當年沒有明斯克協議,俄羅斯直接開打特別軍事行動,處境可能遠比現在更好!
畢竟世界級大國的博弈有些丟掉的確實揀不回來,但拿回原屬于自己的故土是實利,惠及子孫的實利。
第五件事,戰爭不是解決世界級大國博弈中出現矛盾的唯一手段,但一定是解決世界級大國矛盾的主要手段。一戰是這樣,二戰也是這樣,抗美援朝是這樣,中印邊界自衛反擊戰還是這樣,中越邊境自衛反擊戰依然是這樣,這次的俄烏沖突仍然是這樣,美俄兩個大國經過俄烏沖突這一場戰爭后又走到了一起。
眾所周知,俄烏沖突的主要矛盾不是烏克蘭與俄羅斯的矛盾,它是北約東擴的產物,是俄羅斯與西方國家的矛盾,俄羅斯用特別軍事行動證明,解決俄羅斯與西方國家的矛盾就是要用武力。
當我們看到俄烏沖突結束的結果時,不得不承認是武力改變了烏克蘭的一切。
當世界級大國不得不使用武力解決問題時,武力就是改變世界基本態勢的主要手段。
很多人都把兩普會看作是解決矛盾還是要經過談判,這是糊涂看法,兩普會實際上是再一次地認可了使用武力的必要性,當世界級大國博弈需要時,軍事實力、使用武力將能決定最終的政治結局,也最終能實現其政治訴求。
如果談判能解決問題,為什么明斯克協議后還是發生了俄羅斯的特別軍事行動?之所以俄烏要談判了,那是武力決定的,烏克蘭不得不談。
老人家有一句詩,冷眼向洋看世界,那就讓我們看看俄烏談判將來的結果吧。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