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當選,標志中美關系即將進入一個新的時期。
在這個時期內,中美關系將發生劇烈的變化,這樣一種劇烈的變化將把許多人卷入其中,使之不得不在承受巨大沖擊的同時努力改變,以適應這種變化。當代中國的公知親美勢力就是這樣,他們也將因為中美關系進入新時期而發生相應的變化,這將成為中國社會變化變遷龐大系統中不可忽視的一部分,因此值得人們予以相當的注意。
那么,在即將到來的特朗普時期,中國的親美勢力及其代表公知們該做怎樣的表現呢?
當然,就其成份與特點而言,當代中國的親美公知群體也是五花八門,同樣參差不齊、魚龍混雜,并沒有一個統一的理論綱領與實踐路線,但基于其基本屬性與本能,預計今后一個時期這股勢力仍將致力于在以下幾個方面來用勁使力:
其一,努力助陣美國
總體而言,當代中國親美公知勢力比較討厭特朗普,他們更青睞民主黨拜登政府,一則民主黨政府對他們不吝資助,二則他們之間的理念貼合接近,比較能夠產生共鳴。正因為這樣,所以2024年美國大選中,中國親美公知一邊倒地呼喊哈里斯必勝,該群體對特朗普集團的態度由此可見一斑。
但厭惡歸厭惡,對美國他們還將忠心耿耿地效勞效力,這既是為了美國,也是為了他們自己,因為只有借助美國的支持與力挺,才有他們在中國的政治地位與戰略業績,他們同美國之間真的就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關系,彼此休戚與共、同舟共濟。建立在這樣一種利益關系的基礎上,所以在中美關系的新階段中,中國的親美公知們將繼續充當霸權在中國的第五縱隊骨干與中堅,繼續充當美國得力的政治與戰略工具,努力在霸權的全球戰略陣營內發揮更大的作用,譬如繼續炒作俄羅斯靠不住論,呼應配合特朗普離間中俄關系的戰略等,為美國的全球領導地位而努力奮斗。
其二,持續唱衰中國
特朗普再度當權,霸權對華戰略競爭將更加激烈,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中美之間的更全面、更激烈的貿易戰勢所必然,特朗普主導的美國將更加急迫地要在經濟貿易上打垮中國,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拓展壯大美國的經濟貿易空間。過去一些“專家”、“學者”所謂中美兩國經濟具有強烈互補性的言論,純屬無稽之談。實際情況恰恰相反,二者之間嚴重對沖對撞,并且這種對抗性矛盾已經積累很久很厚重了,現如今已經到了將全面徹底噴發的那一刻。
特朗普政府新的對華貿易戰將強烈沖擊中國經濟,將在短時期內出現對中國的諸多不利的狀況,在這種情形下,配合美國對華經濟貿易圍剿,中國的親美公知們將伙同他們的美西方同儕,掀起新一輪唱衰中國的浪潮,將竭盡所能地把中國描述得如同晚清政府那樣狼狽不堪,將把中國描述得惶惶不可終日,已經到走投無路山窮水盡的地步。因此,新版的“中國崩潰論”完全可能再度隆重上演。
其三,鼓噪綏靖投降
配合霸權集團對中國的戰略圍剿,當代中國的親美公知們將絕不談論或研究中國應該如何抗擊,相反將是大叫大嚷中國絕不能閉關鎖國,要單方面無條件、不設防和徹底地對外開放,他們將打著擁護“對外開放”政策的旗號在中國煽動新的綏靖主義,主張中國應該在美西方的打壓圍剿之下矢志不移、毫無保留地同他們合作,將以維護和平與發展、從大局出發等口號為說辭,攛掇中國人民對霸權集團讓步妥協,將妥協綏靖描述成為高尚、文明和進步行為,給其披上神圣華麗的外衣。其中的個別人還將肆無忌憚地掀起新的投降輿論,再度起哄中國應越早投降越好,越徹底投降越好,鼓噪出新版的投降論。
在新版的投降論下,這些人還要大造拒絕“武統”臺灣的輿情,他們將裝扮出一副悲天憫人的情懷,以各種人文和經濟理由制造中國只能“和統”的戰略輿論,以此閹割和破壞中國國家統一的大戰略。
其四、賣力歌頌美國
在中國宣揚美國的思想價值、制度模式、發展道路等各方面的優越性,這始終都是中國親美公知的核心使命。在中美關系新的時期,這項任務將變得更為緊迫。因為特朗普這個十分稱職的義務的反面教員對中國人民的教育和警醒十分到位,大多數中國人民將越來越清醒地認清霸權的本來面目,認清中美關系的本質特征,在這種情況下,修補和維護霸權帝國神圣形象與華麗外衣的任務就更加重要了。也就是說,中國親美公知們所面臨的挑戰與壓力更大了,身上的單子與責任更重了,因此在歌頌贊美美國這個問題上,他們將變得更加自覺、更加賣力。因為只有美國好,才有他們的好。救美國就是救自己,這是他們顛撲不滅的信念。
預計,在新的時期,上述這些人必將極力宣揚美國所奉行的思想價值,賣力吹噓美國的高科技技術,無邊際地神化美國的軍事打擊能力,幫助美國加強戰略威懾,嚇唬中國人民,挖空心思破壞中國突破關鍵技術的努力,挖空心思地動搖中國人民反對與抗擊霸權的信心與勇氣,把近代以來中國人民一切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的正義之舉從根本上加以推翻顛覆,將其徹底的污名化、虛無化。
總之,在即將到來的中美關系新時期,中國社會上下所有親美勢力都將進行一番新的表演,至于具體的表演是否如上所述,是不是真的這樣,人們不妨拭目以待,相信不久之后真相就會揭曉。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