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悉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童祥苓老師病逝,筆者內心悲痛不已。
童祥苓老師是革命現代京劇《智取威虎山》楊子榮一角的扮演者。
楊子榮身披白色斗篷馳騁在林海雪原中的形象,早已深深烙印在整整一代中國人民心中,童祥苓老師將楊子榮的正氣凜然、英勇無畏、機智果敢演繹得淋漓盡致。
1935年,童祥苓出生在天津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當時他叫童福苓,兄弟姐妹中年齡最小的一個。二哥童壽苓、四姐童芷苓、小姐童葆苓先后躋身梨園,創立了以童家班為班底的“苓社”。解放后不久,童芷苓率童家班一起進入上海京劇院,童祥苓每月可以領到350元工資,這在當時是絕對的高工資,也為后來她受沖擊埋下了伏筆。
1964年,現代京劇《智取威虎山》劇組到上海選演員,童祥苓經過考試和面試,最終被選入劇組。《智取威虎山》是一出“唱念做打”比較平衡且繁重的戲,最初扮演楊子榮的李仲林以武戲見長、文戲則不太突出。江青對此很不滿意,于是換下李仲林改由童祥苓主演,童祥苓正式走上了英雄道路。
《智取威虎山》傾注過很多人的心血。
戚本禹曾回憶道:
“《智取威虎山》里楊子榮的亮相是江青設計的。江青說,這英雄出場是定型,是一出戲成敗的關鍵。就像是一篇好文章的開篇之筆。童祥苓試了很多次連他自己都不滿意,最后江青親自跑到臺上去教他怎么擺動作。手和腿該怎么放。經過江青指導后的楊子榮再出場的亮相就完全不一樣了。當時就獲得了全場的鼓掌喝彩。……有些唱詞,江青其實是跟主席商量來改的。主席還親自改了幾個地方。主席改得真好。演員一唱就覺得不但上口,意境也大不一樣。”
《智取威虎山》中最經典唱段莫過于《迎來春色換人間》。蒼莽林海在悠揚圓號伴奏中更顯靜謐、深遠,楊子榮以極其優美的“馬舞”出場,當他唱到“迎來春色換人間”時的一個亮相,真叫英姿颯爽、威風凜凜,在童祥苓臉上洋溢著喜悅、憧憬、展望的神情。這句唱詞原來叫“迎來春天換人間”,毛主席在1966年冬第二次觀摩此劇時將“春天”改為“春色”,毛主席改動的另外一句是“同志們整戎裝飛速前進”,改為“同志們整行裝飛速前進”……
文革開始以后,四姐童芷苓成為“反動權威”被揪斗。童祥苓當時正在北京演出,還受到毛主席的接見。他寫了封信給姐姐,讓姐姐好好交代問題,并且說相信姐姐是個好人。童祥苓在回憶錄中寫道,他因為這封信被“批判”,其后被“隔離審查”。
1968年,中央決定把《智取威虎山》從舞臺搬到銀幕上,江青才發現童祥苓的遭遇,責問“童祥苓哪里去了?”于是,童祥苓被“突擊解放”,但也沒能因為江的干預被特殊關照,而是邊接受審查,便參與銀幕版《智取威虎山》的修改和排演。自此,童祥苓扮演的楊子榮,被全國人民所熟知。
1976年末,童祥苓因為扮演了楊子榮再次被隔離審查數年。盡管最終也沒有查出什么問題,但童祥苓藝術生涯幾近斷送,生活待遇也久拖難決,兩個兒子在改制大潮中雙雙失業,退休后,童祥苓開了一間餐館給兒子維持生計。
2019年國慶節期間,童祥苓老師在微博發帖指出,上海京劇院現在演出的《智取威虎山》版本,第四場把“毛主席”三個字刪掉了。這令童祥苓老師很痛心。
這條微博雖然最終被刪,卻在當時引發了群眾的廣泛關注。發出不到一天時間,被轉發4千多次,點贊近3萬5千多條。擲地有聲的責問,讓人們看到當年那個正氣凜然、英勇無畏的楊子榮仿佛又回來了。
孔慶東老師在這條微博下稱贊童祥苓老師是“文藝戰線的楊子榮”!
然而,也有人出來拿童祥苓“挨整”的經歷來反駁他“捍衛毛主席”的行為:
令人意外的是,童祥苓老師竟然直接懟了回去:
“是毛主席整我們姐弟嗎?誰整我們難道我們心里沒數嗎?毛主席是愛護尊重廣大文藝工作者的!這個我比你清楚啊!”
能勇敢地講出這句公道話,需要的不僅僅是莫大的勇氣,還要有博大的胸襟和堅定的信念。
令人欽佩的是,面對個人曾經受到的巨大委屈,童祥苓老師卻能不計較個人得失,堅定地站出來還原歷史真相、捍衛毛主席。相信他作為當年歷史的親歷者以及后來歷史的見證者,是更能充分地認識到毛主席的偉大,更能體會到捍衛毛主席就是捍衛人民、捍衛革命吧!
這一刻,戲里的革命英雄“楊子榮”已經走到戲外,從藝術表演走入了現實斗爭中。
2014年,香港導演徐克將《智取威虎山》拍成了3D電影搬上了大熒幕。應該說,徐克導演的愛國情懷是毋庸置疑的,張涵予的“武戲”演繹的也很精彩,但這部電影看起來就是缺少了京劇《智取威虎山》的靈魂,張涵予版“楊子榮”更符合一個綠林好漢、俠膽義士的英雄形象,而非童祥苓版“楊子榮”的共產主義戰士的革命英雄形象。
張涵予版“楊子榮”
童祥苓版“楊子榮”
其實,最直觀的方式莫過于重溫一下革命現代京劇《智取威虎山》中的一些唱詞:
參謀長:(楊子榮)滿懷著深仇把救星找,找到了共產黨走上革命的路一條。
楊子榮:小常寶控訴了土匪罪狀,字字血,聲聲淚,激起我仇恨滿腔。普天下被壓迫的人民都有一本血淚賬,要報仇,要伸冤,要報仇,要伸冤,血債要用血來償!
參謀長:(楊子榮)參軍后立誓把剝削根子全拔掉,身經百戰、出生入死、屢建功勞。
楊子榮:黨對我寄托著無限希望,支委會上同志們語重心長。千叮嚀萬囑咐給我力量,一顆顆火紅的心暖我胸膛。黨的話句句是勝利保障,毛澤東思想永放光芒。
楊子榮:立下愚公移山志,能破萬重困難關。一顆紅心似火焰;化作利劍斬兇頑!
楊子榮:愿紅旗五洲四海齊招展,哪怕是火海刀山也撲上前。我恨不得急令飛雪化春水,迎來春色換人間。
楊子榮:消滅座山雕,人民得解放,翻身作主人,深山見太陽。從今后跟著救星共產黨,管叫山河換新裝。這一帶也就同咱家鄉一樣,美好的日子萬年長!
楊子榮:今日痛飲慶功酒,壯志未酬誓不休。來日方長顯身手,甘灑熱血寫春秋。
童祥苓版“楊子榮”身上所承載的精神,都已經非常直白地體現在這些唱詞中,而這些又恰恰是徐克電影徹底缺失的靈魂——如果把徐克電影換下“皮膚”和場景,觀眾甚至無法將其與好萊塢的超級英雄電影區分開來。
諷刺的是,那年徐克電影上映之際,某報刊載評論員文章,反過來得意洋洋地宣示:
牢記歷史但并不背上沉重的歷史包袱,是新版《智取威虎山》帶給我們的啟示。不錯,以《智取威虎山》為代表的樣板戲產生于那個階級斗爭為綱的年代,依出身定成分的血統論思維,早就應該拋還給歷史。
這樣的“楊子榮”即便留下了空洞的藝術形象,也不再是那個“立誓把剝削根子全拔掉”的革命英雄楊子榮。“順理成章”地,將真正的“楊子榮”們領上革命道路并帶領真正的“楊子榮”們繼續革命的毛主席,也就成了被刪除的對象。已經從戲里走到戲外,從藝術走入現實的童祥苓老師能不感到痛心嗎?
今年國慶期間,童祥苓老師看到上海京劇院演出的《智取威虎山》視頻,在第四場參謀長的臺詞里恢復了原來的內容“中國人民解放軍對黨和毛主席的赤膽忠心”,童老師發微博稱“感到非常高興”。
有錯就改,這也算是上海京劇院對人民呼聲的正向回應吧,也算讓童祥苓老師走得沒有那么遺憾。
童祥苓老師雖然離開了我們,但是他演繹的英雄楊子榮卻永遠地活在了我們心中。
只要小常寶們還在受苦受難,楊子榮們必然還會涌現出來,“立誓把剝削根子全拔掉”,“愿紅旗五洲四海齊招展”,“把紅旗插遍祖國四方”,“甘灑熱血寫春秋”,“迎來春色換人間”!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