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爭鳴 > 網友時評

不知農村疾苦!他們錯把父母的幫扶,當成子女的啃老

寒牛出欄 · 2024-11-10 · 來源:寒牛出欄|微信公眾號
收藏( 評論() 字體: / /
有勞動能力,卻不找個事做,整天擺爛躺平,全天候混吃等死,全年365天無間歇頹廢,完全依靠父母生活,才屬于啃老族。

  今天,來談一下農村的“啃老”問題。

  本文的觀點,同各大官媒的觀點有所不同,但是立場都是一樣的,都希望中國農村變得更美好。

  1

  先來看一段存在爭議的文字:

  “半月談記者調查發現,在部分農村地區,中青年人出現啃老現象。有的打工數年,仍須家里老人貼補;有的為了結婚成家,婚前婚后都讓老人“大力支持”;有的婚后子女管不了,還靠老人給撫養費。在鄉村全面振興、城鄉不斷融合的背景下,農村啃老現象亟須引起重視。”

  上述這段話來源于半月談公眾號,是《部分農村啃老現象觀察》一文的前言。開篇就有硬傷的調查報告,竟然被《人民日報》《新華社》《極目新聞》《封面新聞》等官媒紛紛轉載。

  結果,遭到網友的集體吐槽。

  在寒牛出欄看來,這件事不能責怪網友覺悟低,而是部分官媒不知農村的冷暖,不解農村的苦楚,不懂農村的現狀,錯把農村父母的幫扶當成子女的啃老,亂給廣大農村青中年人“戴帽子”,引發廣大網友的集體反感。

  為什么說這篇報告開篇就有硬傷呢?

  因為半月談記者嚴重失察,錯把農村父母幫扶子女的普遍行為,歸咎于農村啃老現象抬頭。這個認識非常感性,見解非常膚淺,缺乏對農村深層次的認識,沒有看到這種現象背后的原因,也缺乏官媒應有的共情,給人一種不知農村、不懂農民困苦的距離感。

  記者所調查的事件,所列舉的案例,我相信都是事實的,這點不需要懷疑。因為這種現象,在農村非常普遍,并非是個例。

  但是把這個父母幫扶子女的現象,歸咎于農村青中年人在啃老,這個就顯得很草率、膚淺、不合時宜,沒有看到問題的本質。

  在中國農村,父母對子女的幫扶,并不等于子女在啃老。這就好比,爭取外國的援助,并不等于要依賴、依附外國,不謀求獨立自主。

  什么是啃老?

  啃老是指具備勞動能力的成年人,每天都無所事事,游手好閑,只知道吃喝玩樂,完完全全靠父母養活的社會現象。

  啃老族是指有勞動能力卻不參加勞動,完全靠父母生活的的成年人。

  而那些自己參加勞動,或者暫時在家待業的,需要靠父母接濟幫扶,才能把日子過順的中青年人,并不屬于啃老族。

  如果把成年人接受父母的幫扶,或需要父母接濟才能更好地生活,都看作是啃老行為的話,那么全國99%的人都在“啃老”,中華民族都變成了啃老族了。

  很顯然,邏輯上是講不通的。

  故此,不能以偏概全,不能偷換概念,不能把現象當本質。

  這篇報告的最大硬傷,就是只看到事物的外部聯系和表面特征,卻沒有看到事物的內在聯系和深層原因,只看到某種現象,沒有看到本質。

  歸根結底,就是缺乏辯證法思維。

  2

  那么,問題來了。

  為什么不能把“有的打工數年,仍須家里老人貼補;有的為了結婚成家,婚前婚后都讓老人“大力支持”;有的婚后子女管不了,還靠老人給撫養費”歸咎于農村啃老現象抬頭呢?

  為什么不能把父母的幫扶等同于子女在啃老?

  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或理由。

  第一,父母幫扶兒子是農村的傳統。

  在中國農村,有一種不成文的傳統,就是做父母的都有一種樸素而誠摯的心愿,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適婚年齡要成家立業,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基于這種樸實的情感,父母們會想盡一切辦法,心甘情愿地幫助子女,把小家庭經營好,把日子過好,把后代培養好。這樣家庭才能和睦,家族才能興旺,一代強過一代。

  只要孩子搞得好,家庭幸福美滿,做父母的就覺得有成就,內心跟喝了蜜糖一樣甜,再苦再累都覺得值。

  在中國廣袤的農村,很多父母都很樸素,平時生活很節儉,習慣積蓄攢錢,以此提高家庭抗風險能力。但是他們對自己的孩子都很大方,為了孩子的前程和幸福,可以傾盡所有,毫無保留。

  中國式的父母,他們像一根根蠟燭,為了照亮女兒,可以燃盡自己。

  這是中國農村家庭特有的溫暖。

  這種現象,并非當今農村才有,而是從歷史中傳承下來的,積淀了數千年之久,才形成一種不成文的規矩,才形成一種不成為的傳統,才形成一種不成文的習俗。

  追根溯源,同中國歷史上的小農經濟模式和儒家文化占主導地位息息相關。

  在過去的千年歷史中,中國農村都是小農經濟模式,以家庭為單位的勞作方式,男耕女織,男主外女主內,一家人相互幫助、相互扶持、相互照顧才能完成農業生產,才能抵御各種突如其來的自然災害,才能在惡劣的環境下生存下來,才能讓生命與種族繁衍下去。

  縱觀歷史,自從隋朝開創科舉取士以來,科舉考試為普通農民子弟提供了階層躍升的通道,讀書成為許多農民子弟光宗耀祖的重要途徑。

  歷史中的進士和舉人,大部分學子都是來自經濟殷實的家庭,即使是來自農村的“寒門子弟”,也是當地經濟較為殷實的農家。唯有經濟有一定基礎的家庭,才有能力供養自己孩子長期讀書學習。

  由于小農經濟模式的束縛,加上過去生產力落后,農民的經濟基礎都很薄弱。普通的農民家庭,往往要經歷幾代人的努力、積累和接力,才能在經濟上稍顯寬裕與富足,這樣才能為子孫后輩提供讀書和科考的機會,才有機會培養出一個士子。

  為此,在中國農村,父母對子女的幫扶,并不等于子女在啃老,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內涵。

  另一個因素是儒家文化。

  儒家的“三綱五常”道德倫理,經過歷代統治者的推行教化,這些原則被廣泛應用于家庭生活和社會關系之中,也普遍滲透到廣袤的農村,影響了農村的知識分子,乃至影響了每個農村人。

  宋明清時期,在相對富庶的江浙一帶,儒家文化對農村影響尤為明顯。遍及各地的書院和私塾,就能詮釋出歷史的厚重。

  小農經濟和儒家文化,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促使中國農村形成一種濃厚、團結、互助、敬孝、友愛、和睦、溫暖的家文化,甚至演變成中華民族的一種文化基因。

  直到今日,在廣闊的農村,還依然保留著這種家庭文化,它像基因一樣,刻在中國農民、中國人民的骨子里。

  回頭看當今的農村,很多父母之所以樂意幫扶子女,都是發自于內心的本然和良知。看到子女生活過得艱難,他們內心會戚戚然,總感覺不是滋味。他們會本然地伸手雙手,扶孩子一下,拉孩子一手,幫孩子一把。

  你要問他們自己都老了,為什么還要操心子女的生活?為什么還要幫襯子女?為什么還要拿錢補貼子女家用?

  大多數農村父母,只會樸實地告訴你,這是父母應該做的。孩子過得好,我們才會好。孩子過得不好,我們過得再好,也沒有意義。

  稍微有點文化底蘊的父母,就會告訴你:當今社會,年輕人都不容易,工作生活壓力都很大,我們做父母的尚有余力,能幫盡量幫。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孩子是家庭的延續,孩子是家庭的未來。

  這就是中國農村家庭文化的力量,它像春風化雨一樣,無聲無息地滋養著每個家庭。很多農民,不會在孩子面前講漂亮的話,卻會用行動來幫助孩子。

  對于農二代而言,有父母幫扶一下,生活會輕松點,起點會高一點。沒有父母幫扶的,生活會辛苦很多,要比同齡人付出更多,才能謀生立命。

  3

  第二,當今農村經濟,又回歸到小農經濟模式。

  建國之后,毛主席對中國農村治理做了頂層設計。

  在農村大力推廣人民公社,就是要瓦解傳統的小農經濟和鄉賢治理模式,著力發展農村集體經濟,構建新型的農村治理模式,進而跳出歷史發展的周期律。

  一方面通過發展農村集體經濟,把農民留在農村,來普遍提高農民家庭收入和福利,實現城鄉均衡發展,避免貧富分化。

  另一方面,通過“村委會”來選舉和監督村干部,確保農村民主的落地,集體領導的執行,壓制農村宗族勢力,保持農村政治平衡。

  1984年,人民公社解體。

  在全國范圍內,只有少數農村堅持發展集體經濟,大部分農村實施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實際上就是分田上戶搞單干。這就意味著大部分農民,一只腳又退縮到傳統的小農經濟模式。

  為什么說農民的一只腳又退回到小農經濟模式?

  相比歷史中的小農經濟模式,現在的農村還是有所區別,主要是耕地、宅基地、林地、魚塘等生產資料屬于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農民只有承包經營權,可以在內部流轉、出租、互換土地,但是無權買賣土地,從根上杜絕了農村土地兼備問題。

  分田單干之后,農民都是以家庭為單位向村集體承包土地,又以家庭為單位從事農業生產,農民自負盈虧。由于人多地少,人均土地資源不多,在農業生產和農業收益方面,同過去的小農經濟沒有太大的區別,所以說農民的一只腳又退回到小農經濟模式。

  這就是決定了農村的經濟基礎非常薄弱。

  以南方各省為例,風調雨順的年景,平均畝產水稻1000斤。田間收購均價為1.2元/斤,種一畝水稻的毛收入是1200元,早晚兩季有2400元。除去種子、化肥、農藥、打田、收割、噴藥等成本費用,每畝水稻早晚兩季凈收益為500元左右。如果是自己打田、噴藥、管理的話,那么凈收益會高點,大約每畝800-1000元。

  這是按最好行情來計算的,也就是滿打滿算,每畝水稻的年收益為800-1000塊。一個家庭種30畝地,年收入也就是3萬塊,最少要兩個強壯勞動力才完成。如果種50畝或100畝水稻,兩個人很難完成,就需要雇人種地,或者付出更多農業生產成本,相比單畝凈收益會下降很多,除了鍋巴沒有飯。

  由于種地收益微薄,根本不能養家糊口,所以青中年農民都紛紛逃離農村,要么去縣城務工或做點小生意,要么背井離鄉去外地謀生。窩在農村種地,靠父母幫扶的青中年人,其實非常非常少。

  加上過度的城鎮化,現代資本的吞噬,農民不在城市買房置業,到了適婚年齡的兒子,連上門說媒相親的人都沒有。

  為了下一代的幸福,農民都會舉債在城市買一套房,為兒子的婚事做基礎。否則,錯過了年紀了,兒子找對象就更難,搞得不好就要打光棍。

  生孩子后,很快就面臨小孩上學問題。

  村里孩子都去縣城上學,你總不能把自己孩子,一個人丟在村里上學吧。要想在縣城上學,就必須要在縣城有套房產,才有學位給你,否則你就是跑斷了腿都沒有用。

  剛參加工作的農村子女,如果沒有父母的幫襯,單純依靠自己努力,想在城市買套婚房,成家立業,那么是非常非常非常艱難的。

  除了個別非常優秀的農家子弟,可以憑借自己出色的能力和財運,在短時間內就能賺到一筆錢,可以自己支付購房首付款。

  從農村走出來的孩子,要想在城市安個家,的確并非易事。

  為此,在中國農村,父母為子女準備婚房的,比比皆是。條件好的全款買下,直接當婚房送給子女。條件稍差點的,也要幫忙給個首付,讓子女自己慢慢供房。

  故此,不能把農村父母幫子女買房的行為,也當成農村的啃老現象抬頭。

  這樣講,完全不符合事實和邏輯。

  4

  第三、經濟不景氣,普通人賺錢越來越難。

  現在就業環境不好,各行各業都很卷,普通人賺錢越來越難。

  比之我們的父輩,現在的年輕人都沒有吃過什么苦,好日子過習慣了。家庭收益下降了,生活成本卻沒有下降,為了維持原有的生活開銷,部分年輕人就會向父母請求援助。

  有的青中年人,為了節省生活成本,或者工作不方便,就把孩子放在老家,給自己父母帶。在老家縣城買房、讀書、就醫的成本,通常都會比大城市要少得多,最少可以維持基本生活。

  在內地的農村,爺爺奶奶幫忙帶孫子的現象非常普遍,他們都是為了一個家。

  這種現象,是很多農二代的無奈之舉。

  如果有條件,誰愿意丟下自己孩子不管?誰又愿意讓孩子走自己的老路,繼續做個留守兒童?

  大部分人都不會,因為大部分80后、90后的農村孩子,他們曾經就是那個無助的留守兒童,深知缺少父母陪伴的孤苦與落寞。

  至于少數人,讓父母幫忙帶孩子,連孩子生活費都不給,還要父母倒貼錢,只能說這是個例。這里面,存在各種各樣的可能性,有的是家庭困難,有的父母條件好,有的是父母自己樂意。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

  你沒有經歷過別人的苦難,當然就不懂別人難于言語的無奈與辛酸。

  記者把農村父母幫子女帶孩子,還倒貼生活費的情況,看成農村青中年人在啃老,當成農村啃老現象在抬頭,只能說明這位記者先生出身于豪門望族,含著金鑰匙出身,根本不懂農村人的難處。

  當然,也不排除,農村也有個別不爭氣的年輕人,整日游手好閑,好吃懶做,把生活搞得一地雞毛。父母看不慣,逼得沒有辦法,只好忍氣吞聲干活,為了家庭和睦,湊合著活。

  有勞動能力,卻不找個事做,整天擺爛躺平,全天候混吃等死,全年365天無間歇頹廢,完全依靠父母生活,才屬于啃老族。

  5

  有人看到這里會說。

  真是服了“寒牛出欄”這個老六,居然把“啃老”說得如此清晰脫俗,估計他本人就在啃老,就是啃老族一員,寫這篇文章就是為自己啃老行為辯護。

  在這里,我要向大家坦白。

  我的確來自農村,祖上幾代都是老實巴交的農民,坐標為江西省撫州市某個山旮旯里。

  我沒有啃老,因為我連啃老的機會都沒有。我十幾歲的時候,我父母就生病去世了,我是靠爺爺奶奶撫養長大的,供我多讀了幾年書,才多認了幾個字,勉勉強強走出農村,在珠三角某座小城里謀生。

  我是白手起家,讀大學的錢都是借的,畢業之后才還清了。自己成家立業,自己結婚養娃,自己創業失敗再創業,一路走過來,非常不容易。其中的艱辛,只有白手起家的人,才能體會。

  由于沒有父母的幫扶,我比同齡人最少要多奮斗十年,甚至是二十、三十年,注定要辛苦更多。他們三十歲就買了房買了車,而我到四十歲才實現這個小夢想,這就是差距。

  我想“啃老”,但是我沒有機會,除非在夢里。

  但是,我可以為自己子女,努力創造一個“啃老”的機會。

  因為,在我看來,父母對子女的幫扶,并不等同于子女在啃老,不會滋長子女的惰性,也不會掩蓋他們的創造力。

  父母對子女的幫扶,是中國家庭傳承的需要,是中國傳統家文化的延續,是血脈的賡續。

  父母的關愛,子女的獨立,并不完全沖突,是對立統一的關系。好比兩條不同的平行線,或許會交叉,但是不會凌亂。

  無論是農村還是城市。

  一個普通家庭,父母能給子女的東西并不多,一個是良知,一個是正派,一個自食其力,最后才是有限的經濟的援助……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焦桐
双特百亿专题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心情表態

  • 1
  • 2
  •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13册全)
  • 一师毛泽东要为天下奇
好物推荐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他果然被罷免了全國人大代表!
  2. 包容不是縱容,誰把無知的人捧得那么高?
  3. 哈里斯是怎么輸掉的?
  4. 子午|特朗普又贏了,中美或有一戰?
  5.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懂王將遭受美國閹人反撲的四年
  6. 朝鮮半島會成為第三個戰場嗎?
  7. 朱海:私有制是萬惡之源
  8. 對待那場無產階級文化革命應當采取根本態度是什么?(到群眾里面去)
  9. 資本家的目的:剝削你,或餓死你
  10. “司馬遷的評價是比較客觀的?!?/a>
  1. 當前各階級分析和任務
  2. 郝貴生|從錢學森同志談“摸論”說起
  3. 史上第一次,美國大選把公知干沉默了!
  4. 王其臣|胡錫進又重出江湖!不過這一次他很低調
  5. 沒文化,還裝X
  6. 李家內斗!李顯龍弟弟逃亡英國,炮轟新加坡
  7. 輿情開始反轉?
  8. 人民英雄紀念碑若干問題考證
  9. 他果然被罷免了全國人大代表!
  10. 張志坤|歡迎特朗普回歸,這也許是件大好事
  1. 華國鋒時期,人民日報刊載的一篇最低級的造謠文章
  2. 多次辱罵偉大的人民領袖毛主席的人,竟然被任仲夷說“堅持真理,堅持黨性,堅持斗爭,寧死不屈”,并被遼寧省委追認為“烈士”! 改革開放后,任何一個人如果公然對國家領導人進行那樣的謾罵,會不會被判刑?會不會被評為“烈士”? 這個由讀者來判斷。 這也是為張志新平反、追認其為“烈士”的“任仲夷”們以及他們的后臺們必須要回答的問題。 就是在可以公開批評根據領導人的美帝,一個美國公民大喊“絞死拜登”、“
  3. 王忠新:“翻案不得人心”!決不能放任歷史虛無主義動搖黨基國本
  4. 英雄已去世,毒蛇卻高升!
  5. 毛新宇將軍回答“新京報”記者提出的問題,必須那樣慎之又慎!
  6. 再這么搞下去,老百姓還能信什么?
  7. 被審判的戚本禹、造反派五大領袖等人,誰“拒不認罪”?誰“認罪態度好”
  8. 小莊:分配問題不解決,刺激又能起多少作用呢?
  9. 延遲退休后的滑稽,東北人早就提前批了
  10. 毛主席會同意毛新宇說的話嗎?——“對于今日中國的發展成就,我相信毛主席會欣慰的”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五月开心亚洲综合在线 | 亚洲综合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午夜福利久久野草 | 亚洲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久 |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久久 | 亚洲成Aⅴ人片在线影院八 亚洲人人夜夜澡人人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