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面對著時代和人民的“中國向何處去?”的困惑,毛主席從中國社會的歷史特點,革命發展,群眾革命實踐等方面,以科學的態度“實事求是”的解決問題,而非“自以為是”和“好為人師”那樣狂妄的態度。真理只有一個,而究竟誰發現了真理,不依靠主觀的夸張,而依靠客觀的實踐。只有千百萬人民的革命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尺度。這個真理就是中國革命最終要走向社會主義革命,但是目前階段是社會主義革命的一個階段——新民主主義革命。革命奮斗的目標就是建立一個新中國——一個政治上自由和經濟上繁榮的中國,一個被新文化統治因而文明先進的中國——新民主主義的政治、新民主主義的經濟和新民主主義的文化相結合,這就是新民主主義共和國。
新民主主義的經濟的方針
大銀行、大工業、大商業,歸這個共和國的國家所有。“凡本國人及外國人之企業,或有獨占的性質,或規模過大為私人之力所不能辦者,如銀行、鐵道、航路之屬,由國家經營管理之,使私有資本制度不能操縱國民之生計,此則節制資本之要旨也。”這就是新民主主義共和國的經濟構成的正確的方針。
農村實行“耕者有其田”,沒收地主土地,分給無地或者少地的農民。掃除農村中的封建關系,把土地變為農民的私產。農村的富農經濟,也是容許其存在的。這就是“平均地權”的方針。
所以,新民主主義經濟重要的就是“節制資本”,絕不允許關乎國計民生的行業領域由私人大資本操縱。必須歸國家經營管理,為全體人民所有,發展成果為人民大眾謀福利。農村也是要逐步經過合作化到集體經濟,防止農村出現嚴重的兩極分化,一旦出現,農村就會產生新的剝削階級、孳生資產階級生長的土壤。
新民主主義的經濟的性質
在無產階級領導下的新民主主義共和國的國營經濟是社會主義的性質,是整個國民經濟的領導力量。但是,實事求是的發展來看,中國當時的經濟很落后,封建經濟和帝國主義壓迫剝削,資本主義經濟等,使得新民主主義革命要完成,政治革命要成功,就“并不沒收其他資本主義的私有財產,并不禁止“不能操縱國民生計”的資本主義生產的發展。”。這個階段的的農村經濟也不是社會主義的農業,但是在這個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農村合作經濟具有社會主義的性質。
所以,在新民主主義社會,中國的經濟,一定要走“節制資本”和“平均地權”的路,決不能是“少數人所得而私”,決不能讓少數資本家少數地主“操縱國民生計”,決不能建立歐美式的資本主義社會,也決不能還是舊的半封建社會。誰要是敢于違反這個方向,他就一定達不到目的,他就自己要碰破頭的。
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以后,很長一段時間,我們依舊堅持的是新民主主義的經濟方針,直到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實現了把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使中國從新民主主義社會跨入了社會主義社會,我國初步建立起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從此,中國進入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
但是,搞社會主義,不是一個簡單的經濟問題,而是一個文化大問題。
社會主義的精神——共同富裕要追求這樣的目標就得克服自私自利,而發展資本主義就是鼓勵自私自利。
搞社會主義的經濟建設首先不是經濟問題,而是教育問題,要讓人民群眾有社會主義道德。道德重建,從而實現經濟重建。
而搞資本主義,不必考慮道德問題。甚至道德越差的人,越能實現經濟上的最大成就。
搞資本主義,那么資本主義壞的東西,就不能擺脫:兩極分化、生產過剩、拜金主義、消費主義、娛樂至死、周期性的經濟危機……可是,搞社會主義就沒有這些東西。因為,社會主義是計劃經濟,是共同富裕。
所以,單純地追求經濟發展,只要一鼓勵資本,立馬就會有效果。而大多數人只顧眼前的利益,只看到眼前的效果。但是搞社會主義經濟,卻艱難的多,不但要兼顧公私,還要兼顧眼前和長遠,既要兼顧經濟發展,還要兼顧社會風氣建設,是一個極其艱難的事情。搞資本主義,短時間肯定可以發展經濟,但時間長了,就會兩極分化,資產階級就會重新起來,剝削勞動人民。更可怕的是社會風氣會出現資產階級腐朽化。這不禁就想起了錢學森老先生說的:
因為社會風氣,是正氣壓倒邪氣,還是邪氣壓倒正氣,這就反映出人們對社會的態度問題。
社會風氣壞了是用錢買不來的。如果一切都靠金錢來衡量,那么這個社會還能有什么發展呢?我看是不會有太大進步的。
錢學森晚年時說過的兩句話,至今都是令人肅然起敬:
“一個國家的經濟落后了,并不可怕,我們可以用十幾年趕上去,如果風氣壞了就是幾代人也難恢復。"
“如果丟掉了毛澤東思想和公有制,中國就完蛋了!”
因此,中國走社會主義道路,今天黨中央再次明確,要為資本設置紅綠燈,要引導資本有序發展,這同毛主席建國初到建國后對待資本的方針是一脈相承的。就是走“節制資本”的道路,資本決不能控制關乎“國計民生”的領域。事實上,西方國家市場經濟演化歷史已經充分證明了這些資本缺陷的存在。比如,資本的自由競爭必定會走向經濟壟斷;資本逐利本性中的唯利是圖會在一定的條件下傷害社會公共利益;資本流動性中的“嫌貧愛富”在一定條件下會形成收入分配格局和產業分布格局的馬太效應,以及貧富懸殊和產業過度集中;資本從經濟領域滲透到非經濟領域時會導致“金錢政治”“錢權交易”,“在資產階級眼界內,滿腦袋都是生意經。”都是榨取剩余價值,這不但引發勞資關系緊張,更加敗壞社會風氣和文化,比如“996是打工人的福報”合理化等。
只有擴大和加強公有制經濟,才能真正保證人民當家做主,才能掌握實現共同富裕的主動權。但是公有制的發展是同私有制的斗爭中取得的,也就是要防止化公為私、鼓吹市場萬能論,完全自由化,全盤西化等理論化為實踐。只有在斗爭中才能更加堅定地發展公有制經濟,走社會主義道路。
也正是在這一點上,毛主席與同他一道打天下的人產生了分歧,這種分歧本質上還是走社會主義道路還是走資本主義道路的問題。兩條道路斗爭(“誰戰勝誰”?)(全集)
偉人是孤獨的,最偉大的人最孤獨。建國后,毛主席的敵人是當年與他一道打天下的人。
偉人是稀缺資源,一百年難出一個。毛主席就是這種極為稀缺的資源。站得太高一般人夠不著,理解不了。但是隨著時間越來越久,實踐越來越豐富,人民群眾是理解毛主席的遠見和良苦用心的。
真可謂:公者千古!共同富裕與兩極分化(這是嚴重的階級斗爭)
深思我們的現實,資本滲透教育、醫療、住房、食品安全、國防、金融等關乎“國計民生“的關鍵領域,孳生了許多亂象,危害人民群眾利益。
中國人從現實中得到了教訓。但依舊有一些人還沒得到教訓。人,不容易從教育中接受真理,卻可以從現實的教訓中得到真理。
防止資本野蠻生長,筑牢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的“防火墻”,尤其是跨國資本的破壞性,我們必須警惕。
所以,毛主席早就說過,中國的經濟,一定要走“節制資本”和“平均地權”的路,決不能是“少數人所得而私”,決不能讓少數資本家少數地主“操縱國民生計”,決不能建立歐美式的資本主義社會,也決不能還是舊的半封建社會。
誰要是敢于違反這個方向,他就一定達不到目的,他就自己要碰破頭的。
中國只能走社會主義道路就是這個道理,社會主義代表公平和正義,共同富裕,這是中國的未來,也是人類的未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