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觀看原視頻)
您知道嗎?在陜西也有一個走集體經濟道路的村莊——袁家村。
當年破爛不堪的小村莊,因為實現了合作化,村民團結一心,改天換地,在上世紀70年代就解決了溫飽問題。
八九十年代,袁家村興辦了許多村辦企業,注冊成立了“袁家村農工商聯合總公司”,下轄12個子公司,集建材、旅游、運輸、房地產、果業、養殖業等為一體,村民早早就住上了小洋樓,成為聞名全國的“小康村”。
進入21世紀,袁家村在集體經濟強大實力的支撐下,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鄉村旅游,2023年接待游客800萬,村集體經濟積累21億元。回顧袁家村的三個發展階段,我們仿佛看到河南南街村的影子。
這是袁家村的村委會前的毛主席塑像
那么,袁家村、南街村這些集體村成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他們有什么成功的秘訣嗎?
首先,我們看看一些重要人物是怎么說的:
1994年,華同志親自給袁家村的題詞:堅持社會主義方向,發展集體經濟,走共同富裕道路。
1995年,毛主席的女兒李訥同志回韶山時曾激動地告訴老家人:她也是南街村的榮譽村民了,走集體經濟道路的南街村,至今依然實行集體勞動、集體分配,鄉鎮企業非常發達,農民亦工亦農,村民實現了共同富裕。
走毛主席指引的集體經濟道路——這就是他們成功的根本原因。
當然,要走集體經濟道路,還要有一心為公的好領導,要有處事公道、贏得民心的村領導集體。
1970年,時年24歲,具有初中文化的郭裕祿擔任袁家村的隊長,他帶領村民向貧窮宣戰,不怕苦,不怕累,起到了很好的帶頭模范作用。
1974,王宏斌也是面對南街村父老鄉親的期望,毅然決然的辭去縣里面穩定的工人工作,返回了南街村,一心一意為村民服務,南街村的干部,只拿250元的工資。袁家村的干部也是這樣,不搞特殊化,所有項目最開始都是村干部帶著群眾一起做的,村上掙錢多的經營戶也都是群眾的。
更難能可貴的是,袁家村支書郭占武在20多年里,堅持不入股,不多掙錢。而南街村的王宏斌,也是把集體建的住房,優先分給普通村民,把自己放在最后一批;一套舊中山裝,更是穿了許多許多年。
這是南街村的毛主席塑像
現在的宣傳,有意屏蔽袁家村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發展成就,讓年輕人覺得袁家村好像是從2007年才突然冒出來的一樣,這種宣傳是片面的。
袁家村幾十年來一直堅持搞集體經濟,這為他們2007年以村為主體搞旅游打了三個重要的基礎:
一是長期的集體經濟建設,讓村集體積攢下了豐厚的資金,讓他們初期打造的“袁家村-關中印象體驗地”旅游建設項目可以完全自主,起點非常高;
二是長期的集體主義實踐,形成了一個有力的、一心為民的領導班子,錘煉出了村民們對集體的高度信任,整個村民主、公平氛圍和創新活力都非常好。
三是那個火紅的年代留下的思想遺產,指引袁家村以股份合作為紐帶,推動全體村民入股,照顧小戶,限制大戶,節制資本,帶動群眾共同富裕。
正因為有這樣的基礎,袁家村才能順利實現產業調整,關停水泥廠,發展鄉村民俗旅游,再次一鳴驚人。
在袁家村,你絕對買不到一個假貨,絕不怕遭遇宰客的現象。
在這里,如果發現或顧客投訴商家,一經查實,將一次性罰款5萬元,停業整頓3個月,甚至會取消經營資質。
在這里,10元能吃飽,能吃好,沒有無底限的商人,沒有滿街的廣告,更沒有亂七八糟的下三濫的行業,真正做到了物美價廉。
在這里,經營著500多家小吃店,一店一品,絕不重樣,因為村集體對每一個小吃都是競爭上崗,保證每個品類的高質量服務。這里的店鋪將制作流程也全部公開展示,每一鍋湯有哪些料,原材料來自哪家的羊,手機號多少,全都是公開的。
這里,所有店主在門口豎牌子發誓,如果食材摻假,甘愿禍及子孫——淳樸的農民,就是通過這樣簡單有效的方式,建立起了非常好的信任體系、食品安全、價格體系等,游客口碑相傳,于是排隊購買油條麻花、喝羊血湯,吃酸奶的人越來越多了!
在這里,村集體對商家竟然不收租金和稅費,只收衛生、物業管理、清潔衛生、水、電、氣等基本費用。
在這里,實現了“全民皆兵”,村民們自己家住的青磚灰瓦的關中風情院落,就是格調雅致的客棧、民宿和創意工坊,村民們的生活就是旅游景點,特別接地氣。
在這里,實行村民全面入股的共贏模式,扶持誠信經營商戶,每年盈利的20%留給集體,80%分紅到戶,既解決了公共服務無錢辦事的問題,又兼顧本村村民與外來商戶的利益。
袁家村的股權結構是:一,38%的集體股,;二是交叉股,即旅游公司、合作社、商鋪等互相持有的股份;三是調節股,這個環節最重要,即全民參與,入股自愿,照顧小戶,限制大戶,防止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強調共同致富。每個商戶門前,也都掛著哪家入股多少錢的牌子。
共同富裕的口號喊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但袁家村、南街村做到了。
如果不能讓村民實現共同富裕,只是少數人發了,大多數人沒有受益,像袁家村、南街村這樣的村子,早就亂了、垮了,哪有今天的發展呢?
沒有散攤的集體經濟,一心為公的模范帶頭人,堅強有力的村支部,這就是他們成功的秘訣!
紅色小兵
2024年7月26日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