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天,全球最火爆的新聞無疑就是前美國總統、現美國總統候選人特朗普遭遇暗殺。
雖然具體的兇手是什么目的還不知曉,但是這次失敗的暗殺讓特朗普留下了經典的瞬間,反而讓特朗普的選情更加明朗。
特朗普自然不需要我多做介紹,自進入公眾視野以來,特朗普就因為其獨特的個性備受爭議。
不過他鮮為人知的一個成就就是,在2016年,他幾乎被所有媒體的民調看低,最終卻逆襲當選,造就了美國歷史上第一次逆轉民調的選舉(存疑)。
連任選舉雖然失敗,但卻依然有著穩固的選票基本盤,以至于對他意見非常大的共和黨內部甚至推不出一個競爭對手,只能捏著鼻子讓他參選。
而在國內和國際互聯網上,他的評論也非常兩級分化。在中國有人說他是中國最大的敵人,也有人說他是“隱藏多年的同志”。
而在外網尤其是中推圈,他的評價更是兩級分化,從“東大間諜”到“美國救星”統統都有。
無論哪方的觀點是正確的,但特朗普逆著媒體乃至美國政壇規則崛起卻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那么,為什么在今天這個時間點,這位一點不像傳統美國政客形象的人卻逆著民調當選,并且即將第二次當選呢?
其實從特朗普著名的選舉口號就能看出來——讓美國再次偉大。
嚴格意義上說,特朗普的“讓美國再次偉大”應該是“讓美國第三次偉大”。
1973年,因為中東石油危機引發的經濟危機席卷全世界,美國在這次危機中遭遇重創,失業率、通脹率居高不下。
國際上,蘇聯在冷戰中咄咄逼人,日本經濟騰飛,隱隱有了追趕世界經濟霸主的跡象。
最重要的是,一代年輕人深陷在越戰失利的陰影中,曾經那個讓美國人自豪的“美國夢”更是成為大家的笑談。
1980年,里根在競選中首次提出了“讓美國再次偉大”的口號。
隨后的十幾年,里根兌現了自己的承諾,星球大戰拖垮了蘇聯,武器裝備換代成就了美軍在1990年海灣戰爭的無敵,一掃越戰失敗的陰霾,之后更是用漂亮的廣場協議搞垮了經濟高速發展中的日本。
1991年,老布什在新年演講中向世界宣布:美國作為文明的燈塔,理應照耀世界。
那么,特朗普能使美國再次偉大嗎?
19世紀的美國是一片欣欣向榮的土地,只要交上很少的錢就能在西部獲得一大片土地,
湯姆克魯斯和妮可·基德曼有一部著名的電影《大地雄心》,講的就是一對愛爾蘭年輕人前往新大陸獲得自己一塊土地的故事。約翰肯尼迪的祖先也是這波移民中最成功的代表。
他們的創業史固然充滿了努力和汗水,但電影里卻沒有任何人告訴我們土地是從哪里來的?也沒有人告訴我們那片土地原來的主人去哪里了?仿佛這片土地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一樣。
總之,靠著天上掉下來的土地和資源,美國迅速完成了工業化,并且在世紀之交成為了世界第一大工業國。20世紀上半葉,通過兩次大戰,美國最終肢解了大英帝國,建立屬于自己的世界體系。
1969年,人類首次登上月球,這一偉大時刻是全人類的榮光,未來必然會永載史冊,我一直認為這一刻才是美國最偉大的時刻。雖然美國的崛起之路充滿了爭議,但畢竟客觀上推進了全人類科技的進步。
人類在月球上留下的第一個腳印
當然,隨著美國的拉胯,很多人已經不開始相信登月的事實了,這里我先不討論登月真假的問題了,之前我已經寫過一篇相關文章《“阿波羅登月造假說”是不是一場大型智商秀》。
但無論登月是真是假,那時的美國代表著人類科技的巔峰我想大家是沒有爭議的。
我相信多少年以后,當美國成為了歷史,如果那時也有“精羅”“精蘇”那樣的“精美”,我相信,他們最懷念的,一定是這個時期的美國。
但關于美國為什么才曾經偉大的原因,大家眾說紛紜,有說自然稟賦好,有說依靠殖民掠奪的,當然有更多的人說是制度文化優勢。
客觀上說,這些方面的原因都有,當然,哪個比重更大一些,我這里就不引戰了。但是有一點我很確定,美國的制度優勢肯定不是民主。
因為在全世界各大榜單上,美國都是“缺陷民主”國家。
其實大家也很好理解,一個選舉人制的國家,而且選舉人票在一個州是贏家通吃。
如果我是一個擁有10%支持率的小黨,在歐洲議會一樣能占據一些席位,但是在美國,只要我的得票數達不到一個州總票數的50%,那么就和零沒有任何區別。
回答正題,特朗普和他的擁躉懷念的真的是那個戰無不勝的美國嗎?
未必,他們懷念的可能既不是登月,也不是打贏世界大戰,而是美國那段“物資充裕,生活富足”的美好時光。
20世紀的美國,占據了全世界產業鏈的最頂端,同時擁有著全世界最強大的軍事實力,以此為依托,美國人終于建立了屬于自己的美元霸權。
1971年,美元宣布與黃金脫鉤,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從此以后,美國人就算什么也沒干,也可以依靠印錢來剝削全世界,全世界各國,只要不想脫離美國人建立的世界經濟體系,就不得不一起承擔美國亂發美元帶來的通貨膨脹。
如果有一個有個性的人偏偏不想使用美元呢?薩達姆的下場已經告訴了我們。
海灣戰爭中的“死亡公路”
關于美元霸權建立和運行的機制,大概就是美國坐擁金融霸權,靠美元收割世界。日本西歐進行高科技產品的開發與加工,曾經的四小龍等承擔產品組裝與深加工,南亞東南亞各國主要負責低端加工,即廉價勞動力,最下邊的是負責原材料的供應,代表性的是南美、西亞、非洲等。
具體分析可參見之前的一篇文章《發達國家的人為什么生活那么好?他們的錢是從哪里來的?》,這里就不多說了。
那個時代才是今天無數普通美國人所懷念的時代:“我的祖父,一個人進工廠工作,養活一個老婆,三個孩子,還有兩條狗”。
他們或許認為這一切都理所應當。因為他們想象不到和他們祖父同齡的中國人,為了讓后代過上幸福的生活,付出了多少血水和汗水。而且,他們的祖輩的幸福的生活,某種意義上也可以說是中國人和其他國家的勞動人民的汗水創造的。
在這一個穩定的體系中,每一個國家都各司其職,一旦哪個國家或地區試圖提升自己在產業鏈中的位置,都必然會付出巨大的代價,日本停滯的三十年、亞洲金融風暴、中等收入陷阱、歐債危機都是典型的案例。產業落后、體量小、政治不獨立,他們都因為種種原因敗下陣來,幾乎無一例外。
日本失去的三十年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這個例外還是出現了,而且某種意義上,這個“惡果”還是美國人自己種下的。
八十年代,中國剛剛進入美國的世界經濟體系中,就被安排了一個位置:“廉價勞動力輸出國”。
當時的中國經歷了幾十年的基礎工業建設和基礎教育,雖然頂尖人才不足,但是具備基本素質的工人群體數量卻太大了,正好具備成為廉價勞動力輸出國的條件,于是,大量的低端制造業被轉移到中國,中國一躍成為成為全世界最大的消費品生產國。
于是美國人使用著中國人生產的廉價消費品,完成了美國的“再次偉大”,而中國也因為民用消費品市場的快速擴張,讓八十年代成為了很多人心中的“黃金時代”。
當然,今天我們看那個所謂的黃金時代,實質上是一個全社會濫發福利、卻沒有技術進步的時代,大量原本該投入到基礎設施的資源投入到了民用消費品市場,險些讓我們錯失了下一次產業升級的機會。
所幸,即使這樣,我們在基礎設施上的投入也遠遠超過了其他發展中國家,為中國此后幾十年完成了數次產業升級打下了的基礎。
與此同時,美國的資本家也熱衷于向中國進行產業轉移,因為中國工人的數量和效率都遠超其他所有國家,將產業轉移到中國就意味著成本的進一步降低。而在這一過程中,中國的企業一次次獲得了學習先進技術,提升自身能力的機會。
于是一天醒來,美國人發現自己的生活變了,
我的爺爺,一個人進工廠工作,養活一個老婆,三個孩子,還有兩條狗。
我爸爸,一個人進工廠工作,養活一個老婆,三個孩子,還有兩條狗。
TM的,我今天只能進中國人開的玻璃工廠工作了,工作時間比我的爺爺爸爸都長,卻再也養不起三個孩子和兩條狗了。
當年風靡一時的美劇《成長的煩惱》,反應的正是那個時代美國普通家庭的生活,他們那時的生活水平大家可自行感受。
但是資本是追逐利益最大化的,中國工人比美國工人便宜還好用,那些資本家吃飽撐的會把企業繼續放在美國。
當然,依靠美國雄厚的家底,很多人即使要飯也能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比如去年火爆一時的金牌導師。
富人依靠其他國家的廉價勞動力掙的盆滿缽滿,窮人依靠著巨大的社會財富吃低保也不會餓死,看上去也很完美呀。
但是,一個社會可不是只有盆滿缽滿的富人和只以吃飽飯為目的的窮人,還有一些對生活有美好向往的普通人,他們也想過一下自己爺爺爸爸那種一個人工作養活三個孩子和兩條狗的生活。
而為了分化這些不穩定因素,有人認為制造了讓他們區分的方案——如女性黑人少數族裔穆斯林KGBT等,這些群體大多是少數弱勢群體,只要給他們少量的福利,就不會成為不穩定因素。
但那些沒有這些特殊身份的美國普通男性工人怎么辦呢?
于是他們也自發組成了自己的團體,并且用曾經別人對美國南方煤礦工人的蔑稱來稱呼自己——紅脖子。
不過二十年來,紅脖子永遠只能做二選一的游戲,因為前邊說過 美國的選舉制度是不可能給小黨派以發展空間的。
就在這時,紅脖子心中的神,天降猛人特朗普出現了。
紅脖子們是不可能有能力掌控媒體的,所以在2016年選舉中,媒體的評價和民調都是一片倒的反對特朗普。
不過紅脖子們雖然掌控不了媒體,但他們手中有選票呀,美國的特殊選舉制度讓得票不過50%的人沒有任何意義,我們直接讓他超過50%不就完了。
反對特朗普的人曾經這么評價這次選舉:美國民主的失敗,就是選擇了一個白癡當總統。美國民主的成功,就是美國民眾不顧媒體的勸說,毅然決然的選擇了一個白癡當總統。
2016年,特朗普正式上臺,精彩的故事才剛剛開始。
下一期,就詳細講講特朗普采取了哪些“讓美國再次偉大”的措施,取得的效果如何。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