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是干什么的?
籠統地說,金融是對貨幣發行和流通控制權的篡奪和扭曲,這個篡奪和扭曲,非常隱蔽,不那么容易察覺。
而貨幣發行和流通控制權,是政權和主權的核心內容。
喪失貨幣發行和流通控制權的政權,不再是個政權,而是個傀儡;喪失貨幣發行和流通控制權的國家,不再是個國家,而是殖民地。
金融是經濟的血脈嗎?不是,金融資本,是國內際壟斷金融資本和國內買辦金融資本的混合體,是國際金融霸權與國內私有財閥金融資本的勾結。
這個勾結,借用發展金融市場,暗暗控制了人民幣的發行和流通控制權,也就是控制了政權,出賣了國家的貨幣發行主權,決定了貨幣發行數量、發行方式、發行領域、發行對象、發行時機,并運用債務、股票、理財、信托、基金、保險、再保險、虛擬貨幣等所謂金融產品,回收貨幣,完成了貨幣循環。房地產,也是金融產品之一。
這個循環過程中,金融資本得到了中國的企業、資源、勞動、商品、服務,而中國人民、中國民族企業,卻在付出企業、資源、商品、服務和勞動之后,一無所得。
但凡宣揚金融的,無不否定貨幣發行權應歸于政權而非央行;
但凡宣揚金融的,無不否定貨幣主權、金融主權、經濟主權的存在;
但凡宣揚金融的,無不高叫“引進外資”“開放金融”“金融國際化、金融市場化、金融法治化”;
但凡宣揚金融的,無不推動“脫實向虛”;
但凡宣揚金融的,無不反對做強做大做優國有企業和國有資本;
但凡宣揚金融的,無不反對發展獨立自主的高科技工業;
但凡宣揚金融的,無不強調美元是世界貨幣;
但凡宣揚金融的,無不強調必須與國際接軌;
但凡宣揚金融的,無不強調中美關系是中國的核心利益,要維護中美關系大局;
但凡宣揚金融的,無不強調“金融強國”;
但凡宣揚金融的,無不傾倒于美國人教授的金融知識、經濟知識、貿易知識,無不宣揚新自由主義。
但凡宣揚金融的,無不是買辦。
一個健康的、正常的國家,最終是不需要金融的,但需要獨立自主的貨幣。
貨幣是經濟的血脈,金融不是,金融僅僅是對貨幣發行權和流通控制權的篡奪和扭曲。
金融對貨幣發行權的篡奪的扭曲,體現在:
一是原本政權決定貨幣發行的主人,經由金融市場化之后,國內外相互勾結的金融資本,成了決定貨幣發行的主人。
二是原本貨幣流通由主權銀行控制,經由金融國際化市場化之后,貨幣流通控制權操控于相互勾結的國內外金融資本。
三是原本貨幣必須由公有制企業和民族企業為發行對象,經由金融國際化市場化之后,外資企業、買辦企業成了貨幣發行的主要對象。
四是原本尖端工業、基礎工業、教育、農業、國營商業、醫療、衛生等是貨幣發行的重點領域,經由金融國際化市場化之后,房地產業、金融企業、買辦企業、旅游業、養老產業、教育產業、醫療產業,成了貨幣發行的主要領域。
五是原本本國貨幣在內部貿易和對外貿易中的結算、支付資格,經由金融國際化市場化之后,本國貨幣在對外貿易中喪失了結算、支付資格,甚至在國內貿易中的結算支付資格也受到了損害。
六是原本本國貨幣在對外貿易中的結算、支付業務由本國主權銀行和金融機構承辦,經由金融國際化市場化之后,這個業務外資金融機構和銀行也可以承辦。
七是原本本國貨幣發行,應該按照本國工農商業發展和教育、醫療、衛生、軍事等建設需要自主發行,經由金融國際化市場化之后,貨幣發行必然有“錨”的限制,而這個所謂的“錨”,就是美元外匯儲備。這樣,相互勾結的國內外金融資本,還搞出了個“儲備貨幣”的偽概念。
中某公司是什么性質?巧了,不說那么多,中某公司,恰恰是以美為首的國際壟斷金融資本,與中國買辦金融資本勾結的一個橋梁,出賣中國貨幣主權,讓美元霸權寄生于中國經濟之上的一個渠道,是一個怪胎,有著極強的侵略性、買辦性和隱蔽性。這樣的公司,應當并不止一個。
就是說,中某公司,是相互勾結的中外金融資本篡奪中國貨幣發行權的重要工具。
前面提到,中外金融資本憑借對人民幣發行和流通控制權的掌握,掠奪了中國企業、中國資源、中國商品、中國服務、中國勞動力和中國經濟主權,然后,又以出售美元國債、股票、期貨、理財、信托、基金、保險、再保險、虛擬貨幣、房地產等所謂可以“保值增值”的金融產品的方式,把中國企業、中國居民包括一些腐敗分子、買辦勢力手里的巨量人民幣或美元貨幣,回收到國際壟斷金融資本和買辦金融資本手中,完成了美元-人民幣的發行、流通與回收,讓中國政府、中國企業、中國居民甚至那些買辦勢力,一無所得。這個流通過程,除了需要中美兩國均須有強大的金融市場之外,還需要一個具備強大能力的買辦企業體系作為橋梁和工具,這種橋梁工具,除了許皮帶的恒大房地產、中植系資管金融企業之外,還需要中某公司這種由高盛、摩根士丹利、中國建某銀行等雜交而成的怪胎金融公司。必須強調,中某公司,在美元循環騙局中發揮的作用,遠遠超過許皮帶的恒大、中植系資管金融等類企業的作用。
許皮帶的恒大、中植系資管金融等類企業,是支血管、小血管、毛細血管,而中某公司,則是干血管,一頭連接中國的大大小小的支血管,另一頭連接美國金融霸權,在美國金融霸權寄生于中國經濟之上中,發揮了最關鍵的橋梁作用。
建某銀行,也買辦化了嗎?是的,在過去三十年的買辦化過程中,銀行、金融機構最容易被敵人分化、俘虜,最容易買辦化。
是不是說整個銀行體系都買辦化了?不能這么說。只是這些銀行一部分買辦化了。
我們的任務,是解救這些銀行,把這些銀行從帝國主義和財閥金融資本手中,解救出來,還給人民。而不是殺死這些銀行。畢竟,銀行是我們的!原本就是我們的。
繼中國國有企業退出房地產業之后,我國政府又推出國有企業退出金融市場的命令。這個命令是正確的、及時的!國有企業的資金來源,有盈利能力的,可以靠從市場賺錢或者撥款;沒有盈利能力的,靠撥款!根本不需要金融市場,更不能指望到國際金融市場上融資。
要知道,國際國內金融市場的主要資本,還不是民間散戶的那點錢,而是國際金融資本!是所謂“天使投資”“風投資金”,說白了,就是摩根士丹利、高盛、橋水、貝來德、先鋒領航、黑石、瑞銀等之類的國際金融資本大鱷!
再強調一下,這些來自華爾街的金融資本大鱷手里的金融資本,沒有任何信用保證,本質是假幣!是騙局,是陷阱,是寄生蟲。這種金融資本,必須寄生在實體經濟之上,才能對外殖民,才能生存。
所以,這類金融資本,非常強調“信心”,他們的口頭禪是“信心比黃金都重要”。即:你必須相信我的信用!至于我憑什么相信你的信用,你又憑什么履行信用責任,這個問題是不能討論的,是禁止討論的,國際金融資本也拒絕回答這個問題。誰提出這個問題、討論這個問題,誰就是國際國內金融資本的最大仇敵!沒有人提出這個問題,那這個問題就不存在了。
中國國有企業和大型民族企業到國際國內金融市場上融資,其實就是用無比強大的中國實體經濟,賦予了毫無信用的國際金融資本以強大的信用!讓國際金融資本寄生在中國經濟之上,并以中國為基礎向全世界殖民。
恰好,在高盛出身的方某人的媒介下,中國建某銀行勾結騙子摩根士丹利,建立了這么個中某公司。這么個中某公司,就讓毫無信用的摩根士丹利在中國有了強大的信用,可以在中國控制相當比例的人民幣發行權,用投資、并購、開發、采購、開辦金融業務等等方式,并購中國企業、掠奪中國資源、破壞中國環境、壓榨中國勞動、打擊民族實體經濟、制造金融危機、制造房地產這樣的大山、扭曲中國經濟結構、打擊中國科技、瓦解中國人民的團結、制造各種內亂!并打擊中國經濟在國際經濟舞臺上的發言權和影響力,阻止中國經濟對國際經濟秩序的改造,維系了美國的霸權體系。
金融殖民地化,把美國霸權變成了只須“印錢”而不必“賺錢”的人,把中國變成了只能“賺錢”而不能“印錢”的人。中國想得到錢,就必須出賣市場、出賣商品、出賣資源、出賣企業、出賣勞動、出賣土地、出賣服務、賣兒賣女、自賣自身……換取美元霸權的投資、采購,然后,中國換取的那點美元外匯,在內外勾結的金融資本的欺騙下,又以購買美國的國債、股票、期貨、理財、信托、保險、再保險、虛擬貨幣、房地產的方式,再次回到了美國金融霸權手中。這樣,美國人憑借“印錢”,就可以輕松地壓制、打擊、殖民、控制中國。就這,中國人民還得感謝美元霸權為中國提供了貨幣“流動性”!是可忍,孰不可忍。
這樣的殖民手法,當然并不僅僅運用到中國之上,也運用到其他國家之上,似乎是屢試不爽。
拋棄貨幣主權、金融主權、經濟主權,在中國發展買辦性質的金融業,這是一場噩夢!隨著國有企業退出房地產市場、退出金融市場,隨著對買辦金融機構的清算,中國人民的這場噩夢,終于醒了!
中國人民的這場噩夢醒了,美國霸權的好日子,也就到頭了;金融買辦的罪惡,也就昭然于天下了。
金融領域,是當前斗爭最激烈的領域,也是決定我大中華生死存亡的關鍵領域。這么重要的一個領域,這么重要的一場斗爭,是可以用炒作一個女員工跳樓的悲情,就可以阻止的嗎?
關于這個女員工的跳樓,以胡大V為代表的買辦媒體也在談,但他們是從“憐香惜玉”的角度炒作,是通過這種炒作,掩蓋背后的本質,企圖在這場斗爭中捆住我方的手腳。
讓我們動員起來,分清敵友,辨明是非,團結起來,積極地加入到這場斗爭中,為大中華的生存,做出自己的貢獻。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