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許多家媒體在刻意炒作,說,中金的員工平均月薪降到3.5萬,
這,居然也要成話題?
這條新聞,總讓我有種,他們在為自己降薪喊冤,做最后一搏的既視感。
金融業和媒體業,還真是會玩輿論引導輿論啊!
金融業薪資真低啊,平均年薪降至88.5萬,
金融業好可憐好慘啊!
好讓人同情哦!
你們對社會的貢獻,那么巨大,居然有一個人自殺了呢(中金公司已經辟謠了,原因并不是因為降薪)!
國家趕緊的,別讓金融業降薪了呀!
不止不能降薪,還得加薪!大大地加薪!!!
干脆,要不要用公共財政的錢,給你們這些可憐的金融人加薪?
這位被媒體刻意帶風向炒作,故意說成是因為中金降薪而跳樓自殺的員工,其實是被媒體有心人利用了。
鄭雯露,中金公司離世員工年僅30歲,畢業于浙江大學。
中金公司回應稱,她是因為自身原因離世的。
根據公開信息顯示,她的生活因為結婚、買房和生娃等壓力而陷入困境。
鄭雯露在上海購買了價值約1500萬元的豪宅,貸款總額為1177萬元,每月需要還款5.68萬元,直至2053年才能還清。
除了房貸壓力,鄭雯露還遭受了產后抑郁和丈夫的不理解,以上因素或許加劇了她的負面情緒。
中金公司稱,鄭雯露的離世并非因為降薪或裁員,而是個人原因。
有人,為了阻止金融界尤其是證券界的高收入者降薪,故意制造熱點新聞,賣慘。
這是在試圖引導輿論。
把每一個行業的從業者都存在的自殺行為(全國哪個行業沒過人自殺?),故意往金融業不能降薪上面引導。
其他所有行業都可以有人自殺,唯獨你金融業不行?
死一個人(不管任何原因),就必須往降薪導致的上面引導?
這樣來逼迫政府,不許給國有金融業降薪?
其他所有行業都可以降薪,就連公務員教師都可以降薪,就你金融業特殊?
再說中金女員工自殺這個事,大家都對她個人沒任何惡意和意見。
她的自殺原因,如果她是因為房產投資失敗,顯然說明,她除了考試,真不懂財經金融,去年10月搞高杠桿。一個學金融的居然無法識別和防范房價風險,真是善泳者溺于水。
如果她是抑郁,那么顯然抗壓能力不行。
中國的多少行業,比做金融業的苦多了,血汗多了。
別人讀醫學碩士,8年出來,學業比這個難多了,工作環境比這個惡劣多了,收入也沒她降掉以后的高。
如果是其他個人家庭原因,節哀順變,不說了。咱們不針對個人。
2. 至于金融業的收入。
咱們先看數據。
劃重點,中金公司,
2021年度該公司人均應付薪酬約為116.43萬元,人均實發為93.90萬元; 2022年中金公司人均應付薪酬降至81.96萬元,但人均實發薪酬達到99.11萬元; 2023年,中金公司人均應付薪酬下降至70.04萬元,人均實發約為88.51萬元。
在全國大量普通人年薪低于15萬的情況下,有些公司,年薪從116萬降到88萬,就受不了了……
金融行業的這些從業者,有沒有考慮到,普通大眾的生活是怎樣的? 有沒有考慮過,你的行當和工作,你給股東和社會的貢獻,你給社會創造的價值,
真的,值這么多薪資嗎?
哦,年薪人均實發93.9,降到88.51萬啊!
注意,這還是實發。
干大事,還得是咱們中國的媒體啊!
這會,就不提年薪,改說月薪3.5萬了?
對于中金這類公司,大家可能更沒好感了。
3. 中國金融,你憑什么高薪?
你的社會貢獻度,有科技研究和實業制造高嗎?
還是你賺的是外國人的錢?
金融行業,本身不創造財富,卻收割社會和其他實體企業的財富。
中國有幾個企業月薪是3.5萬的?
中國的基金公司,虧損百分之六七十的基金多的是,但是,不耽誤基金經理的管理費等成千萬上億元。
虧了投資者錢,卻照樣拿管理費。
即使基民虧損虧錢,他們依然拿高額報酬?
實業才興國,數字游戲這么高的回報,簡直可笑。
說實話,3.5萬月薪這個薪水很好了,他們的基金,還是虧損的吧?
國內的特定金融行業和公司,拿著中國所有行業中最高的收入,
但是,你們的水平和價值創造,卻嚴重不匹配。
這么高的收入,是真靠的自己實力,還是靠別的?
比如,牌照和利息差?
不會真覺得,自己值這個價吧?
靠牌照和利息差賺錢的金融,有什么技術含量?
你們又去全世界,替中國人賺了什么外國人的錢?
一個800萬人的行業,居然等于8億多農民農業創造的差不多,
金融行業的人,賺錢賺太多了,稍微壓縮一點就受不了了,
看看農業農民辛辛苦苦,才賺多少?
4. 如果說,中國銀行全系統高收入大幅度降薪,引發金融系統震動,我信,
這是引領中國實體經濟平穩持續健康發展的大前提。
凡是上過學的都知道,金融界的收入,無非是產業利潤的一個組成部分而已,
金融界的整體收入高于實體經濟,純粹是把實體經濟搞成了為金融界賺錢的工具,而非金融是為實體經濟服務的工具。
我們現在純粹顛倒了,這是胡搞!
這就是中國先進產業賺了吆喝不賺錢的重要原因之一。
美國玩金融玩收割,人家收割的是外國人,靠的是美元的全球霸權,所以人家玩金融高薪制度可以玩。
我們中國金融學習美國玩高薪,收割的卻是自己的老百姓,自己的實體經濟,
最典型的是,普通老百姓過去買一套房付出的利息代價相當高,幾乎綁架了自己未來的一切。
所以,中國金融要洗心革面,不能再用東施效顰的方式去模仿美國的金融模式,而是要真正發展本國的經濟科技等實體領域。
金融,只能是服務于實體經濟,是實體經濟的后勤輔助力量,而非實體經濟被金融界牽著鼻子走!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