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在偶發的涉外刑事案件中,胡友平見義勇為,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受到當地政府的表彰,她是一個平民英雄,理所當然受到了人們的稱頌。
②既然是一個偶發的涉外案件,某些大V一遍一遍沒完沒了展現崇高,變換不同的角度大加炒作,這件事情顯得有些不同尋常。
③在日本,在美國,中國的同胞受到暴力摧殘乃至被奪去了性命,這種事情發生多了,有些是偶發事件,有些是種族歧視,有些則有明顯的政治意涵,為什么某些人沒有興趣寫文章做視頻?
④某國使館出來炒作,某國媒體出來炒作,海外反賊把這件事情說成是中國不容外國人,進一步深改不可能,要把外企攆走的證據,國內某些人提供了相應的情緒價值,大家都看到了吧,他們的口徑是多么一致啊!
⑤在意識形態輿論戰場上,設置議題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帶節奏方法,有人不停帶節奏,肚子上掛著節奏器,呼哧帶喘瞄風向,嘴上說著那話,心里罵著八嘎。
⑥外交部新聞發布會上,外國記者提出某個問題,我發言人不能不給予回應。對明顯帶有挑釁意味,外媒試圖借題發揮的話題,我發言人大體點到為止。有人偏要在這里做出大文章來,以憋一個大新聞,以展現老練老辣,實則突楊突森破。
⑦就新聞本身的平衡性而言,對沖的方式可以考慮選擇,在日本,在美國,受到當地流氓黑社會種族主義分子歧視迫害打傷殺死的中國同胞的那些事例,可以有選擇地用一用。
⑧從14億人的龐大社會中找出兩起案例來,在非常相近的時間里,把它炒作成一個敏感話題,又是上熱搜,又是降半旗,沒法不讓人產生復雜的聯想。
⑨中國社會向不乏見義勇為之士,中華民族乃多情重義之民族,理性之中國人知孰曾以帝國主義、法西斯之式辱中國、欺中國人也,理性之中國人更知須將負戰爭之責之政府、戰爭之罪犯與人民區分之,理性之中國人曉不忘歷史而面未來。執一偶發之事,圖以不義之帽加于中國人之首,歉矣,吾等不受。
后記
針對江蘇蘇州“6·24”持刀傷人事件,《人民日報》28日發表短評:無懼刀鋒,挺身而出,阻止暴行,保護他人,胡友平正按程序被追授“見義勇為模范“稱號。以平凡之軀行救人壯舉,一個大寫的人,也是一道照亮世人心靈的光。對此義舉,從政府到公眾,一起褒揚。而對偶發的極端暴力行為,大家齊聲譴責。是非善惡,十分清晰。這也是我們中國人善良、正直的共同表達。“一人興善,萬人可激”,以勇毅之力,揚浩然正氣,致敬胡友平,致敬每一位見義勇為的人。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