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教育部的數據,2024年全國高考報名人數為1342萬人,比去年增加51萬人,首次沖破1300萬大關,創歷史之最,恐怕也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考試。一場考試的規模甚至超過了比利時全國的人口。
更恐怖的是,今年的高校畢業生數量也達到了1179萬人,按照這個趨勢計算,四年之后,高校畢業生將達到1400萬以上(還包括研究生)。這么多的畢業生涌入就業市場,壓力之大,可想而知。
今年4月份,青年失業率(14-24歲)達到了14.7%,這還是排除了正在找工作的在校生,并且大學的畢業季還沒有開始的情況下錄得的數據。可以料想,七八月份之后,青年失業率的數據還會上升。
四年之后,今年參加高考成功的學生將面臨已成更大的考試,競爭的殘酷甚至要遠超高考。屆時1400多萬高校畢業生,要為工作崗位瘋狂內卷。高考卷的只是做題,而找工作的殘酷性在于,還要卷長相,卷家庭背景,卷人脈,卷性格,卷運氣,等等。
高等教育:從精英到普及
2023年,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60.2%。也就是說每100個適齡青年里面,就有60個是大學生。 國際上一般認為,大學毛入學率在15%以下時屬于精英教育,15%-50%為大眾化階段,50%以上為大學普及化階段。
以我國目前超過60%的大學毛入學率,考上大學早已不再是天之驕子,而只是達到了普通人的標準。
高考的競爭也隨之減低了很多。2021年,錄取率最高的時候,達到了92.5%,基本可以說,只要參加了高考,就有大學上的。
2021年之后,由于高中錄取比例的進一步增加,高考的錄取比例,有了小幅下降,但2023年仍然高達80.7%。
專科人數增長最快
最近今年大學錄取人數的增加,主要是來自專科錄取數量的大幅增加,普通本科的招生數量一直是比較穩定的。 2016年,本科錄取人數為405.4萬人,到2023年,只小幅增加到478.16萬人。而大專錄取人數卻從2016年的343.2萬人,猛增到了2023年的555.07萬人,8年間增加了220多萬人。尤其是2019年突然增加了100萬人的招生規模,很多學校師資、校舍跟不上,只能針對社會人士,在職人員進行招生。
大學擴張,崗位收縮
與我國高等教育瘋狂擴展,相對的是,我國的勞動力市場今年來形式非常嚴峻。2019年以前的幾年,每年的新增就業數量都維持在1300萬人以上,而最近幾年,新增就業下滑到了1200萬人以下,2023的新增就業只有1244萬人。
也就是說這幾年大學畢業生數量從2015年的765萬,增加到了2023年的1179萬人,而社會新增的崗位卻下降了100多萬!
而在就業市場中,大學畢業生沒有工作經驗,是受影響最大的群體。
而比崗位減少,更嚴重的是,就業崗位的降級。就業崗位越來越零工化,員工沒有安全感,老板跑路的情況時有發生。 以前相對穩定的工作,也開始降低待遇。
本科卷做題,專科混日子
在這種情況下,只有那些公務員編制和事業編的崗位還算穩定。所以現在越來越大學生的首選職業成了公務員。 考公也越來越火,甚至前段時間出現了,美國斯坦福大學應用物理博士的報考安徽省鄉鎮公務員的新聞。
在巨大的競爭之下,很多專科生,已經徹底放棄、躺平。他們對于找工作、參加考公,缺乏信心,很多來自偏遠地區的專科生甚至上學期間就經常去電子廠打工。
他們面對的是更加絕望的現實,大學對于他們,看不到任何前途。大學教材本來就嚴重落后于時代,枯燥無味,不管學不學將來面對的都是類似的底層白領甚至是工廠的工作。所以,“沒意思”,“混日子”,已經成立很大大專生的常態。
以往,高考是鯉躍龍門,現在高考只是開始,考上大學只是獲得了進入下一場考試額入場券。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